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第三篇    正宗分

16. 实相身、为物身

       《往生论注》以此而说阿弥陀佛是「实相身、为物身」。圆满具足无量光寿功德,所以是「实相身」;此无量光寿功德成为名号,让众生接触、称念、获得,所以是「为物身」。物,就是众生。佛以功德为身,身即功德。也就是,阿弥陀佛自证功德称为「实相身」,利他功德称为「为物身」。

 

       实相身、为物身,原是一身,无量光寿即是名号,名号即是无量光寿。

 

       名号即是无量光故,称名念佛,当下蒙受无量光摄取不舍,决定不退菩提;名号即是无量寿故,称名念佛,现生得契彼佛寿命,虽在此界,而入极乐人民之数,命终自然回归本国。

 

       又,信知名号是无量光,自然破疑满愿,称念名号,蒙光摄取,从最初一念往生决定,即是「一心不乱」;信知名号是无量寿,自然融念佛於生活、即生活而念佛,尽形寿称名念佛,念念不舍,即是「若一日、若七日」。

 

       又,实相身故,众生称名即是如实修行;为物身故,称名众生圆获佛果功德。

 

       又,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向佛一边是实相身,无形无相,绝思绝议;向众生一边是为物身,有形有相,可称可闻。众生称名念佛,即此事持,深契实相;不离相求,巧入无生。不必更求开悟,不需玄谈妙理。

 

       众生(执相而求)——(有形有相,为物身)名号(实相身,无形无相)——无量光寿

       愿生——称名——往生——无生

 

 

17. 名实一体

       这里有必要讨论名(名称)与实(实体)的关系。

 

       名与实的关系有二种:一、名实相离。二、名实一体。

 

       一、名实相离。名称与实体相分离,名是名,实是实,实体之上另外安立假名,假名之外另有实体存在。如水,直接喊水的名字,而不实际喝水的话,不能解渴。

 

       二、名实一体。名称与实德一体,实德凝聚而成名称,名称自然含摄实德,用其名就是用其实,离其名不能得其实。如世间帝号与帝权不分,行使帝王的名号就是在行使帝王的实权,离开帝王的名号也就没有帝王的实权。亦如银行卡之签名。阿弥陀佛,名实一体。无量光寿功德(实)结成「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拥有阿弥陀佛无量光寿的实德;而离开阿弥陀佛名号,也就不可能有阿弥陀佛的功德。

 

《论注》:

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密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75

 

《观经》下品中生说:

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
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善导大师解释说:

善人为说弥陀功德,
罪人既闻弥陀名号,即除罪多劫。

 

可知:弥陀功德(实),即是弥陀名号(名)。

名实一体故:

 

1) 念佛佛即听到。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2) 念佛佛即来迎。应声来现,证得往生。

3) 念佛佛光即摄。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4) 念佛佛圣来护。

5) 念佛即现佛光。桐城人。

6) 念佛与佛一体。耳四朗。

7) 念佛具足万德。一念大利,无上功德。

8) 念佛如实修行。阿弥陀佛即是其行。

9) 念佛即乘佛愿。

10) 念佛是正定业。

11) 念佛消灾除障。

12) 念佛增福开慧。

13) 念佛善根福德同佛。

14) 念佛光明寿命同佛。

 

 

18. 名超诸佛

       一切诸佛成佛了,本身也都是无量光,智能圆满;也都是无量寿,常住不灭,但这些诸佛不能叫做「阿弥陀」佛。因为这些诸佛本身光明虽然无量,利他光明还不能像阿弥陀佛一样,普遍救度罪障深重的众生「无所障碍」;又这些诸佛本身寿命虽然无量,利他寿命还不能像阿弥陀佛一样,普遍令他的弟子人民寿命都是无量。只有阿弥陀佛这尊佛,不仅自身光明无量,利他光明也是无碍无量;不仅自身寿命无量,也令念佛众生普皆寿命无量,是真正的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所以才有资格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

 

