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淨宗法師2006年9月24日講於長春「般若寺」
第四講:信機與信法
大家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請放掌。
今天我們開始第四個講題——「信機與信法」,這是善導大師解釋「機法兩種深信」,而棄自身、歸投於阿彌陀佛。
這一部分內容應該說在前一題當中有所涉及,就是在「自力與他力」這個概念當中有所涉及。因為在我們淨土法門當中,尤其善導大師的「機法兩種深信」,對我們信仰的建設、對我們本身對自己、對彌陀這個法的認識,非常重要。所以,把它單獨列出來,作為一個專門的講題來說明。
機與法
佛教「機」和「法」是一對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所講的,佛法要「契理契機」,「理」就是指法理;「機」就是指眾生的根機。「機」和「法」是佛教弘通佛法、眾生得利益的主要關係:「機」,就是指我們眾生的根機;「法」,就是指世尊的教法。這是各宗各派都通用的名詞。
不過,我們今天這裏所講的機、法,在我們淨土宗特別指出來:所謂的「機」,就是指我們每一個人自身,總要落實在我們自己身上;「法」,也不是指其他的三藏十二部教典、種種法門,「法」就特別指彌陀——阿彌陀佛這一方。所以,「機」指我們眾生這一方;「法」就是彌陀那一方。
機法相應
學法總要機法相應,不管學什麼法門,如果我們的根機相應於這個法門,當下就可以得證,當下就可以開悟。比如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代,他講一部經,一場法座下來,往往底下開悟的、得道的、證果的、得無生法忍的無量無邊,不在少數,往往都說幾百萬幾百萬、多少億多少億。他們就是機法相應,根機成熟了。
佛不一樣啊,大聖啊!他了知眾生根機,知道你的根機,就講這個法;講這個法就可以開悟、證果。
如果機和法不相應,就得不到法的利益。雖然也是佛法,比如說我們也讀誦《華嚴經》,《華嚴經》的境界非常高超、殊勝,「我於一念見三世」、「十方三世一切佛」,《普賢行願品》大家都讀誦過嗎?在這一念之內,貫穿過去、未來和現在,三世一切劫都在一念之中,十方法界都在一個毛塵當中,而且,這一個小塵埃不用擴大、十方法界不用縮小,十方世界都可以進去,這樣的境界,所謂「理事圓融」,「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雖然瞭解,但是,這個法,我們來修學就不相應了,我們難以達到這樣的境界。
所以,我們學佛法,最重要的是就我們本身的根機,就機而擇法。
這就好像我們看病一樣,到醫院看病,不是看哪個藥檔次高,「哎,這個藥進口的,美國產,這個藥很貴,四百塊錢一粒」,看哪個貴就吃哪個藥,那可能就要吃錯藥。吃錯藥怎麼辦?吃錯藥對身體就有妨害,不但治不好病,甚至病上加病,這就不好了。
我們到醫院去看病,雖然藥櫃上有很多藥,但是,根據我們得的什麼病,抓適合我們這個病的藥,這叫做對症下藥。這個醫生才是好醫生。如果這個醫生來了以後,隨便胡拿一把藥抓給你,那麼,這個醫生叫庸醫。庸醫會殺人,庸醫沒有高超的醫術,可能會誤人的性命。
如果我們作為法師,或者說我們的蓮友自己──現在印刷術很發達,經典流布也很廣範,不管對治我們自己,還是我們告訴別人佛法,只要是佛的經典,都是法藥,就抓起來一大堆,「你要學法?」「 咵咵咵」都灌給你。可能啊,這個叫……庸醫是殺人,你這個叫「庸法師」,可能會殺人慧命。這就麻煩了,因為這個法不對機。法不對機,徒增苦惱,增加我們的纏縛。
所以,一定要觀機,觀察根機,有明亮的眼睛,然後擇法。
這一點不容易。
善導大師的良苦用心
我們這裏所講的,就是善導大師以彌陀示現這樣的身份,來幫助我們,就好像醫生看病一樣,給你一把脈,「哎!你呀,是什麼什麼病……」,然後根據這個病給你開一副藥,「你應該服這個藥」。善導大師作為彌陀化身──阿彌陀佛是大醫王,善導大師也是醫師,他來為我們把脈。他把脈呢,是先說他自己,以他自身來代替,這就叫做示現:「我是這樣,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機……」祖師菩薩都這樣示現,當然是以一來代替其餘,讓我們有一個自覺性。
這是我們善導大師解釋「機法深信」的良苦用心和深切慈悲。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這段文就出在《觀經四帖疏》的上品上生。我們底下就要學習善導大師的「機法兩種深信」。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就說:要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需發三種心。
具三心者,必得往生。
何者為三?
哪三種心呢?
