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開示

  1. 「二河白道喻」給念佛人的啟發
  2. 《示病友》講記(二)
  3. 《示病友》講記(一)
  4. 愛的建設
  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6. 學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隨」「三不」
  8. 如何面對法義之爭
  9. 認識「觀世音菩薩」
  10.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11.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12. 《觀經》教眼
  13. 純粹的淨土宗(三)
  14. 純粹的淨土宗(二)
  15. 純粹的淨土宗(一)
  16. 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17. 好好照顧自己
  18. 惜福與環保
  19. 念佛與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與念佛
  22. 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23. 關於道場的軟硬體建設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風學習(三)
  26. 宗風學習(二)
  27. 宗風學習(一)
  28. 彌陀之家 愛心為本
  29.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30. 為「福聖寺」常住僧眾開示
  31. 書讀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讓法義入心──多聞熏習
  33. 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34. 南寧問答
  3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四)
  36.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三)
  37.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二)
  38.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一)
  39. 淨土宗特色
  40. 淨土宗宗旨(二)
  41. 淨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網上蓮友問(三)
  44.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45.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46.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47. 淨土宗行人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4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三)
  50.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二)
  51.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一)
  52.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答蓮友問
  53.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54. 於「弘願寺」為僧眾開示
  55.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皈依開示
  56.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二)
  57.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5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二)
  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一)
  3.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
  4.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九)
  5.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八)
  6.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七)
  7.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六)
  8.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五)
  9.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四)
  10.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三)
  1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1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一)

《淨土宗概論講記》

  1.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八)
  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七)
  3.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六)
  4.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五)
  5.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四)
  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三)
  7.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一)
  9.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
  10.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九)
  11.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八)
  12.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七)
  13.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六)
  1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五)
  15.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四)
  16.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三)
  1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二)
  18.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一)
  19.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
  20.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九)
  21.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八)
  22.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七)
  23.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六)
  24.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五)
  25.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四)
  26.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三)
  27.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二)
  28.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一)
  29.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30. 《淨土宗概論講記》(九)
  31. 《淨土宗概論講記》(八)
  3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七)
  33. 《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3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35. 《淨土宗概論講記》(四)
  3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
  3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
  3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第43課:釋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課:釋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課: 一、三經要點(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課: 一、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特色 二、三經要點(一)
  5. 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6. 第38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四)
  7. 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8. 第36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二)
  9. 第35課: 一、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二) 二、稱名一聲,頓超生死——《觀經》「稱名往生」之文 三、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一)
  10. 第34課: 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導大師「溺水偏救」之文 二、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課: 一、不顧貪瞋,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善導大師「凡夫入報」之文
  12. 第32課:不顧貪瞋,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課:不問時節,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時節」之文
  18. 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 ──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19. 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課: 一、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三) 二、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
  22. 第22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一)
  23. 第21課:本願不虛,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24. 第20課:定業與助業 ──善導大師判「正助二業」明傍助業專正定
  25. 第19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三)
  26. 第18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二)
  27. 第17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一)
  28. 第16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三)
  29. 第15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二)
  30. 第14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一)
  31. 第13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三)
  32. 第12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二)
  33. 第11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一)
  34. 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35. 第9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課: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二)
  40. 第4課: 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一)
  41. 第3課:善導大師思想概述
  42. 第2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二)
  43. 第1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

  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臨終時示門第之法語)
  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辨食魚之法語)
  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妓女之法語)
  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四郎之法語)
  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重衡之法語)
  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忠綱之法語)
  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賴綱之法語)
  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無品之法語)
  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尼眾之法語)
  1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信寂之法語)
  1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隨蓮之法語)
  1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道遍之法語)
  1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乘願之法語)
  1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聖光之法語)
  1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隆寬之法語)
  1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述《阿彌陀經》大意之法語)
  1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從配流上洛之後開示之法語)
  1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21~25)
  1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6~20)
  2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1~15)
  2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6~10)
  2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5)
  2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三心料簡(一))
  2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21~總結)
  2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6~小結)
  3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5)

石家莊念佛開示

  1. 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2. 石家莊念佛開示(三)
  3. 石家莊念佛開示(二)
  4. 石家莊念佛開示(一)

念佛往生開示

  1. 念佛往生(問答部分)
  2. 念佛往生開示(正文)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2008年10月18日開示於弘願寺「第一屆護法聯誼會」

 

慧淨法師開示

 

共敘彌陀的家常

      上人慈悲,長老慈悲,諸位法師、諸位蓮友:

      阿彌陀佛!

      先請大家合掌,跟我一道至誠恭敬三稱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請放掌。

 

      多年來,我就希望有機緣和大家在一起好好談一談。我也知道我們的蓮友也希望有這樣的機會和我本人以及師父們好好座談。然而很遺憾,也很抱歉,我總是在匆匆的步履當中,在東顧西盼的神色當中,拒絕了大家渴盼的眼神。我很少給大家寫信,大家的電話也找不到我。那麼我究竟在做什麼呢?又究竟在想什麼呢?我今天看見大家坐在這裏,一張張熟悉的面孔,讓我回憶起一幕幕熟悉的往事,也讓我思前想後。我想的是法門如何進一步推展。我們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在一起暢談家裏的話,我們可能很快就要背起行李、打起行裝,向未來漫漫的弘法征途而去。然而,今天這樣的機緣確實來到了。

 

      我們有了自己的道場。在這莊嚴的念佛堂外面,掛著我們祖師的法語:「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四海皆兄弟。」尤其是今天在這裏,在阿彌陀佛的座像之前,多年來令我們深蒙法恩、點亮我們心中的明燈、驅走我們心中的大恐怖、帶給我們究竟利益和安樂的慧公上人,能夠親臨我們這個道場,與我們共敘彌陀的家常,我們感到非常的安慰!下面請我們以熱烈的掌聲來感恩上人的光臨!

 

      我們的掌聲是循環不斷的,譬如大海的波濤。我們在這裏鼓掌,也可想像極樂的七寶池,有彌陀的大悲風,搖曳著千萬朵的蓮花,它們在向我們微笑,向我們招喚!

 

      我們也以至誠感恩的心情歡迎發動全世界一千萬人念佛祈禱世界和平,並以他微妙和雅的音聲唱誦阿彌陀佛的佛曲,與廣大眾生結下殊勝佛緣法緣的臺灣鎮國寺心長老的光臨!

 

      哎呀!掌聲都會念佛,這是多麼的自在!我聽到的是「阿彌陀佛」。好!好!好!

 

      實在是這樣的,身口意三業奉獻於彌陀,行住坐臥不離南無阿彌陀佛。

 

三個好消息

      今天在這裏相聚,可以說是一個歷史時刻,具有歷史意義。弘願寺經過十多年的積累,經過我們全國各地蓮友的共同護持,當然還有阿彌陀佛的慈光加持、恩師上人的點點滴滴的關心,一期工程已經初具規模。我們今天是在一期工程初步完成、二期工程尚待啟動——這麼一個時間點來相聚聯誼。

 

      弘願寺一期工程的完成,獲得了省市兩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高度讚賞和充分肯定。他們也給我們帶來了三個好消息,雖然這一段時間我沒有在弘願寺,但還是聽到了。

 

      第一個好消息:就是說大家來弘願寺的半路能看到,從山下東大門進來,一條平坦的柏油路直接進山,到我們弘願寺的廣場還有那麼一百多米的地段沒有修好,大概這個月底就要動工。我們宣城市政府經濟上還是比較困難,但是看見弘願寺在這裏雄偉莊嚴,妝點這片美好江山,政府說:「淨宗法師,你們的蓮友做了很大貢獻,那麼,這條路就由我們來修。」——好不好?(蓮友答:「好。」)我們固然是感恩政府的關懷,同時這是個良好的緣起,說明弘願寺的弘法道路將要暢通無阻。

