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開示

  1. 「二河白道喻」給念佛人的啟發
  2. 《示病友》講記(二)
  3. 《示病友》講記(一)
  4. 愛的建設
  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6. 學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隨」「三不」
  8. 如何面對法義之爭
  9. 認識「觀世音菩薩」
  10.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11.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12. 《觀經》教眼
  13. 純粹的淨土宗(三)
  14. 純粹的淨土宗(二)
  15. 純粹的淨土宗(一)
  16. 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17. 好好照顧自己
  18. 惜福與環保
  19. 念佛與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與念佛
  22. 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23. 關於道場的軟硬體建設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風學習(三)
  26. 宗風學習(二)
  27. 宗風學習(一)
  28. 彌陀之家 愛心為本
  29.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30. 為「福聖寺」常住僧眾開示
  31. 書讀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讓法義入心──多聞熏習
  33. 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34. 南寧問答
  3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四)
  36.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三)
  37.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二)
  38.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一)
  39. 淨土宗特色
  40. 淨土宗宗旨(二)
  41. 淨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網上蓮友問(三)
  44.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45.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46.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47. 淨土宗行人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4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三)
  50.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二)
  51.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一)
  52.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答蓮友問
  53.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54. 於「弘願寺」為僧眾開示
  55.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皈依開示
  56.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二)
  57.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5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二)
  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一)
  3.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
  4.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九)
  5.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八)
  6.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七)
  7.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六)
  8.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五)
  9.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四)
  10.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三)
  1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1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一)

《淨土宗概論講記》

  1.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八)
  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七)
  3.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六)
  4.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五)
  5.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四)
  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三)
  7.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一)
  9.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
  10.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九)
  11.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八)
  12.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七)
  13.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六)
  1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五)
  15.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四)
  16.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三)
  1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二)
  18.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一)
  19.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
  20.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九)
  21.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八)
  22.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七)
  23.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六)
  24.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五)
  25.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四)
  26.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三)
  27.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二)
  28.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一)
  29.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30. 《淨土宗概論講記》(九)
  31. 《淨土宗概論講記》(八)
  3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七)
  33. 《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3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35. 《淨土宗概論講記》(四)
  3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
  3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
  3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第43課:釋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課:釋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課: 一、三經要點(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課: 一、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特色 二、三經要點(一)
  5. 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6. 第38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四)
  7. 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8. 第36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二)
  9. 第35課: 一、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二) 二、稱名一聲,頓超生死——《觀經》「稱名往生」之文 三、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一)
  10. 第34課: 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導大師「溺水偏救」之文 二、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課: 一、不顧貪瞋,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善導大師「凡夫入報」之文
  12. 第32課:不顧貪瞋,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課:不問時節,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時節」之文
  18. 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 ──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19. 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課: 一、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三) 二、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
  22. 第22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一)
  23. 第21課:本願不虛,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24. 第20課:定業與助業 ──善導大師判「正助二業」明傍助業專正定
  25. 第19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三)
  26. 第18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二)
  27. 第17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一)
  28. 第16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三)
  29. 第15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二)
  30. 第14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一)
  31. 第13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三)
  32. 第12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二)
  33. 第11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一)
  34. 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35. 第9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課: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二)
  40. 第4課: 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一)
  41. 第3課:善導大師思想概述
  42. 第2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二)
  43. 第1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

  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臨終時示門第之法語)
  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辨食魚之法語)
  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妓女之法語)
  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四郎之法語)
  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重衡之法語)
  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忠綱之法語)
  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賴綱之法語)
  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無品之法語)
  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尼眾之法語)
  1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信寂之法語)
  1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隨蓮之法語)
  1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道遍之法語)
  1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乘願之法語)
  1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聖光之法語)
  1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隆寬之法語)
  1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述《阿彌陀經》大意之法語)
  1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從配流上洛之後開示之法語)
  1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21~25)
  1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6~20)
  2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1~15)
  2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6~10)
  2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5)
  2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三心料簡(一))
  2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21~總結)
  2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6~小結)
  3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5)

石家莊念佛開示

  1. 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2. 石家莊念佛開示(三)
  3. 石家莊念佛開示(二)
  4. 石家莊念佛開示(一)

念佛往生開示

  1. 念佛往生(問答部分)
  2. 念佛往生開示(正文)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上海有一些蓮友前天來,還在這裡,湖北來了一團居士,我也沒有時間單獨和大家交流。今天下午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想就此機會把淨土宗的要義跟大家說一下。因為不管是常住的法師,還是短時間在這裡掛單的法師,或是工作人員,或是蓮友,大家來到弘願寺,最主要的,就是要對往生這件事情能夠落實。

