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第三篇    正宗分

二、劝念佛往生
(二)证诚劝信

 

【大意】

       本文要证明前述念佛往生之说是真实的,以劝信一切众生。分为三项。释尊於此想尽办法,欲令我等深疑凡夫,无论如何要深信不疑。

 

       一是自证。即释尊亲自证明:以上的利益是自己实际见到的,绝无虚伪;定要深信,不可怀疑。

 

       二是他证。释尊引例说明:东、南、西、北、上、下六方恒河沙诸佛,皆证明《小经》所说的是真实不虚的,劝人务必深信。

 

       三是正劝信。首先解释经名,次举发愿利益,最後释尊与诸佛互相称赞。本经正宗分到此结束。

 

1.自证

【经文】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文科】

       释尊亲自证明,所说教法是真,劝人发起信心。

 

【译解】

       舍利弗啊!我以佛眼亲见,一心称念弥陀名号的人,临终阿弥陀佛亲自带领大众迎归极乐,通通不退成佛;如此大利,真实不虚,所以我才这样说。世间的大众啊!听到我这样的真语实语,你们都应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啊!

 

【辩义】

1.我见是利

       「是利」正指前面「临终佛迎,不倒往生」,通包一经前後念佛种种利益。下面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1)总结《阿弥陀经》,念佛有十五大利益:

1 佛光照摄。名号即无量光,称名念佛,现生蒙阿弥陀佛无碍光明照摄。

2 获多善根。佛光照摄故,灭罪增福,获多善根。

3 称善男女。获多善根故,转恶为善,五浊恶人被称为善男女。

4 入圣众数。名号即无量寿,称名念佛,现生与阿弥陀佛生命同体,成彼佛人民。

5 诸佛护念。善男女故,入圣数故,受诸佛护念,消灾免难。

6 现生不退。弥陀同体故,诸佛护念故,现生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7 平生业成。光摄不舍故,现生不退故,平生往生之业已经决定,不等临终。

8 临终佛迎。平生业成故,临终佛圣自然来迎。

9 心不颠倒。临终佛菩萨来迎,加持力故,命终心住正念,坐华即得无生。

10 往生报土。坐华既得无生忍,到彼直入涅盘界。

11 常享法乐。身心无碍,供佛自在,闻法如意,眷属无量,常念三宝。

12 自然证悟。当下即是阿鞞跋致菩萨。

13 一生补处。超越常伦诸地,位列一生补处。

14 光寿等佛。与阿弥陀佛光明寿命齐等。

15 行普贤德。上供下化,遍及十方。

 

       (2)依《观念法门》,念佛有五缘功德利益。

一者灭罪增上缘。
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
三者见佛增上缘。
四者摄生增上缘。
五者证生增上缘。

 

 

2.释尊利生本怀

1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2 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释尊出於五浊,目的在於利济众生。此是释尊自己解释为什麽无问自说本经。

 

       五浊恶世的众生,烦恼深重,根机陋劣,其他法门,皆难得救;唯此称名,能令即得往生,速成佛道,究竟全获彼佛名号不可思议真实大利。释尊既佛眼亲见,虽无人问,也必宣说,以满足其出世本怀。如《大经》说:

1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
所以出兴於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2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是利」「大利」「真实之利」「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即是「罪业凡夫念佛成佛」,也即「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此有四番相对:

(1)是利非利相对。

(2)可思议不可思议相对。

(3)真实不真实相对。

(4)大利小利相对。

 

       罪业凡夫,若修他法,不得解脱,则是非利;纵有其利,只在人天,人天利小而虚伪;若能念佛,则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能得往生成佛之真实大利。

 

《观经疏》言: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3.再劝愿生

       问:前已劝愿生,何故再劝?

 

       答:释尊殷重心故,所闻更明了故,信愿益深切故。

       闻少善不生,知我机分;闻一心持名,明了行法;闻临终佛迎,心不颠倒,稳获大利,愿生之心更加踊跃。

 

 

4.《弥陀要解》言:

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
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
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无论顽修狂慧,懡{忄+罗}无功。
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於出胎,菩萨昏於隔阴。
这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
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1)既是佛眼所见,决然可信。

(2)既非二乘菩萨能见,难免怀疑。

(3)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4)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

(5)是利有二,总指往生成佛,别指命终不倒。

(6)若论自力,大彻大悟之人,生死关头尚且不能自作主宰。

(7)今由佛力,信愿持名之人,临终皆得心不颠倒。见前「心不颠倒」条。

 

       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

 

       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倘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我见是利,故说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岂敢违抗,不善顺入也哉!

 

(1)了他即自。弥陀功德为众生所有。佛凡一体。机法一体。此有理事。

(2)南无者即是归命,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3)即事达理。

(4)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坐时即得无生忍。

(5)思度愈远。一行三昧大火聚语,触者悉烧。

 

 

5.《法事赞》言:

弥陀侍者二菩萨,号曰无边观世音。
一切时中助佛化,分身六道起慈心。
念念随机为说法,惛惛难悟罪根深。
百计千万数出世,万中无一出烦笼。
念汝众生长劫苦,诸佛对面不相逢。
人天少善尚难辨,何况无为证六通。
虽得见闻稀有法,粗心懈怠益无功。
纵使连年放脚走,趁得贪瞋满内胸。
贪瞋即是身三业,何开净土里真空。
寄语同生善知识,念佛慈悲入圣丛。
众等倾心皆愿往,手执香华常供养。

 

(1)为明二圣长劫相随,今生为作胜友,临终随佛来迎,生後俱会一处。

(2)十四句,所劝众生随缘杂善之相。贪瞋杂善,不入无为涅盘界。以非利,显是利。结劝愿生。

(3)念佛,简余因人,满足大悲故。

(4)念佛慈悲,而非念佛智慧。

(5)念慈悲,即念名号。念名号,即念慈悲。

(6)弥陀慈悲,超发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释迦慈悲,来入浊世,教念弥陀专复专。诸佛慈悲,出广长舌,证诚称名必往生。

(7)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