一者至誠心;
二者深心;
三者迴向發願心。
有這三個心,你必定往生。
大師又解釋說:這三心,如果少一個心,你就不能往生。
當然,雖然說是三心,其實是一體的,成為一體。像在《阿彌陀經》裏就說「一心」。三心是從三個層面來說明,那麼,真正落實下來,就是一個心,所謂信順的心。這一段是在解釋「深心」的時候,善導大師就說:
深心者,
深信之心也。
什麼叫「深心」呢?就是「深信之心」。
此有二種。
「深信的心」有兩種。下面我來把這段文誦一遍,大家好好聽。這個可以講非常重要,我們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根機。所以,善導和尚很慈悲,來給我們畫一幅像,來給我們拿一面鏡子,說:「某某人哪!你就是這個樣子!你看好,這個樣子!」
一者決定深信:
首先講我們自身。如果對我們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你擇法可能就不準確了,「我是大乘根機、圓頓根機」。像我本人,就是自不量力,那就是犯了過失。
所以,善導大師首先就把我們自身的狀況說明白,他說:
一者決定深信: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
無有出離之緣。
可以說分成四個小節,這一段話很懇切。
「一者決定深信」:所有一切眾生要修持淨土法門,必然要有這個深信,如果沒有這個深信,淨土法門進不來,擋住了,被我們傲慢的心擋住了。不管你是什麼人,你就是禪宗開悟的大禪師,你就是說法度眾生如雲如雨的大法師(你要不學淨土門,那麼你按你的去過),如果想學淨土門,這個就是門檻,能過這一關,你就能入淨土門;這一關你心裏過不來,說:「我就不承認我是罪惡生死凡夫」,那淨土門你就關閉了,你不是罪惡凡夫,不用學淨土門了。
所以,我們如果想學淨土法門(世間也有兩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話說起來似乎很壓抑,很低調了,說得我一無是處啊」),你看,「一者決定深信」:
「自身」: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大師當然說他自己──善導大師尚且如此,那我們是何許人也?彌陀示現的善導大師,現身證入念佛三昧,口念一句佛,就出一道光,他都如此,何況我等呢?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現下的狀況。所以,上次也說到了:在我們佛弟子心中有一個矛盾,什麼矛盾呢?就是「本來是佛」和「現是凡夫」的矛盾。禪宗、一般的修行法門,很少講「現是凡夫」,他都鼓勵你:「你本來是佛!你要敢於承擔,你要有大丈夫的氣慨,你不要那麼卑劣!」這是角度不同。可是,我們頂了這麼一個高高的帽子,「我本來是佛、本來是佛……」哎?還是一個凡夫。
「本來是佛」,理體上雖然如此,現實來講,我還是凡夫──怎麼解決?「本來是佛」,現在不是佛,怎麼辦?這個矛盾。
淨土宗入手點,就從我們「現是凡夫」這個立場來契入;其他修持法門呢,是從「本來是佛」那個理想的境界、你的本地覺性入手,然後讓你像穿山、打隧道一樣,「你現在是凡夫吧」,哎,通過,悟得佛性了,哎,把這個「本來是佛」落實下來──這個談何容易呢?
我們淨土法門就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思維方向。所以,大家學淨土教,不能局限於原來的思惟模式,不能局限於原來通途的禪、密、天臺、華嚴宗……他們的觀點。
淨土法門的特別之處
所以,印光大師很懇切地說: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
一名通途法門,
一名特別法門。
「通」就是普通的,「通途法門」就是普通性的法門;「特別法門」就是有它特別、不同的地方,叫「特別法門」。
什麼叫「通途法門」呢?大師說:
一切法門,無論大小權實,
不管是大乘教還是小乘教,不管是方便權教還是真實了義教,叫「大小權實」。
皆須以戒定慧,
斷貪瞋癡。
令其盡淨無餘。
以修行戒定慧,讓貪瞋癡徹底乾淨、了無餘剩,小灰塵這麼大的貪瞋癡都沒有,完全乾淨了。
斷惑證真,了生脫死。
斷除一切惑業,證得本來的真心真性,這樣了生脫死。
此則難如登天。
這樣的法門修持,比登天(沒有翅膀想登天)還要難,叫「難如登天」。
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
不是像我們這樣通身業力的凡夫所能指望的。什麼叫「具縛凡夫」呢?「縛」就是纏縛、捆綁。我們身上被種種業力的繩索所捆綁。像我們這樣的凡夫,希望說「我用戒定慧,斷貪瞋癡,達到盡淨無餘、斷惑證真」──想都不要想!我們沒有這個指望。
這叫通途法門,以戒定慧為宗旨,以斷貪瞋癡為行持,以盡淨無餘為證果的目標。
那麼,什麼叫「特別法門」呢?只要真信切願,仰投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無論你功夫深淺、道業有成無成、智慧是大是小,通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這個叫「特別法門」。
它之所以特別,就特別在阿彌陀佛的誓願。
所以,一切修持佛法的人,首先要明辨這兩個法門的區別,不可以拿著通途法門的教理來衡量阿彌陀佛大悲誓願、特別法門的利益。你不能說:「怎麼那麼容易啊?這樣怎麼可以呢?」這就是拿通途法門的框子來套它,這就不是量體裁衣了,這個框就套錯了。
印光大師很感歎,他說:從古到今,很多人自以為在弘揚佛法,認為自己在弘揚淨土宗,可是,他把通途法門的觀點拿來講淨土法門,自以為弘法利生,其實是誤害了眾生、阻礙了佛法,還不知道。
所以,我們學習淨土法門,要用另外一個思維模式。
現在是罪惡生死凡夫
比如我們這裏講的,善導大師在著作當中不談「本來是佛」,他的入手點很懇切、很親切:「我們現在是凡夫」。給我們畫了這幅像,現在是「罪惡生死凡夫」。你看,凡夫前面沒有講那些漂亮話,而是「亂想凡夫」、「顛倒凡夫」、「罪障凡夫」、「苦惱凡夫」、「雜念紛飛的凡夫」──「罪惡生死凡夫」。有沒有說「清淨凡夫」、「解脫了的凡夫」?這不存在嘛!一講「凡夫」,前面的說明詞都是很差的。
所以,我們是「罪惡生死凡夫」,「罪惡」是因,「生死」是果。我們起惡造罪,有這個因,就生死流轉。
我們的面貌就是「罪惡生死凡夫」。
過去常沒流轉
「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現在如此,過去世也根本不好,過去世無量大劫的時間,我們都在六道裏邊輪迴,叫「常沒常流轉」。「常沒」,多數時間在三惡道,少數時間在人天道。像在水裏一樣,埋下去了,好不容易在底下嗆得半死,抬一個頭出來,喘一口氣兒,好,還沒喘過來,又埋下去了。你說這樣苦不苦?我們好不容易投胎做一次人,幹個小科長,賺個一萬、十萬的,就高興了、滿意了,就覺得「我人生達到目的了」……嗯!又掉下去了。
人生啊!人生特別難得啊!珍貴的人生,不拿來修持佛法,在我們這個寶貴的、比石火電光還要短暫的人生當中,沒有修持佛法,結果我們造罪、造業,更加的沉淪墮落,太可惜了!所以,不學佛法的人,真的感受不到生命的可貴,感受不到人身的尊嚴──可以講,這麼一個寶貴的法器呀!
