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现在也一样),时不时就会听到一些关於净土宗的「风声」,譬如:
「念佛不用功夫也能往生?」
「怎麽把念佛往生讲得肯定是百分之百?」
「为什麽往生到净土後是平等、没有品位阶级之分?」
「本愿念佛不是日本的吗?」等等。
老实讲,这不只是外面一般学佛的「心声」,其实也是末学开始接触净土宗时的疑问。
记得第一次在网路上听净宗法师开示时,是一边质疑、一边批判来看的。心里嘀咕着:「这位法师可能糊涂了?怎麽这麽讲呢?」以基本的佛教教理来看其所述的「净土宗」教义,真的是让人咋舌、不敢相信,甚至会让人生起「邪教」的念头。因为可说完全颠覆自己以前对「净土宗」的了解与概念。
但是,在基本的佛教知识上,末学也了解到,既然学佛就要「依法不依人」;就算对方是一个乞丐,只要说的话合乎佛法,我们还是要相信他,像释迦佛当初听到魔鬼说的话合乎法印,还是虚心求教;否则即使对方贵为总统、名人,所说的话若有违传承,都要敬而不依。
抱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心情,心想:既然觉得对方讲的法有问题,那就去看对方的着书,看看这套书所讲的是否真的有经典、祖师传承。毕竟末学之前也有一些演讲的经验,知道演讲本来就不容易;要在短短一堂课、一个小时把所有净土的道理都讲明白是不可能的。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玄奘大师译本)说:「假使经於无数量劫,赞其功德终不能尽」,连释迦佛都承认,以无量劫的时间讲解赞叹阿弥陀佛都不能讲完,那我们要对方在一个小时之内把净土的道理全部厘清,怎麽可能呢?
尤其净土宗教团当时已经出了上百本的书,网站的文章更是多到数不清,光碟也不少,网路视频持续在出版。当时的心态大概就是:「我要把你们的东西都看完,找出你们的『破绽』」。因为既然学净土了,当然也有这份使命去弘护,偏的就要去阻止,正法应该要推广;而且生死事大,往生净土的事情当然不能开玩笑,不能因为是「你」讲的,就相信,要有经典祖师传承才行。
现在想想,当时这样是比较没有善根的做法,因为人命在呼吸之间,可能还没研究完,无常一来,就呜呼哀哉了。只是说,像我这类以听闻阅读来学佛的根机,也不得不说是一个比较「保险」的方法。
下定决心之後,我就开始「研究」净土宗丛书了。
一开始看了《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善导大师净土思想》《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净土三经一论大意》等,发现慧净法师、净宗法师所诠释的,确实有经典祖师依据的,并不是个人的发挥。不过当时看得也不够透彻、深入,所以在教义上虽然在某种程度理解了,但还不是完全接受;那个时候心里还盘算着:以後就算我要弘讲净土法义时,讲法不能全像这套书一样。
之後,有因缘在净土宗道场出家;虽然当时心里还存在小部分的疑惑,但是在整体的法义传承与及道场的运作还是很相应的。净土宗教团虽然不是一所正式佛学院,但是学习气氛非常地浓厚,就如同身在净土学院一般,因为所有需要的净土书籍、解说、解答、交流都能得到,加上道场常年都是在专修念佛。「解门」、「行门」的落实都非常紮实。
纵然已经知道「净土宗」是如此殊胜,但是,疑惑也总是想办法要去解开。出家之後,有了更好的机会亲近慧净法师以及净宗法师。记得在亲近学习的过程当中,末学几乎是透过各种管道──「辩论」「电话」「书信」「邮件」,几乎什麽方法都用,有时还是非常强烈的。
说起惭愧,两位善知识都是长辈,自己语言有时犀利而不妥,也占用了师长很多时间,但是两位导师非常有智慧、也非常慈悲,对身为弟子的我,总是循循善诱地引导,所有问题两位导师都能引经据典地为末学释疑解惑。
在台北教团两年的期间,末学就是专门请示师父、研究教理、与师兄弟们交流法义(所有常住法师都是学习净土宗的)。这前後一研究(加上出家前),大概就花了四、五年的时间,几乎将所有净土宗的出版物翻遍(不包括电子出版物,因为资料真的太多了);虽然无法全部阅读,但是已经抓到净土宗的核心思想,也了解到师父们所开示的每一句话,都有经典依据,有祖师传承的,而自己的疑惑,可以说大概都厘清了。
哪些疑惑呢?譬如前面所提到的:
一、「念佛不用功夫也能往生?」
是的,善导大师说「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烦恼众生念佛必得生)。
印光大师也说「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所以念佛往生净土仰靠就是弥陀愿力加持,而并不是自己的功夫。
二、「怎麽把念佛往生讲得肯定是百分之百?」
是的,善导大师说,「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没有一个专修的念佛人会往生不了,所以念佛得生净土是一百分之一百的。
三、「为什麽往生到净土後是平等、没有品位阶级之分?」