 

       大家也看到,弘願寺印經弘法、信眾接待等日常事務都比較忙碌,忙的意義在哪裡呢?如果忙來忙去,大家來了一趟,好像很熱鬧;走了心中還有不安,這樣的忙碌就沒有意義。

 

       如果每一個住在這裡的人、每一個和弘願寺結緣的信眾蓮友都能在阿彌陀佛的救度當中獲得安慰,那我們所有的工作再辛苦也非常值得,很有意義。同時,能夠把這份工作做好,心中能夠體會到彌陀救度的安慰,這樣才能展現出一種自在歡喜和願力,不然可能自己也都煩煩惱惱。

 

       我們這裡的常住工作人員其實很少,來來往往不斷,一是自己要自覺學習,一是同參之間互相參問。這裡有法師,有老參可以請問。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還有疑惑存在。

 

       淨土法門是很簡單的,簡單到人人都可以做得到。雖然簡單,可是很超勝,超勝到人人都可以成佛。再沒有第二個法門有這個特點(人人做得到,人人都可以成佛),找不到了。

 

       所謂簡單,就是淨土法門、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多的要求和標準,只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誰不會念呢?三歲小孩也會念。至於說是不是要念到某種程度,心要如何清淨,或者要怎樣有智慧,或者要念到怎樣沒妄想,或者說臨終需要提得起正念,或者說「我到老了,老年癡呆怎麼辦……」如果這些能成為障礙的話,那就不夠簡單,還不是人人做得到。在彌陀的救度法門當中,在善導大師的教法當中,都沒有這一切的要求,都沒有這些標準(說一定要如何如何)。就是「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只要真的願往生,真的有這種信仰,也真的為往生而念佛,那你就必然往生,必定往生。

 

       至於剛才提到的一般常有的擔心,譬如心清淨不清淨、戒定慧有沒有辦法做到,臨終有沒有辦法正念,萬一腦溢血或者沒人照顧能不能往生……這一切都是我們站在眾生這一邊所擔心、疑惑的。在阿彌陀佛那邊,通通沒有這些條件,在阿彌陀佛發願救度眾生的時候,只說「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就這樣,「若不能往生,我就不能成佛。若不能救度大家到淨土,我就誓不成佛」,所以他沒有這些條件,反而是為了掃除我們的種種疑慮,說臨終前來接引,平生的時候則光明攝取我們——這些都不成問題的。

 

       這樣的法門才是真正的易行道,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

 

       我們所流通的書的後面,都有簡單的幾句話,這幾句話很很好懂,是淨土法門的大根大本,是淨土宗宗旨:第一句「信受彌陀救度」,第二句「專稱彌陀佛名」,第三句「願生彌陀淨土」,第四句「廣度十方眾生」。

 

       「信受彌陀救度」,淨土法門,阿彌陀佛的本願,是救度的法門,這和一般的觀念就不一樣。

 

       一般所理解的佛法,就是修行的法門。修行的法門有種種的次第,當然就不太容易,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做不到。有很多條件,最基本的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也不容易,做到之後,也不超勝,圓滿五戒可以為人,圓滿十善可以生天,但仍然在六道之內。至於成為阿羅漢,解脫生死輪迴,我們連做夢都夢不到,一是太難,一是也僅僅是阿羅漢(可能有人會想「這樣說口氣很大」,其實是這樣的。「阿羅漢而已」,什麼而已?小乘嘛,自了果)。至於說大乘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廣修六度萬行,根本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那就更難,所謂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累積功德資糧而成佛,我們連談都談不上,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總是會退墮:這些法門屬於自力修行的法門。

 

       淨土法門是信受彌陀救度。「救度」兩個字,大家可以好好體會。救度就是沒有條件,有條件就不是救度,就是做生意、做買賣。比如說我們發救濟糧給災區,不會事先設一個條件——如果說有條件,就是你貧窮,你需要,才給你,這個當然談不上條件。我們在危難當中,房子失火了,消防隊員來救人,難道對裡面的人提什麼條件嗎?一個人在水裡快淹死了,下去救他是沒有條件的,這才談得上是救度。

 

