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三随者:随重、随习、随念
临终三在者:在心、在缘、在决定
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随业流转,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昙鸾祖师言:「我从无始循三界,为虚妄轮所回转,一念一时所造业,足系六道滞三涂。」以昙鸾祖师的修行,不论是自谦之词,亦或是真实之言,都是警惕。临命终时,业力现前,如洪流,如海啸,所经之处,无能幸免。所以,一切众生未解脱者,舍报之时,先受重业所牵,或受平常最熟悉的行为习惯引导,或临终最後一念的影响,决定来生受报之处。此即所谓临终三随,随重、随习、随念。
然念佛人的往生不是「临终三随」所决定。
《往生论注》云:
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如《观无量寿经》言:「有人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无量苦。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净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不退,与三涂诸苦永隔。」先牵之义,於理如何?又,旷劫以来,备造诸行有漏之法,系属三界;但以十念念阿弥陀佛,便出三界。系业之义,复欲云何?
答曰:汝谓五逆十恶系业等为重,以下下品人十念为轻,应为罪所牵,先堕地狱,系在三界者,今当以义较量:轻重之义,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
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闇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是名在心。
云何在缘?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
云何在决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後心、有间心生;此十念者,依止无後心、无间心生:是名决定。
较量三义,十念者重,重者先牵,能出三有。两经一义耳。
往生之业成在称名,此即「在缘」,
行者闻名号功德,一心领纳,此即「在心」。
领纳之後,称名相续,执持不懈,此即「在决定」。
总说往生之业成在称名,称名为往生正因,称名为正定之业,故念佛人的往生是,在心、在缘、在决定。
故念佛人的往生是,在心、在缘、在决定。
假如生命是一列列车,无常是司机的名字,循着业力既定的轨道,不论何时下车,每一站的站名都是轮回。但是,当我们成为念佛人,把生命交给阿弥陀佛时,阿弥陀佛开着我们生命的列车,顺着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轨道,不论甚麽时候下车,每一站的站名都是极乐世界。
所以,对於平生业成的念佛人而言,已经将业力的临终三随转为念佛人的平生三随:
随重:念佛人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为此生最重大的志业。
随习: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生活以念佛为中心,生活不离念佛,念佛溶於骨髓,化为个性,成为享受念佛的习惯。
随念:既已成为念佛的习惯,则佛号不知不觉中,自然从心中流露。
念佛人不仅有临终的三在,还有平生的三随,此正是善导大师在二河白道图所示: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这是阿弥陀佛给念佛人从平生到临终无上的安心保证。
释净草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