 

      第二個好消息:我們淨土的法門,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不收門票、不賣門票的。阿彌陀佛無條件地救度我們,說:「只要稱念我名號,必然來生我淨土。」然而如果不瞭解這樣的法義,我們會覺得:往生淨土之前,應該集一點定散二善的禮品,交一點自己修行的門票,不然沒有資格到彌陀的七寶山。現在我們弘願寺座落在敬亭山,如果進到弘願寺還要買門票,就和我們彌陀的救度法門不相符合。市委高書記上來之後,就把敬亭山的門票取消了,大概他瞭解彌陀的心意。這樣,敬亭山就成了一座開放的山、清明的山、和樂的山、可以自由來往的山。正像我們這個法門,是開放的,沒有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進入,任何人都可以修學,任何人都可以得利益;正像我們這個法門,是和廣大眾生親密無間地融在一起,我們沒有門檻、沒有限制。所以,讓我們感恩高書記以及地方政府!這也是一個良好的緣起。

 

      第三個好消息:後面山頂有一座電視轉播塔,我們當地政府希望這座塔將來能夠改換地點。依我們來想,將來如果能夠在這裏豎起一座高高的佛塔,作為敬亭山的標誌。那麼,來到宣城的人,放眼一望就能見到我們的地標。這樣跟我們弘願寺是不是更加的匹配啊?是!

 

      地方政府、社會各界人士對我們的道場建設、道風建設都給予讚賞、讚歎,同時也希望我們快一點進行二期工程的建設。我們也做下了莊嚴的承諾,並開始著手為二期工程進行積極的努力。

 

      弘願寺從無到有,我們靠的是什麼?我們靠的是彌陀救度的教化。隨著弘法事業的進一步擴大,對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那麼工程自然就會順理成章、順水推舟地完成。

 

十年總結,承前啟後

      今天的聚會,要對十年的弘法工作做一個總結。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很多事情,鍛煉了隊伍,積累了經驗,現在需要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也希望借此機會,對弘願寺的未來——不僅僅是對弘願寺,是對整個淨土宗的未來;也不僅僅是對淨土宗,是對整個佛教的未來加以展望。作為佛教徒,我們關心佛教的命運。佛教在這個時代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如何契合時代眾生的根機,如何給眾生帶來究竟永恆的清涼與安慰,對此,我們要做出我們的思考與解答。

 

      不僅如此,作為國家公民,我們承擔著和諧社會、利樂人間的責任。如何站在一個佛教徒的立場、以一個念佛人的身分展開我們相應的工作,也是我們應當思考的。

 

      所以,我們今天的聚會是承接過去、開闢未來。

 

      也許有人覺得說:「就憑你們這幫人在這裏,話為什麼說得這麼大呢?」

 

      這個不是說大話。佛光山星雲大師有四個字,幾年前我一看到這四個字,就深深地被震憾了。我覺得星雲大師果然是心懷廣博,使命感強,責任心重。是哪四個字呢?

 

佛教靠我

 

      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蓮友,大家有沒有這樣的自覺?(蓮友答:「有。」)

 

      「佛教靠我」,「靠我」不是說拒絕其他的人,而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當有這樣的自覺,有這樣的使命感。尤其是我們淨土宗的念佛人,更要有這樣的承擔!他宗他派的學者、修行人尚且有這樣的覺悟,何況我們念佛人!

 

      為什麼呢?隨著佛教的發展,在教界、在學術界,大家形成了共識,就是佛教在末法時代,要展開救度眾生究竟解脫這樣的弘化任務,必然要靠淨土法門。所謂諸宗諸教匯歸淨土,成為佛教的大事。那麼,淨土法門歷史上諸宗諸派都在弘揚,禪宗也在弘揚,天臺宗也在弘揚,華嚴宗也在弘揚。然而,淨土法門的弘揚畢竟要靠淨土宗,對不對?(蓮友答:「對。」)如果淨土法門的弘揚要靠天臺宗,這個就有一點偏位。

 

      那麼淨土宗靠誰?靠善導大師(我們剛才一心頂禮淨教聖祖善導大師),因為善導大師大成淨土的教法。而我們每一位是承接著善導大師的法脈,蒙受著善導大師的法益,我們是專修念佛的人,我們生無恐懼、死有安樂。

 

      我們獲得這樣的利益,就有這樣的責任,把阿彌陀佛大悲救度的光明傳播給每一位有緣的眾生。

 

      所以,佛教靠我。

 

      希望每一位參加這次法會的蓮友,能把這四個字深諳在心。那麼,我們回去就可以把這次法會的精神傳播——佛教靠我。

 

      我應當如何做?我應當如何行?這個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自豪感、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

      凡是大事的生起,必定要有它成熟的因緣。所以我們是生在一個很好的時代,才遇到這樣尊貴的教法——大家是這樣的有福報,這樣的有善緣。

 

      想起來,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當中,有那麼多的大德在弘揚淨土,也有那麼多的修行人在尋求解脫之道。但是他們沒有我們這種福分,沒有我們這種因緣,沒有看到善導大師的著作,更沒有這樣組織和團體,以及這樣的導師來引導。而我們何其幸運!我們遇到了善導大師的光輝寶典,我們遇到了大恩師慧公上人,我們有我們共同修學的團體,我們對這個世界、對廣大眾生發起了真實的慈悲——本來我們沒有慈悲,但是仰仗彌陀的加持,我們行著彌陀的慈悲,我們對這個社會,也自然從內心湧出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釋迦牟尼佛預言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裏談論念佛,弘揚念佛,實踐念佛,傳承念佛,不僅是個人的小事,也不僅是弘願寺的一寺之事,也不僅是淨土宗的一宗之事,乃是整個佛教的大事。乃至釋迦牟尼佛的本心,釋迦牟尼佛的徹底慈悲,要永遠駐紮在這個世間。所以,我們各位在生起自豪感、榮譽感的同時,也會自覺未來有漫漫的道路需要走。

 

      以我個人來說,我盼望著有更多的法師、更多的蓮友來共同弘揚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來共同做阿彌陀佛的使者,做法門的傳人。在我們心中湧起「佛教靠我、非我莫屬、捨我其誰」這樣莊嚴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而歷史也正是如此。復興淨土宗,為苦難煩惱的眾生帶來解脫的光明,為焦慮不安的人心帶來真摯的安慰,為熱惱繁雜的世間灑下清涼的甘露——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中國佛教發展的四個歷史階段

      「復興淨土宗」,今天我可能會再三地說到要復興淨土宗,這是一個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必然走向。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歷史的發展都有它的軌跡。我們回顧歷史,就可以開啟智慧。就好像要拋一個球出去,它有它運動的路線。它現在在這個點,將來會運動到哪一個點?我們就有一個大致的判斷。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國佛教來自於印度,經論都從印度翻譯過來。但是,中國佛教展開自己的特色,是由於形成佛教的八大宗派。可以說,宗派佛教是佛教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根、壯大並持續發展的一個特質。

 

      從宗派建立來講,我們這兩千多年的佛教歷史,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現在已經過了三個階段,正在進入第四個階段——所以我們各位又是歷史階段的見證人。

 

      第一個階段:初級階段——佛教傳入,本土紮根。佛教從東漢初年傳到中國,一直到南北朝時期,大約五百年的時間(所以大法的興起不容易,不是三年五年,也不是三十年五十年,而是經過了五百年的時間)。這一段時間主要是佛教經典的傳譯,就是傳播、翻譯,與中國文化交融,在中國本土紮根。這一時期是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中國佛教的宗派,佛教的工作重心在於翻譯經典,在於與中土文化相適應。這是前五百年。

 