人身是難得的,你要投胎做畜生了,你要到地獄、餓鬼道了,那個法緣就太吝嗇了!唯有人道堪持聞法。結果我們沒有修持佛法,把我們的精力、生命、光陰都用在追求世間的五欲,這個非常不值得。
所以,我們過去世都如此過了,「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講到這裏,我們的眼睛,往過去不要看了,過去都是生死凡夫。
我們是罪障凡夫,這個要有認識。現在是這個身份──現在是過去的結果,以果推因也好、因果相續也好,我們過去世曠劫「常沒常流轉」。
未來無緣出離
哎呀!常嘆息啊!過去的過了,不講了,不堪回首啊!過去都是罪惡凡夫,我們就眼睛看未來吧,「看我將來怎麼樣?」善導大師講話很懇切,說未來啊,未來在我們身上找不到出離之緣:
「無有出離之緣」:如果在我們自己身上想找到了生脫死的方法,找到自己出離生死的能力,這種可能性,沒有!一點可能性都沒有!你就死心了。
我們聽到之後就冰涼了!就絕望了!
所以,這三句話是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是說明我們本身。這三句話,對我們「機深信」、對我們本身,說要「決定深信」,不要含糊動搖。如果說:「我可能這樣,可能不這樣……如果我努力努力,加一把勁,我今生可能證一個阿羅漢!我再使勁使勁,可能得到無生法忍……」這個就不叫「決定」,這個就是很驕慢的。「決定深信」就是說:這是一個事實,我們對這件事實,如實地認識它,這叫「決定深信」。
深信
講深信、講淺信,其實是相對於我們還沒有信來講的。比如說你叫張蘭花,那麼,你會不會說:「我決定深信,我就叫張蘭花。」會這樣講嗎?不會吧!如果這樣講,人家說:「哎?這個人可能有問題,昨天可能出了車禍,腦筋撞昏了,今天早上起來,像紮爾多一樣,在那裏問。」
如果你自己不這樣說,別人說了:「某某人哪!我決定深信你就是張蘭花!」
「哎?怎麼搞的?我就是張蘭花,怎麼叫決定深信?」
這就是說,因為還不認識,就像公安局要取案子、要找人,開始有點疑惑,「是不是他幹的呢?」──嫌疑犯;哦!通過種種的證據,「哎!可能是他」;「哎!肯定是他!」這時候才講「我決定深信:這個事兒肯定是你做的!」這是個過程,一旦落實、定案了、就是他了,就不談信疑,也不講決定不決定了,成為一個事實。
因為我們驕慢,不認識我們的本來面貌,所以善導大師用這個詞,說:「你要決定深信啊,你現在就是罪惡生死凡夫啊!」
大家對這一點有懷疑嗎?
(「沒有!」)
我們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是不是這樣?
(「是!」)
未來有沒有出離之緣呢?
(「沒有!」)
在自身上沒有出離之緣。
不要看自己,要向佛那邊看
所以,善導大師講的「一向專念」,就是我們的眼睛不要在自己身上找,既然自己身上沒有出離之緣,我們又想出離生死輪迴,那要往哪裡找?你的眼睛就要從自己這邊移開,向那裏看,要向佛那邊看,這才叫「一向專念」。一個方向,專門念佛!
所以,昨天也講到了,我們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看自己,你就看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他是不是要救你?他有沒有這個慈悲?他有沒有這個願力?
他如果只有這個慈悲,「我想救你」,但是他沒有這個力量,那也是白搭;他如果有這個力量救你,但是沒有這個慈悲,說:「我不救你!你太罪過了!我不願意救你。」那也白搭!
阿彌陀佛稱為「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慈悲普救一切眾生,願力也能救度一切眾生。
所以,我們一向專念,不要在自己這邊看。
我們很多學淨土教法、念佛的人,都在自己這邊找。善導大師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你找不到啊!
不在我們自己身上找活計
怎麼找呢?「師父啊!你看我妄想紛飛,我這樣怎麼能往生呢?」
不要說你妄想紛飛不能往生,你就是清淨也不能往生。所以,叫你一向念佛,不要回頭想自己的煩惱,把它徹底放棄,把它徹底看破。你妄想紛飛當然不是往生之因,既然不是往生之因,你幹嘛要問它呢?它有妄想、沒妄想,跟你往生有什麼關係呢?
我這樣講,大家能聽懂嗎?
(「能!」)
我希望大家聽懂。我們有妄想、沒妄想,跟往生毫無關係。
比如說:這個人,他不是你的兒子,他是好是壞,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好嘛,「嗯!好好好」;他壞嘛,「好好好!」
如果他是你的兒子,就不一樣了:好了,高興、歡喜;壞了,就悲傷、憂鬱。
你把妄想當兒子,「哎呀,妄想少一點啦」,高興了;結果妄想一來,「壞了!我就悲傷了」。你把它當做你的親生兒子,你才在那裏起伏波動。你要知道它就是你的敵人,「好壞跟我沒有關係,我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去往生」。
妄想跟你有什麼關係呢?猶如天上的雲,它要起,就讓它起;猶如樹上的葉,它要落,就讓它落,是黃、是紅、是白、是長、是短……所以,我們一向念佛,就把它徹底地放棄,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一個罪業凡夫,就以這樣妄想凡夫的身份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叫「一向專念」。
不在我們自己身上找活計,不在我們自己身上找那種解脫的因緣,因為我們沒有!
