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慧淨法師、淨宗法師10月19日於福聖寺開示
(緣起:19日傍晚,西安童居士帶領20餘位居士來福聖寺,淨宗法師及慧淨法師即興開示)
淨宗法師:
法寶流通工作,它的責任、意義非常重大。從總的趨向來講,我們弘願寺的法寶相對於信眾的需求面,還是滄海一滴,還是太少了。法寶流通出去誰看?流通到哪個地方?蓮友領會到什麼程度?這些方面倒不是我們顧慮的。西安有四十萬三寶皈依弟子,我們流通的還是很少,弘願寺那邊會大力支持,這也是我們的重要工作。佛海居士講過一句話很好,「國家再窮,不能窮教育;弘願寺再窮,不能窮法寶流通」,這項工作我們會長年堅持不懈。其他的可以沒有,法寶一定要有!建寺院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弘法利生。那麼其他方面需要做什麼,只是階段性的互補互助。
我們從最初開始,不是說先有寺院後流通法寶,我們是先流通法寶,然後有弘願寺。沒有弘願寺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在做弘法的事業。弘願寺在2004年才開始建,2007年有了一期規模。在這之前,從九幾年開始,我們就在流通法寶了。
上人也一樣(我們這個家風是從上人那裏傳來的),上人的父親留下一筆遺產,上人沒有拿來建寺院,而是全部印經書,各個地方免費贈送。
我也是在大陸的某個寺院看到了上人編的這些書。那時候我在福建,後來到九華山,跟淨安法師,我們就在一間小房子裏印啊印啊,然後自己打包。後來又到宣城我老家那邊,也是租的房子,自己印佛卡,然後覆膜,然後用手推車推到郵局打包。我們成了打包、找包的技術能手,我告訴他們怎麼疊紙比較平滑,怎麼打包速度比較快——就是一點一點做。我們幾個人,土工做法,跟現在你們這個團體比,那沒法比。這樣做完之後,也會有信眾來,也講法,同步並行。後來地方不夠了(光有住的地方也不行啊),就蓋了一座小精舍,在雙塔新村。然後還不行啊,就規劃建寺院,考察各個地方,最後才建。
一開始建寺院的時候,其實只有一百來萬。這一百來萬,完全是法寶流通的錢,我們就以這個為基礎。有一段時間風聲比較緊,那是在2000年左右,要趕緊決策。因為這個錢是信眾拿來流通法寶的,最壞的打算要有,對不對?因果方面、信眾得利方面要考慮。後來我就說,在最短的時間把這些錢全部印成經書法寶,然後就一錘子買賣,把它們發佈出去,無論怎樣,最起碼法寶流通出去了。結果我們這樣把法寶流通出去之後,不僅風聲過了,而且發現這個錢還用不完。後來我們因為有建寺的需要,就開始建寺院。弘願寺是從2004年,大概一百多萬開始(也是欠的法寶流通的錢)啟建,等到三年一期工程建完之後(這個過程也在流通法寶),還有一百多萬留在那個帳號裏,所以這個也是不可思議的。
目前法寶流通方面,佛海居士的決策我非常讚賞:法寶流通跟財務方面分成兩條線,禁止比對哪個地方法寶流通多少、錢來多少。「我給你這麼多法寶,你來的錢這麼少」,財務人員有這職業習慣。如果一溝通的話,他就對流通人員說:「你看,那個地方老出不進,錢來得少,你們給他少給一點。」
我們不是的。我們法寶流通人員不管錢,財務人員不許打探流通情況——兩條線,這就讓他們做事的時候沒有障礙,法寶流通沒有障礙。
我們每年都有法寶流通方面的預算,目前這項工作還要加強一點。其他工作,比如寺院建設,是階段性的,而長期、規範性的工作,還是要大量地投入到法寶流通方面。
西安是我們重點扶持的地區,正好也在建寺院,這樣的決策方案可以參考。先做法寶流通,做鋪墊,培養信眾基礎。信眾就像有源之水,將來必有好的效果。
童居士:
大家都比較支持。因為我在這邊一直都在做,西安的佛教界對我還是非常認可,宗教局也好,佛協也好,都很支持。我經常護持寺院,他們經常打電話。很多法師的房裏就放著上人的書,還有師父的書,也不知道誰送的。他們有些可能會比較排斥,但是偶爾也會看。我們在流通的過程當中就發現,有的寺院雖然他們的老和尚(他修禪)比較排斥,但是他們的房裏也放著我們的法寶。
