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目錄
(二)概念說明
淨土法門、淨土教和淨土宗
淨土法門和淨土宗的比較
淨土教和淨土宗的比較
(二)概念說明
下面有幾處概念需要說明一下。
淨土法門、淨土教和淨土宗
一般情況下,淨土法門、淨土教和淨土宗這三個概念,大家都不怎麼分別。當然,在很多情況下也不需要分別,這幾個概念可以互用,也沒什麼障礙。但是,如果細究起來,在有些場合就不能混淆,一混淆就分不清楚。我們要對它們的區別作些瞭解。
淨土法門,是佛所說的,簡單講就是淨土三部經,這是淨土法門。我們講修學淨土法門,主要是修學淨土三部經。
淨土教,是佛弟子對淨土法門、對佛所說的淨土三部經的解釋,這稱為淨土教。佛弟子各依有緣經論,對淨土法門所作的解釋,通通是淨土教。無論天臺宗、華嚴宗、唯識宗,只要是解釋淨土三部經的,通通是淨土的教法,通通納入淨土教。但是它們不代表淨土宗,因為這些淨土教夾雜了聖道諸宗的理念,很混亂,很駁雜。所以有必要在混亂、駁雜當中,展示純正的解釋、純正的淨土法義,因此有必要開立淨土宗。
是先有淨土法門,次有淨土教,然後有淨土宗,這個次序是不能變的。
淨土宗是什麼呢?也就是「楷定古今 」。「楷定古今 」楷定什麼?能楷定淨土三部經嗎?當然不能,淨土三部經是我們的標準,是佛所講的。所以,楷定古今是楷定淨土教對淨土三部經錯誤的解釋。通過楷定古今才建立了淨土宗。所以淨土宗是從淨土教裏生出來的。也就是說,淨土教裏面有正確的,有不正確的;有純粹的,有不純粹的;有正的,有雜的。把純粹的、正確的抽列出來,這才是淨土宗。
淨土宗是祖師所立的。祖師指誰?就是指善導大師,也包括曇鸞、道綽兩位大師。淨土宗是他們所建立的。善導大師依據彌陀本願,對淨土法門所作的楷定解釋,這才是淨土宗。
所以,不是解釋淨土三部經的就都是淨土宗。它們可以稱為淨土教,但不是淨土宗。它們是雜淨土教,不是純淨土教。它們是聖道諸宗。大家要有這個觀念。
淨土法門和淨土宗的比較
我們來看下面這張表:
|
淨土法門
|
淨土宗
|
說明
|
主
|
釋尊開說
|
善導創宗
|
佛、祖之別
|
時間
|
佛世法滅 始終
|
隋唐以來 中段
|
久暫之別
|
地域
|
印度 十方
|
中日 此界
|
廣狹之別
|
攝屬
|
八萬隨一
|
一攝八萬
|
立宗不立宗 體系非體系
|
功用
|
修對方法
|
解釋理論
|
解與行 理論與實踐
|
關係
|
所釋 所依
|
能釋 能依
|
能與所 一體
|
比喻
|
產品
|
使用說明書
|
|
ㄒ這張表更加明確地說明了淨土法門和淨土宗的差別。我列了七個項目,就是左邊這一列。
第一,主不同
淨土法門,釋迦牟尼佛是法門之主,法門是釋迦牟尼佛所開說的。但釋迦牟尼佛並沒有開創淨土宗。淨土宗是誰開創的?是善導大師開創的。這就是明顯的差別。佛是萬機並育,千門洞開,他針對不同眾生的根機講不同的法門,當然沒有什麼宗不宗的,都是佛法。但是祖師就不一樣了,在八萬四千法門中還有所宗。
這就是主不同,有佛和祖的差別。
第二,時間不同
淨土法門的流傳時間是貫穿佛的時代,一直到法滅,一直到萬年之後,淨土法門都會存在著,它是徹始徹終的。
淨土宗就不一樣了,淨土宗是隋唐之後才出現的,在隋唐之前並沒有淨土宗,在曇鸞、道綽、善導之後才有淨土宗,在時間上它是個中段。淨土宗會不會一直到萬年法滅?那就不敢講了,比如說在中國,從宋朝以後這一千多年,就沒有淨土宗,淨土宗隱沒了;但淨土法門還是存在的。所以,二者時間段不一樣。至於還有九千年到法滅時期,淨土宗是不是一直會堅持到最後,我們就不知道了,就不一定了。所以這有久暫之別。
從地域來說,印度有淨土法門,但印度沒有淨土宗。只要是淨土三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有淨土法門,只要念阿彌陀佛願生極樂世界,就有淨土法門。印度就沒有淨土宗,即使有龍樹菩薩的《易行品》、天親菩薩的《往生論》,但是並沒有開立淨土宗。淨土宗創立在中國,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地域才有淨土宗。
如果站在更廣大的範圍,淨土法門是十方法界都有的,因為十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來宣說這個法門。阿彌陀佛發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很顯然,十方諸佛都宣揚淨土法門。但其他世界都一定有淨土宗嗎?我們就不知道了,未必有。淨土宗是在這個世界才有的,在中國、在華人文化圈裏,受善導大師法脈影響的地域才有淨土宗。
