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善导大师之前诸师,把极乐净土视为一般诸佛净土,忽略了法藏菩萨五劫思惟发愿,兆载永劫的修行,才能成就「令我做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的极乐世界;同时也忽略了,五劫思惟发愿,永劫修行,才能成就「十方众生,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无条件救度众生的超世大愿。
十方诸佛净土,依其愿力之不同,而有粗略优胜之别;故天台判教将十方诸佛净土,分判成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等四土。而欲往生十方诸佛净土者,必须达到诸佛所设定的标准,如断见思惑、入初地、证法身等,以其所证果位,自行前往相应之土。
《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住果报(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唯佛一人居净土(常寂光土)」,三贤指十住、十行、十回向;初地以上至十地之菩萨为十圣。
设若极乐净土也必须作如上之修行证果才能往生,则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修行,将成为诸佛之笑柄!何况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超世大愿,所建构的极乐世界,以及光明名号接引十方众生的大愿业力,是十方诸佛用三大阿僧只劫的时间无法完成的。
极乐世界没有四土,唯有一土,果地报土,是有相状的法性土,是无为涅盘,清净庄严,超踰十方诸佛净土;往生极乐,即证入涅盘,容貌身相,庄严圆满,如佛无异(平等一相),同佛受用(平等一如),同证无量相好、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智慧、无量慈悲、无量功德、神通自在。
蕅益大师虽看出其中端倪,欲跳脱天台之判教,但仍囿於天台判教之传承,未能直舖极乐净土为实相涅盘报土,故於《弥陀要解》云:「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弥陀之大愿,持名之奇勳,心性之极致,何以有此?」
「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即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真空妙有」;以此来暗示极乐世界是报土。然极乐报土唯佛能住,文殊、普贤尚且示现发愿临终蒙佛引,生死凡夫岂可轻言得生?
今依《观经疏》「凡夫入报问答」
问曰:
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
若论凡夫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善导大师以阿弥陀佛化身的身份,着《观经疏》楷定古今,古者指善导大师之前诸师,今者指善导大师之同时及後世诸师,也包含一千三百年後的今天,尤其当今诸师,错解误判极乐净土之严重离谱,尤更甚隋唐诸师,甚至将人间净土凌驾极乐净土,以世间福报取代解脱行法,鼓励信徒发愿,生生世世在此娑婆世界修福行善,期建立人间净土,然「圣意不许,如逼鸡下水」,设五浊恶世能成就人间净土,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早已完成,何须苦劝我等念佛往生极乐净土。
是故《观经疏》云:「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故知,弥陀悲救,不简众生,但以凡夫为本,苦机为先,兼为圣人。
所以《观经疏》云:「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而今多有此类法师,高举弘法大旗,但是完全不依佛说,以个人见解好恶,来误导众生,障碍众生「万修万人去」的往生因缘。
截流大师说:
「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三世冤。」
印光大师说: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难。」「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当知,今时处五浊末法,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弥陀无条件的救度,才是众生唯一的依靠。
极乐净土是果地涅盘报土,欲判极乐净土者,须站在果地高度,不可站在凡夫因地来判定极乐净土。否则自失误他,危害众生,至深且钜。
然而弥陀极乐报土,非同於十方诸佛报土。极乐世界是「国土第一,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非九界自力可以自行前往,皆悉共乘弥陀名号愿力而得往生。
是故,普贤菩萨发愿: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文殊菩萨发愿: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当然,文殊、普贤等觉法身菩萨已经没有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而且还可以游诸佛国,无所障碍,唯独不能自行往生极乐世界,仍须发愿命终蒙佛接引,此一示现留给後世两层重大启示:
一者:以身作则。
二者:警惕自力。
201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