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淨宗法師2013年9月3日講於鑒真學院
要認識到學僧工作的特點和難度
關於學僧培養的方向和標準
如何培養學僧
一、 真誠對待學僧
二、 用愛心對待學僧
三、 關於「愛」的兩句話
四、 給學生家的溫暖
五、 提高師資水準
六、 樹立榜樣
七、 獎懲措施
蔣院長,各位法師、老師:
學僧工作,我本人也缺乏經驗,也是新手,也是學生;不過,我出家年數可能稍微長一點,有些感觸,結合弘願寺的經驗,就此機會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想法。難免挂一漏萬,僅供大家參考。
要認識到學僧工作的特點和難度
第一點:要認識到學僧工作的特點和難度。
佛學院不像世間的學院,學生是來讀一個學位,為了未來找一個好的工作,或者是作學問;世間的名利,是他求學的動力。這在我們佛學院都不存在,而且也不鼓勵。如果是為了學位、工作、學問、名利的話,我們這個學校就辦失敗了。所以,可以說在世間一切可用的手段、調控的措施,在我們這個佛學院就失靈了。這種情況下,對我們的要求就更高。佛學院的學生工作,主要是信仰,所以,培養一些希聖希賢的人才,這是我們的一個著力點。同時,我們的老師,包括我個人,我們還是凡夫;凡夫去培養希聖希賢的學生,這個難度就很大。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契入點,不然的話,整個學校的教育工作就難以往前推展。
關於學僧培養的方向和標準
第二點,關於學僧培養的方向和標準。
佛學院的學生,其實也可以看作一個特殊的產品,就好像工廠企業要有產品一樣,我們培養的學生,他是一個特殊的產品。那麼,這個產品要通過三方面的檢驗,看合不合格。
第一,自我檢驗。
什麼叫自我的檢驗呢?就是自我人生是否幸福圓滿,能不能達到人生的解脫目標,能不能過閻羅王這一關。世間培養的教授、博士不需要經過這個檢驗;如果佛法的培養人才也不經過這個檢驗,我們和世間就沒有區別。所以第一點,要經過自我的檢驗。
第二,要經得起信眾的檢驗。
我們培養出來的學僧、法師、人才受不受信眾歡迎?因為佛法一定要契理契機,如果信眾都不歡迎,那個人的成就再高,也不能算是一個普及大眾性的人才。
第三,要能接受社會時代的檢驗。
我們培養的人才,是不是這個社會需要的?是不是時代所需要的?
總結一下這三方面:我們培養的目標人才,應該是時代所需要、信眾所歡迎、個人能圓滿的人天師範。當然,這個目標是很高的,不僅培養學僧是這樣,我們自我的要求和培養也要這樣。
經常會說到一句話,在佛門當中,我們是要培養「行者」,而不是「學者」。所謂行者就是修行人,學者就是學問家。當然,修行人和學問家未必永遠是矛盾的,有很多祖師大德既是一個高深的修行人、行者,同時也是一個博學的學問家。如果兩者有衝突的話,寧願選擇行者,而不做學者。行者有什麼特點呢?行者能夠展現修行者的風貌,如同稻穀,越成熟的時候,越低垂,它會顯示謙卑、柔和、佛法的信仰、慈悲等。學者是做學問的,如同疊石頭,越疊越高,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為道日損,為學日增」——如果做學問的話,越累積越高;求道的話,就損之又損,就是要損減我們的私欲、不良習性,一直到後來空無,證入空性,轉入徹底完全的慈悲。
這是我們培養人才的方向和標準。當然這是共勉的,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樣的。
如何培養學僧
下面想說幾點,我們應該怎樣來培養學僧?有這麼幾條:
一、 真誠對待學僧
誠能感人,誠是非常重要的,誠不僅能感人,而且能夠感天動地。古人講「不誠無物」,就是說如果缺少誠的話,一切事、萬物都不能成就;反過來講,如果有誠則有物。「誠則靈」「誠則明」。如果誠,心地誠到極點,就能明心見性。所以我們對待學生一定要誠懇。學生是我們服務的物件,他們是弱勢的,因為我們是老師,我們在上輩,他們在下輩,所以一定要有誠心來對待他們。
