中华文化传承千年来,有一句美德之言:「百善孝为先」。这不仅是传统,也深深契合了佛门中关於孝道的基石。每年的母亲节,都是向母亲表达感恩的特别日子。然而,真正的孝道,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某一天,而它应该像春夜喜雨一般「润物细无声」,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恒久不变。而阿弥陀佛的慈悲,也如同大海一般「海纳百川」,无边无际,无条件地永远迎接与包容十方众生。以念佛众生的立场而言,念佛贵在相续,不应仅於弥陀诞或过年过节时才念佛。
大爱无疆
从一个纯孝之子的爱敬之心说起。《无量寿经》中记载:「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阿弥陀佛正是以这样的心意看待众生,他怀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恒常顺应并孝敬着所有的生命。这种「纯孝」,超越了世间凡俗的孝道,是「竭诚尽节」、更是那「大爱无疆」的展现。
情深似海
大家是否曾感受过无声的恩情?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母亲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成为了孩子们迷途之中的指南。她的宽容,更是你犯错後能停靠温柔的港湾,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母亲的一座灯塔与阿弥陀佛的慈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情深似海」,浩瀚而无尽。无论是善或恶的众生,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信受弥陀的救度,通通都能往生。
无私奉献
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於母亲的爱,那是「舐犊情深」最真实的。无论我们身处何方,犯下何种错误,母亲与阿弥陀佛的爱始终是「矢志不渝」、「无怨无悔」的,对我们的关爱、照顾、保护、宽容与慈悲,是那麽的自然而然,以至於我们常常忽略,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然而,这一切并非「天经地义」,而是她们「无私奉献」。
免费午餐
社会上通常形容哪来的「不劳而获」或「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的道理。然而,在母亲两字,就被赋予温暖的含义了。
母亲的「免费套餐」的本质,往往包含着对子女纯粹无尽的爱、关心和牵挂。这种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却蕴含着爱和智慧也是精神上的「免费盛宴」,是在世间最珍贵、最无价的财富。因此,当我们听到母亲的絮叨时,应该心怀感激,珍惜这份来自母亲的爱。
而阿弥陀佛的慈悲,更是超越了世间亲情的伟大力量,这是佛法之情。阿弥陀佛以无尽的愿力,救度所有众生。不论我们身处何方,犯下何种错误,阿弥陀佛都始终「不离不弃」,用慈悲的光明注视着我们,用温暖的手掌接引我们。正如《观无量寿经》「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份「深恩似海,切莫等闲视之」。《无量寿经》说「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这里所说的「惠」与「施」都是相同的意思,「惠」就是毫无条件的白白赠送、白白给与,「施」也是毫无条件的布施或回施,都是白白赠送给与之意。阿弥陀佛也有「免费套餐」哦!会送到你的面前的,请注意一下。
同心跳动
母亲,是我们曾与之血脉相连,同心跳动的血肉之躯。正如古诗所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若无母爱之心的滋养,便如断线风筝,无所依傍,难以为继。
南无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归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常驻於我们心间,与我们同体同心,不离不弃。亦是「感同身受」之至高境界。
所谓的「机法一体」便如联线风筝一样,当你悲伤时,应知我也在哭泣,当你高兴时,应知我也在欢喜,念佛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在一起,我已在彼,摄取之中,烦恼障眼,虽不能见,大悲无倦,常照我身。《维摩经》说:「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取意)
妈妈更疼他
这似乎是每个家庭中也许有的疑惑:「妈妈更疼谁?」兄弟姐妹之间永远存在的疑问。我们有时会觉得,妈妈的爱似乎总是偏向他人。
母亲的爱,是世间最无私、伟大的情感。她或许会更关心那个最脆弱、调皮、愚蠢、恶坏、不懂因果的孩子,因为她深知,这些孩子更需要她的呵护。这并非偏爱,而是母爱的本能,是那「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无私付出。
那些看似「乖巧懂事」的孩子,或许更能独立,但母亲对他们的牵挂,从未减少。她只是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早日成长,展翅翱翔。「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子女身在何方,母亲的心,永远牵挂着他们。她或许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但她的爱,却像阳光普照,温暖着每一个孩子。但兄弟姐妹总习惯用「比较」的眼光去衡量母爱的分量。
善导大师说:「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意思是,十方诸佛的大悲,是以苦者为主要对象,因此,十方诸佛的心都会特别悲愍「常没众生」。所谓「常没众生」,就是常常沉没在三恶道中的众生。「没」和「浮」是相对词,「没」就是沉入水底,表示在危险、痛苦之中;「浮」就是浮出水面,可以呼吸空气。我们以水面为界,水面以上比喻天界和人间,水面以下是指三恶道。那慈悲的阿弥陀佛更疼谁呢?
牵挂与深沉的爱
岁月无情,似一把刻刀,在母亲的鬓发间,深深地雕琢出点点霜白。凝视着母亲苍老的容颜,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愧疚与心疼。脑海中萦绕着母亲的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短短的诗句,道尽了母亲对子女无尽的牵挂与深沉的爱。母亲的爱,如同佛陀的慈悲,无条件地接纳与付出,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如同《庄严经》所言,「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往往多麽的希望,时间的脚步能够慢一些,再慢一些,让母亲依旧青春的时光,重返那无忧无虑的往昔。但这是不可能的,谁未免生老病死呢?然而,古人早已告诫後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如同暮鼓晨钟般的警语,时时刻刻提醒大家时光飞逝,所能做的,倍加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每一分一秒,报答她深沉的养育之恩。别让孝心只在节日闪现,日常陪伴才是最好的礼物。
与其在岁月的流逝中徒增伤感,常挂在口边的感恩不如将这份愧疚化为实际的行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人们常说「日行一善」,那麽,还有什麽比每日清晨或黄昏,与母亲一同虔诚地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更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无上之善呢?这不仅仅是一声声佛号,更是我们连接彼此心灵的金色桥梁,是共同祈愿美好未来的寄托。便是引导她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期盼这份虔诚的信仰,能护佑她往生极乐净土,远离尘世的烦恼、离苦得乐,获得永恒的安宁与喜乐。这,才是大家对母亲最深沉、真挚的爱与回报。
面对母亲和阿弥陀佛如此深厚的恩情,我们应该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对母亲的感恩,应该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同时,让我们将这份孝顺、感恩,化为实际行动,我们也应该将这份爱与阿弥陀佛的慈悲,扩展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融入生命的每一刻,成为永恒的旋律,母爱如同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一切众生一样,深沉如大海,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我们。
惟愿天下母亲儿女,心心相印,手足相牵,同声念佛,蒙佛接引,同生极乐,永离忧恼,得大自在。
南无阿弥陀佛
(写於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