      第二個階段:興盛階段——各宗成立,大力弘揚。就是大約從隋唐開始的四五百年時間。中國佛教經過第一個五百年,經典的翻譯基本齊備了,教理的研究、人才的培養日漸成熟,佛教在中國大地上綻放出八大宗派的奇妙之花。比如我們淨土宗,以及天臺、華嚴、禪、密等各宗,隋唐時期,各宗各派的祖師相繼而出,如群星一般裝點著夜空,引導著眾生。這幾百年間,各宗並行發展,禪、淨、密、天臺、華嚴各有相應的傳承,各有相應的修行者,並以各自獨立的特色在發展。這一時期是中國佛教最興盛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融合階段——各宗融合,匯歸淨土。大約是從宋代開始,一直到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一千多年的歷史。這一段歷史的狀況,是各宗融合匯歸到淨土法門。在這一時期,淨土宗也好,各宗各派也好,有兩大趨勢:第一是各宗各派匯歸到淨土法門。第二就是各宗各派的教理、互相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淨土宗本身獨立的特質也模糊起來,一方面是因為祖典的失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各宗的觀念滲入到淨土法門之內。淨土法門的注解、說明往往依賴於天臺和禪為多,所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往往有說「教宗天臺,行歸淨土」,或者「教宗賢首,行歸淨土」。「教」就是理論。「行」就是實踐。這樣的話,理論與實踐有所脫節。為什麼脫節呢?「教宗天臺」,依天臺的理論;「行歸淨土」,然後求生淨土的利益。我們剛才說過,淨土法門如果靠天臺宗來弘揚,這是偏位的,勢必造成對淨土觀念的模糊。這一歷史時期說明了什麼?說明眾生的根機越來越陋劣,各宗各派的修行法門只能適應很少數的上根利智,而不能適應廣大的煩惱眾生。所以,各宗大德都毫無疑問地把目光投射到淨土法門。如果從解脫原理來講,這一時期是從自力修持向他力救度過渡的時期。

 

      那麼,來到現代,現代社會工商業發達。我們今天各位的煩惱,比古人不知道要厚重多少倍!我們要處理的事務,比古人也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我們所接收的信息,比古人也不知道要複雜多少倍!電腦一打開,世界就來到你頭腦裏邊,一個小小的角落發生的事情,在幾分鐘、幾十分鐘、幾個小時之內傳遍了全世界,大家都在那裏評頭論足。這是一個業力交纏的時代,這是一個煩惱紛飛的時代,我們沒清靜的環境,也沒有安和的心境,所以我們更加盼望他力救度。

 

      那麼,應對這樣的趨勢,善導大師的教法在一百年前悄悄地回到了中國,而為救度這個時代的眾生預先做好了準備。

 

      所以,我們的苦惱,阿彌陀佛早就看到了,善導大師也看到了。所以,大法的興起,因緣是不可思議的!一百年前已經來了,在那裏等待著我們。而現在由上人系統地編譯整理,把它闡釋出來,我們剛好得到。

 

      救度我們的阿彌陀佛,是不是無所不知的?(蓮友答:「是。」)是不是預先準備好的?(蓮友答:「是。」)是不是無比善巧和智慧的?(蓮友答:「是。」)是不是善知識給我們慈悲傳承下來的?(蓮友答:「是。」)

 

      所以,從歷史時期看起來,現在是走向淨土宗復興的階段。從現在走向未來,淨土宗必然要獨立,如果淨土宗不獨立的話,佛教可以說沒有希望。為什麼呢?因為各宗各派都說:「哎!我回歸淨土法門,我靠你!」結果淨土宗說:「哎!我自己也靠不住,我要靠你!」就好像幾個人走一條陌生的險路,大家要靠導遊,導遊卻說:「我還不知道路,要靠你們!」那怎麼行呢?

 

      我們淨土宗是各宗各派的導遊,要引導眾生走出困境。佛法兩千多年來,固然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和傳統,但是今天我們可以跟盛唐時期相比嗎?不能。可以說佛教自信心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如果沒有淨土法門,我們每個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就在心裏畫了一個很大的問號:「佛教的目的是要解脫生死、究竟成佛,但是我能不能?」如果我們每一個佛教徒自己都沒有底氣,我們靠什麼去弘揚佛法?我們靠什麼去化導眾生?我們靠什麼去利益眾生?我們的兜裏邊空空蕩蕩的沒有錢,我們拿什麼給人家?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沒有信心,佛教的信心從哪裡來?如果佛教沒有信心,眾生的希望又從哪裡來?

 

      而我們遇到了善導大師的教法!如果我們能夠把善導大師的教法推展出去,整個佛教就必然如古樹發出新枝一樣興旺起來。

 

淨土宗需要獨立的思想體系

      可以講,從今往後,淨土宗必然要穩定地、獨立地在世間弘揚。所謂「獨立」,不是離開整個佛教的大環境,而是說它要有自己獨立的主張、獨立的判教體系,為眾生、為各宗提供最後的歸宿,這樣叫做獨立。

 

      就好比一個團隊,如果缺乏一個有獨立思想、能夠指導大眾的領導者,那麼這個團隊只不過是烏合之眾,那就潰不成軍了。

 

      我們懷著聖教的使命,要和魔軍作戰,要把眾生從魔網當中解救出來。但如果我們沒有主帥,沒有戰無不勝的法寶,我們就只是烏合之眾,只是煩惱之軍,這樣怎麼能夠擊潰魔軍啊?

 

      魔軍的力量非常廣大,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在誘惑著眾生,在賊害著眾生。比如說電腦網絡,人類發明了電腦網絡,就有很多人深受其害;發明了電視,就有很多人癡迷情色。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沒有清淨的意志、清淨的智慧來引導,魔軍就會利用它來毒害眾生。

 

      我們在座的,年輕的母親也好,年老的奶奶也好,壯年的父親也好,可能正在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怎樣對付網絡?怎樣面對五欲繁華?怎樣應付這壓力厚重的時代?」這就是魔在爭奪我們的子女。我們怎樣?我們必須要有佛法的安慰,有佛法的利器。

 

      要弘揚佛法,一定要有系統的理論,就像剛才講的軍隊要有主帥一樣。佛教流傳到今天,盼望著淨土宗能夠獨立起來,能夠為各宗各派作主帥、作引導,這是一個時代的大事。所以,這一點,我們每一位淨土宗的念佛人,應當有這樣的自覺。大家有沒有?(蓮友答:「有。」)

 

時代與根機的必然要求

      同時,如果站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層面來看,復興淨土宗也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第一點,它是我們佛教自身發展的要求。這一點剛才已經略有介紹,因為我們佛教的命題就是要解脫生死,但是看看我們的心,看看我們的時代,再看看我們所解決的這個生死大事,離開了阿彌陀佛的救度,我們還有什麼其它的辦法?我們沒有!佛教說人生是無常的,今天晚上我們就可能有出氣、沒有吸氣。那麼請問,如果沒有彌陀的救度,我們能夠了生脫死嗎?(蓮友答:「不能。」)我們能夠究竟成佛嗎?(蓮友答:「不能。」)我們在佛法裏轉了個圈、打了個滾,然後又向茫茫六道而去——多麼的可惜!所以,佛教發展到今天這個時代,可以說到了一個危機與機遇並存的時代。什麼是危機?商業化,商業化的浪潮沖襲著我們的佛教,五欲的繁華也在侵蝕著我們的心靈。煩惱的眾生,如果讓他做怎樣精進努力的上根利智才能堪行的修行,他寧願拋棄佛教而奔向五欲的懷抱。我們佛教何去何從?向何種方向發展?我們怎樣展開佛教的一種新鮮的生命,展開佛教的一種全新的局面,展開對眾生廣闊的胸懷,能夠擁抱眾生、接納眾生,給眾生無上的幸福、究竟的安樂?除了善導大師開創的淨土宗所教誡的淨土法門,其它我們沒有。

 