       至於我們所疑問的這些,不僅不是障礙彌陀救度的因素,反而是激發彌陀救度的因素,比如說「我臨終有沒有把握,我的煩惱很深重,我的心也沒有清淨,妄想也沒有掃除,貪瞋癡仍然很熾盛,戒定慧也修不了……」這一切的一切,不可以用來懷疑彌陀的救度,反而是正因為這樣,才需要彌陀的救度。正因為這樣,阿彌陀佛才要發願救度你,這樣,你原來的恐懼就會轉為安慰,煩惱不安中,就會生起一種念佛的信心,「啊!我是這樣的人,所以我是阿彌陀佛救度的人」。就像醫生治病,就是因為你得了重病,才是急救的對象。你很健康,就用不著為你醫治了。

 

       因為我們有這種種的擔心害怕,所以通途的法門修行肯定是不能成就的。

 

       淨土宗講救度,和一般的修行就不一樣了,這個大家要好好體會。如果你去救人,你會怎麼救?這個房間失火了,這裡有困難了,你來救人,有兩點:第一,你願不願意救,有沒有這個慈悲?第二,你有沒有這個能力救他?這兩點如果缺一個,就不能救了。

 

       阿彌陀佛願不願意救度我們呢?他本來就是為了要救度十方眾生而發願成的佛,他首先就是要救度我們;那他有沒有能力救我們呢?他發的願說「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這樣的眾生如果沒有辦法往生的話,我就沒辦法成佛」,現在他已經成佛了,救度眾生的功德、能力已經完全圓滿,所以他救得了我們。

 

       阿彌陀佛發慈悲心要救度我們,有能力救我們,所以在慈悲和智慧兩方面都已經圓滿。

 

       接下來的問題是,被救的人,你相信不相信、接受不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所謂「信受」彌陀救度)。救度你要接受,你不接受,就沒辦法救度你。所以淨土宗宗旨的第一句就是「信受彌陀救度」。

 

       其實我們很多人,即使是修淨土門、在念佛,內心是沒有信受彌陀救度的,內心還是在懷疑,沒有接受。沒有接受體現在哪裡呢?體現在「我要做到如何,達到這樣,大概就可以達到往生淨土的條件了」,那就定了條件了嘛,可是阿彌陀佛救度你是沒有條件的,你只要接受就好了。「我修行,我念佛,一定要達到心很清淨,沒有煩惱。煩惱即使沒有斷滅,起碼也要降伏……」這些都是拒絕彌陀的救度,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有這個力量,你也不會讓人救度,也不需要人家救度。因為有貪瞋癡煩惱,有無始的業障,對於生死解脫這件事完全沒有力量,所以我們才完全仰靠彌陀的救度。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用什麼救度呢?他救度的方法是什麼?我們只要記住宗旨的第二句——「專稱彌陀佛名」。

 

       沒有更多的要求。如果要求我們誦經才可以得度,那有很多人就不能得度了,不識字,沒有文化,沒有時間,記憶力不好,眼睛花……那就不能得度了。可是阿彌陀佛救度我們,他的第十八願只說:「至心信樂」,你要信順,真的信受我的救度;「欲生我國」,願生我的淨土;「乃至十念」,善導大師解釋說「上盡一形,下至十聲」,就是遇到這個法門,就一輩子念佛,如果臨終才遇到這個法門,哪怕只念十聲、五聲、三聲、一聲,都可以往生,因為往生的功德都在這句名號裡面完全具足了。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也就是信受這句名號救度我們的功能,口稱南無阿彌陀佛,接受阿彌陀佛光明的攝取。

 

       「專稱彌陀佛名」,「專」,一個人信仰深入的話,一定會表現出專一不二。專致,至誠,這是信仰的必然。我們信仰阿彌陀佛的救度,最後必然是走向專稱彌陀佛名,這是從眾生這邊來說的。

 

       如果從阿彌陀佛發願來說,他是專門選擇這句名號作為我們眾生往生的功德資糧,作為往生的業因,所以第十八願所說往生的行法,就只有「乃至十念」的稱名,這是「專稱彌陀名號」的根本來源。釋迦牟尼佛說「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這叫專,要專而復專,善導大師非常懇切地說「教念彌陀專復專」,《法事贊》又說「專專指授歸西路」,說「你要專修念佛啊,要好好念佛啊,一定要專而又專啊」,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訴我們要專。

 

