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阿弥陀经》要义(八)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译解】

       舍利弗啊!众生听到我如此赞叹极乐国土、阿弥陀佛以及圣众的功德,都应当发愿求生阿弥陀佛国!

 

       为什麽呢?因为娑婆世界充满了贪瞋痴三毒烦恼,毫无清净可言;而往生阿弥陀佛国就能与前面所说的菩萨、声闻等殊胜善人在一起,自由自在地听闻佛法。

 

【要义】

       释尊心声    这是释尊在《阿弥陀经》当中第一次劝众生愿生彼国。

 

       其实,劝生彼国是释尊心中久久蕴藏的慈悲。释尊无问自说《阿弥陀经》,目的正在於此。经文一开始,直指西方,目的也在於此。

 

       接下来详细赞叹极乐净土的庄严,再三强调「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发起我们向往欣慕的心,目的也在於此;但那时还没有直接劝我们发愿往生,因为还没有说出众生得以往生的依靠。

 

       接下来详细赞叹阿弥陀佛「光照十方无所障碍,寿及人民无量无边」的功德,发起我们依靠归命的心,目的也在於此;但也还没有立即劝我们发愿往生,因为还没有说出已经往生的先例。

 

       直到赞叹极乐圣众,说明十劫以来已往生者无量无边,往生之後都是阿鞞跋致,必定成佛,发起我们效仿随学的心。这时,释尊才完全吐露出他的心声,劝我们去往生,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总结赞叹    「所以者何」以下,说明劝愿生的理由,也是对前面依正二报的总结赞叹。

 

       「得」是能够,总结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名号,能够让愿往生者与诸大菩萨等上善之人俱会一处。

 

       「诸上善人」,总结赞叹极乐圣众。

 

       「一处」,总结赞叹极乐国土,纯一无杂妙真如境。

 

       上善与下善    善有人天之善、阿罗汉之善、菩萨之善、佛之善。重重比较,後後称为上善,前前称为下善。本经所说「上善」,不是此世人天五戒十善的善,也不是阿罗汉的善,也不是一般菩萨因地之善,而是阿弥陀佛果地名号无量光无量寿之善,能使往生之人直入不退转地,悉皆一生补处、决定成佛,所以独称「上善」。

 

       念佛即是上善人    极乐世界的圣众都是乘托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功德愿力去往生的,都平等拥有阿弥陀佛名号无量光寿的善,再也没有比这更上的善,所以称为「上善人」。这个世界的凡夫,甚至连五戒十善都修不来,但是因为称名善根福德同佛的缘故,同样也可称做「上善人」。因中已经是上善人之故,往生之後,才能与诸大菩萨上善之人俱会一处。

 

       释尊在《观经》里称赞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善导大师解释念佛人有五种美好的称誉,说:「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又说「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本性恶劣的凡夫,称念佛名的缘故,成为「人中最胜人」,此世今生观音、势至二圣为友,往生彼土与诸菩萨携手共行,实在是荣幸之至。就像昙鸾大师说的:「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法界皆兄弟」。

 

       会通辈品差别    《无量寿经》说有三辈,《观经》说有九品,三辈九品,开合之异;唯本经不说辈品,而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一者,无二,无别;同一处所,同一境界,同一受用,清净平等,纯一报土境界。昙鸾大师说:「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盘界」。

 

       那麽,往生极乐,到底有没有辈品的差别呢?

 

       这是因为往生的因行有「诸行」、「念佛」二种不同的缘故。诸行万差,功德不等,随功德大小,存品位高下,三辈九品文所说在此;念佛平等一如,同称弥陀名号,同乘弥陀愿力,因等果等,本经所说在此。

 

       净土三经中,只要是正直说念佛的地方,都不存在品位,如《无量寿经》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成就文、付嘱弥勒文,《观经》付嘱文,本经文等;说到诸行的地方,才说辈品。故知,诸行往生有辈品,念佛往生无辈品。

 

问:无辈品是何等境?

 

答:无辈品即是平等之境,平等之境即是佛境。如江水不平,入海即平;菩萨因位有差别,佛果位即平等。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