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第三篇    正宗分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
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
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
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① 舍利    译为鶖鹭,一种水鸟。

 

② 迦陵频伽   译为妙声鸟、好声鸟。净土曼陀罗图,绘成人头鸟身的形状。

 

③ 共命    耆婆耆婆之译。共命鸟,又称作命命鸟,一身二头二心之鸟。

 

④ 五根    三十七道品,大乘小乘因地之修行。即所谓四念处(身受心法)、四正勤(己生恶令断)、四如意足(欲精进心思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此是指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㈠信:切信种种佛理。㈡精进:如所信精励修行。㈢念:不忘佛理。㈣定:心不乱。㈤慧:用智慧辩明道理。

 

⑤ 五力    上述五根逐渐增进後,所产生的五种破邪的力量。

 

⑥ 七菩提分    也叫七觉支。㈠择法:选择法之善恶。㈡精进:修行不懈怠。㈢轻安:身心轻乐安稳。㈣念:不忘佛理。㈤舍:舍掉举(浮躁)以静心。㈥定:不散乱。㈦喜:喜善而习之。

 

⑦ 八圣道分    ㈠正见:持正确的见解。㈡正思惟:正当的思想。㈢正语:使用正当的言语。㈣正业:行正当的行为。㈤正命:过正当的生活。㈥正精进:力行诸善。㈦正念:对道理不执着也不忘记。㈧正定: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

 

⑧ 念佛念法念僧    思念佛、佛法(法)、与佛弟子(僧),思念三宝之恩德。

 

⑨ 三恶道    三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三种不好的生处。

 

【文科】

       广赞依报第四,说明往生人受用、供佛、闻法的快乐生活。此段明鸟树说法。

 

【译解】

       舍利弗啊!极乐国土随处可见种种色泽绚丽的奇妙之鸟,不妨以此间人人喜爱的鸟名相称,如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鸟等。这些吉祥宝鸟,昼夜发出和悦优雅的声音,恒常不息地无碍演说着种种佛法妙理,如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极乐国土的众生,听到众鸟宣说的种种妙法,都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啊!你不要认为这些鸟如同此间的凡鸟,实是由罪业感报所生。为什麽呢?因为阿弥陀佛的净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舍利弗啊!阿弥陀佛国,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何况而有三恶道等的实事呢!这些鸟都是阿弥陀佛为了让佛法音声遍布其国,利益众生,特别以神奇愿力变化而作的。

 

       舍利弗啊!阿弥陀佛国,不仅众鸟宣说妙法,连风声也都会演畅佛法。每当微风徐起,地上行树以及空中罗网,一时吹动,枝叶相触,众宝叩击,发出微妙的声音,如同百千种音乐同时奏起一样。人们听到这种声音,自然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

 

       舍利弗啊!极乐国土如此的闻法如意,自然契合妙理,都是彼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愿行功德力所成就啊!

 

【辩义】

1. 要解

种种奇妙杂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种。
舍利,旧云鶖鹭,琦禅师云是春莺,或然。
迦陵频伽,此云妙音,未出壳时,音超众鸟。
共命,一身两头,识别报同。此二种西域雪山等处有之,皆寄此间爱赏者言其似而已。
六时出音,则知净土不以鸟栖为夜,良以莲华托生之身,本无昏睡,不假夜卧也。
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

 

所谓四念处:

一身念处。
二受念处。
三心念处。
四法念处。

 

四正勤:

一已生恶法令断。
二未生恶法不令生。
三未生善法令生。
四已生善法令增长。

 

四如意足:

一欲如意足。
二精进如意足。
三心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

 

五根者:

① 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

② 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

③ 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

④ 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名定根;

⑤ 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於苦等四谛,名慧根。

 

五力者:

① 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

② 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

③ 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

④ 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名定力;

⑤ 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

 

七菩提分,亦名七觉分。

① 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

② 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於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

③ 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

④ 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

⑤ 若舍所见念着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

⑥ 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

⑦ 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沈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调和适中,名念觉分。

 

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

① 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

② 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盘,名正思惟。

③ 以无漏慧除四邪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

④ 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

⑤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

⑥ 以无漏慧相应勤精进修涅盘道,名正精进。

⑦ 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

⑧ 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

 

此等道品,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依无生四谛而修,即通教道品。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依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藏道品名半字法门,净土浊轻,似不必用,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通道品名大乘初门,三乘共禀,同居净土多说之。别道品名独菩萨法,同居方便净土多说之。圆道品名无上佛法,有利根者,於四净土皆得闻也。
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
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1) 何故念佛法僧?