       也就是说,诸佛与弥陀,自利功德平等,而弥陀利他功德为胜;说到底,即是因为阿弥陀佛是以名号救度众生的佛,弥陀名号超胜诸佛名号。

 

《无量寿经》: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往生礼赞》:

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
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
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

 

       明知:弥陀自证虽与诸佛等,而名号摄化独超,所以获得释迦以及诸佛的一致赞叹。

 

 

19. 名号度众生

       善导大师综合《观经》与《阿弥陀经》解释说: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又说:

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光明成为名号,名号即是光明,称念彼佛名号,即被彼佛光明摄取。这正是阿弥陀佛这尊佛不同於诸佛的地方,也正是阿弥陀佛所以叫做阿弥陀佛的地方。经文说「是故号为阿弥陀」、「故名阿弥陀」,实在有很深的含义。

 

       《无量寿经》说: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大阿弥陀经》:

阿弥陀佛光明名号,闻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无央数佛国。
诸天人民莫不闻知,闻知者莫不度脱也。

 

       阿弥陀佛成佛不是成为别的,就是成了这一句无量光寿的名号。名号成立了,自自然然度众生,自自然然恒放无量无碍光明,自自然然照摄称名念佛的众生而不舍,自自然然让归命称念的众生现生获得彼佛无量寿的清净生命、住不退转,自自然然佛及圣众临终来迎,回归极乐。

 

 

20. 弥陀与诸佛之关系

       一、平等。自证。

       二、差别。利他。因愿不同。

 

1) 因胜。

① 我建超世愿。

② 发愿逾诸佛。

③ 愿愿皆发增上胜因,依因起於胜行…

 

2) 果胜。

① 名声超十方。

② 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③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3) 化胜。

① 摄凡。

② 易行。

③ 入报。

④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4) 能赞所赞。

 

 

21. 徵释名义

       要解:

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徵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1) 本经共三次徵释名义,分别为国名、佛名、经名。此皆一宗极要,特标名字真法界,名号度众生。

2) 诸佛境界,甚深秘藏,无可说示,唯有名字。

3) 授记佛名、国名。

 

 

22. 名号即法界

       要解: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1) 无量光寿—法界体—弥陀身土—弥陀名号—众生本觉理性。

 

2) 身土不二。名体不二。生佛不二。始本不二。因果不二。

 

3) 实相为体,即名号为体。

 

4) 持名,依究竟觉发於始觉,合於本觉;乃从果向因,始本究竟,一念圆成。如磁石吸铁。

 

5) 证悟,依本觉发始觉,分分修证,至究竟觉;乃从因向果,渐次而成。如铁变磁石。

 

6) 持名相应:相应於究竟觉、始觉、本觉。又相应於佛愿,顺彼佛愿故。《论》以称名为如实修行相应。

 

7) 平生信愿坚确,一念初始,念念相续。或有一念而无念念,如临终人,信心不相续人。

 

8) 无信愿人,散心称名,是否念念即佛?亦念念即佛。唯不信不知,不能直下承担,故枉自轮转。

 

       蕅益:

吾人果能念念执持阿弥陀佛,即是念念证无量寿,放无量光。古圣既尔,今人亦然:至心既尔,散心亦然。法华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大圣金口,岂欺我哉!

 

 

23. 无量光佛身论

       要解: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
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
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

 

1) 佛光为心性之光,非如日月灯光。心光故能照心,令心明朗,施以安乐等。心眼若开,即见心光。信为心眼。然佛心物无碍,亦示现为色光,有因缘肉眼得见。

 

2) 虽是太阳,其光有限,何以佛光无量?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众生埋没心性,故性光不现,唯灵光一点。

 

3) 今依善导,正指别愿所成报身。佛佛道同者,别分自受用报、他受用报。自受用报全同,他受用报令地上菩萨受大法乐,亦等。然弥陀别愿所成之报,光明普摄念佛众生往生彼国齐入涅盘,受用等佛,超胜诸佛报身光明,故以无量光为别名。

 

大经:

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此愿成就,故为无量光佛。

 

 

24. 无碍光

       1) 要解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缘深故见佛光。念佛与佛有三缘,是为圆见佛光,无有障碍。

 

       亲缘,佛见众生。近缘,佛应念现前。增上缘,一切业系,无能碍者。

 

       2) 论注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众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岂非有碍耶?

