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能法师、在座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莲友大德:南无阿弥陀佛
一、前言:
净土法门的核心,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对於这句名号,各人理解与体会,容有不同。有人感觉很亲切、很感恩、很欢喜,念念不舍;有人却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无可奈何。今日的提问及法义分享内容,旨在帮助我们思考上述重要的课题,并进一步了解弥陀「名号」的内涵与功能。
二、提问:
(一)什麽是「名即法」与「名异法」?
(二)弥陀「名号」与弥陀的本体、光明之关系如何?是名即法或名异法?
(三)念佛人每日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试问佛在那里?
三、「名即法」与「名异法」之别:
所谓「名以诠义」、「顾名思义」,名的功能在诠释一定的义理。看见一个名字,就想到它的意思与内涵。譬如我们看见一个名词「茶」,就想到它是一种饮品,可以喝,可以解渴。看见一个名词「苹果」,就想到它是一种水果,可以食用。总之,任何一个名相、名词,它都诠释了一定的含义,也让我们能够知其所指。
昙鸾大师於《往生论注》提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世间人事物,虽各有其名,但却有「名即法」与「名异法」之别。
「名即法」:名称和本体、内涵、内德是一体的,就称「名即法」。
「名异法」:虽有名称,可是和内容、本体是分开的,就叫「名异法」(「异」就是不同、分离之意)。譬如,我们口渴,嘴巴说出「水」这个名字,可是却没有水来到嘴巴,还是口渴,这就是「名异法」,水的名称与水的实际〈法〉,是分开的。
四、弥陀名号是「名即法」,名体一如,光号不二:
弥陀名号是「名即体」:阿弥陀佛成就正觉,即是成就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的功德、生命、法身,跟他的名号是一体的。
弥陀「名号」同时也是「名即光」: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光号不二。名号是有声音的光明,光明是没有声音的名号,名号与光明也是一体的。
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本体、光明,是一体而无法分离的。也就是我们今日法义分享的主题:「名体一如,光号不二」。
五、理藉事显,理事圆融:
举一念佛感应事蹟——「昏迷念佛,佛光护身」(参阅《念佛感应录》第一集):
卫瑞锦居士29岁时,在土城承天寺皈依。虽然师父教他念佛,但他的兴趣在於打坐,一门心思禅修,根本没想要念佛。
大约半年後(2016年)8月26日早上,家中发生瓦斯爆炸,他全身55%烧伤,大部分在上半身重要部位,不久人就昏迷了。
醒来之後据他本人自述:我整个人昏昏沈沈的,觉得越来越阴泠,四周很黑,非常害怕,好像有人要来带我走,我恐惧死亡,挣扎着想爬起来,但因为伤势很重,身体根本不听指挥。
经上说人命无常,这时就很能体会到。就在六神无主时,脑子里忽然浮起皈依时师父教我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情景,我心里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求阿弥陀佛救命,至诚恳切地念。
念了一会儿,忽然有一团光笼罩全身,一刹那间,所有的黑暗、阴冷、恐惧都没有了。光芒照在身上很温暖,比冬天晒太阳还舒服。很奇怪,心里一下子变得很平静、很安详,而且身上一点也不痛了。我的直觉是:阿弥陀佛放光来救我了。
那光很强很亮,像风车一样唰、唰地慢慢旋转,感觉很亲切、很熟悉,就像婴儿可以全心全意依靠母亲一样,一切担忧都没有了,都放下了,海阔天空,很轻安,很自在。
卫居士说着,好像又沈浸在佛光当中一样:我心里很自然地念着佛号,念着念着,耳边像是听到有人在叫喊,欢喜地说:他醒了,他醒了!这时,光明也消失了。我知道又回到这个世界。医生和护士正在对我急救,看我活过来,都松了一口气。
卫居士又说,其实在瓦斯爆炸前几天,他就碰到一件怪事:那天,他正在打坐,坐到心很定的时候,忽然听到两三个人说话,口气非常凶恶,指着他说:「找到了,找到了!就是他,就是他!」但又有一个很温柔的女声说:「不要再冤冤相报了,我帮你们超度好吗?这个人蛮有善根,你们不要断了他的慧命。」那些人仍不肯罢休,说:「不行!我们一定要找他算账才能甘心。」那个女声又劝了一些话,但是他们坚持不肯放过。卫居士听後,毛骨悚然,不敢再坐下去,匆匆忙忙下座。但他们的对话还在脑子里盘旋,心里觉得很不自在。结果,两三天後事故就发生了。
吉凶祸福都是我们自己造的业,没有因,就没有果,绝对不会没有种因就得到果报的。碰到这件事情,一定是前世做了什麽坏事,对不起他们,所以我很心甘情愿接受我的果报。本来我应该死的,现在大难不死,可以说是重业轻报了,我已经很庆幸了,那时要是不会念佛,就死定了,而且还会堕三恶道受苦。
编者按:
因宿善故 遇缘皈依 因宿冤故 爆炸伤身 若皈依後 依教念佛 预解宿冤 可免此难
