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愿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之文,自己万一有这方面的罪业,一旦「唯除」,漏於本愿,不被救度,那往生不就成泡影了吗?
其实,这样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对於十八愿中最後这八个字,如果单看这一愿的文字表面,肯定会不理解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真的去除了五逆众生吗?要想得到正确的理解,我们还得参照净土其他两部经典,以及祖师的法语来解释。
阿弥陀佛发下超世大愿要平等救度十方一切众生,没有什麽条件限制,自然也就包含了五逆谤法的众生在内。所以《无量寿经》的异译本《庄严经》说: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阿鼻众生就是五逆谤法的众生。阿弥陀佛要度尽阿鼻苦众生,也就是说要度尽五逆谤法的人。这些若只从十八愿文字表面是看不出来的。
再看《观经》的下品下生,又明明白白显示出逆谤众生得到了阿弥陀佛慈悲的救度,符合了阿弥陀佛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大愿。那为什麽十八愿愿文中要有这八个字呢?
从《无量寿经》和《观经》这两部经的合参中,就体会到了阿弥陀佛的良苦用心。弥陀的良苦用心是什麽呢?
下面看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散善义》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
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谤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转,还发大悲,摄取往生。然谤法之罪未为,又止言「若起谤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
善导大师的这段法语有两个意思,一种是「抑止」,就是在还未造业时,怕你造了这个罪,提前在十八愿当中提醒说,「如果造了这个罪就不摄取你了」,以防止你造罪。因为这个罪很严重,一旦造了的话,就会在阿鼻地狱里受无量苦,多劫不能出。逆罪本身的性质是特别重的,因此巧言方便,说不摄取。
可是如果已经造了呢?佛还是得摄取。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要摄取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就包括有罪和无罪的,无罪的自然摄取,有罪的当然也要摄取。阿弥陀佛怎麽忍心这样的罪人继续流浪六道,去地狱里受苦呢?所以佛就「令起回心」,以回心念佛来救度之。就像下品下生,五逆谤法他已经造了,而阿弥陀佛还是要摄取。
由善导大师的法语,可看出「唯除」两字是站在抑止的角度来讲的。没有造的用抑止,已造的仍然要摄取。抑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摄取,所以抑止不是永远舍去不救度。
就像我们家里边都有孩子,小孩子本来很淘气,我们知道他的个性就喜欢玩,玩上瘾就可能会逃学。那麽家长就会提前方便抑止说:「不要逃学啊!如果逃学就打断你的腿。」说的话很重,其实在吓唬他。这就是抑止。可是他一旦玩上瘾了,最後就逃学了怎麽办?他回来是不是真要打断他的腿呢?不会的。还是要爱护他,最多痛骂他一顿,或者打他几下,说:「这次饶了你,下次再这样的话就不饶你了。」
所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站在十八愿的立场上,它是抑止。
另外举出五逆谤法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举下摄上,举恶摄善」。举出造罪最重、最恶的人都能够被阿弥陀佛救度,何况没有造这麽多罪业的人,怎麽不被弥陀摄取呢?所以这个法门是无一遗漏的。
再举几段法语,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说: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以佛愿力」,以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力,六字洪名的功德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你称念名号就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必得往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谤法」就是诽谤念佛法门,「阐提」就是不信,没有信心,没有善根。我们还没有信佛的时候,很多人都曾经谤法,甚至有时口出一些污言秽语,但是你一旦回心,回转凡夫不相信的这颗心,相信了弥陀的救度,还是能够往生。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又说:
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观念法门》中又说: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
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这些法语很明显,不必过多解释。一切造罪凡夫肯定也包括五逆谤法之罪,不管你是什麽罪,只要回心念佛,必然往生。
这样的法语,不光是善导大师,印光大师也有这样的开示:
四十八愿度众生,逆恶归心也来迎。
非是混滥无简择,怜彼是佛尚未成。
「四十八愿度众生」,重点指十八愿——以名号救度众生。
「逆恶归心也来迎」,逆就是五逆,恶就是十恶。这样的人造了这麽重的罪,一旦归命阿弥陀佛,佛也要摄取,迎接他往生。
「非是混滥无简择」,不是阿弥陀佛不挑不选,什麽人都行;不是说阿弥陀佛没有智慧、没有原则,而是佛不看这些外表的东西,只看他的本质本性。
「怜彼是佛尚未成」,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佛性,阿弥陀佛看的是佛性。我们是未成佛,阿弥陀佛是已成佛;我们是迷了的佛,佛是醒来的人,人和佛本来是一不是二。
所以站在这个立场上说,阿弥陀佛要度我们不是看我们造罪或是造福,「不问罪福,称名必生」,有福还是有罪,跟往生扯不上关系;扯上关系的是你具有佛性,然後称念这句名号就可以了,这是印光大师的解释。
除了印光大师和善导大师,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也有段法语,这是大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说明。大意是说:我们生生世世造了无量的业,包括五逆谤法,这样多那麽重的罪,应该绑着我们在三界六道之中,怎麽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出三界六道轮回呢?
昙鸾大师就回答说:所谓善跟恶的轻重,是从心、从缘、从决定上来讲的。
首先从「心」来讲,我们凡夫的心本来就是虚妄的,那我们心中所领纳的这句名号的功德,是真实的,而且具有无量无边的清净功德,能够消除我们众生无量无边虚假污秽的罪业。
再来从「缘」,就是从外境来讲,我们造罪业的对象也是虚假的,我们是虚假的,对方也是虚假的,也就是说这个三界六道本来就是有为的、虚假的,《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外境是虚假的,那我们所念的名号却是真实的。
所以不论就心、就缘(外境)来讲,念佛跟这句佛号都是真实的。而我们烦恼和妄想的心,跟六根对六尘所起的三业的种种善业、恶业、无记业都是虚假的。因此从心、从缘来讲,都不如当下所念的这句名号。
从「决定」上来讲,这个人念佛,当下断气,当下就往生极乐世界了,这就是决定性。他没有时间再去改变他的信仰、思想、观念,也不会间断了,临命终只剩几分钟了,能念几句算几句,一断气就往生。
以上是从理论上讲,阿弥陀佛要救十方众生。可我们众生心量非常的狭小,智慧特别的浅薄,非常自卑,以为像我这样的人,佛可能救不了,不如举个实例。就像别人给你介绍一个医生,说医术多麽的高明,夸了半天,不如举一个具体例子。有一个病人,得了好几个癌症,这个医生拿出个药丸,让他鼻子一闻一嗅,当下就好了,其他的人一听到就会产生出无上信心。同样的道理,释迦牟尼佛就在《观经》中举出了下品下生这个人。这段经文,我们在「不问罪福,称名必生」上、下两集讲过,大家去看就明白。
下面再讲几个人,雄俊法师、惟恭法师、灵岿法师、莹柯法师、耳四郎、张善和这六个人都是造罪之人,尤其像雄俊法师等出家人,出了家以後不守戒律,经常不净讲法、随便吃肉喝酒,肯定有破戒谤法之嫌。出了家做这些事情,影响极为恶劣,罪非常大,可是这样的人被阎王抓到地狱,当下念一句阿弥陀佛,地狱没有了,莲花出现,坐着莲花走了。这样案例不少,自己可以搜寻。
建议好好阅读慧净法师着《无条件的救度》和《第十八愿讲话》这两本书,多多学习净土宗专业的书籍,理明才能信深,信深才能心安,才能专一称念这句名号。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