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净土宗概论》

  1. 第十章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报
  3. 第八章 本愿称名
  4. 第七章 作业行仪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净土宗相承论释
  8. 第三章 净土宗正依经典
  9. 第二章 净土宗教相判释
  10. 第一章 净土宗义概说
  11. 前言.目录

贰、《佛说阿弥陀经》要义

  1. 《阿弥陀经》要义(十六)
  2. 《阿弥陀经》要义(十五)
  3. 《阿弥陀经》要义(十四)
  4. 《阿弥陀经》要义(十三)
  5. 《阿弥陀经》要义(十二)
  6. 《阿弥陀经》要义(十一)
  7. 《阿弥陀经》要义(十)
  8. 《阿弥陀经》要义(九)
  9. 《阿弥陀经》要义(八)
  10. 《阿弥陀经》要义(七)
  11. 《阿弥陀经》要义(六)
  12. 《阿弥陀经》要义(五)
  13. 《阿弥陀经》要义(四)
  14. 《阿弥陀经》要义(三)
  15. 《阿弥陀经》要义(二)
  16. 《阿弥陀经》要义(一)

参、《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三)
  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二)
  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一)
  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十)
  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九)
  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八)
  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七)
  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六)
  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五)
  1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四)
  1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三)
  1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二)
  1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一)
  1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三十)
  1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九)
  1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八)
  1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七)
  1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六)
  1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五)
  2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四)
  2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三)
  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二)
  2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一)
  2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十)
  2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九)
  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八)
  2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七)
  2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六)
  2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五)
  3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四)
  31.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三)
  3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二)
  3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一)
  34.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十)
  35.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九)
  3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八)
  37.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七)
  3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六)
  39.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五)
  40.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四)
  41. 《阿弥陀经讲义》讲义(三)
  4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二)
  43.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一)

肆、《往生论》讲义

  1. 《往生论》研究
  2. 《往生论》要义
  3. 天亲菩萨之教判思想
  4.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伍、《往生论注》讲义  

  1. 再读《往生论注》有感
  2. 《往生论注》玄义略解
  3. 现生不退论
  4. 平生业成论
  5. 佛身佛土论
  6. 凡夫论
  7. 称名论
  8. 易行论
  9. 愿力论
  10. 真实功德之垂救
  11. 一线四点
  12. 净土宗第一奇书
  13. 昙鸾大师之教判思想

陆、其他

  1. 阿弥陀佛的救度(中英对照)
  2. 《观经疏》四重判
  3.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净土宗
净宗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宗法师 > 讲义
top

讲义

《阿弥陀经》「三段要文」之经证、祖释

《阿弥陀经》言:

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三、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一、怎样才是「多善福」

【经证】

       1.玄奘译本《阿弥陀经》言:

闻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2.又言:

生彼佛土诸有情类,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3.梵文英译本《阿弥陀经》言:

众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得生彼国。

 

       4.梵文日译本《阿弥陀经》言:

不得仅以微小善行,往生无量寿如来佛国。

 

       5.《无量寿经》言: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6.又言:

令诸众生,
功德成就。

 

       7.又言: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8.《观经》言:

闻经十二部,但除罪千劫;
称佛一声,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9.《经》言:

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
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10.《大悲经》言: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盘界,不可穷尽。

 

       11.《涅盘经》言:

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12.《增一阿含经》言:

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若有称佛名号,如构牛乳顷,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13.《大智度论》言: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祖释】

       14.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

从菩萨清净智慧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
云何不颠倒?依法性,顺二谛故;
云何不虚伪?摄众生,入毕竟净故。

 

       15.又言:

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16.善导大师《法事赞》(善导大师全集四三七页)言:

极乐无为涅盘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17.善导大师《般舟赞》(善导大师全集五七○页)言:

种种思量巧方便,
选得弥陀弘誓门;
一切善业回生利,
不如专念弥陀号。

 

       18.又言(善导大师全集五七六页):

万行俱回皆得生,
念佛一行最为尊;
回生杂善恐力弱,
无过一日七日念。

 

       19.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二○五页)言: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
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20.道镜大师《念佛镜》〈第五较量功德门〉言:

问曰:准《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未知何者是少善根,何者是多善根?

答曰:如来八万四千法门,若望念佛法门,自余杂善,总是少善根;唯有念佛一门,是多善根多福德。何以得知?准《观经》中,下品下生人,十念成就,即生净土;一声念佛,定得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念既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明知还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
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
又自余杂善是自力,修行之者,多劫乃成;念佛修道,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疾则一日,迟则七日,便生净土,住不退地。故《阿弥陀经》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21.元照大师《阿弥陀经义疏》言:

如来欲明持名功胜,先贬余善为少善根。所谓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礼诵、坐禅、忏念、苦行,一切福业,若无正信,回向愿求,皆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经,执持名号,决定往生。即知称名,是多善根多福德也。
问:四字名号,凡下常闻,有何胜能,超过众善?
答:佛身非相,果德深高;不立嘉名,莫彰妙体。十方三世,皆有异名;况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22.莲池大师《弥陀疏钞》言:

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
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
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23.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言: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
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
皆不可得生净土。

 

       24.又言: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
以名召德,罄无不尽。

 

       25.又言: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
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
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26.又言:

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27.又言:

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
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也。

 

       28.法然上人《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三本愿章〉(法然上人全集二七页)言:

念佛是胜,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
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二、怎样才是「一心不乱」

【经证】

       1.异译本《阿弥陀经》言:

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七,系念不乱。

 

       2.《无量寿经》言: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3.《无量寿经》〈上辈往生〉言: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4.《无量寿经》〈中辈往生〉言: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5.《无量寿经》〈下辈往生〉言: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

 

       6.《观无量寿经》〈下下品〉言:

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祖释】

       7.善导大师《法事赞》(善导大师全集四三七页)言:

教念弥陀专复专。

 

       8.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四八页)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9.又言(善导大师全集二五○页):

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10.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三五五页)言:

若有男子、女人,或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佛名。
其人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11.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善导大师全集五三九页)言:

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称佛不乱;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此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国。

 

       12.源信大师安心法语: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
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即蒙来迎。
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
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
决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
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13.印光大师的呵斥:

什麽叫念好?十念当往生!
汝做此念(意指「我念佛没念好」),西方去不得矣!

