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之七
阿弥陀佛的专利
「自性弥陀,唯心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的专利专属,是不能侵权,无法剽窃,除非得到授权,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往生极乐世界後,才能证得,才能享用「自性弥陀,唯心极乐净土」。
拾穗之八
两种平等
一、立足点的平等:是就众生本具佛性平等而言。
这是站在众生的基础上,是圣道门因地自力的修行,属於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二、齐头式的平等:是就弥陀救度平等而言。
这是弥陀名号愿力的自然运作,是净土门果地他力的接引,完全他因自果,他作自受。
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愿力,致使「五乘齐入」。
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涅盘功德,故称念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涅盘功德,故称念时「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故《念佛金言录》云:
「南无者,始觉(因地起修)之机;阿弥陀佛者,本觉(涅盘果地)之法。
是故当知,始(机)本(法)不二之南无阿弥陀佛也。」
故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
始本(机法)一如;
始本(机法)合一;
始本(机法)一体;
始本(机法)不二。
拾穗之九
偶然与必然
《观经》言:「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善导大师以「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五种嘉誉来赞叹专念佛人。
今天能成为「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的芬陀利华,除了法藏菩萨永劫的辛苦外,还有我们过去积累无量劫的偶然,才能成为今生「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的必然。
所以《无量寿经》云: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於此世界,有几所不退菩萨生彼佛国?」
佛告弥勒:「於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已曾」即是过去无数的偶然。
「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即是今生「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的必然。
拾穗之十
不要再当娑婆世界的延毕生了
人生苦短,生命有限。
假如我们已经蹉跎了人生的黄金岁月,错过了生命的赏味期,迈入了中老年,已经不堪修行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一尊佛,十劫以来,日日夜夜,一直默默在等待我们,对阿弥陀佛而言,十方众生人生的每一个时段,都是祂的关键时刻,所谓「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等,以佛愿力,皆得往生」。
所以今生一定要结束轮回,一定要毕业,决定不再当娑婆世界的延毕生了。
拾穗之十一
佛在念我与摄取不舍
「佛在念我」是道证法师在其最後临终之时,特别交代叮咛身旁弟子说:
念佛的心态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这是一生专弘《弥陀要解》的道证法师临终见佛时,彻见「不是我在念佛」的自力,而是完全仰仗「佛在念我」的他力,这时才亲证到完全的佛力是「名号独运,称名独达」。
佛在念我与摄取不舍
都是在说明完全的佛力
佛在念我就是摄取不舍
摄取不舍就是佛在念我
所以
当我在专心工作,没有念佛
因为 佛在念我 摄取不舍
所以安心
当我在睡觉,没有念佛
因为 佛在念我 摄取不舍
所以安心
当我情绪失控,不想念佛
因为 佛在念我 摄取不舍
所以安心
当我悲伤低潮,不想念佛
因为 佛在念我 摄取不舍
所以安心
当我临终,病苦交煎,不能念佛
因为 佛在念我 摄取不舍
所以安心
当我老年失智,忘记念佛
因为 佛在念我 摄取不舍
所以安心
当我临终,昏迷不醒,失去意识
因为 佛在念我 摄取不舍
所以安心
拾穗之十二
还我庐山真面目
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的大文豪与诗人,同时也是佛法与禅的爱好者,在其所作的诗词里,自然而然蕴藏着佛法与禅的意境在其中。
其众多脍炙人口作品中,尤其以庐山为题,写下〈题西林壁〉七言绝句古诗,更可看出其中与禅的连结。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是隐喻佛性。
「成岭、成峰」与「远、近、高、低」是比喻众生一念无明,妄想执着,幻化出各种身相形体,沉轮六道;虽具佛性,却迷失真如自性,认假作真,虚受生死;如同身处庐山中,却看不到庐山真境。
这是苏东坡感叹自身对修行的无力,也是说出了现今一般学佛人的心声。
那到底要如何修行才能见到庐山真面目呢?
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回到清净自性的源头,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还我庐山真面目。
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涅盘真实功德,才能与清净佛性相应,才能与清净佛性一体。
所以念佛之後的心境已经是:
成岭成峰莫所宗
今缘身在此山中
揭开庐山真面目
就在六字名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