      即使通途理念的淨土法門,相對於聖道法門的修行,已經是殊勝了很多,容易了很多。但是,我們仍然做不到。在座的這麼多蓮友,有誰念佛達到了清淨心?如果有的話,你就可以站出來——沒有一個敢站起來。我們誰達到了念佛三昧?沒有。我們誰持戒清淨?我們誰禪定功深?我們誰已經悟得了無人、無我、不生不滅的智慧,所謂般若妙慧?我們都沒有。三學無份,三福也無份。依我們這樣的眾生、這樣的根機——我們不是沒有修學,我們不是不想好,然而我們做不到。我們如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不要彼此猜測:「大概人家都好吧,只有我不行……」其實大家都差不多,生在這個時代,都差不多的。

 

      比如說,不到春天,花不會開。要到春天,百花才會齊放。如果是特別的花,像梅花,梅花歡喜漫天雪,它就無所謂要不要到春天,它在冬天就能開放。如果你是到春天才開放的花,那你一定沒有梅花那兩下子。

 

      我們是在這個時代的人,我們大家都差不多,處在這個時代,內心的煩惱也好,過去的業力因緣也好,都是彼此差不多的,所以不要在那裏猜。「我打一個佛七,求一心不亂,沒有求到,又打,兩個、三個……七個,打了七年、十七年,也都沒有希望!」大家出去走一走,都是如此的。所以,不要悶在心裏邊,在那裏悲嘆。把我們的心打開,阿彌陀佛會解決這樣的問題,已經為我們解決了。

 

眾生為什麼沒有選擇佛教

      我想,作為一個佛教徒,對佛教都懷著至誠的感情,也都希望佛教能根本利益眾生。我們中國人對佛教有沒有感情?有感情。我們一想到佛祖,確實很有感情!佛教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多年,和我們的民族,和我們生活,和我們的文化息息相關。但是,在現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時代,宗教信仰自由的時代,雖然我們有這樣豐富的歷史,這樣豐富的家產,但是很遺憾,在這個時代,雖然佛教也在發展著,可是好像其它的宗教發展得比我們更快。難道說佛教與中國人沒有緣嗎?不是。難道說這些普通的中國百姓,他們不接受佛法的觀念和利益嗎?也不是。那為什麼在選擇信仰的時候沒有選擇佛教而選擇了其它宗教?這個,作為一個佛教徒,我們要好好思考!

 

      如果我們能把阿彌陀佛的救度法門普遍地弘揚開來,我相信,到教堂的(當然我們尊重人家的信仰,這一點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希望眾生能夠得到究竟利益),很可能他走到教堂的半路,把頭一摸,說:「我回頭到念佛堂,去念南無阿彌陀佛。」

 

      那也有可能,他走到佛教道場的半路,他頭一摸,說:「哎呀!那裏我去不了。佛教雖然非常的尊貴,非常的殊勝,非常的智慧廣大,但是對我來說太難了!我實在做不到!不能求其上,我就求其下,不得已而求其次,選擇一個馬馬虎虎的信仰也可以。」我想,不少人可能是這樣的一個矛盾的心理。

 

      有人告訴我說:「中國人,怎麼去信了其它宗教呢?」當然,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只是說對於我們佛弟子來講,關心眾生的解脫大事,怎樣把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普遍弘揚,才是我們所要承擔的責任。

 

他力的時代 

      同時,在我們這個時代,說復興淨土宗是時代的必然要求——我們看現在這個時代,是什麼樣的時代?可以稱之為「他力的時代」,是不是啊?(蓮友答:「是。」)大家到弘願寺來,有從重慶來的,有從雲南來的,有從黑龍江來的,有從新疆來的。請問從這麼遙遠的地方來的蓮友,你們是走來的嗎?有哪一個是走來的?沒有。都是坐車來的,坐車就是靠著他力。我們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拿起電話,也是靠他力,可以跟遠隔重洋的朋友、子女打電話;出門坐火車、坐飛機、坐船靠他力;在家裏要查詢資料,一打開電腦,也是靠網絡的他力;甚至早餐也不用自己做,下樓吃豆漿,別人做好的。

 

      這個時代跟古代不一樣,社會分工特別細膩,一切都仰仗他力,緣起的法則更加的鮮明,本來事情就是如此,這個時代更是如此。

 

      那麼,生活在這樣時代的眾生,他所相應的法門,難道是自力法門嗎?不會。自力法門的眾生會生活在一千年以前,因為那個時候什麼都靠自己。如果過年打豆腐,也是自己打;如果做農活種莊稼,自己既是農民又是鐵匠,要打一把鋤頭。農耕時代自力色彩很鮮明,生產方式與自力相應,思維觀念也與自力相應,心態也與自力相應,眾生所適應的,也就是自力修行的法門。

 

      而在今天這個時代,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就適應這個時代眾生的根機。

 

網絡的時代

      何況我們這個時代,是網絡的時代。我們在座的蓮友,你們會不會上網啊?有的會,有的不會。其實每個人都會,比如說我們出門,有交通網——會不會?高速公路網,我們不是網上的一分子嗎?我們打手機,有什麼聯通網,還有什麼移動網;我們打開電腦,都是各種的網。各種網絡,說實在的,是什麼網?業力之網。這些業力之網一重又一重,千重並萬重,把我們牢牢地捆在這個娑婆世界。所以,今天這個時代的人,想要離開這個業力的網,想要自力修行衝出三界,你太困難了!魔軍撒下很多的網,先撒一層電視網,再撒一層手機網,再撒一層電腦網。下面是什麼網,我們還不知道。魔軍很狡猾,確實如此。

 

阿彌陀佛的光明網

      然而阿彌陀佛也知道我們這個時代,也知道我們眾生的根機,他也早早地布下了八萬四千的光明網。在不可思議兆載永劫之前,他撒下了四十八願的願力之網;在他成佛的時候,十方諸佛交相讚歎,而成為一種讚歎名號的讚歎之網。

 

      所以,我們不要入魔網,而要進佛網,這個就很好。

 

小蟲入網喻:自力法門難以解脫

      那麼,在這個時代,如果要修行自力的法門,有人說:「我們大乘八宗共同復興!」好不好?好!好倒是很好!但是,依我們這個時代眾生的根機,是難以做到的。因為世俗的網把眾生纏在裏邊,就好比小蟲子,一旦陷入蜘蛛的網裏,牠就痛苦了,牠就掙扎不出去,何況眾生掉進魔軍這千重萬重的信息、電話、電視、貪瞋癡業力……種種網絡,心念無比紛繁,眾生的小翅膀怎麼能夠飛得出去啊?如果沒有阿彌陀佛「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沒有六字名號的寶劍斬斷這千絲萬縷的業網,我們怎麼可能離開三界六道?實在是不可能。

 

      大家回去看見蜘蛛網,就想到說:「我就是那個被魔王的網絡所纏縛的小蟲子,我不靠阿彌陀佛就完蛋了。」是不是這樣?(蓮友答:「是。」)

 

      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時代因緣。從這個時代來看,必定是盼望著淨土宗的復興。而我們每一位,都是淨土宗的復興者。

 

民族復興期盼淨土宗的復興

      中國是佛教的第二故鄉。佛教雖然誕生在印度,可是大大的弘揚倒是在中國。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正在走向歷史的復興時期,所以方方面面都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勃勃生機。當然,民族的復興伴隨著經濟、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復興。那麼,民族的復興、經濟的復興,必然要求文化的復興。如果一個民族沒有它本質的文化內涵,那它只不過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而已。所以,民族復興的前提是文化復興;而文化復興當中,就包括佛教復興;而佛教復興當中,就包括淨土宗文化、淨土宗復興。

 

      政府提出了「佛教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我們的解讀就是要復興淨土宗,與民族的復興步調一致。

 

      所以,我們各位也承擔著復興民族文化這樣附帶的任務,是不是這樣?(蓮友答:「是。」)