 

三、怎样保证「心不颠倒」

【经证】

       1.《观无量寿经》言: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2.《阿弥陀经》言: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3.玄奘译本《阿弥陀经》言:

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後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4.《无量寿经》「第十九愿文」言:

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5.《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言: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後,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6.《观无量寿经》「上品中生」言: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
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

 

       7.《观无量寿经》「上品下生」言:

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
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宝池中。

 

       8.《观无量寿经》「中品上生」言: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
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9.《观无量寿经》「中品中生」言:

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於西方,极乐世界。

 

       10.《观无量寿经》「中品下生」言:

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11.《观无量寿经》「下品上生」言: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後,生宝池中。

 

       12.《观无量寿经》「下品中生」言:

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

 

       13.《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言: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14.《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言:

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显奕。

 

       15.《悲华经》言:

欲生我界者,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於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16.《大悲芬陀利经》言:

彼欲终时,我与无数大众围绕,而现其前,彼见我已,令於我所,得大欢喜,除诸障碍,命终已後,得生我国。

 

【祖释】

       17.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善导大师全集四八二页)言: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18.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三四三页)言: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19.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善导大师全集五二八页)言: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20.善导大师《般舟赞》(善导大师全集五七六页)言:

相好弥多八万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21.善导大师《法事赞》(善导大师全集四三二页)言:

灵仪相好真金色,巍巍独坐度众生,
十方凡圣专心向,分身遣化往相迎,
一念乘空入佛会,身色寿命尽皆平。

 

       22.善导大师《般舟赞》(善导大师全集五五五页)言:

莫论弥陀摄不摄,意在专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决定向,临终华盖自来迎。

 

       23.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二○五页)言: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24.法然上人《逆修说法》(法然上人全集四三○页)言:

非临终正念故有来迎,由来迎故临终正念也。凡平生之时,已成往生行业之人,临终必得圣众来迎;已得来迎之时,即由佛力住正念也。

 

       25.法然上人《覆秀实书》(法然上人全集六四四、六四五页)言:

真有愿生之志,不疑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临终无颠倒之事也;其故者:佛之来迎,正为临终正念故也。不知此理之人,皆以为临终正念念佛时,佛即来迎;此既不信佛愿,亦不知经文也。《称赞净土经》言:「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平时常念佛故,临终佛必来迎;见佛现前,即住正念。然而,以为平生念佛徒然,唯无理祈求临终正念之人,甚为谬误之事也。
是故,信弥陀本愿之人,不可先有怀疑临终之心,唯应更至心於日常之念佛。何时佛愿唯誓迎接临终方念佛之人乎?临终念佛往生之人,乃是日常既无往生之愿,亦不念佛之造罪恶人,临终始遇善知识之劝导,念佛而往生,《观经》已言之。本来念佛之人,不别作临终之准备;应思佛之来迎一定故,临终正念亦是一定也。

 

【三段文、两重因果】

        一、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二、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三、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第一段与第二段,是第一重因果,即平生专修念佛为因,临终佛圣来迎为果。

        第二段与第三段,是第二重因果,即临终佛圣来迎为因,命终正念往生为果。

 

    

 

四、关於「善男子善女人」

       1.《观无量寿经》「下品上生」言: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2.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二五○页)言:

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3.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三五五页)言:

《弥陀经》中说:「佛言:若有男子、女人,或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佛名。其人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4.又言(善导大师全集三六○页):

《弥陀经》云:「若佛在世、若佛灭後,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5.莲池大师《弥陀疏钞》言:

信心念佛者,皆宿修善本者也。
《华严》云:「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欲生善道,暂时不闻佛。」夫不以人天为善,而以得闻佛名为善,则信心念佛者,皆善人之俦类也。

 

       6.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言:

「善男子善女人」者,不拣在家出家,不论贵贱老少,亦复不拘六趣四生,但得闻佛名者,即是多劫善根成熟,即五逆十恶,亦皆名善男女也。

 

五、关於「若一日若七日」

       1.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善导大师全集三六○页)言:

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即得往生。

 

       2.善导大师《观经疏》(善导大师全集四六三页)言:

一发心以後,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3.又言(善导大师全集四三七页):

七日七夜心无间,长时起行倍皆然;
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

 

六、法然上人《阿弥陀经释》
(法然上人全集二五一、二五二页)

        「小善」者:谓不足为往生因,诸小善根也。而大小义,异说纷纭,今依善导,即以杂善名为小善,专念佛名名为大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者:是乃指念佛行者也。此文虽曰善男善女,意兼恶人,是故善导(观念法门)释此文云:「若佛在世,若佛灭後,一切造罪凡夫,但能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即得往生。」

 

        「执持名号」者:此正修念佛也。

 

        「若一日乃至七日」者:修念佛三昧时节之延促也。文虽但举一日七日,意兼一生乃至十声一声等,是故善导(观念法门)释此文云:「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以此案之,今此经意,非但明於善人一日七日往生,亦兼明於十恶轻罪、破戒次罪、五逆重罪之人往生也。

 

        「一心不乱」者:修念佛时,心不散乱,至诚信心,专念佛名,是即往生之修因也。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