 

答曰:碍属众生,非光碍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见,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云洪澍,而顽石不润,非雨不洽也。

 

 

25. 无量寿佛身论

       1) 要解

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阿僧只,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然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
及者,并也。人民,指等觉以还。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量等也。

 

① 寿即时间。时间乃人类之错觉,故有无常生灭流转,命浊中夭。

② 今彻证心性之寂,灭一切时间之错觉,与真理同体,故寿命无量。

③ 今依导师释,别愿所成报身,自利利他皆无量寿故,超越诸佛通途自利无量寿,故以无量寿为别名。

 

大经:

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此愿成就,故为无量寿佛。

 

       2) 普贤行愿品

我能深入於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於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於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3) 问:何以能一念见三世,毛端现尘刹?

       答:此是诸佛菩萨证入心性无量光寿甚深境界,凡夫难思。比如地面上行车,自车主个人观察,前方为前、後方为後、现处当处;如以一面大圆镜照之,则无所谓前後当处,虽无前後而圆照前後一切处。佛心如大圆镜,故能映现过现未来一切。

 

 

26. 成佛十劫论

       1) 要解

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然法身无成无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不成,不应论劫。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
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

 

       2) 论注

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

 

① 成就者,即是因中誓愿成为果上救度众生的无量光寿之功德力。

 

② 阿弥陀佛成佛,也即是成了这一句无量光寿名号。

 

③ 成佛故,无量光寿佛身、无衰无变涅盘国土、圣众弟子功德、十方众生之往生,一切皆成。经文前後赞叹国土、圣众,说「成就如是功德庄严」,都以此句为本。

 

④ 「如是功德」者,如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功德,是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功德。「庄严」者,彼佛愿心庄严。

 

⑤ 弥陀、国土、圣众,三种功德庄严,统归於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论》言:「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⑥ 以「(众生)若不生者,(法藏)不取正觉」所成之佛故,「弥陀正觉」与「众生往生」,完全一体。弥陀正觉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众生往生同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耳闻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当知这一句佛名,即是弥陀的正觉,同时也是我的往生;弥陀正觉既成就,我等往生也已成就,丝毫无欠无余。

 

⑦ 因此,下经文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

 

 

27. 法事赞

       1) 果德光寿

愿往生,愿往生。
果得涅盘常住世,寿命延长难可量。
千劫万劫恒沙劫,兆载永劫亦无央。
一坐无移亦不动,彻穷後际放身光。
灵仪相好真金色,巍巍独坐度众生。
十方凡圣专心向,分身遣化往相迎。
一念乘空入佛会,身色寿命尽皆平。
众等回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

 

① 为明报佛常住不灭,先赞寿德,次光德,次光寿摄化。

② 无移不动,显报身理体;彻後放光,显报身智用。

③ 巍巍独坐,法界独尊,诸佛之王。一切佛度,还是一佛所度。

④ 凡圣皆专心向,皆乘佛力。

⑤ 凡与圣平,凡圣与佛平。

⑥ 往相迎,不来而来。

⑦ 乘空,以空为乘,非如乘他物而历空,复有何碍,亦何不达!即是乘正觉华、佛智。

 

       2) 历劫行愿

愿往生,愿往生。
彼佛从因行苦行,勇猛专精无退时。
一坐百劫长时劫,难作能作不生疲。
自利利他同断恶,不舍怨憎由大悲。
有识含灵皆普化,同因同行至菩提。
誓愿庄严清净土,见闻欢喜证无为。
众等回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

 

① 同因同行,同一念佛愿生,同一名号因行,同证无量光寿。

② 同断恶,因中愿行、果上名号,自利利他故。含灵互同。含灵与佛同。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