沒有,就徹底放棄,眼睛投向阿彌陀佛,到哪裡找?就到第二點「決定深信」。
善導大師的棒喝
所以,第一點叫「死盡偷心」,叫「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雖然這句話是禪宗經常講的,也可以引用到我們淨土宗裏邊來。我們為什麼覺得往生不定啊?妄想不死啊!老是在自己這邊找──找不到嘛!所以,這一點徹底放棄。
善導大師解釋「機深信」,是讓我們對自己徹底失望、徹底絕望、徹底放棄。
淨土宗這個地方,就是入手的地方,這是要熄滅我們的驕慢心。你想入淨土門,善導大師就用這幾句話,「咵!」打下來:你要深信自己是罪惡凡夫,你要知道自己沒有出離之緣,決定深信自身沒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念佛必生
「那怎麼辦?」怎麼辦?眼睛就看到那裏──「二者」。我們就看下面:
二者決定深信:
彼阿彌陀佛……
你看!主人來了,大醫王來了,救主來了!
這邊是死定了,過去、現在、未來是無有出離之緣了。那麼,我們的眼光就看到阿彌陀佛,「彼阿彌陀佛」,這個「彼」是一個特指,我們在此界,佛在彼方,也說明我們淨土法門是有此有彼的法門、有來有去的法門、有取有捨的法門。跟禪宗就不一樣了,禪宗是無彼無此、無人無我、無來無去、無取無捨,他必須要這樣講,本來是佛嘛,佛性平等嘛!都是如此了。淨土門就有取捨,就有分別。分別,就有彼有此,「彼阿彌陀佛」。
這個「彼」還有拈擇的意思,就是:十方諸佛雖然很多,但是不是藥師佛,也不是釋迦佛,也不是須彌光佛,也不是光明王佛,是特指這一尊阿彌陀佛。所以,「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這樣,把我們的眼睛從一切法門當中──先從我們自身引開,然後在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一切法門裏邊,給你像聚焦一樣,就聚到阿彌陀佛一佛身上。「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一尊!
彼阿彌陀佛什麼呢?
四十八願。
為什麼決定深信這一尊佛呢?因為唯有這尊佛為我們發了四十八願。所以,「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你翻開所有大藏十二部經典,沒有第二尊佛為我們發如此的四十八願、為我們建立如此的極樂淨土、召喚我們回歸極樂家園。所以,我們「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我們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是因為他為我們發了這樣的四十八願。
發四十八願幹什麼呢?
攝受眾生。
「攝受」就是救度;「眾生」是什麼樣的眾生呢?就是指前面那個「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常沒常流轉,自身無有出離之緣」。這樣的凡夫,我們自己絕望了。哎!阿彌陀佛不遺漏,發四十八願,把我們救度起來。所以,這底下講的「眾生」兩個字,就是指前面那種沒有出離之緣的造罪的凡夫。這樣的眾生,十方諸佛、通途的教法不能救度,唯有阿彌陀佛大慈誓力、大慈願力能夠救度,為我們發這樣的誓願。所以說「攝受眾生」。
那我們自己怎麼辦呢?
無疑無慮,
乘彼願力,
定得往生。
不要懷疑,不用顧慮。「無疑」、「無慮」這兩個詞,應該說,在前面的「機深信」當中就已經給我們解決了。怎麼這樣講呢?因為我們之所以懷疑,是覺得說:「我罪過這麼重,阿彌陀佛到底救不救我?」哎!現在善導大師所解釋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救的就是你這樣的人。
信機才能信法
所以,首先要有「機深信」:深信我是造罪凡夫;深信彌陀救的就是這樣的凡夫。深信我自己沒辦法解脫生死輪迴;深信阿彌陀佛救度的就是沒辦法出離生死輪迴的這樣的人。
有了「機深信」,我們心裏邊才能信法。所以說「無疑無慮」,沒有懷疑,沒有顧慮。
本來我們在懷疑,「阿彌陀佛救度是救度,可能救度那個出家的;可能救度那個能讀誦大乘經典的;排隊的話,阿彌陀佛救人,可能救那個上根利智的,他們排隊優先。我呢,肯定是落後的,我要是給掃垃圾掃到阿彌陀佛那小簸箕裏邊,我就高興了。阿彌陀佛掃地,『嘟嘟嘟嘟』掃進去了。哎呀!給我混進去了!混到極樂世界,也很高興!」就以為我們是阿彌陀佛不要的。
恰恰相反,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救度眾生,是以我們這樣的凡夫作為優先考慮的物件!
聽明白沒有?
(「聽明白了。」)
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以下根劣智優先
「阿彌陀佛怎麼以我們為優先考慮物件呢?」
釋迦佛打了個比喻,他在《涅槃經》裏講:
譬如父母,而有七子。
父母之心,非不平等。
父母有七個孩子,父母對子女,心都是平等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大、老小都是我的孩子」,「非不平等」。但是呢:
於其病者,特加憐愍。
如果七個孩子當中有一個生病了,父母對這個生病的孩子,就特別地要照顧他,問寒問暖,「哎呀!你發高燒啦?吃點藥啊,你好好休息啊,注意啊……」是不是這樣?
(「是。」)
哎,你們都做過父母,都知道,對不對?
如來亦爾,
「如來」就是佛。
於諸眾生,非不平等。
對眾生都平等慈愛。但是呢,對煩惱罪業深重的人:
於罪苦者,猶加憐愛。
對於罪業特別深重、苦惱特別深重的人,佛格外地要去照顧他、憐憫他、愛護他。這才叫慈悲啊!
