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編按:】《淨土宗概論》一書為淨宗法師2012年的著述,書中謹依善導大師宗義為準繩,貫穿龍樹、天親、曇鸞、道綽諸祖教義,特別致力於淨土宗教義建立之根本,為淨業行人提供淨土宗教義之整體認識。2013年六七月間,淨宗法師又專門對此書作了詳細的講解,使其豐富完備的義理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展現於大眾面前。
【目錄】
序講
一、教學理由和目的
二、預習和讀書方法
(一)書名
(二)作者
序 講
佛教在中國流傳兩千多年來,從歷史資料可以知道,講經說法是非常盛行的。佛法之所以能在廣大區域和長遠歷史裡流布,都是歷代大德法師們講經說法的功效。淨土宗的祖師道綽大師,一生講過兩百多部《觀經》,大約是從五十歲講到八十歲(道綽大師四十八歲時才接觸到曇鸞大師的思想,信入淨土法門)。這樣算來,一年大概講七部,不到兩個月就要講一部《觀經》,幾乎是天天都在講。
道場是傳道、學道的地方,所以希望弘願寺、悟真寺,或者將來有關的寺院,都能形成講學的風氣,最好天天有人講。這應該也可以做得到,大家可以輪流講,至少要有定期、規範的演講活動。
弘願寺流通的書,產生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從回饋的信息來看,因為沒有人宣講,效果往往打了折扣,信眾的信心難以得到確立和鞏固。所以,不僅希望寺院裡的出家師父常規性、系統性地講經說法,也希望各個地方有弘法志願的大德居士都來宣講,這樣可以促使大眾聞法、學法、堅固信心。所謂「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佛法的義理深妙精微,如果沒有人依據祖師的傳承講解,單單靠我們自己理解,很難把握精要,即使有智慧,也不能正確理解。所以,講經說法就顯得特別重要。
以下三句話大家要記住:
第一,念佛為生命;
第二,弘法為家務;
第三,度生為事業。
第一,念佛為生命。人在世間生存,生命是最重要的。我們不僅有色身的身命,還有法身的慧命,也就是以念佛作為我們的生命,活在念佛當中——這是最基本的。印光大師說:「以六字名號作為本命元辰。」
第二,弘法為家務。家務就是持家過日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年輕的法師,作為弘法布教人員,這就是我們的家務事。當然,其他事也是家務事,比如做慈善事業、建寺院、接待信眾;但最重要的是講經說法。如果沒有法,寺院就缺少一種氣象。
第三,度生為事業。在社會上立足,就要有事業。我們的事業就是廣度眾生,也就是「自信教人信」。
這三句話,要成為我們道場、個人弘法利生的行動指南。
一、教學理由和目的
我們這次選《淨土宗概論》作為第一本教課書,理由有三點。
第一,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是對淨土宗的簡略概括,能讓我們對淨土宗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淨土宗主要依據的就是三經一論、善導大師的《觀經疏》等一系列經文祖典。可是我們並沒有一開始就講經典和祖典,而是先學習這部《淨土宗概論》,讓大家在深入經典、祖典的教義之前,對整個淨土宗有個全貌性的認識。
第二,這次講學的對象主要是青年法師,以及有志、有才、願意弘法布教的大德居士。許多大學教授、專家學者,他們也信仰這個法門,但是時間還短,需要對淨土宗有一個整體性的瞭解,那麼看這本書就比較適合。
第三,還有一個特別的含義:現在修學淨土法門的人,對「淨土宗」的觀念比較淡薄,它為什麼被稱為一個宗派?為什麼會建立這個宗派?為什麼我們要依據淨土宗的宗學理論來學習?對這些,大家都很模糊,這樣就學不好。而《淨土宗概論》在這方面有框架性、結構性的論述,能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和認識,讓我們有正確的切入點和路子。所以,先學《淨土宗概論》,是對我們未來學習經典、祖典,學習整個教門的教理、教義,有一個戴帽子、定調子的作用——定一個基調,就按這個基調來學習;帽子,是一個標誌,是標準性、規範性的。
當然,這本書比較簡略,這次學習的預期目的,不能指望學完之後大家就對淨土宗的教理都通達了,那樣要講很長時間。所以,這次講學的目的,從解門方面來說,是為了使大家對淨土宗有個概括性、總體性的瞭解;從行門方面來說,對淨土宗的教理、善導大師的思想,內心能夠產生景仰,建立起堅固的信心,一向專念。
二、預習和讀書方法
雖然《淨土宗概論》這本書是我編的,其實我講的時候也作了很多的預習,希望在講學的時候有較好的效果。預習就是要事先讀書。