 

世界和平期盼淨土宗的復興

      我們再放眼世界,當今世界充斥著「文明的衝突」,各種衝突往往和宗教衝突糾纏在一起,像中東地區,像阿富汗,像911事件,都離不開宗教背景。世界人民飽受戰爭衝突與恐怖事件的危害,大家期盼著和平,也期盼著和平的宗教、和平的信仰。

 

      在今天這個時代,能夠滿足我們和平的渴求、能夠給我們徹底救度的宗教與法門,只有佛教淨土宗的法門。

 

      一些研究世界局勢的人認為,當今的文明衝突主要存在于伊斯蘭教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之間(當然,作為宗教本身,都是提倡和平,提倡愛),而佛教的根本精神,是以和平為主旨的,這是它本身的無神論思想、緣起性空思想所決定的(所謂緣起,就是感恩于對方的存在)。

 

      如果各種宗教都宣稱自己的信仰對象才是唯一的真神、唯一的上帝,那麼就有一種明顯的排他性。而佛教無我的思想,以及「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諸佛平等」、「佛佛道同」等等,應該說在文化、在信仰等諸多方面,都能夠更好、更徹底地展現和平理念。

 

      所以,觀察這樣的時代因緣,我們復興淨土宗,傳播佛教的和平理念和精神實質,不僅對中國,也將對世界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縱觀古今,復興淨土宗是歷史的必然走向,也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我們各位雖然是普通人、在家裏老老實實念佛,但我們就是淨土宗的傳承人,也是實踐淨土宗理念、實實在在的念佛人,我們就為這個時代、為世界和平做出了我們應有的貢獻。     

 

      所以,廣心長老發動一千萬人念佛祈禱世界和平,這件事情可以講是功德廣大、心量廣博。一千萬人,多不多?(蓮友答:「多。」)但是長老還嫌不夠多,還要更多的人來共同念佛。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佛教的興衰,我們念佛人都有責任。

 

      我們是淨土宗行人,只要盡我們的本分,盡我們的職責,自然地,就會有益於我們的家庭,有益於我們的社會,也有益於我們的國家,有益於我們的世界。而多年以來,我們每一位蓮友也是這樣做的。

 

      這十多年以來,大家都辛苦了,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一開始就說過了,我覺得欠大家的很多。那麼我要怎麼還呢?我是還不起的,要到極樂世界才能還得起。

 

瞭解教法,不被他人的語言所動搖

      這十多年來,在上人的指導、提攜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我們的教團在逐漸壯大。我當初遇到善導大師的教法,那個時候,沒有幾百個人在一起開會,我往往是一個人,但是我不感到擔心害怕。

 

      所以,有蓮友問:「經過這麼多年,有人提出質疑,也有人反對,也有人誹謗,難道你自己沒有懷疑一下自己嗎?是不是你搞錯了?」

 

      我說:「我沒有。」

 

      他說:「你為什麼一點都不懷疑呢?」

 

      我說:「比如說,我看到這是一個蘋果,我親眼看到它。那麼,既使有九百個人、一萬個人,他們閉著眼,或者眼睛看不見,說:『這不是蘋果。』那我會懷疑嗎?」會不會?不會的,因為我看得很清楚。

 

      對這個教法瞭解了之後,我們是不會被人家的語言所動搖的。

 

      學佛不是隨大流,「你們一千個人講不對,那就一定不對」——不是這樣的。

 

      如果真正隨大流,那我們背後有一大流——有清淨大海眾菩薩。要隨大流就隨他們,不是隨世間的凡夫。因為大家都有無明,法眼沒有開,因此一定要依據祖師的教導,依據法脈的傳承。

 

      我們見到了,我們就要引導大眾。

 

      好比一個人躺在那裏,眼睛閉著,鼻子好像也沒有氣兒了,旁邊的人都在說這個人死掉了,結果所有的人都說他死掉了。其實他是睡著了。他後來聽到人們的議論,他自己會懷疑嗎?「哎!你們都說我死掉了,我是不是已經死掉了?」他會這樣懷疑嗎?不會。他自己才知道他沒有死。

 

      就是說,人家再說「你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你也不會懷疑說「哎呀!一萬個人說我不能往生,大概我也死掉了,這樣肯定不能往生……」不會。我們是親身感受到法門的利益,所以不會有所動搖。

 

工作總結一:教理方面

      這十多年來,我們的弘法工作,我想主要有這幾方面:

 

      第一,在教理方面,弘願寺所印行的經書法寶已經初成體系。我們的思想是統一的,是貫徹性的,是傳承清淨的,不是搖擺不定的,這是我們的體系;從教理的理論貢獻來講,有這幾篇是上人對我們這個法門的時代性貢獻:

 

      一個就是《淨土宗教章》,這篇在《弘願簡報》上發表過,一共有十八條。所謂「教章」,就是淨土教法的總章程、總綱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宗名是淨土宗,本尊是南無阿彌陀佛,根本是第十八願……,讀起來好像比較枯澀,其實它的意義非常深遠。我也希望寫出相應的解釋文章來供養大家。這是大家關注的第一點。

 

      第二就是我們最近流通的《淨土宗之特色》這本小冊子(大家看過嗎?如果沒有的話,到客堂去領),這是一本口袋書,像手掌這麼大——《淨土宗之特色》。淨土宗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我們修學起來就抓不住本質,就模糊了。就像我們剛才所講的,一千多年來,諸宗的觀念滲入到淨土法門之內,這樣,法門的宗旨、法門的特色就模糊了。如果沒有智慧、沒有修行的話,依照一般的觀念,我們修不成就。而現在是要把它剝離出來,讓它鮮明起來。這個有兩步工作要做:第一步是民國時代的印光大師完成的,他在《文鈔》裏邊總是不厭其煩地說:「淨土法門乃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也。」其它法門都是通途法門。他總是要把淨土法門特立出來。上人把這個「特別」歸納為四點,叫「特色」。特別也好,特色也好,意思是一樣的。特別是一個基本的定性,特色四句話比較系統。哪四句話?就是: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大家跟我一道念一遍。請合掌:「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好!請放掌。

 

      不過是十六個字。十六個字展開在這本小冊子裏,就分成四個篇章,每個篇章都有相應的佛經和祖語來做說明。比如說「本願稱名」,首先引用第十八願的願文,然後引用善導大師解釋第十八願「乃至十念」(就是「本願稱名」)的三條文,然後又引用《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講本願稱名的有關經文,再引用祖師的有關法語,來系統地說明「本願稱名」這個宗旨。我於七月底在支提山簡略地講解了《淨土宗之特色》,將來也可能會流通。因為當時的聽眾對法門教理比較陌生,所以也不能深入地開展。如果今天講,可能就不一樣了,要眉飛色舞了。講的人一定要聽的人加持。聽的人如果臉上有喜悅,講的人馬上心花怒放。聽的人如果打瞌睡,講的人馬上就沒勁了。這是一個交流,是一個互動。如果講的時候對方沒有反應,那就只好再壓縮壓縮。

 

      這本大家回去先看,後面有一個導讀是我寫的。當然,這個導讀,我是看到上人這篇文章,立即心中就很有感受,那是很快就寫出來的。快寫出來的,有它的不好,也有它的好。不好是它沒有經過嚴密的思維,好是比較流暢,比較靈動。大家回去可以看一看這篇導讀。

 

      第三就是《淨土宗經論釋要文》,我們還沒印出來,上人那邊已經印出來了,這次帶來了幾個樣本。這是從淨土宗傳承的經(淨土三經)、論(《易行品》、《往生論》)、釋(曇鸞大師、道綽大師、善導大師的著作)中摘選最精要的法語。希望有志於弘法者,有志於學法者,能夠把它背下來。這些法語如果背不下來,那你就不要談弘法了。我們不背《楞嚴咒》,最起碼這個要會背。《楞嚴咒》我們可以不背,這個可是我們的骨幹,這個要會背。並不多!《阿彌陀經》也才一千幾百個字;這個也不多的,這個要求大家背下來。

 

      還有一本就是《善導大師語錄》,這本可以經常翻讀,雖然不會背全部,也要會背一部分;不能夠背得很熟練,最起碼也要朗朗上口,別人讀了上句,你能接到下句就算過關了,這時候才可以出去給別人講法。別人說上句,你還嘴巴伸在那裏等下句,那就不合格了。所以,《善導大師語錄》要反覆地讀。這個小冊子很方便!