       一般人學習佛法的心路歷程都是這樣:一開始是求人天福報,當然有些人根機好,一開始就求解脫,但是多數人是求人天福報,轉而再求解脫;求解脫的時候,一開始都把自己看得很高大,學密,學禪,修戒定慧,特別是年輕人,把自己看得很高,如果稍微聰明一點,就覺得「我是上根利智」,對自己的根機沒有正確的認識(當然有些老蓮友一開始就願意聽淨土法門),然後在佛法裡面打了很多滾,生死沒有安穩,沒有辦法了,學淨土法門吧。「有辦法誰要學淨土法門啊!有辦法我就去學戒定慧,降伏貪瞋癡煩惱了」,高慢得很;學淨土法門呢,一開始還是雜行雜修的多,不願意專,因為凡夫的心本身就是喜歡花俏。一個人不專,可見他就沒什麼修行。當然菩薩六度萬行是另當別論,是常住真如一實境界當中,所以雖然是六度萬行,可是有一個不變的東西。那我們這樣的人,東看看,西看看,都很雜,心都沒有歸一,這樣在信仰上,在修行落實方面就是沒有找到方向。

 

       尤其在淨土門當中,雜是一件非常忌諱的事情,本來是繞了很多彎,遇到佛法,要求往生,是很了不得了,可是因為這個「雜」字,就葬送了你的往生,那就非常可惜。所以善導大師就說了,專修念佛之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雜行雜修之人,一百個難得稀有一二個,一千個難得稀有三五個。

 

       往往有人說「想往生的人,你看往生幾個?」問題出在哪裡呢?他不瞭解原因,「唉呀,太困難了,所以我要去雜行雜修」,因為功德不夠,資糧積得少,貪瞋癡煩惱不能降伏,心還不清淨,所以把念佛暫時放下,然後去走這條路,結果走出一個惡性循環,越雜越往生不定,越往生不定越覺得「是我功德法門學得不夠多」,都是這樣,都是善導大師說的「雜」的緣故。

 

       專修的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弘願寺流通的手掌書,有一本非常具有啟發意義,大家回去好好看,就是《盲眼老人預知時至》。這個盲眼老人,她是一竅都不通的,她走得非常殊勝,她是八十幾歲往生的,她那個時代非常封建保守,女孩子從小也沒受教育,字都不識,沒有文化;她的命運很悲苦,一生下來父母就得重病,後來算命先生說這個孩子命中帶有「絞刀平」,是一個鐵掃帚,在家克父,嫁人剋夫,家門不幸。那怎麼辦呢?為了讓家庭平安,從小就把她送出去,給別人做童養媳,兩三歲就送出去了,生下來就是這麼一個狀況。也很奇怪,她送出去之後,她父母的身體就好起來了,所以大家想果然是「絞刀平」。送給別人當童養媳,過去是很苦的,十八歲就結婚了,結婚之後到了二十五歲,相對平安,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結果丈夫好賭成性,賭輸了,把兩個女兒賣掉了——很苦啊,養三個孩子,一對女兒給賣了。她性子也比較剛烈,覺得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呢?就離婚了,帶著一個孩子回到娘家。可是她是「絞刀平、鐵掃帚」,而且那時候民風保守,嫁人了又回來,說不過去,是不能回到娘家的,所以回家之後父母不認,她進退無路了,好在她的弟弟很可憐她,就把她的兒子收養下來。她一個人出去打工、飄流。她一生結過四次婚,四個丈夫都死了。到三十幾歲嫁給第二任丈夫,是一個礦工,後來礦難去世了,丟下一個八歲的孩子,是丈夫前妻生的。她難過得不得了,輾轉又嫁了人,丈夫又出車禍死了,丟下一個五歲的小孩,也是丈夫前妻生的。她自己生了三個孩子,兩個賣掉了,一個寄養給她弟弟,後來的兩次婚姻沒有過幸福的日子,只是又帶了兩個別人生的孩子,去打雜活兒,洗衣服,非常辛苦。後來四十幾歲又結婚了。本來她是不敢結婚了,創傷特別大,後來人家告訴她,這個比較沒問題,因為這是一個跑船的,遠洋跑船的比較克不上,她想可能是。她這個丈夫對她很體貼,在遠洋跑碼頭都給她買衣服,她覺得還不錯,有一點落葉歸根的感覺。這樣過了十七年,孩子慢慢也長大了。結果跑船的丈夫六十多歲退休之後,心想夫妻倆長年不在一起,可以安穩一下,但是想不到丈夫退休不到半年,暴病而亡(好像真的是剋夫,其實也不是這樣,是他們四個人有過去業力的因果關係),她這樣不幸,人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因為年紀大了,就真的被打倒了,以後的日子每天以淚洗面,「唉呀,我的人生怎麼這麼苦啊……」而且母親去世的時候,她要回去奔喪,被家人拒絕,因為她是離婚再結婚的人,這樣的人是不允許進門的,她只好遠遠地站在山坡上向母親磕幾個頭。等到她父親走的時候,她已經七十多歲了,家裡人仍然不讓她回來,所以她更加覺得人生很苦,整天以淚洗面,以致於雙目失明,一對眼睛哭瞎了。哭瞎之後,生活就沒人照料了。還好,她收養的兩個女兒(也就是她的第二任、第三任丈夫帶來的)還比較孝順,她們就說:「我們來照顧老媽吧。」照顧老媽不容易啊,因為她負面情緒太多,老是講以前的事情,讓女兒們也無法承受,最後她們就兩人輪班,兩人輪班也沒辦法,後來就搬出去了,然後給老媽一個電飯煲,每天早晨定時送飯來,放在裡面保溫。她一餓了就吃一點,過得是暗無天日,因為看不到太陽,也不知道是幾點,反正是餓了就吃一點飯,縫衣服,做一點簡單的工作,她還是剛強的人,學會了打電話,摸摸電話機,有時候給孩子們打個電話,有時候給她弟弟打個電話,安慰一下。她前半生,大半的人生可以說沒有意義。