這是地域上廣和狹的差別。
在攝屬方面——什麼叫攝屬?比如釋迦牟尼佛講八萬四千法門,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當中的一種。「八萬隨一 」,就是八萬四千法門裏隨便一種。這是隨機性的,其中並沒有以這個法門來統攝一切法門這樣強烈的主觀意識。但是淨土宗就不一樣,它成為一個宗派,是「一攝八萬 」,就是以一個淨土法門——念佛法門,來統攝八萬四千法門,這樣才能立宗,宗派才能建立起來。這些在後面的章節還要詳細解釋,大家先知道這個觀念。
這裏就有差別,有立宗不立宗、體系非體系的差別。從法門角度來講,它沒有宗派,法門平等。宗門就不等了,宗門就獨尊,它要立宗,這就有差別。法門也沒有什麼系統不系統的問題,講這個法就這個法,講那個法就那個法,八萬四千法,法法平等。但是在建立宗門的立場上,就一定要有體系性,納入一個完整的體系,那就不一樣了。
打個比喻。在原始社會,沒有國家政府的觀念,每個人的人性、人格都是平等的,都是自然人。但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要成立一個國家,要成為一個社會化的國家政府的形態來有效地運轉,就一定要有一個系統:誰是國王,誰是大臣,誰是幾品官,誰是老百姓,一定要有一個系統性。
所以,宗派的建立是個大事情,它不是小事情,它等於把無政府的狀態變成有序的狀態。立宗是非常有智慧的。善導大師建立淨土宗不是一件貿然的小事,他把無序的狀態變成完整有序的狀態。所以在宗裏面才有獨尊,就是「萬法歸宗 」。
在功用方面也有差別。法門就是修持方法。法門,法就是門:以這個法,從這個門出離生死,出離三界;從這個門回入娑婆,廣度眾生。它是一個修持的方法。
淨土宗,從本質來講,是一個解釋的理論,是個解釋體系,對淨土法門,它有一套完整、系統的理論來解釋,這才叫淨土宗。
淨土宗和淨土法門的差別,也就是解和行的差別、理論和實踐的差別。宗是宗學理論,是理論性的;法門是實踐性的。一個是解門,一個是行門。
淨土宗和淨土法門,從關係來講,有能釋和所釋、能依和所依的差別。能釋,淨土宗是能解釋的;所釋,淨土法門是所解釋的。淨土宗是能依的宗派;淨土法門是所依的,就是這三部經是淨土宗所依據的經典。所以,它們有能和所的差別。
能、所是一對常用的概念。所是被動性的,能是主動性的,它們互相之間也是一體的。比如我坐在這把椅子上,我就是能坐的人,這個椅子就是我所坐的椅子,我和椅子是一體的,有能有所。比如《觀經疏》也有能、所:《觀經》是所解釋的,疏是能解釋的,這都是能、所。
用比喻來講,淨土法門就是一個產品,淨土宗就是產品的說明書。這個產品要怎樣正確使用,要有一個規範的說明書。其他宗派的人也解釋淨土法門,他們也出了說明書,但不是正確的說明書。打個比喻:淨土法門就好像全自動洗衣機,配了好幾份說明書。寫說明書的人沒有見過全自動洗衣機,也不知道全自動洗衣機,他們按照半自動洗衣機來寫說明書,甚至按照手動機械式的來寫說明書,那你怎麼用呢?你就沒法用。以聖道法門的觀念來解釋淨土法門,就好像為全自動洗衣機配了一本手動的說明書,或者是半自動說明書。按照這樣的說明書來使用,就會把機器用壞。善導大師一看,這個不行,所以要楷定古今:「你們的說明書不正確,這是全自動洗衣機。 」然後就做了一本規範、標準的說明書。
淨土教和淨土宗的比較
我們再看下面這張表——淨土教與淨土宗:
淨土教比較廣泛,包括佛經、菩薩論、人師釋。這裏我們把佛的經典列入淨土法門之內。如果廣泛地講,佛經屬於淨土教,菩薩的論著也屬於淨土教,還包括人師的解釋。人師就是普通人,法師。
這裏把淨土教分成三項。在這三項當中,每一項裏各有兩項。
佛經裏,第一就是淨土三經。淨土三經是純粹講彌陀淨土的,所以這個為正。同時,在淨土三經之外還有很多別的經典——諸經,也講到有關往生彌陀淨土這方面內容,這屬於旁依經典,屬於旁。旁,就是輔助性的,旁邊的。
在菩薩論中,龍樹菩薩的《易行品》和天親菩薩的《往生論》屬於正;別的論裏也有附帶講到彌陀淨土,就屬於旁。
在人師解釋中,也有正和旁:曇鸞、道綽、善導這三師的解釋屬於正,其他諸師的解釋屬於旁。
那什麼屬於淨土宗呢?就在正、旁當中區分:在經典中,三經為正;在菩薩論中,龍樹《易行品》、天親《往生論》為正;在人師釋中,曇鸞、道綽、善導三師的解釋為正。這三點抽出來,就屬於純淨土教,這三點成就了淨土宗。其他的就屬於雜,屬於聖道諸宗,不算淨土宗。
純、雜,這是一對觀念,上面這個表能比較清楚地展現出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