 

      還有我所編的一本《印光大師精要法語》,也是很精要的,大家也可以常翻常閱。這本我們將來會印出來,作為我們弘法修學的常用資料。

 

      這幾方面:上人的《教章》《淨土宗之特色》《淨土宗經論釋要文》《善導大師語錄》,這是對淨土宗教理的貢獻。這是一方面說明。

 

不足的地方

      當然,我們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體系雖然初成,但是還不完備。哪方面呢?一個是淨土三經,除了有善導大師的祖典解釋《觀經》之外,《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純粹站在淨土宗、阿彌陀佛他力本願立場上所解釋的著作還沒有。比如說《彌陀要解》也好,《彌陀疏鈔》也好,《圓中鈔》也好,都是很著名的解釋《阿彌陀經》的著作,但多是依據華嚴、天臺的教理框架,這樣就顯得有點不通暢的感覺。雖然其中有很多振聾發瞶、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的非常微妙的法語,但是整個框架體系沒有依據善導大師淨土宗的完整教判思想,所以我們很多人讀起來就顯得讀不出它的微妙之處。

 

      同時,曇鸞大師、善導大師的這些祖典,大家來修學的話,一般人讀起來還是抓不住核心。上人寫過幾篇講義,都是核心的地方。我想,將來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也好,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也好,都應該有進一步解釋的書,才能使淨土法門穩固地紮下根來。不然的話,你也解釋,我也解釋,到底以誰為準?你講善導大師,我也講善導大師,沒有一個確定的解釋,就沒有規範,就會有遺憾、有不足,就會有不同的意見。

 

      另外,我們在這十年當中,主要的弘法方向是白話文印的多,祖典印的少。現在看起來,大家對祖典的需求量比較大。所以,這也是我們一方面的不足。

 

      另一方面,可能大家已經感受到了,弘願寺的經書法寶總是不能滿足需要,時間拖得太長,數量給得太少,是不是這樣啊?是這樣。我今天在這裏希望開大口,能夠讓大家儘量滿足,能夠像天親菩薩所說的「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我希望能夠這樣。但是什麼時候能達到這樣,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昨天晚上,法務部的工作人員,還有負責整理、校對、排版、印刷、流通的一些主要的蓮友,我們在一起簡單地開了個會,想把工作流程做一個合理的安排,希望將來更快一些,這樣步伐才能跟得上。大家都餓得太久了,這麼餓,才搬出來一瓢,僧多粥少,就來不及了!這個,在未來的工作當中要改進。

 

工作總結二:教團建設方面

      第二,在教團建設方面,雖然我們有了自己的寺院,也有了自己的僧團組織,但是還有很多的不足:第一是嚴重缺乏人才。龔自珍有兩句話:「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是「我盼彌陀來加持,不拘一格出人才」。希望弘法人才就像春天的百草興旺一樣,能夠遍地生發出來——迫切地盼望人才。

 

      人才需要培養,我們未來的工作要側重這一方面。弘願寺剛剛起步,有很多工作要做。可能我沒有時間跟大家打招呼:「哎!你好!你好!」為什麼?我要夾著包包去上課了,教學更重要!大家能不能體諒啊?謝謝大家!謝謝大家!

 

      如果我們在座的蓮友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可以把目光投向你們的兒子;如果兒子不同意,可以看看你們的孫子。我可以在這裏等,等著他們來學習。人才的培養,這是我們的一個方向。這是第二點。

 

工作總結三:弘法方面

      第三,就是弘法教化這一方面,這十年可以講,我們所經歷的過程是很不平常的。弘願寺的建設,在佛教界來講是個特例,因為我們沒有任何優越條件,我們幾乎是白手起家。但是我們有法,弘願寺是從法上生出來的。如果要論福報,我這個人坐在這裏,這麼瘦,「無量瘦」,是沒有福報的。但是,有彌陀的加持、彌陀的慈悲,有法的流布。所以我們從無到有,這是我們的優勢。

 

      這十多年來,可以講有這麼幾個過程:

 

      第一,從初期的遊化方式——遊走行化的方式,而走向固定道場的方式。除了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少數幾個省之外,幾乎每個省都去過了。翻山越嶺,過河過橋。我記得九十年代末的一個冬天,乘坐著火車,到長白山原始森林裏邊。一下火車,哎喲!那個地方真冷,尤其是冬天,風雪馬上迎面撲來。這個時候,就來了蓮友,用一件厚厚的大衣,把我連人帶腦袋裹起來,我感到無比的溫暖!我當時就想到: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無常的風是多麼的猛烈;煩惱的雪是多麼的冷酷;彌陀名號的大衣是多麼的慈悲和溫暖!真的是這樣。和蓮友們坐在熱炕頭上——他們在下面燒著熊熊的暖火,讓師父坐在暖暖的炕頭,蓮友們來聽法,無論白天晚上,七八十歲的老太婆拄著拐棍,踏著冰地(因為那個地方都是冰塊),打著手電筒,來到小棚子裏聽阿彌陀佛的救度,讓我非常非常感動!像這樣的場面,在很多地方跟大家坐在一起促膝暢談彌陀的慈悲,讓我深有感觸!我也希望我們年輕的法師將來都走這一步。佛法要走到民間,走到人們的生活當中,不能僅僅只是在道場(當然,舉行盛大的法會也是需要的)。

 

      所以,我深深地感激這些蓮友,你們培養了我,栽培了我。

 

      我這樣的走東竄西,走南闖北,是很受益的,雖然有時候辛苦一點,但心中是那樣的歡喜!有時候腳凍得像貓爪一樣,但心裏很溫暖!

 

      有時候冬天冷怎麼辦呢(又沒有取暖設施)?就用一個大木桶,底下有一個火盆,大家把腳放進木桶裏,用厚厚的被子蓋上,六七個人一組,圍成一圈,就好像吃飯的飯桌一樣。然後旁邊還有四五組,也就是有三四十人。我就在那裏講,跟大家一道念佛。

 

      所以,是從一種遊走的方式轉向固定的道場。固定的道場當然有它更殊勝的弘法因緣。我們的影響也就從鄉村小鎮轉到城市,從民間來到寺院。一開始的弘法都是居士道場,在居士家裏。

 

      從二○○五年開始,第一站在廈門的啟明寺(如同東方啟明星的升起一樣),在那裏講解《阿彌陀經核心講記》。二○○六年又到長春般若寺(阿彌陀佛的救度如同長駐永恆的春天一樣,不會衰敗),在那裏講解《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二○○七年在丹霞山的錦石岩寺(丹霞,多麼美好的名詞!紅彤彤的霞光代表了彌陀的救度閃耀在我們心中),在那裏講解《印光大師精要法語》。二○○八年在支提山的華嚴寺講解《淨土宗之特色》

 

      所以是從民間、從居士的家庭走向佛教正規道場,這是我們十年的一個軌跡。

 