 

       後來有轉機了,她的往生非常殊勝。

 

       她的一個侄女學佛了,在台灣慧淨上人的道場裡念佛,老人家的弟弟非常好,也念佛了。這個侄女鼓勵老人家多念佛,老人家偶爾念兩句,但是她的兩個女兒是信基督教的,說:「我媽媽本來心情就不好,念佛是給死人念的,不要給她念,這是迷信。」後來這個侄女就跟老人家說:「兩個表姐也不經常回來,妳還是念妳的,沒關係。」後來就送了一部上人的念佛機給她,她天天就在家裡跟著念,這樣前後念了大概不到三年的時間。她之所以能夠念佛,是因為她弟弟往生了,她弟弟往生之後,她非常悲傷,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她的弟弟最關心她,她說:「他這個好人怎麼這麼歹命啊?我這個命不好的,我先死算了。」非常悲傷,用頭撞棺木。她的侄女勸她說:「我爸並不是死了,他是到西方極樂世界,走得非常好。姑媽您也應該念佛,您念佛將來就可以去極樂世界跟我爸團聚。」就送她父親生前聽的念佛機給她姑媽。老人家一想,那好啊,我可以跟弟弟在一起到佛祖那裡。所以她只有一個心願,就是跟弟弟在一起,她就接受這部念佛機,回去就開始念佛了。

 

       一個八十歲的老年人,身體不是很好,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病很多,很苦,她念佛能夠多麼精進?也談不上,但是在家裡就是這部念佛機陪她,她眼睛瞎了,也找不到什麼雜行雜修的書來看,也沒有雜行雜修的人告訴她「你要這樣修、那樣修」,告訴她也白搭,她也修不了,只有專修念佛的侄女親近她,她在家裡只是這句名號、這台念佛機陪她度日,餓了就吃點飯,聽呢就聽這一句佛號,總之就是過這樣簡單的日子。

 

       這樣過了三年,她就告訴她的侄女說:「阿彌陀佛有來看我。」在往生前的一個月,她經常說「阿彌陀佛有來看我」,後輩們都不相信,以為是她年紀大了,老年癡呆了,就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沒毛病,什麼都好,只是年紀大了。她回來就告訴侄女說:「是妳勸我念佛的,我說的話妳都不相信。」然後也告訴她的兒子,安排得非常好。她的兒子在高雄當廚師,她打電話叫他快點回來,兒子說快過年了,餐桌訂得很滿,回不來;第二天又打電話催他回來,說再不回來就來不及了,兒子就回來了。兒子帶了孫子回來,說孫子要結婚了,就拿了請柬,說結婚的時候要請老人家坐上座,坐高位。她說:「來不及了,我沒辦法坐高位,不過你結婚的時候我會來看你。」意思是說,我要走了,我要去極樂世界了,你結婚的時候,我會來看你的。孫子回去說給他媽媽聽,她媽媽還很不高興,心想「我兒子結婚是很喜慶的事,妳怎麼說死了要回來看啊」。老人家又告訴兒子說:「房子要留給你小妹,現款就留給你大妹,她們倆個跟我比較近。你雖然是我親生的,但是從小是跟你舅舅長大的,跟我沒那麼親,這個給她們,你就不要計較了。」他說:「好好好。」然後她說:「叫你妹妹把那件我最喜歡的衣服放在我的床頭,我走的時候要穿那件。」兒子問:「您能穿好嗎?」她說可以。又讓女兒給她買一雙新鞋,她平常是不穿鞋的,因為有糖尿病,在家是穿襪子的。她女兒給她買了一雙鞋,但是買的是一雙皮鞋,她摸一摸,說:「不是要這個。」後來學佛的侄女給她買了一雙繡花鞋,她一摸說:「這個鞋好。」然後又要一雙新襪子,這樣就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她的兒子大概是十二月六日走的,十二月七日女兒還來送了早飯,老人家還吃了飯,女兒就上班去了。到了十二月八日,她的女兒再來送飯的時候,敲門一點聲音也沒有,門一打開,看見什麼呢?真的感人,她的媽媽把新衣服穿得整整齊齊,新襪、新鞋都穿得非常整齊,頭髮梳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手上拿著一串念珠,躺在床上,手握念珠,往生西方淨土。