法門不一樣。淨土法門是佛力救度的法門,其他法門是自力修行的法門。
奧運會游泳比賽的時候,都是世界各國的游泳高手,在游泳池裏比賽,他們的水性非常好,不可能會淹死,是不是?不可能在奧運會比賽的時候淹死了一個游泳運動員,這個冒出天下笑話了──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你在這裏參加比賽,沒有安全之虞。這個時候,因為是比賽這麼一個場合,所以,你是冠軍,就讓你登上最高的領獎臺,掛一個金牌;亞軍,就掛一個銀牌;第三名,就掛一個銅牌。再沒有牌了。這是一種場合。
第二種場合,比如說現在發大水了,有一個人,他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掉到水裏去了。老大會游水,多少能夠在那裏搏擊風浪,他游水有一定的技術;老二呢,不會游水,不過,他剛好抓住了一塊木頭,浮在水面,隨波逐浪,也還不會沉下去;老小呢,既不會游水,又沒有木頭,只有幾根手指頭在水面上,掙扎著露出頭來,在喊:「救……」又下去了。這個爸爸現在在岸上,看見這三個人──這三個人是你的兒子,你現在該救哪一個?準備怎麼辦?採取什麼施救方案?
有兩種方案。一個爸爸說:「這三個兒子啊,我早就教他們說:『我們這裏是水鄉,可能會發大水,你們要好好學習』,你看!老大就比較聽話,學會了,獎勵他,我應該先救他!老小懶惰,不學習,現在淹得要死了,你活該,讓你淹死!」會這樣嗎?會不會?
(「不會!」)
爸爸一來,一看,第一個先救老小,把老小救起來,再救老二,老二救起來,再救老大,這樣三個都不會漏,是不是?這樣就救了三個兒子。如果先救老大,結果回頭一看,老小已經沒有了,找不到了。
這三個兒子就代表我們眾生的三種根機:
大兒子代表上根利智,他能夠按照世尊的教法如實修行,對治煩惱(風浪就代表煩惱業力),他能夠搏擊,煩惱一起來,用智慧觀照,當下令它止息,「我用戒定慧,怎麼讓它止息」。這是老大,能夠修持的上根利智。
老二是中根,他雖然不會觀照煩惱、止息煩惱,但是他心地比較善軟,能夠修持五戒十善法(這個木頭,就是他修的),「我還不至於沉下去」,這樣,他不至於墮落三惡道,他還可以靠著五戒十善浮在人天上,還可以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可以活一段時間。
老小是指那個下根劣智的,既不能修戒定慧、斷貪瞋癡,又不能把五戒十善修得圓滿,老是造罪造業,身上還綁了一個大袋子,水一打濕了,沉得不得了。
我們不僅不能修持,還有無量的罪業,風浪一來,我們就沉沒在這當中,只有在那裏喊救命:「阿彌陀佛啊!我妄想重,請救救我吧!阿彌陀佛啊!我罪過大,怎麼辦?請救救我吧!」
阿彌陀佛就是大慈父,他來了,所以,他第一個先救的就是我們哪!
如果妄想多、煩惱重、罪業重,你不要擔心,不要擔心阿彌陀佛把你拋棄了。你那個想法,都是把阿彌陀佛當外人看。如果當阿彌陀佛是自己本來的大慈父,你決定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哎呀!老父親啊!我確實很差啊!但是,怎麼辦?我確實想往生!」
所以,修行的法門跟救度的法門不一樣,修行的法門是以上根利智優先;救度的法門是以下根劣智優先。
到極樂世界,爭先恐後才對
像我們救濟人,你越是窮苦,我就越先救濟你。
有個大富長者來佈施,「這個地方發大水了、起大火了,一把火燒乾淨了、大水沖得乾乾淨淨了,我來發救濟糧」。發救濟糧,大家都來領。有一個人,家裏窮得一分錢也沒有,說:「哎呀,我不行!我是窮光蛋,人家肯定不給我!」
我們發救濟糧,如果都認為「窮光蛋一個不給」,我們發不出去啊!「我要來救濟,就是救濟窮光蛋,你最有資格來領救濟糧」。
那麼,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呢──阿彌陀佛也是視察災區的,我們娑婆世界就是一個重災區,娑婆世界叫「五濁惡世」,其他淨土可能不是災區,人家能夠國泰民安、四季豐收。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啊,重災區!煩惱重重、沙石遍地,所以,阿彌陀佛就帶著他的功德法糧──六字名號來了,說:「來來來!我是大富長者,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這是《無量壽經》講的。「在無量劫裏邊,我修成一個大施主,我是大施主,就要去視察災情了,普遍濟度貧窮的人,如果不這樣,我不成佛!」好!他現在修行圓滿,成大施主了,成為一個大富翁,帶著六字名號的功德寶糧來了,說:「我要普遍救度十方眾生,特別救度娑婆世界重災區的造罪凡夫,大家都來領功德糧。」怎麼領?「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都是你的,都發給你。」結果我們往後面縮,我們退讓,說自己不夠資格,這樣跟阿彌陀佛的心就不相應了。
我們應該怎麼樣?我們應該擠著堆兒去,「我最窮,我家裏最沒錢,先給我吧!」佛還高興。這個時候啊,應該爭先恐後,不要說:「這個時候我得禮貌禮貌、讓一讓。」
「往生極樂不講禮貌,有一個就是我的!」要有這個心態;下地獄呢,「哎哎!不去!」那才行。
結果現在不一樣,下地獄爭先恐後,到極樂世界都很禮貌,「你先去,你先去,你有資格!你修得好,你去!我沒有資格」,往後退──這個事情怎麼能夠退啊?