是的,善导大师说「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也就是说,因为弥陀慈悲愿力加持,所以不管菩萨、凡夫,凡念佛者,皆平等、齐入极乐世界。
昙鸾大师也说「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虽然众生的根机有九品之分,但是往生净土後,就没有任何差别了。
《无量寿经》说「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於无为,泥洹之道。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也就是说,极乐净土的众生本来没有分别的,只是随顺我们众生才说有分别而已。
四、「本愿念佛不是日本的吗?」
不是的,「本愿」这两个字是来自佛经。每一尊佛菩萨都有本愿,如地藏菩萨本愿,药师佛本愿等等。那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出自《无量寿经》:「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善导大师多次提出本愿称名的说法: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
所以,讲念佛就是讲本愿,讲本愿就是讲念佛,这是不可分的,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要我们众生念佛。之前听说的「本愿」却是不用念佛,只有信,就不用念了。这显然和经典祖师所说的不同,依照善导大师的教法,本愿称名正是一辈子、上尽一形的念佛。
记得第一次来到台湾教团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念佛会每天念佛共修的时间是从早上九点至下午四点,而且每天参与的人数是六十人到一百人不等;来到中国弘愿寺的时候,每天竟然都是几百人在一起念佛,佛号声可以说震动天地,何等的庄严。这和之前我听说「讲本愿专修念佛,是不用念佛、少念佛」的说法是完全不符合的;提倡「本愿称名」「专修念佛」,反而让念佛的气氛更加浓烈;一般听说只有佛七最多了,但是在净土宗竟然是一年365天这麽多人聚在一起念佛,而且全程共修就只有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在历史里面,可以看到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师父)在世的时候,佛号声遍满山谷;善导大师住持长安的时候,佛号充满大街小巷,没有想到来到净土宗教团能感受到一二。这大概是传承经典祖师教诲的魅力,如古德赞叹善导大师「佛法东行,未有禅师之盛德矣」,善导大师提倡本愿专修念佛是广受众生的接受与欢迎的。这些都是末学没有到「净土宗」之前所没有办法想像的,因为之前在其他的地方所接触到的,往往都是法义和实践是分开的:提倡专修念佛,但是道场运作往往不是专念佛的;讲念佛共修,但是念佛的时间只是占一小部分。能够至始至终传承经典祖师教义、付诸实践,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建立教团、丛林、寺院、法义架构、共修活动、生活形态,大概在只有在这里才能体会得到。
其实无法一一将所有学习到的以文字表达出来,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唯有自己慢慢细细去研读、思考贯通、体会,才能解答自己的疑惑。
最後的感悟是,愈学习教典,愈感觉就如藕益大师所讲的,净土教理真的是「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靠自己的见闻真的无法体会得到弥陀真实义,唯有虚心承接经典祖师传承,才能理解一二。
由於净土宗着作(如昙鸾大师《往生论注》、道绰大师《安乐集》、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等)曾因法难而於中国失传千年,难免我等一开始接触会对此教义感到陌生。因近代杨仁山居士将净土经典回归中国,也才有今天净土宗完整的系列着作呈现。近来,不管是教界的弘化,还是学者的研究,也愈来愈多人关注净土宗的法脉。因此,唯有不断地虚心学习,才能理解弥陀的本怀。
末学一路走来,体会到其中之法乐,生死大事已於念佛得到解决、安心;本来只想自修、当个自了汉,但是「法」终究待「人」弘传,而且种种障碍,比起众生无量劫的轮回苦难而言,根本不足挂碍。只要所叙述是符合弥陀悲愿的教义,在十方诸佛菩萨加持护佑下,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也是能报答阿弥陀佛唯一的方法,如善导大师所言,「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因此末学不揣浅陋,仅将学习净土宗之心路历程如实写出,希望藉此与有缘共同学习,同沾法喜,直往净土,永不退转。
南无阿弥陀佛。
(2017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