 

       我們想想,這個不容易啊!一個老年人,八十幾歲,走之前是非常有條理的,有條不紊的,一個盲眼老人,你說要摸索多少時間,八十幾歲,病得要死了(你有這兩下子嗎?)她心裡很安靜,也沒有人助念。她會什麼經典嗎?不會,她連去寺院拜佛都沒拜過,我估計也沒有皈依,也沒有吃素,為什麼走得這麼自在?這是很多高僧大德都比不上的。我們到時候比得上她嗎?我看不一定,有條不紊,一絲不苟,你可以想像得到,她心裡很歡喜,很快樂,甚至是看到阿彌陀佛來了,還跟阿彌陀佛打招呼,「我的襪子還沒穿好」;等襪子穿好了,新鞋穿上,頭髮梳好,然後躺在床上,把四周牽一牽,把姿勢躺好,佛珠拿在手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隨佛往生了。她也沒有大陣勢請人來助念,也沒有擔心說「我一個人能不能到西方去?」絲毫擔心都沒有,她就是念佛,無外雜緣得正念。這位老人家之所以能走得這麼殊勝,就是因為專,不是因為她會誦經,不是因為她有文化、會修行,她一切都沒有,她能比得上人家的都沒有,只有一個專。因為眼睛不好,什麼都看不到,什麼都不接觸,就聽念佛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因為眼睛瞎了,也不會東張西望,所以聽得很入心,就往心裡聽,這樣聽聽念念、念念聽聽,餓了就吃,如此而已。

 

       我們是長了眼睛整天到處看,「你不對」「某某人你錯了」,到處看人家的是非,自生煩惱。眼睛到處看,不如閉了算了,借給她還不錯。她眼睛失明,可是她眼睛很明亮啊!

 

       什麼是禍,什麼是福呢?按說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應該是福,結果要麼看人家的缺點,自己心生煩惱,要麼看雜行雜修的東西,惹一大堆的知見,害法師辛苦得要命,要這麼講、那麼講的,「專專指授歸西路,為他破壞還如故,曠劫以來常如此,非是今生始自悟」,要你專修念佛,你卻拚命轉向雜行雜修去。

 

       「專稱彌陀佛名」這個「專」特別重要。我在這裡很懇切地把這個字頂禮奉獻給大家──「專」,我想以後做一個紀念品,這個紀念品就是一個大大的「專」字,每個人來以後,贈送一個「專」字──專修念佛,一面是「南無阿彌陀佛」,一面是「專」,這個紀念牌我覺得不錯。到時候來的人一個人發一個,專復專。什麼牌?專復專的牌,拿這個牌回去,你就要專復專。只要這樣念佛,百分之百往生。

 

       這是善導大師,彌陀化身,為我們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他告訴我們的,你若不專修念佛,肯定往生困難。你何苦費那麼大的勁?就是知見問題。不順善知識的引導,不順諸佛的證誠,不順釋迦牟尼佛的教誡,不順阿彌陀佛的本願,你就是有天大的本領,往生西方怎麼可能?所以專修念佛之人,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釋迦佛教導故,隨順諸佛之證誠。雜行雜修之人,雜緣亂動失正念,與佛本願不相應,與釋迦佛教誡違背,諸佛也不為你證誠,阿彌陀佛光明不攝取,你往生怎麼能確定呢?