到極樂世界,爭先恐後才對。「我最有資格!因為我罪業深重,我最有資格申請這個救濟糧。我修行差,我最願意往生,我最想往生。如果我不往生,那就不得了,不堪設想!」這樣的想法。
有一次,我在問大家,我說:「諸位蓮友,如果你們這一生不能往生怎麼辦?」
底下馬上有一個蓮友說:「哎呀!師父!你不要講這個話!我這次一定要往生,你千萬不要說『不能往生怎麼辦』。」
我一聽就知道他有救了。他很想往生,連這個假設的話他都不願意聽,聽到後毛骨悚然。「哎,師父!你千萬不要講這個,我一定要往生!」他有迫切的心。
有人講:「不能往生就算了嘛,下次再來嘛!」
這樣的人,完了!也只有算了。這叫「算了居士」,我也遇到不少「算了居士」。什麼叫「算了居士」呢?「不能往生就算了嘛!」叫「算了居士」。那就算了!這個「算了」,我給你算不清帳啊,到了閻羅王那個地方去,閻羅王算盤一打,「啪啦啪啦」,「算了居士!來啦?」算一算,功過一打秤,「下地獄!十八層,為你單開第十九層,裏邊呆著吧!」
勇猛念佛,定得往生
所以,善導大師很懇切地勸導我們: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知道我們是這樣的根機,我們這樣的根機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攝受的物件,我們無疑無慮,不要顧慮,不要懷疑,不要說「我不夠資格」,往後退讓,應該「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勇猛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佛有勁!念一句,步步踏在蓮花之上,聲聲活在光明當中,步步向著極樂淨土邁進,「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一點都不虛晃。
「南無阿彌陀佛……」好像腳底下飄乎乎的,「能不能往生?」
怎麼不能往生?所以,「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你看,這兩句話連在一起看,這個叫起死回生。前面說:決定深信自身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彌陀願力,定得往生!
信機、不信法
有很多人,他只信第一點,說:「師父啊!我完蛋了,我肯定不能出離了,我這輩子肯定完蛋了!」老是強調第一點,沒有第二點深信。這不叫「機深信」,這個叫罪惡感,懷抱著一種罪惡和恐懼,將來墮落到閻羅王那裏去。
我昨天跟他們在一起聊,也談到了,很多蓮友每天在復習一句話,他念佛都是念那一句話,就是:「我某某不能往生。」為什麼呢?他先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子,「念佛要達到開悟才能往生,我沒有開悟,所以,我不能往生」。今天過了,晚上一拍腦門兒,「我今天開悟了沒有?……沒有!所以,我不能往生了!」今天就講「不能往生」;明天呢,還是如此,「念佛,要清淨心、沒妄想才能往生,可是我還有很多妄想,沒有清淨心,所以,我不能往生!」他每天都說:「我不能往生、我不能往生、我不能往生、我不能往生……」你每天這樣講,到臨終的時候,怎麼能冒出一句說你能往生呢?
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裏就講:求生極樂世界的人,要「作得生想」。你要時刻想到說「我決定能往生!」
當然,不是說「我有能力修持」,而是這裏的法深信:「阿彌陀佛有這個能力攝受我這樣的凡夫,雖然我是造罪造業,但是,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定」是決定下來的,不動搖的;「得」就是能夠,就是得到,你決定可以往生的,沒有含糊的。
我們大家是不是罪惡凡夫?
(「是!」)
那我們這樣的罪惡凡夫是不是定得往生?
(「是!」)
你看,這個答案就很清楚了。
往往我們很多人,如果不學習善導大師的教法,他第一句接受了,就不接受第二句:「我是罪惡生死凡夫,所以我不能往生」,這就跟善導大師唱反調了;「能夠往生的,不是罪惡凡夫,所以,他能往生。他有上根利智、能夠好好修行,達到什麼程度,他能往生;我沒有達到,所以,不能往生。」
真實信心、虛假信心
所以,善導大師的兩種深信,特別對我們的根機。信我是造罪凡夫,信彌陀救這樣的凡夫。這樣的信心,叫做真實信心。這樣的信,是真信。如果不是這樣的信,就是假信,「我相信我有修持,我有讀誦什麼經典,所以,我能往生。」這個是不是真信啊?
(「不是。」)
不是的。對!
我們之所以能往生的原理在哪裡?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不是「靠我的修持力,定得往生」,我沒有修持力。
所以,我們的眼睛啊,還是剛才所說的,要轉過來,看向阿彌陀佛那一邊,就是「一向專念」。「我自己這邊,早就看透了:心很黑,很污穢,很染污,很骯髒,是貪瞋癡具足」,所以,不要把這個心當寶貝,把它抓起來,「呸!」扔掉!
所謂「厭離娑婆」是厭離什麼?就是厭離這一顆心啊!你還老是把它保住,天天把它當寶貝修修補補──你看,我們很多人就很可憐,我說大家太可憐了!比如說有個人,家裏房子已經破了,風雨飄搖,又漏雨、蟲子又蛀、到處又透風, 樑都快塌了。人家慈悲他,在旁邊給他蓋了一棟別墅,請他去住。結果這個人不去住,沒有福報,他每天抱著這個房子在修修補補。這個人愚癡不愚癡啊?
(「愚癡!」)
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啊!我們愚癡不愚癡啊?
(「愚癡!」)
我們愚癡啊!
這個小房子代表什麼呢?代表我們的心。我們貪瞋癡具足,有很多三毒煩惱的蟲子,有很多惡業煩惱,讓我們這個心破碎、痛苦、難過!阿彌陀佛建造了極樂家園,建了一個別墅,說:「你那個心不要了,我給你換一個佛心,你來吧!」結果我們自己老是看不到那個別墅,老是在這裏修修補補,「哎,我這個地方雖然不行,補一補,補一補,修修補補」。這個時候啊,你不要做修修補補的工作啦!。
當然,我們還沒有到斷氣的那一刻,我們還要體諒它。但是,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也還是靠念佛。所以,把自己原來的心拋棄掉,高高興興地搬家,到那個別墅去住。
這裏也要打一個比喻。聖道門的修行,就是一般的法門修行,跟淨土法門不一樣。
一般法門,就好比這個房子破了,破了以後怎麼辦呢?「不行!我自己建一個新的樓房」,那麼,自己建新的樓房呢,必須打基礎,是不是?