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
能念即三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

 

2) 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

 

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

 

3) 问:化作众鸟何义?

 

答: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於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

 

       佛化导众生之教法可分四个范畴,即:世界、各各为人、对治、第一义等四悉檀。略作四悉。法华经玄义卷一下,以悉檀为梵汉兼称之语。悉,即遍之义;檀,为檀那(布施)之略称,即佛以此四法遍施一切众生,故称四悉檀。

 

       据大智度论卷一所载,佛之教法有种种差别,乍见似为矛盾,若总其教说,则有四悉檀之别,皆为实义而不相违背。

 

(一)世界悉檀,即随顺世间之法,而说因缘和合之义;亦即以世间一般之思想、语言、观念等事物,说明缘起之真理。例如,人类系由因缘和合而存在,故非为实体。以人存在本是一般世俗之见,乃说适合世俗之法以随顺众人,令凡夫喜悦而得世间之正智,故此悉檀又称乐欲悉檀。

 

(二)各各为人悉檀,略作为人悉檀。即应众生各别之根机与能力,而说各种出世实践法,令众生生起善根,故又称生善悉檀。

 

(三)对治悉檀,即针对众生之贪、瞋、痴等烦恼,应病而予法药。此系为灭除众生烦恼与恶业之教;以其能断众生诸恶,故又称断恶悉檀。

 

(四)第一义悉檀,即破除一切论议语言,直接以第一义诠明诸法实相之理,令众生真正契入教法,故又称入理悉檀。

 

4) 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全体是佛境界)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证悟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奈何离此净土,别谈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

 

       重重结示为哪般?令深信佛所成,已经成,为我成,最精妙,欲送我,而欣慕愿求。

 

2. 法事赞  426

1) 劝欣慕净土

愿往生,愿往生。
道场清净稀难见,弥陀净土甚难闻。
难闻难见今得会,如说修行专意专。
愿佛慈悲遥摄受,临终宝座现其前。
既见华台心踊跃,从佛逍遥归自然。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行来进止常随佛,证得无为法性身。
众等回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

① 依报之结,故劝欣净。

② 难闻难见今得会。

③ 平时遥摄受,临终现其前。

④ 莲花宝座。

⑤ 自然即是弥陀国。佛性自然。

⑥ 无漏无生还即真。在此即假,至彼即真。

 

2) 赞宝鸟说法

愿往生,愿往生。
极乐庄严间杂宝,实是稀奇闻未闻。
宝鸟临空赞佛会,文文句句理相同。
昼夜连声无有息,哀婉雅亮发人心。
或说五根七觉分,或说八圣慈悲门。
或说他方离恶道,或说地狱封人天。
或说长时修苦行,或说无上菩提因。
或说散善波罗蜜,或说定慧入深禅。
菩萨声闻闻此法,处处分身转法轮。
众等回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

① 理相同者,无不指归念佛。闻是音已,皆念佛法僧。

② 「如是等法」开释六句。

③ 念佛即是转法轮,转法轮还教念佛。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3) 赞无情说法

愿往生,愿往生。
极乐庄严出三界,人天杂类等无为。
法藏行因广弘愿,设我得佛现稀奇。
或现鸟身能说法,或现无请能应机。
或使微波出妙响,或使林树赞慈悲。
或使风光相应动,或令罗网说音辞。
一切庄严声遍满,恒沙天乐自依时。
为引他方凡圣类,故佛现此不思议。
我等闻之身毛竖,碎骨惭谢阿弥师。
一受专精不惜命,须臾即到岂为迟。
众等回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

 

① 杂类,有情无情,同皆无为,同一涅盘。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

② 鸟、波、树、风、光、罗网,一切庄严,尽说妙法。

③ 为引他方凡圣类。

 

4) 总结依报赞

愿往生,愿往生。
弥陀佛国真严净,三恶六道永无名。
事事庄严难可识,种种妙微甚为精。
地回宽平众宝间,一一同耀五百光。
一一光成宝台座,一一座上百千堂。
千堂化佛尘沙会,众生入者共相量。
无数音声游空转,化天童子散华香。
昼夜六时无间息,地上虚空难可量。
八德香池随意入,灌注由人无浅深。
或出或没三禅乐,徐徐相唤入檀林。
檀林宝座行行别,圣众犹若超日月。
日月即是长时劫,或坐或立或游方。
到处唯闻无上法,永绝凡夫生死殃。
是故彼国名安乐,众等回心愿往生。
往生彼国无余事,手执香华常供养。
( 彼国众生更无事,衣裓盛华诣十方。)