 

       專修念佛的人,打定主意,善導大師說這是正定之業。正定之業是百分之百能夠往生的,沒有任何含糊的。「定」,是定下來的事情;不只是「定」,還加上「正」:正定之業。

 

       反過來就是雜散之業,不是正,是雜,不是定,是散。你再禪定功深,老僧入定,一下子入一個月,對往生來講都是雜散之業,往生不定。你只要專修念佛,哪怕心中再慌亂,再散心不定、不淨,都沒有任何問題,都是正定之業,因為你是順彼佛願。

 

       就像我們坐車一樣,司機心性很定,乘客再心慌、再不定,肯定可以到終點,有什麼關係呢?司機說:「我很清楚,車也很好。」

 

       我們坐船過海,乘客心很定,但是船長說:「我這個指南針方向不對,我這艘船要迷航了。」那乘客再定有什麼用?船長不定,大家同歸於盡。

 

       乘客再不定,心裡再慌、再亂,如果船長很定,船很穩固,那肯定可以到彼岸。阿彌陀佛救度我們,阿彌陀佛說:「這是正定之業。」他是有底的,「你稱我名號,若不往生,我誓不成佛」;「你念了我的名號,我八萬四千光明攝取你,我現在就照顧你,白天晚上抓住你不放,我是有底的」:他很定。

 

       所以,專修念佛稱為正定之業,百分之百往生,千分之千往生,萬分之萬往生,十萬十萬也往生。

 

       比較起來,弘願寺的蓮友太少了,有多少是聞到這樣的教法而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呢?太少了。我們每個人必須能夠感受到這個法門的意義,落實在我們心中。落實下來,從我們心中才能流露出那一份對法的喜樂,傳播給一切有緣的人,一個傳十個,十個傳百個,這個法門才能夠普及。弘願寺雖然在印送經書,但是相對大家的要求,都是大海之一滴。

 

       宗旨的第三句,「願生彌陀淨土」,這是我們的目標,是根本性的方向。

 

       第四句,「廣度十方眾生」。怎麼一下子跳得這麼高呢?因為願生彌陀淨土的人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百分之百都往生;只要能往生,百分之百都成佛;只要能成佛,百分之百可以度眾生。不然廣度十方眾生談何容易啊!哪能廣度十方眾生啊!但是在淨土門裡邊都可以做到,所以這個法門簡不簡單?超不超勝?簡單又超勝。

 

       有些蓮友來了,我希望回去之後對於弘願寺這一套書多用點心,看一看,盤片多聽一聽,雖然我講的聲音不那麼美妙動聽,節奏也不像播音員那麼舒暢,流入你的心,但是還是請你慈悲,盡量多聽兩遍,有好處。講得不好,但是內容還是很好,可以瞭解這個法門。

 

       想一想我們今生在這個世界,這個法門我們費了多大精力呢?又有多少修行呢?即使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念上一百年,在一般看起來,這個修行就不得了了,其實也是很小的。按照自力修行來講,比較菩薩六度萬行、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還是很小很小的,何況我們每天根本沒有念這麼多,每天念一萬聲或三萬聲,算精進的,以一萬聲來說,一天念一萬聲,快一點的兩個多小時,慢一點的三個多小時,一天也就念三個來小時。三個小時當中,也不知有多少妄想。甚至阿彌陀佛也沒有要求我們一天要念一萬聲,你一天念五千聲、三千聲、一千聲,只要你真有心願往生,專修念佛,也個個往生;你一天念一百零八聲也可以;一輩子沒念佛,到臨終才聞法,只念了十聲,如《觀經》下品,甚至一聲,你都往生。你說這個法門是靠我們自己修行的力量嗎?絲毫不是。所以,彌陀的救度大家要接受。彌陀的救度就在這句名號當中,希望大家對於善導大師的教法要起珍重心,很難得的。我們是因緣遇到的,在一百年以前,你即使再有智慧,很辛苦地到處去探索,但是善導大師的著作沒有呈現世間,那都沒有辦法。後來雖然呈現了,研究的人、弘揚的人還是很少,我們這個時代,善導大師的思想重現,又有慧淨上人大力弘揚,也是我們大家有這個緣份——這個「緣」字就很難講,你說憑什麼?就憑一個緣字。你憑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憑緣,跟阿彌陀佛有緣,所謂「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憑什麼?「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我能往生就是有緣,有緣就可以往生。現在這個緣來了,你要接住,阿彌陀佛名號只要聽到、念出來,這就是緣,這個緣就在我們手上。有緣什麼都好辦,沒有緣什麼都難辦。所以這個法門是很講緣的,是靠佛力增上緣,大家多用點心,希望每個人往生決定,成佛決定,度眾生決定。

 

       接下來我講兩個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第一個,我們念佛有妄想,雜念很多,這樣是否影響往生。

 