弘一大師在出家之前有一個公案,學校裏失竊,失竊之後,教務長就感到很自責,他說:「不知道是哪個偷東西了?」弘一大師就給他出了個點子,他說:「你呀,你要真想找到這個竊賊有個辦法,你馬上就寫個通知,說我個人沒有德行,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希望他自己來自首;如果不自首的話,我願意以身殉命,明天就跳樓跳下去。」「這個你敢不敢寫?你寫了之後,如果明天沒人來自首,你就要跳下去,才能顯示你是真誠的。如果你不準備跳下去摔死,就是不誠,那肯定不靈,因為誠才能感人。」那人一聽,說:「我不敢寫,萬一他不來,我要跳樓這怎麼辦?」弘一大師說:「你不敢寫就不靈光了。」他後來成為一代律宗的高僧這是有道理的,他有他內在的素質。所以我們對待學生一定要有這樣的真誠。
二、 用愛心對待學僧
愛心也就是慈悲。慈悲是佛門專有名詞,它的意義非常好,境界非常高;世間一般講愛心,就講得普通一些。這是我們佛教的根本價值、根本著力點。我個人這樣覺得,即使我們一個學者都教育不出來,也不能破壞和喪失愛心和慈悲的原則。因為這是我們立教的根本,這是我們信仰的來源。所以,不要因為要加強他的功課,過於嚴厲地對待他,那樣我們把慈悲丟失了,愛心丟失掉了,就捨本逐末了。所以一定要把根本抓住。這是我們跟世間不一樣的,比如我在世間上學,他可能不講究這一點,使勁給你填鴨式的,讓你怎麼怎麼樣,你只要考試分數過了就行了。至於說有沒有愛心,至於說對你有沒有慈悲,至於說你未來的人生有沒有陽光的人格特質,他不管。那我們不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站在本分的立場上。
三、 關於「愛」的兩句話
這裏有兩句話。
第一句話:愛是一切的答案。
我看了覺得這句話非常好。什麼事情,愛是一切的答案。這句話是非常非常好的。你不管怎麼講,愛是沒有副作用的,當然這個愛是指慈悲的,不是溺愛,是有佛法的慈悲在當中的。
第二句話:慈悲走遍天下。
我們弘願寺那個小茶杯,上面就寫著這句「慈悲走遍天下」,以前說有理走遍天下,我看道理不能走遍天下,因為有理,你說你有理,他說他有理,你倆就有紛爭,就要進入法庭。而且,如果他有強權,他不認你的理,你也就沒有理了。但是慈悲是沒有敵人的,所謂「仁者無敵」,可以走遍天下。慈悲所以能走遍天下,是因為慈悲能走入每個人的心。沒有人會拒絕慈悲,沒有人不需要慈悲。人心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人心。
我們對待學生,如果以真誠和愛心來對待,就已經達到一大半的效果了。當然這個目標很高,我也沒能做到,我們都在做學生,按照這個方向來努力。
四、 給學生家的溫暖
下面一點,我想說,要給學生家的溫暖。
學生離開了自己的父母、兄弟來出家了,然後又離開了他原來的寺院,來到我們學校,他經過了兩個過程。所謂「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來到學校裏這麼一個環境,最需要的是愛心,給他家的溫暖,這樣便於他成長。如果到了學校,感覺不到溫暖,他就會牽掛他的本有道場,甚至會想到他原來那個家庭,甚至有可能還俗。如果師兄弟之間處得不好,老師對他沒愛心,他就不能安心地學習,他就動搖了。所以我們要給他提供一個家的溫暖。
家有四個特點:
第一,家是溫暖的,而不是冷漠的。
我們在這個學院裏面,也要體現這些,給他溫暖。
第二,家是接納的,而不是排斥的。
一個家庭成員,我們不會說把他開除,他是家裏自然的一員,如果以家庭來對待他,就要接納彼此,而不是排斥。
第三,家給人安全,而不是恐懼。
家庭要給人安全,不要給人恐懼、恐怖。
第四,家給人護佑,能免除孤露。
我們如果沒有家的話,就孤苦伶仃,就暴露在外面,像一個流浪漢一樣。有了家就給他愛護,庇佑。
這是家的含義。
一個家就要有家長、兄弟,在我們學院當中,我們的院領導,我們的大和尚,甚至我們的法師,某種程度上就要擔起家長的角色。我們在同學之間,要有兄弟一樣的關愛。這樣就有家的感受。作為法師來講,要視學生如子。雖然我們年齡差不多,但是我們的位置是法師,是老師,是校領導。有一次,我的師父上人和我講,對徒弟要像父親對兒子一樣——當然我們沒有成過家,也沒結過婚,也沒生過兒子。不過,當時我聽到這一句還是很有感觸的,因為在這之前,我幾乎沒有這個概念。這其實也是佛陀教育我們的,一定要視弟子如子。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怎麼樣?朱老師,你就有經驗了;蔣院長,你也有經驗了。如果我們用這樣的心來對待我們的學生,在道業、學業上關心他,是非常非常有力量的。