      同時,也從原來的口頭宣講——當初一路走走停停地講,凡是我走到的地方,我在的時候大家都很歡喜,「好!鼓掌!歡喜!」然後我又不能在那裏長住,三四天走了之後,當初鼓掌的一百個人,可能只剩下三五個、七八個在那裏念佛了。他們說:「哎呀,壞了!當初我怎麼能跟著那個法師說一定能往生呢?我這樣子怎麼能往生?不行啊!」因為沒有進一步的法寶留下來,也沒有法師跟大家交流,而周圍都是些不同知見的人,難免被他們拉走,所以進進出出。不過好歹把他的腦袋放在阿彌陀佛那裏捂了一下,多少也聽了一點,結了一個緣,到時候還會回轉過來的。一般都是這樣子的。

 

      那麼現在我們有了書——法寶,也有了碟片(當然我們的碟片有點模糊,做的質量會差一些,但畢竟從無到有)。這樣,在法義的弘傳、信心的鞏固等方面都有了進步。這是一個轉變。

 

      從我們弘法的內容來看,也是從初期的解釋,逐漸向祖師原典、向淨土三經過渡。現在我們的書也在淨土系列的基礎上增加了因果系列,還有一些手掌書——小冊子的系列出來。這方面都是上人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跟,跟得還不快。上人走路很快的,不光走路快,弘法的步子也快。我們走得慢一點,雖然我年輕一些,還趕不過上人。上人在前面走得很快的,那我們在後面緊緊地跟上,把這些法寶進一步地流通。這個是一個轉變。

 

      那麼從總體的趨勢來講,這十年來,雖然有了初步的成績,但基本上還在初期階段,在整個佛教界,我們還沒有進入到核心區域,我們還是在邊緣地帶,大家的接受度、瞭解度和肯定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我相信這是遲早的事情。

 

感觸之一:彌陀無盡的慈悲

      這十多年來,我有很多的感觸,首先感觸的是阿彌陀佛無微不至的——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慈悲!有人說:「法師,你念佛有什麼感應?」我說:「我也沒什麼感應,如果說真的講感應的話,我確實覺得彌陀與我時刻在一起。」比如說我們今天在這裏開會,大家不要以為只是我們這幾百人,不要以為只是這一個點,我們這個會很廣大,你知道嗎?有那麼多的蓮友沒有來,但是他們的心嚮往著這個地方,我們的心也牽掛著他們。所以,我們這個法會是開在所有的蓮友心中。我們在這裏開會,極樂的大慈悲父阿彌陀佛,他的心了知,他的光照知,他的威神力加持著我們;極樂世界的清淨大海眾也一定在跟我們互動。所以,我們這個會也叫「廣大會」。阿彌陀佛的慈悲隨時與我們同在。

 

      如果沒有彌陀的慈悲加持,弘願寺是不可能建起來的,怎麼可能建起弘願寺?那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這些事情只有我親身經歷,還有我們很密切的一些法師、蓮友大概才知道。這個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加持、依靠我個人,那簡直是,你有十八個也不行,也不能完成。所以,這背後有彌陀的力量。

 

      所以,只要大家奉獻給彌陀、奉獻給佛教、奉獻給法門,我們的心擺端正,就可以大無畏地往前走,沒有關係(當然,我們雖然奉獻了法門、奉獻了佛教、奉獻了眾生,是我們本身該承擔的,應該做的)!以這樣的精神走出去,背後一定有彌陀的妙手在推動,有彌陀的慈光在護持。

 

      所有這些,深深的感恩,深深的感動!

 

      我剛才這樣講的時候,阿彌陀佛可能放更大的光明在周圍環繞著我們,這個是一點都不假的。

 

      我們很多的蓮友,他們在當地弘法,也曾經像我一樣,甚至比我更加的委曲,可能流了不少的眼淚,受了不少的指責,碰了不少的南牆。但是要知道,這裏邊都有彌陀的慈悲,一定都有的。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前途一片光明。是不是這樣?

 

      星雲大師說:「有佛法就有辦法。」這句話就是妙語。我們有阿彌陀佛,沒有什麼戰勝不了的困難。困難都是暫時的,困難對我們來講是幫助我們成長、幫助我們成熟、幫助我們進步的最好的機緣,這叫「逆增上緣」。如果沒有這些困難的話,依我個人這樣的稟性,可能成熟度、扎實度都不夠。所以這些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

 

感觸之二:上人的引導

      第二個感動就是上人——善知識的引導。如果說我個人修學佛法有什麼心得的話,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順善知識,不能強逞自己的私心見解。依我來講,上人的每一篇講話,每一篇講演,如果我聽到,或發到我的郵箱裏邊,我都會很仔細地看。我不會因為是白話文,也不會因為我這麼多年都在讀經、這也是普通的解釋、這句經文我也解釋過,我就漏過它,反而會更仔細地看。我想:上人為什麼這麼解釋呢?對我有什麼啟發呢?而這樣地看,也讓我得到很多的利益,在法門的理解上就有一個穩固的路線。

 

      有善知識的引導——其實再笨拙的人,只要放下我們自己的見解,我們的進步就非常大。

 

      有這樣一句話:「蠅附驥尾,一日千里」,一隻小小的蒼蠅,牠振翅奮飛,也只能在兩三丈的空間飛來飛去;如果這只小蒼蠅停在一匹千里馬的尾巴上,千里馬跑起來呼呼生風,這只小蒼蠅一天也可以到達一千里之外,是不是這樣?(蓮友答:「是。」)

 

      千里馬就代表善知識。善知識告訴我們「這段經文應該這樣解釋」,我們就說「是」;「那段經文應該那樣理解」,我們就說「是」;「你的心情應該如此」,我們說「是」;「你哪一方面應該這樣這樣」,我們說「是」;「這個是不可以的,不應當的」,我們說「是」。這個時候,你真的是「一日千里」。

 

      如果善知識說:「這句經文應該這樣解釋。」我們說:「哎呀!這句經文我也瞭解,你這樣說不對吧!應該是這樣子的……」那對不起!千里馬已經跑遠了,小蒼蠅還停留在原地。

 

      所以,這一點我們特別感恩上人的加持。這麼多年來,在法門的方向、特別是在重大事件的引導方面,我們能有這樣的團體,能有這樣的局面,與上人的引導密切相關。不然的話,我們怎麼能走到今天呢?

 

      有的人也想學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但是半路上就開始變調了、變味了,原因在哪裡呢?就是沒有緊隨善知識的引導,自以為是。這個是有缺陷的,希望大家避免。好不好?(蓮友答:「好。」)為了大家,為了眾生。謝謝!

 

感觸之三:僧團的力量

      第三點,就是僧團集體的力量。靠我個人是沒力量的。

 

      比如道場的建設,隆道法師就非常辛苦,我幾乎都沒有在這裏待過,都是他一手操持。有不少蓮友認識隆道法師,他現在還在成都,身體不太好,我們準備找機會去看看他。

 

      在法義的弘揚方面,智隨法師就為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智隨法師有幾部著作,希望大家能關注:一部是《淨土宗判教史略要》,這是教理很清晰的一部著作;一部是《阿彌陀經要解略註》,最近又出了《靈岩故事》、《靈岩遺旨》,還有《靈岩法要》正在編排當中。智隨法師所選的弘法點是蕅益大師、印光大師的法語,這些祖師法語與善導大師淨土思想遙相呼應。這樣,正面有善導大師的旗幟,側面有蕅益大師、印光大師的呼應,淨土法門才能攝受更多的有緣眾生。所以,這一方面也是靠諸位法師共同的協助,共同的付出。

 

      在我們這個教團當中,其他的法師未必在做這樣顯著的事情,但是大家都在默默奉獻。這一段時間我沒在寺院,都是他們在維持道場的正常運轉,使我有更多的時間研學祖典、思維法義。僧團對我有深深的恩德,這是我所感動的!