讀書是有方法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方法有好有壞,各人不一樣。
讀書有三先:第一是書名,第二是目錄,第三是前言。這是正確的讀書方法,從前往後看比較有整體性,這是不能變的。
書名對整本書有個概括;目錄是書的組織框架,像人體的骨骼、經脈一樣,它能把整本書牽起來,所以目錄非常重要;前言,一本書重要的地方,作者要表達的核心和意趣,往往在前言裡都有交代,前言能反映一本書的精神氣質。
(一)書名
這本書叫《淨土宗概論》。「淨土宗概論」由兩組名詞形成,就是「淨土宗」和「概論」。「淨土宗」就是「概論」所要解釋的;「概論」就是來解釋「淨土宗」的,以「概論」的形式解釋「淨土宗」:這是它的含義。
「概」有三重含義:概括、概略和概要。所謂三重,就是說有一層一層的遞進關係。
「論」也有三重意義:論述、論證和論定。
綜合在一起,這本書就是對淨土宗概括、概略和概要地論述、論證和論定。
概括,指示它的全面性,無餘地把總體都包含進來。如果有遺漏,不能完全包含進來,就不能稱為「概論」。概括,就要有總體性和全面性。
要全面,就不可能鉅細無遺,就要有簡略性。所謂概略,就指示它的簡明性。
既然簡明,就要把要點保留,把次等的略掉,所謂概要,就指示它的重要性。
這是「概」的三個層次。
「論」也有三個層次:論述、認證、認定。
論述,就是平鋪直述,闡述,客觀、中正、平穩、理性地表述出來,述而不作。
論證,通過論述來證明一種論點。
論定,有論證,就得出了結論和決定。
所以,概論有論的性質。
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是全面系統、簡明扼要地闡述淨土宗的教義,來證明善導大師一系的淨土思想是淨土宗的正脈傳承;依之修學,乘佛願力,皆得往生:這是「淨土宗概論」五個字所包含的意義。
由此可知,想要全面、輕鬆、快速地掌握淨土宗教義的要點,就可以看這本書;如果要知道淨土宗的正脈傳承,依據正脈傳承達成決定往生,就可以以這本書為線索。所以,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初學就是初入淨土門的,老參就是在這個法門裡時間較久的——都有必要看這本書。說起「淨土宗概論」,在中國,從善導大師創立淨土宗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在這麼長的歷史時期當中,還沒有這樣一本系統、概論性的著作,所以老參也是值得參考的。學解、學行都可以看。學解,就是瞭解教理、解門。學行,就是達到安心起行,能夠決定往生。這是這本書的攝機。
(二)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寫了我的名字——釋淨宗。不過,需要和大家說明,就是所謂「述而不作」——「述」就是表述,「作」就是創作。打個比喻:淨土宗如果是一座殿堂,這本書就是一本導遊書,我本人就是一個導遊。導遊來到殿堂裡,不可能像工人一樣去添磚加瓦——不添一塊磚,不加一片瓦,也不折掉一棵草或一枝花,原模原樣地展示出來:這就叫「述而不作」。
導遊,首先要展示殿堂的總體形象,然後帶大家參觀裡面最重要的幾個區域,不可能每一個細節都看到,那是來不及的。殿堂主要有哪幾個部分,出入路線怎麼安排,參觀的時間要多長……對這些,導遊要心裡有數,這都是導遊的任務。我編這本書就是這樣的意圖。這本《淨土宗概論》也是一個「導遊」,引導我們在淨土宗的教海中游一圈。
關於這本書的緣起,是慧淨上人交代的。大約在三年前,上人說,淨土宗系列的經典、祖典都出來了,但是有關經典、祖典解釋的書還沒有,需要一本總括性、概論性的書,上人說:「那你來寫吧。」那我就要寫了。當時我正在寫《淨土宗教學》這本書。這本書份量比較多,大概在十幾萬字到二十萬字之間,目前還沒有完成;可是它的框架結構和《淨土宗概論》相似,所以我也覺得比較輕鬆。《概論》這樣一本書不可能太厚。後來和上人商量之後,就定了一個份量,五萬字左右把這本書完成。後來就形成這麼一本書。
寫這本書,是以淨土三經和《觀經疏》作為參考資料。如果前人有這樣的概論可以參考就好了,但中國淨土宗這一千多年來沒有這樣的著作,所以幾乎沒有參考。找到一本日本的著作,但是我又不懂日文,稍微能看懂目錄,感覺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淨土宗概論》我列了十章,骨幹就是反映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也依據教、行、證這三個方面,因為一個宗派理論的建立,必然要反映這三方面,說明它的教理、行法、最後的證果是什麼樣的。所以,就按這樣的次第和組織框架,把整個淨土宗的教理、教義,組織化、系統化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