(「是!」)
然後,買材料,鋼筋、水泥、磚瓦……還要設計圖紙,然後找工人,付工資,慢慢辛苦地建,建建建,建一棟樓,住進去。這個就是一般修行的法門。
淨土法門不這樣,阿彌陀佛給你建好了,說:「你是我的兒子,我兒,請你來住!」你只要願意進去住就可以。
所以,一般修行法門,需要自己打下深厚的基礎,要懂得建房子的設計、建房子的一些圖紙──我們要懂得教理,怎麼建房,你要知道哪裡哪裡怎麼樣……
那我們學淨土法門,即使教理不懂(房子怎麼建我們不知道),我雖然不懂,阿彌陀佛懂不懂?
(「懂!」)
人家都建好了嘛!我們只要願意去住就可以了。你能懂、不能懂,問題不大,不障礙。所以,這個是不一樣的,是建好了房請我們住。
靠自力修行,你戒定慧的基礎如果不牢靠,這個房子是肯定要倒的,對不對?
(「對!」)
戒是基礎,你這個房子如果建在沙灘之上,肯定是要倒掉的。
但是,阿彌陀佛的房子會不會建在沙灘上?
(「不會!」)
他是建在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他的戒是非常清淨的,六字名號是非常堅固的,我們這六字名號的房子,是決定不會倒塌的。
如果我們自己修行,一定要持戒嚴格清淨,不然的話,你根本不可能建立這幢房子出來,我們還是那個破房、危房,然後屋雨下漏,沒地方藏身。在娑婆世界流浪、漂搖、受苦。
我們把這一點再復習一下:善導大師不僅在一處,他在《往生禮讚》裏邊也講到機法深信。善導大師,可以講,他整個的著作,都體現了「機法深信」的道理:深信我是一個惡機──罪業的機、輪迴的機、沒有出離之緣的機;深信彌陀能救度我這樣的眾生。這個叫做「機法深信」。
把機法深信集中在一起講解的,除了我剛才說的這段文之外,在《往生禮讚》裏邊也有,他說:
深心即是真實信心,
信知我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
我們是具足煩惱,不是具足清淨。「具足」,你完備了。具足煩惱凡夫。
善根薄少。
我們善根薄少,不是善根深厚。
流轉三界,不出火宅。
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大家以後如果聽到人家來讚歎你說:「某某人哪,你善根深厚啊!」
「哎!」你說,「對不起,謝謝你的恭維,善導大師告訴我,善根薄少,所以,我謝謝,不接受。我念佛。」不要給他蒙住了。
「我善根深厚,我功德無量,我本來是佛。所以,我就在這裏呆著度化眾生……」這些都不符合我們的身份。
所以,我們「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這是「機深信」。
轉過來呢:
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
阿彌陀佛的宏偉誓願。
及稱名號,
阿彌陀佛的誓願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不僅信,而且要落實,所以下面說:稱阿彌陀佛的名號。
下至十聲、一聲等,
定得往生。
這是在《往生禮讚》裏邊同樣來說明。
我們比較這兩段文,剛才說過了,如果我們這樣地信,這個叫淨土宗正確的信仰;如果不這樣地信,就是錯誤的信。
錯誤的信包括很多:「我沒有煩惱了,才可以往生」、「我沒有妄念了、清淨了,才可以往生」、「我開智慧了,才可以往生」……如此這樣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信,也是虛假的信,因為就我們的根機來講,不真實;就阿彌陀佛的誓願來講,也不符合。所以,這個是虛假的信和錯誤的信。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信呢?「我是造罪凡夫,以自身業力必然墮落。然而,阿彌陀佛大誓不虛,稱念名號,必得往生」,這個是正確的信;「我雖然妄想紛飛,我雖然煩惱不淨,我雖然沒有智慧,我雖然沒有出家,我雖然、雖然……有很多雖然,但是──我有一個但是,阿彌陀佛要救度我,我必定往生」,這樣的信就是真實的信、正確的信、決定的信、深深的信。不然,其他的都是虛假的、錯誤的、飄忽的、不定的,那麼,最後的結局呢,往生不定。
所以,這個是第一步,我們淨土宗講「信願行」,這個就是「信」。它分為兩個方面:信自身無力,信彌陀有力。這個就叫做「信」。
不是信「我有力」,「阿彌陀佛有力量,我也有力量,靠一半,結合一點點」,那個就打了折扣,就不完全,就不深。
我們把我們的心徹底地掏空,「我什麼都沒有」,讓阿彌陀佛的願力徹底地灌滿,這個就深了;說「我有一點點」,那就淺了嘛,你擋了一部分了,甚至擋了……都擋到這兒來了(比劃胸前)。我們只有罪業、只有流轉。
剛才講到,有的人老是講:「我是罪業凡夫啊,我妄想紛飛呀,我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到極樂世界?我肯定不可以去的嘛……」這個不叫機深信,恰恰相反,這個叫罪惡感,這樣抱著悲嘆、絕望流轉於三界之內,沒有利益。
信法、不信機
第二叫做「信法不信機」(這個其實也不叫「信法」,因為「法」和「機」是對應來的,你信機必然信法,信法必然信機),那就是一個觀念,說什麼呢?「我相信阿彌陀佛願力廣大無邊,罪惡凡夫念佛一定往生;不過,我還是不念佛,佛給你們念,我不念。為什麼?我是上根利智啊,我是開悟度眾生的,我要在這裏住持法道!」這樣從道理來講、觀念來講,他認為這個可以,但是,他內心不認識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機,這樣也不得利益,對不對?得不到利益。
就好像一個介紹的人說:「這個醫生是神醫,他有妙藥,你這個癌症晚期、絕症啊,他一治就好;不過,這個藥給你吃,我不用吃,我很健康,我,飛行員的身體,很好!」那麼,這個藥對他就沒有利益。
其實,我們都是罪業凡夫。所以,這個藥我們都要吃的。
機法深信要同時存在
「法深信」就是所謂的對症下藥;「機深信」就是給我們看病把脈。「法深信」就是了解我們是這樣的根機以後,說:「哎!你這樣的眾生,只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一付藥,給你!」你服下去,定得往生。
所以,機法深信要同時存在。
不信機、不信法
如果不信機、也不信法,「什麼六道輪迴?什麼『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我根本就不相信!」那當然,這樣的人,根本不信往生極樂,這樣的人就屬於世間邪見的人,就談不上了,像這樣的人,連佛菩薩都不能教化他,只有閻羅王能教育他,「啊!你來了!你不是不相信嗎?」晚矣!悔之晚矣!
