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罪得生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出自《观经》的下辈生文,释尊先向下品上生的「造十恶轻罪凡夫人」说:「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又有弥陀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明明是一个造恶凡夫,为甚麽称佛名後,摇身一变,被称为「善男子」呢?
释尊又向下品下生的「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人」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两位世尊三番四次强调除罪得生的唯一正因是「称佛名故」。
究竟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有甚麽威德神力,致使瓦烁成金,由遇恶凡夫成为弥陀的极乐嘉宾?就凭口称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把这个人累世的生死之重罪,一笔勾销?为甚麽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具足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具足第十八愿所需的「信、愿、行」三资粮?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六字释」
且看弥陀化身、净土宗宗祖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六字释」,简单、直接,堪称一绝,如下:「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南无」是梵语,意译是「归命」、「归投」,代表信心,甚至比信心更深,所以,「南无」是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南无」,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即是发愿,愿往生净土,「南无」也是第十八愿的「欲生我国」。事实上,归命就是为了回向发愿,往生净土。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甚麽意思呢?依上文言,意思是:你只要归命我,愿生我的净土,我阿弥陀佛的修行就是你的修行。我阿弥陀佛为「南无」我的人修行,将成就的佛功德送给他们!如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言:「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持名善根福德同佛」。
具足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也是具足「信、愿、行」三资粮
「乃至十念」是弥陀在第十八愿所选定、指定的行业,得到弥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保证。释迦牟尼佛明言:「具足十念」者,就是「称南无阿弥陀佛」!具足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也是具足第十八愿所需的「信、愿、行」三资粮,包括佛信、佛愿、佛行!
善导大师故言:「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果觉名号,在因中发的第十八愿,是信愿行一体的,也是佛和众生是一体的。众生不「南无」(归命)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法回施功德给念佛往生人,众生怎能往生,阿弥陀佛怎能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全名」。阿弥陀佛是为了众生往生其净土而成佛,而「条件」就是归命阿弥陀佛,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任何众生愿生净土者,非「南无」阿弥陀佛不可。我们归命,可以像天亲菩萨真心起誓:「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也可以「称南无阿弥陀佛」。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是甚麽意思呢?
最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是甚麽意思呢?即是:六字名号里具足了信愿行,具足了阿弥陀佛成就名号给我们的佛信,具足了阿弥陀佛成就本愿给我们的佛愿,具足了阿弥陀佛完成四十八大愿的佛行,而成为众生的信愿行。由於这个道理、缘故,所以「必得往生」。
「必」是必然、必定,是百分之百,是佛作担保,万无一失,因为是六字名号的自然功能,只有佛愿力成就才能成为定律、真理,否则怎能说「必得往生」!以圣道门的自力修持,断惑证真的观念来看,行者尚在因地,觉行未满,悲智未圆,还具不确定性,随时退转,岂能言「必」!
「南无阿弥陀佛」只是六个方块字或音声,为甚麽具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力?依天亲菩萨在《往生论》言:「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释言,阿弥陀佛名号是佛本身的光明,是佛本身的智慧功德相。
弥陀光明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所谓「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释言:「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众生因一念无明而流转生死,菩萨必须破四十一品无明,才能证四十一分法身,可知弥陀名号能使众生成为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
弥陀名号又能满足众生一切志愿。就凡夫而言,志愿莫如脱离生死,六道轮回之苦,此因生死的娑婆诸苦之根本;就菩萨而言,志愿莫如满足「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以完成佛道为最终目标。
只要人们如是地、老实地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与阿弥陀佛名号本身的义理、自然功能,完全相应,发挥名号本身的作用—— 往生净土。阿弥陀佛是为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众生之往生大事才成佛,故在第十八愿誓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应知。
民国112年(2023)年11月12日
(转载自「佛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