家有兩個層次。一個就是生活之家,在生活上儘量讓他一切能夠得方便;第二個就是生命之家;在靈性這一方面,讓他能夠安住。所謂「生命之家」,也就是諸佛之家。在《觀無量壽經》裏面說「生諸佛家」,這諸佛之家就是淨土,讓他的心在佛法當中有安住,有安慰。
我們剛剛講的這些,溫暖也好,接納也好,安全也好,護佑也好,避免冷漠,不受排斥,沒有恐懼,免除孤露……這一定要在佛法當中才有的,如果不在佛法的慈悲當中,而在人情中來講,這個你無法做到。所以這樣的家,標準也是很高的。諸佛之家,菩薩眷屬,儘量在學院裏面體現這樣的一個風格。這是第四點。
五、 提高師資水準
第五點,要提高我們的師資水準。
包括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包括我個人。也有幾句話:
第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是孟子講的。就像射箭一樣。站正,拉弓,瞄準,發射;如果沒射中,你要知道是我自己沒瞄準,力量不夠,你不能怪人家靶子放得不好,沒那個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們也有目標。把位置站正了,使出力量,展開教育,最後的效果,卻不令人滿意,或者有的人還反唱,或者還有的弄得關係不好,這個時候應該知道,是我沒有做好。如果一味地批評別人,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效果。作為所有的老師,特別是修行人,我們要有這樣的一個觀念;我們很容易說「這是你的過錯」,這是我們的習性。其實應該想到這是我的問題。
第二句:給人一杯,自備一桶。
這是仁如法師講的。做老師的都有這種感受,我們給人家一點,我們要準備很多。給別人「家」的溫暖,那你要有多大溫暖?一定要有很多,不然就不行啊。給他衣服穿,你沒有衣服,你自己還凍得要命,那就無法給人家。人家窮了,你自己兜裏也沒有錢,也不可能給人家。所以自己要準備很多。
當然,一定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力不從心。我們會覺得:哎呀,這個實在做不來。特別像我,在寺院裏,這都是走過來的心路歷程,寺院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收了徒弟,還有這麼多信眾,有的時候真是力不從心。力不從心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堅持最後半分鐘;要有理性,冷靜和耐心。這個時候不能著急,不能急躁,這樣熬得過來,就非常好了,慢慢就會增長力量,增長智慧。
第三句:要真誠,不要掩飾。
我們有缺點也不怕暴露在大眾面前,甚至也不怕暴露在學僧的面前。我們真誠,平等,寬坦,這樣跟他交流,反而會獲得對方的尊重。不能說我是老師了,我這樣露了短處,我將來沒有威信了——我個人不這樣認為,我們都是凡夫嘛,凡夫都有缺點,這是正常的。只要你真誠對待他,都是很好溝通的。
另外,我們作為老師,要「傳道、授業、解惑」。最重要的是傳道,也就是共同提高我們的道業、信仰,叫傳道。我們作為老師,尤其要避免說,課一上完,包一夾就走了。學生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因為這跟世間的老師沒有什麼差別,課一上完,你夾包走了,那你是掙工資的。一定要跟學生有感情交流,要有愛心對待他。要有道心,用道來引導他,所謂道就是佛法的慈悲。第二才是授業,授業是教授學業。
第四句:教學相長,互相感恩。
我們雖然做教師,其實也是做學生,甚至,只要我們發了心,付出了努力,有時學生加持我們的,給我們的幫助更大,這也是我的親身體會。有時,事情出現了,很難處理;等過了這個坎,你會很感恩,感恩有這樣的事情為大眾服務,讓我有進步的空間。這是教學相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會貫穿在我們一生當中。相信我們的法師付出這樣的努力之後,也一定會有這樣的感受,到時候會感恩我們的學生,很可能還要感恩調皮搗蛋的。因為他調皮搗蛋,會來磨練你的耐心,增長你的忍耐力,增長你的愛心和慈悲,這都是善知識。
六、 樹立榜樣