       雖然有妄想雜念,沒有任何問題。各位老菩薩,大家記好了,念佛雖然有妄想雜念,但往生西方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個根本是不成問題的問題,但是到每個地方都會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回答好多遍——這個不成問題!因為阿彌陀佛救度的就是這樣的眾生,就好像我們剛剛講的坐車、坐船一樣,你的心不集中精力,「報告船長!我雖然在坐船,可是我的心力不集中,有時候跑到海面上,有時候跑到雲彩上,有時候跑到家中兒女身上,請問我這樣坐在你的船上安全嗎?是不是我心有妄想,船就會『噗通』破一個洞,我就掉下去了?」如果這樣的話,那個船你就先不要上去。如果船長說「各位乘客請注意,你們坐我的船要閉目、凝神、一心不亂,稍微起一個妄念,我的船就會破一個洞,你從上面就會『噗通』掉下去了」,那這個船長能不能載到乘客啊?如果船長說「各位乘客,我知道你們散心多動亂,我這個船堅固、穩定,而且具有保險帶、密封艙,你只要進來,我『卡擦』一扣,八萬四千光明把你合在裡邊,很保險,很安全,你即使想到岸上你的兒女,想到天上的雲彩,你下不去,你坐在裡邊,我會安全地把你送到彼岸」,這肯定的嘛!所以我們念佛,我們一心靠倒阿彌陀佛,專念彌陀名號,等於是在彌陀的願船上,起個妄想、妄念,凡夫本來就是這樣;本來就是這樣,有什麼擔心的?佛的救度,就是救度這樣的人嘛!所以這個大家不要擔心,要能夠從妄念當中生起法喜。源信上人有一段話很好:

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
直至臨終,猶是一向,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即蒙來迎。
乘蓮台時,能翻妄念,成為覺心。
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華,不染污泥;
決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厭妄念多,應歎信心淺。
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

 

       念佛這一念,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妄念是我們自己做的,如果沒有妄念,我們就已經成佛了,所以妄念是凡夫本體嘛!妄念之外,我們就沒有心了。名號就可以度一切,可以度一切妄念。名號本來就是度妄念的,所以沒有任何問題。你說還有妄念,還有,沒有關係,佛在那裡,都不成障礙。

 

       第二就是擔心臨終。這個不要操心的,我今天聽說佛林寺一個發心出家的淨人,她的父親老年癡呆,往生得非常殊勝,拍出了四十幾張照片,走得非常好。根據善導大師所解釋的阿彌陀佛的誓願救度,臨終老年癡呆是毫無問題的,理證雖然如此,那事證方面我們還沒有搜集到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所以這個例子如果很鮮明的話,那很好。你看一個老年癡呆的人,他有多精進穩定呢?是因為他平時專修念佛,成為一個往生決定的人,所以他在彌陀的攝取當中沒有任何的問題。所以,臨終什麼樣的狀況不是要考慮的,你把現在把握住,現在就是臨終,現在就要獲得彌陀的救度,現在就要乘上彌陀的大願船,何必等待臨終呢?

 

       所以,往生不言臨終,講臨終的人是很懈怠的,你幹嘛非要定到臨終?怎麼知到你什麼時候臨終?那樣的說法,智慧也欠缺一點,就好像我們今天講的,我們所上的船靠在岸邊了,你現在就要乘上這艘船。因為我們乘彌陀的願船是心在乘的,不是靠我們的身體。我們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乘上彌陀大願船了。現在乘上去之後,會不會因為我們臨終死相難看,或那個時候沒有念出一聲佛號,阿彌陀佛說「你為什麼死的時候嘴巴不念一聲佛呢?還在我船上賴著,扔到海裡去餵魚!」阿彌陀佛會這樣嗎?不可能啊!「這個人平生專修念佛,現在睡著了,運到西方淨土成佛!」運到西方淨土還在睡呢,阿彌陀佛搖搖說:「起來了!」一睜眼,到極樂了。所以,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當然,我這不是鼓勵大家睡大覺、不念佛,是說我們的心安安穩穩地乘上彌陀的大願,然後盡我們日常的行為造作多念佛。目前在我們這個道場裡邊,因為寺院的事情很多,沒有特別安排讓大家非常精進地共修,因為這是一個道場,是一個整體的運轉,否則就會轉不動。但是每一個人自己要用心,中午、晚上吃完飯,大家出去散步,提著念珠,帶著念佛機。甚至我們的蓮友,我們的師父,我今天聽了都很感動,說一天二十四小時念佛機不斷,晚上把念佛機放在被子裡,蒙頭在被子裡聽,這個都非常好。跟別人少講閒話,多念佛,每個人自己要多用功。

 

       好,謝謝大家。

 

       南無阿彌陀佛

 

 

(2012年3月22日)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