所以,《無量壽經》就講:
大命將終,
悔懼交至。
此時悔懼,又有何及呢?大命快死的時候(他平時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六道輪迴),快死了,就發現:「冤家債主都來啦!哎呀!真的有六道輪迴啊!」害怕了,恐懼了,來不及了,「嗚 --」下去了。
信機又信法
那麼,信機又信法,這個叫做老實念佛人、謙敬念佛人,乘彼佛願力,定得生西方,現生得安穩,臨終佛來迎。我們叫做「信機又信法」。
「信機」,就是《無量壽經》裏講的
謙敬聞奉行
謙卑──其實也談不上謙虛,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就把我們本來那個高慢的心放下來,相對於自己原來不知道是一個罪業凡夫這樣的心態,叫「謙」,謙下來,「我是罪業凡夫,我無有出離之緣」;「敬」就是「信法」,「阿彌陀佛能救度我,我當然恭敬禮拜。」所以,這個是老實念佛人、謙敬念佛人,機法雙重深信。
念佛,妄念不能起作用
這樣,現生很安穩。為什麼安穩?我們不會自苦自惱,「有妄念?有妄念很正常嘛,我就是這樣的凡夫嘛!所以,我就以這樣的身份來念佛!」
這樣,我告訴你:很妙啊!如果你是這樣的想法,妄念就不能夠起作用了,它就不能拿你怎麼樣了,因為你看破它了,你知道它是賊,你認識它是賊,這個賊就不能為害你;你把這個賊當你的親生兒子,它就能害你。
所以,我們很多人,一方面說:「我不喜歡妄念!」
我說:「你講假話。你就把這個妄念當你的兒子,每天在照顧它,每天把它養得白白胖胖的。你如果真的不喜歡它,你就徹底拋棄它:你這個傢伙是賊,你不要騙我,你不要模糊我,你打扮得再花枝招展,打扮得怎樣好看,裝出一副賢善的樣子,裝出一副很清淨的樣子,我也不被你騙;你來了一個猙獰的面貌、很恐怖的樣子,『你看,我很兇猛』,我也不被你騙,因為我有依靠,有阿彌陀佛。你這個才叫看破它了。」
我們現在都不是這樣的,「哎!好一點了,你看,我清淨一點了,這個妄念不錯!我清淨一點了!」好啦!被它偽善的面貌所欺騙;「哎呀!這個妄念很兇猛啊!煩惱很厲害啊!師父啊!你看我怎麼辦哪?」好啦!被它恐怖的面貌所恐嚇。所以,你沒有眼睛。
要看破它,你看破它了,知道它是賊了,它就不能擾亂你的心志。
所以,我們念佛,不是說心中沒有妄念,有妄念又有何妨呢?它與你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的心寬廣,曠曠蕩蕩,像太空一樣,妄念起就起,妄念落就落,像雲彩一樣,它走來走去──你在這裏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哎!師父,天上起了雲,那個雲彩在那裏走來走去,礙我的事,師父,怎麼辦?你看是不是讓那個雲彩停下來,我這樣才能安心念佛,不然我安不了心、念不了佛。」這樣對不對?
(「不對!」)
但我們很多人就讓我為他辦這件事情,我實在辦不來。他說:「師父啊!我念佛有妄念,你怎麼讓我妄念停止?我才好念佛,不然我念不了佛!」你念佛,心裏有妄念了,你覺照、知道了,再繼續念。我們念佛,對佛的信仰,廣大!像虛空一樣。
我們既然是凡夫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當然,作為在家人,會想兒想女,出家人可能想寺院的一些事情、弘法利生的一些事情,自然的起起滅滅,本來這個就是生滅法。它,昨天的到哪裡去了?沒有了;明天的還沒有來;現在的又過去了──三心不可得!到哪裡去找它呢?
可是,我們很執著它,它就有了根。你不是很喜愛它嗎?每天在培養它,給它灌溉這個根,讓它長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深。
所以,現在斷它的根,斷除它,怎麼斷?念佛!「你不能妨害我,阿彌陀佛給我們做了依靠。」那麼,你起了妄念了,這樣想:「哎呀!又有什麼關係呢?回來我繼續念。嘿嘿!妄念,我這次可把你看準了,你再也騙不了我了!」這個時候,你會覺得跟它有一種做遊戲的感覺。時間越長,它就越覺得黔驢技窮,知道:「我這個主人厲害,騙不了他了」,它就乖了,它就萎縮了,它就慢慢地退場了嘛!
所以,大家這一點,不要妄上起妄,有了妄念了,然後一想:「怎麼辦?不得了啦!」──昨天不是講了嘛,怎麼辦?不用辦!怎麼辦?「佛來辦!」怎麼辦?就這麼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好了!這樣不至於妄上起妄,讓你的心很安穩,所以講「現世得安穩」。
我們很多人念佛,自苦自惱,「哎呀,哎呀,哎呀!……」
所以,佛就很著急,說:「眾生啊,我因為知道你有這樣的病,你有這樣的苦惱,你有這個擔子,所以說,我來給你挑。」結果我們自己緊緊地抱在我們肩膀上,說:「阿彌陀佛,我自己挑,不給你挑!」
所以,我們這一切,讓阿彌陀佛來打掃,我們只管念佛,有妄想、沒妄想,隨它去!所有的一切,不是我們所要管的,我們只管念佛,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好!這一課到此。大家請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