① 明真净报土。

② 明地上庄严。

③ 明宝池庄严。

④ 明宝林庄严。

⑤ 明圣众庄严。

⑥ 明闻法超证。

⑦ 结故名极乐。

 

3. 声不思议德

 

1) 大经48

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偏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
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
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① 微妙最胜。

② 声皆演法。

③ 闻者悟忍。

 

2) 注

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耀,极尽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
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此界:噪音、苦恼音、恐怖音、靡靡音。

       四面楚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闻风丧胆。鬼哭狼嚎。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

 

4. 风不思议德

1) 调和、温凉、柔软、适速、随意、流香、布德、演法、灭垢、悦体、散华。

2) 此界:狂风、暴风、台风、飓风、龙卷风、沙尘暴。寒风、热风。阴风、恶风、贼风。风刀、风霜、风雨、风雪。风病。风湿。伤风。中风。

 

风是德风,音是法音,乐称天乐,声皆妙声,皆做佛事。

 

5. 俯顺凡情

       净土法门,本为凡夫,往往借喻凡夫所知的这个世界最贵重、最美好的事物,如金银七宝等,从事相上说明极乐庄严,以便让分别取相的凡夫易於理解,心有所住,羡慕彼土清净庄严,发起愿生之心。一旦往生,则自然证悟成佛,契入种种不可思议妙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绝待之乐,相待而说。如同《观经》:

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至於极乐本身的微妙胜境,限於凡夫的思惟境界,即使是释尊以无碍辩才,亲宣净土三经,所说也不及亿万分之一;如同对山野村夫,说不尽皇城豪华。本经的表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俯顺凡情。如说「昼夜六时」、「饭食已讫」,为顺此界凡夫习情。实则极乐自体光明,不假日月照临,超越时间概念,并无昼夜交替;国中人民皆以禅悦为食,法喜资身,岂用五谷充腹。

 

       二、 举事摄理。如举鸟树说法之事,彰明依正一体、相融相即之理。

 

       三、 言近指远。如以此界金玉之宝,指说极乐功德之宝。

 

       四、 以少显多。如七重、七宝,并非限定之数,实则多至无尽。

 

       五、 量即非量。如百千种乐,实则无量。莲花亦无量光色。

 

       六、 随说不定。如说莲花大如车轮,实则不限,而可广至数十、百由旬。

 

6. 身土一体

       关於极乐净土的位次,善导大师判为「报土」、「涅盘界」,《观经疏》说:「十方佛国,并悉精华;欲比极乐庄严,全非比况。」极乐净土是十方佛土中最精最胜、无比无伦的净土。

 

       实际上,极乐世界完全是阿弥陀佛称性功德的自然显现,是阿弥陀佛本身的境界,佛身与佛土一体,佛身全成佛土,佛土全是佛身,不可思议。根据净土三经,极乐世界不仅鸟树罗网会说法,水流光明、清风鼓乐,一切音声尽宣妙法,所有庄严皆施佛事。

 

       《要解》说:

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

 

       本经说极乐众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观经疏》明诸宝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极乐地下宝幢光明、地上楼树庄严、虚空化鸟声乐,一切无非阿弥陀佛无漏功德的全体大用。如入水池,所触皆水,无不受湿;往生极乐,随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心所念,无非弥陀功德,自然契悟真常。善导大师形象地说:

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大经:

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7. 问:此界众生,虽欲闻法,法师不常有,法会不常遇,难以如愿,何以一生彼国即自然常闻一切妙法?

       答:此由彼佛第四十六随意闻法愿成就。其愿言: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8. 问:无三恶道虽好,然於诸净土中甚为浅近,极乐既是报土,最为第一,何必说此浅事?

       答:为显弥陀大悲,摄凡为本,救苦为先,建立最胜无双报土,乃为摄取造作三恶罪业、恐惧三恶受苦之凡夫,故说无三恶道,令其安心有份。

 

       彼佛因地发四十八大愿,而以无三恶道、不更恶道为最初第一、第二愿,实令我等造恶众生动容铭怀。今此大愿成就,故彼国土,无三恶道。其愿言: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後,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若仅止无三恶道,可说为浅,今则救三恶道众生,皆令成佛,最深无比。如世间罪人,本求免於刑罚,未敢望於一衣一食;今乃出其牢狱,授以高爵,奉以厚禄,乃至王位江土,岂是小恩。庄严经: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