 

      當然,廣大的蓮友,你們的心簡直比大冶洪爐還要熱,確實是熱心的蓮友,誠心的蓮友,有信心的蓮友。弘願寺有今天這樣的局面,單靠我們幾個、十幾個、幾十個出家人是不夠的。蓮友們在各地帶髮修行,除了沒有剃頭做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幾乎跟我們出家人一樣。我覺得你們更加難得:你們有家庭,有事業,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要供養三寶、護持道場,還要流通經書法寶,還要弘法,還要背經,還要照顧家庭,你們真是金剛那羅延身,比我強多了!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我如果到了那種環境,肯定一下就不行了,就投降了!但是大家能做得很好!可以想得到大家突破了多少障礙,因為我們未必總能遇到順緣,也可能我們做一件事情,未必家人都能夠同意,未必周圍的人都能夠讚賞。而且有時候想到師父這裏來訴訴苦吧,還找不到師父。好不容易找到了,還一句話把你頂回去。你們多委曲啊!我實在很抱歉!實在是這樣。謝謝!謝謝!

 

感觸之四: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 

      萬事的成就都是靠因緣。我們弘願寺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不可思議的因緣存在,不僅有我們的上人、僧團、蓮友,還包括多年來護持我們的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他們做了很多不可替代的工作。因為出家人有出家人做不到的事情,蓮友也有蓮友做不到的事情。

 

      這些因緣,在阿彌陀佛的調攝之下不可思議地圓滿促成了。這一點,也讓我深有感觸,也深深感恩。

 

未來弘法的一個標準

       對於未來的弘法工作,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跟大家簡略地彙報一下,大家形成共同的認識,好不好?
 

      第一點,我們未來的弘法,要把握「一個標準」,完成「四項任務」。

 

      什麼是「一個標準」呢?就是我們所做的一切,不管是僧團還是蓮友,一切要有利於淨土宗的發展——以這個為標準。

 

      有利於淨土宗的發展,即是有利於眾生的解脫,有利於佛教的興旺,有利於社會的和諧。淨土宗能夠發展,念佛的教法能夠普及,眾生的解脫就有了保證,佛教就有了光明的前途,社會和諧就成了自然的結局。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此為標準。比如說我沒有時間跟大家住在一起,這是因為我要把精力投入有益於淨土宗發展的事情(當然跟大家在一起也是有益,但是速度可能會慢一點),上人剛才替我開脫,這一點我想大家能夠理解。

 

      我們今後的工作,組織建設、規章制度、教學計劃、人事安排、日常運轉等等所有一切,都要圍繞這一核心——有利於淨土宗的發展。

 

未來弘法的四項任務

      所謂「四項任務」,就是近期有這四點:

 

      一是教典。在教理方面,祖師的教典要齊備起來,要更加的精密、更加的細化。比如說眉註、組織圖表等,上人都做了很多,還有其它相關的方面,我們也要把它備齊。對祖典的解釋系列,也要逐漸完善起來(這是我們的一個方向),最好能夠對祖典有專門的研究著作。比如說,有人專門研究《觀經疏》,有人專門研究《往生論註》,一門深入就能構思出專門的著作。白話解釋書籍也要進一步印發,還有一些專題講義。

 

      二是教團建設。所謂教團,分兩方面,一個就是僧團,一個就是護法團體。當然,我們並不是世俗那種附屬關係,但是我們是在信仰方面、法脈方面心心相連,是一體不離的。弘願寺也不是領導各個道場,我們都歸在淨土宗的旗幟之下,我們有同一面旗幟、同一個信仰、同一個理念、同一個思想、同一個指導、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的、同一個阿彌陀佛。這樣的話,弘願寺雖然座落在敬亭山,其實它遍布在全國各地,任何一個地方的小道場,任何一個念佛人,只要能夠秉持這樣的理念,在那裏念佛,就可以說是弘願寺在當地的一個縮影。

 

      三是教學。希望今後有步驟地展開教學,培養弘法人才,形成教學風氣。教學貴在傳承,要能夠把握淨土宗的系統教理和清淨傳承,不是說自己隨便發揮,也不是把各種理念摻雜進來。有傳承才能相續。如果沒有傳承,時間久了,教理慢慢就會變異。有的教團,因為某一個人的出現,他有德望和魅力,那麼這一時期就能展開弘法工作。隨著這個人的往生,他的德望和魅力漸漸作用微弱了,那麼這個教團就不復存在了。可是我們淨土宗不是這樣,我們是紮根在一千多年的穩固傳承上,從而保證法義的純淨、相續、持久,未來長長遠遠地利益眾生。

 

一個轉變

      在弘法教化方面,我想提出「一個轉變」、「兩條線路」、「一面旗幟」、「兩個要點」。

 

      什麼是「一個轉變」呢?就是從被動轉向主動。被動是因為我們起步期比較倉促,騰不出手來,很多工作往往都是滯後的,被動性的。蓮友需要十本書,我們可能只給五本;需要十種,我們也只能給五種,數量、品種都不能齊備。

 

      現在因緣慢慢成熟,逐漸轉向主動,這樣,各方面工作才能協調一致。

 

兩條線路

      兩條線路:

 

      一方面繼續擴大基礎信眾群,繼續發揮弘法的功能和作用,各地蓮友踴躍布教,傳持淨土法門。

 

      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道場僧眾的弘法力度。僧眾和寺院道場的弘法要求跟我們蓮友有點不一樣:蓮友喜歡看碟片,喜歡看白話解釋,比較容易入心;法師道場希望看教理性的,教理相對比較深入的祖師原典,今後我們會向這個方向轉變,加大這方面的力度。     

 

      同時也要注意與傳統道場的融合。弘願寺這個團體也好,我們的念佛蓮友也好,必須融入佛教這個大家庭當中。我們既然要弘揚佛法、廣度眾生,就必須這樣做。

 

一面旗幟

      所謂「一面旗幟」,就是弘法當中不要紊亂,宗旨要明確,旗幟要鮮明。

 

      那麼,「一面」是誰?就是善導大師。專依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這是我們的旗幟。所以,走到哪裡說到哪裡,口不離善導。如果要弘法,必須要有這樣的觀念,這樣才能統一。

 

兩個要點

      所謂「兩個要點」,就是因果與念佛。這是印光大師全力提倡的,我們也應該這樣提倡。

 

      因果包括很廣泛,慈善、戒律、素食、放生等等,這些都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之上的。因果是佛法的根本基礎,念佛是淨土的根本核心(所以,我們所流通的書籍也有因果系列和淨土系列),這兩方面都要把握。

 

      而我們前期側重於淨土系列,因為我們考慮較多的是已經有了因果觀念、已經在修行淨土、已經在盼望往生,但是因為苦於得不到清淨心、得不到一心不亂而對往生缺乏信心的人群,首先解決他們的問題,所以,以闡釋彌陀慈悲、啟發往生信心的為多。隨著我們弘法工作的鋪展,漸漸地,因果方面就要加強了,這也是一個方向性的調整。

 

三個階段

       淨土宗的未來發展,我個人認為有這麼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要完善淨土宗的宗門建設,包括剛才講的教理、教團等等,這個階段我想通過十年的時間,可能會初見成效。

 

      第二個階段,就是教理完備了、僧團成熟了之後,在佛教中的影響就會擴大,擴大到整個佛教的層面,這是第二個階段,可能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甚至更長。

 

      第三個階段,在佛教界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之後,就可以更進一步擴大作用面,影響到社會的各個層面。這是一個未來的展望。

 

感恩、祝願

      好了!諸位蓮友,我想講的話很多,打開了話匣子就不容易關上,但是時間已經到了,這兩天還可以和大家多多交流。

 

      最後感恩上人、長老的慈悲加持!感恩我們諸位法師!也感恩我們諸位蓮友!祝願諸位法師、諸位蓮友身心吉祥!也祝願我們這個淨土宗的法門,在彌陀的加持下,在上人的領導下,在諸位法師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蓮友的虔心護持下,未來前途光明,廣度芸芸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也希望我們通過淨土宗的弘揚,能夠為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好!謝謝大家!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