第六點,要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當中好的,成為榜樣;法師當中好的,成為榜樣;班級當中好的,成為榜樣。能夠比較集中地反映良好風貌的,就稱為榜樣。我們共同努力,把好的班級扶持起來。樹立一個榜樣之後,大家就有跟進的目標,就好走。樹立榜樣,以身示教,帶動大家,比語言好,比什麼都好。
七、 獎懲措施
第七點,講一講獎懲措施。
既然作為一個團體,前面講真誠、愛心,是一個根本原則,但是免不了會有獎懲。特別是懲罰,是逼不得已的措施。人事處理非常棘手,對技巧性要求很高,不能簡單草率;所以,獎罰措施一定要善巧使用。
獎懲有時是同時的。比如,我們樹立一個榜樣,這就是獎勵,同時暗示著一種懲罰。這個懲罰,沒有講出來。獎勵是說「那樣做是好的」,沒有直接的批評或處罰,但「不這樣做是不好的」的懲罰,已經巧含在獎勵當中,獎罰同時,不露痕跡。
同時要注意不要激化矛盾。人的個性、特點很多,尤其現代眾生,我們個人也不是那麼柔軟調順,也沒有那麼高的德行,所以不要有很高的姿態,很強勢的語言,這樣會激化矛盾。矛盾激化了,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師生關係就破壞了。師生關係的位置一定要站好、要站准。老師就是老師,永遠站在高度的位子。必要的時候可以退讓,可以示弱,這個都沒有關係,因為你是老師,老師不示弱誰示弱?學生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在下位。上位的人經常要退步,因為你在上位,你又權高又位高又強勢,你再不退位,人家下位的人只有跳樓了,逼得沒有地方,只有死路一條了。所以我在和弟子們打交道的時候,往往都是我退得多,我甘心退。因為你要退你有空間,大家都有空間,這個非常好,不會激化矛盾。針對特殊的人,偶爾也有逼不得已的時候,這個時候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永遠要有開放的心靈。寺院裏處置一個人,甚至會說「遷單」,我們不會說遷單,而是說「你可以出去參學一下」。「你看你這段時間煩煩惱惱的,在這住得也不安樂,是不是可以出去參學一段時間,然後回頭再來」。這樣的表達比較善巧,也說明我們的心是開放的。你的行為在大眾當中不好,暫時不好在這裏住——如果我個人和你住,怎麼樣都行,但是大家在一起這種做法就不好了,讓大眾不安穩;我的心雖然對你是開放的,但在行為上,「對不起,你還要回避一段,你要出去參學一段時間,到時歡迎你回來」,這樣他不會對你有怨恨。所以心是要開放的,要永遠保持一顆愛心,處罰的時候,是愛心為原則,愛心為前提,也希望愛心能得出結果。他雖然受罰,他不會有怨言,這個就達到效果了。不能弄得彼此情斷義絕,甚至他走了之後是不是想拿一個炸藥包來,那就麻煩了。所以社會的處理,法律的處理,它會產生負面的作用,因為他們也沒有辦法,只好那樣處理,激化了矛盾,所以到最後「嘭」,爆炸了,那都是積累了很多東西。在佛門當中,一定要有愛心的原則,化解它,融化它。在獎懲措施這一方面,要特別注意。
最後是我個人說的,當然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要致力於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愛心服務系統」。對學生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依賴一個愛心的服務系統。這是個系統化的工程,點點滴滴,哪怕是一片紙啊,說一句話啊,一件事情的安排啊,都要能夠體現這一點。當然這是不容易的,但我們是佛學院,我們是培養僧才,培養未來佛,培養聖賢、高僧大德,既培養他人,也規範自己,這麼一個特殊的團體,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起點,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就跟世間不一樣了,要有這樣一個目標要求。
中午跟蔣院長碰了一下頭,我就稍微理了一下這幾點。當然還有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沒有強調到的。大家的工作都是有條理、有效率的,好的都要堅持執行,我所說的是給大家做參考的。
謝謝,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