念佛能得 现当二益 现世安稳 往生成佛 祸福无门 唯人自召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此事蹟显明,纵然是昏迷中的念佛,每一念,每一声,一样功不唐捐,阿弥陀佛悉知悉见,应声即感,光明护佑,遇难呈祥,永不舍离。这句佛名号也是凡夫与佛直接沟通的密码,潜通佛智,是宇宙中最吉祥、最不可思议的力量。
六、穷本溯源:
欲探究弥陀名号何以是名即法,名体一如,光号不二?仍得回归我们净土宗的本源——第十八愿。
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文,就是阿弥陀佛广度十方众生的愿力,愿力如不能成就,就不能成正觉。弥陀因地所立誓约,有生佛同体、自他不二、机法一体的内涵。阿弥陀佛的成佛与众生的往生,二者休戚相关,结成一体。他的成佛依靠我们的往生,我们的往生依靠他的成佛,彼此相依相靠,一体不离。这就是相依不离、相待而成(参阅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四〉/慧净上人)。
《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凡夫众生,我执深重,起心动念,颠倒虚伪,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悲华经》言:「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过去庄严劫千佛已过,现在贤劫,释迦佛乃贤劫第四尊佛,以众生烦恼厚重,无法救拔,故言一千四佛所放舍者。
悲哉!我等娑婆众生,烦恼深重,诸佛所不能救!唯有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愿行弘深,主动为我等愚恶众生发起绝无条件、平等救度的第十八愿深重誓愿。
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文,为其他愿所无。念佛众生,若不能往生弥陀净土,法藏菩萨(弥陀於因地之菩萨名)即永不成佛。此誓愿乃阿弥陀佛於因地见十方众生以自力无法出离轮回,不忍众生沉溺生死大海,以其成佛的正觉生命为赌誓,与十方众生的往生,绑在一起,躬身入海救度沉溺的众生,承担并保证十方众生的往生。倘念佛众生,不能往生净土,表示其救度力量尚未圆满,法藏菩萨发誓永不成佛。
《阿弥陀经》:「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无量寿经》也说:「成佛以来,凡历十劫。」可知,法藏菩萨成佛已然十劫,代表其救度众生的大愿已成就,其成佛果地名号已圆满具足救度众生的力量。
法然上人《大原谈义》言:「至极大乘意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是阿弥陀佛的本体,阿弥陀佛全部生命与一切德能,皆蕴涵其中。阿弥陀佛即以称名为本愿,称名即顺佛愿。只要称名,就与佛亲,与佛一体;只要称名,就蒙光摄取。
七、弥陀躬身入海,代十方诸佛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文,感天动地,震撼法界。阿弥陀佛躬身入海,独自代十方诸佛完成救度沉溺众生的不可能任务。念佛众生,乘佛愿力(完全仰凭佛力),法尔自然地进入弥陀光明极乐净土,快速成佛!此不可思议的救度,将无上佛果平白地送予念佛众生,让轮回业海的生死凡夫,现出了圆满菩提的无限光明!弥陀大愿,光烁法界,十方诸佛共同赞扬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烦恼而得往生弥陀净土,为不退转菩萨,证无生法忍,全是因为阿弥陀佛发了弘愿,承担且保证这样的誓愿。有「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南无阿弥陀佛做赌誓保证,我们还有什麽信不过或放心不下。倘无此誓愿,十方众生只有长劫仰天呼号、伏地哭泣,继续沉沦生死的份。弥陀於十方众生之恩,可谓昊天罔极,至极的大慈大悲,令人感激涕零!我们自当如宗祖善导大师慈悲开示:「常怀惭愧、仰谢佛恩」、「念念称名常忏悔」。
八、佛就在六字名号里,离开名号,我们找不到佛:
念佛人口口声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就他自己来看,仍然是罪恶生死凡夫;但我们称念这句名号,就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他的本体就会显现,名号的所有功德就流注到我们心中。念佛众生与阿弥陀佛一体不离,犹如扣钟,一扣即鸣。所谓闻声救苦,应声即现;念佛佛来现,念佛佛来救,念佛佛住顶(参阅「第十八愿善导释(三)/慧净上人)。
古德云:「烦恼障眼虽不能见,大悲无倦常照我身。」无明众生法眼未开,靠色眼、肉眼怎麽能看到佛的清净报身呢?如果念了南无阿弥陀佛,还东张西望,问佛在哪儿?有如头上安头,骑驴觅驴。
阿弥陀佛的本体、一切德能,极乐依正,就在我们称念的名号当中,众生与阿弥陀佛在名号声音当中会合,生佛一体。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是佛,我们嘴上念的就是佛,佛就在这声音当中。佛就在六字名号里!如果把名号撇到旁边,那一辈子也找不到佛。南无阿弥陀佛(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