淨宗法師:
需要一個過程。像老和尚,他往往比較忙,未必能夠系統地全部瞭解,系統瞭解之後才會改變。我所知道的,他們都忙得很。
還有就是跟他講的人。跟他比較貼近的居士,如果不夠瞭解,講得也不夠圓滿,他也就不能如實瞭解;反映情況的人也不是童居士他們,都是對童居士有意見的人去反映,就像照哈哈鏡,都已經變形了,去告訴老和尚,老和尚一聽,「這哪裡行啊?」他就說不行。教理比較細微,瞭解之後就不會這樣。有些時候需要時間。
童居士:
今天給咸陽送法寶,他們就非常歡迎,「你們趕緊拿過來,我到各個寺院再去送」,他們從沒讀過這樣的法寶。有些法師也沒讀過,有位法師有點吃驚:「這從哪來的?」我說安徽弘願寺。「還有沒有?」我說多得很。「你趕緊拿過來。」所以呢,厚厚的一本《善導大師全集》,我都送給各位法師去看,居士一般不太結緣。那天我們去終南山供奉的時候,住茅蓬的師父每人都送了,我們一共帶了十七本。我們送法寶的時候,會根據對方的根機區別對待。
慧淨法師:
有個概念。印書的人反而要感謝、感恩送書的人。為什麼呢?人家花錢來助印,我們也把書印出來了,可是印了好幾千冊,倉庫堆不下,還要去租倉庫來堆,所以感恩這些及時把法寶流通出去的人。(蓮友答:南無阿彌陀佛。)流通法寶的人,等於是阿彌陀佛的腳、阿彌陀佛的手、阿彌陀佛的嘴一樣。阿彌陀佛無形無相,看不到,聽不到,也摸不到。要想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在哪裡?就在文字上,在法上。阿彌陀佛發願說:
設我得佛,
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
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又說:
我若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好了,他發的這個願,他怎麼去運作?怎麼去使諸佛來咨嗟讚歎他的名號,使他的名號能夠普聞於十方?要靠什麼?靠大家。所以大家是在推廣阿彌陀佛的名聲,是在使十方諸佛咨嗟,使十方眾生普聞佛的名號。所以大家要覺得「我所做的工作,是為彌陀做手足的工作」,這個不平凡,這個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
我看大家所佩帶的這個標誌是一個佛塔,上面缺了一個角,這是善導大師的崇靈塔。崇靈塔原來是幾層,你們知道嗎?不知道。你們數數現在的是幾層?(蓮友答:十一層。)十一層。原來的是十三層,現在十一層,頂端缺了兩層,等於缺了一個角。當然,經過一千三四百年的時光,還是巍然矗立在那裏,這個也很不容易。很多塔都倒塌了,漸漸殘破了,但善導大師的崇靈塔還是很莊嚴,除了缺了一個頂。
2003年,甘肅有一位法師在麥積山上打坐,寂靜當中,忽然發現前面的空中出現一座巍巍壯觀的佛塔,可是這座佛塔卻沒有頂。佛塔上方出現一尊彌陀古佛(他說是彌陀古佛)。事後有人問他:「你怎麼能認定那是彌陀古佛呢?」他說:「這尊佛就是很早以前畫像中常見的那尊阿彌陀佛,現在這種畫像不常見了。」他也不曉得他見到的這座佛塔是不是存在,跟這尊阿彌陀佛又有什麼關係,只是心裏覺得奇怪。
從山上下來後,他想到外面去參學,就乘車到了西安。可是人生地不熟,不曉得到哪裡去。正在茫茫四顧的時候,有一位居士過來了,問他:「師父,你要到哪裡呀?」他說:「我從甘肅來,也不曉得要到哪裡去。」「這樣啊,你咋不去香積寺啊?」就帶他到香積寺。他本來也不曉得有沒有香積寺,有人帶他去,就不妨到那裏掛單,到那裏參學看看。一到香積寺,一見這座佛塔,他就眼前一亮,「這座塔跟我在麥積山打坐看到的一模一樣,都沒有頂」。剛好守塔的師父有事外出,就請他幫忙守塔,所以他就守了十天。
過了幾年,2009年6月份的時候,他回到了甘肅。一天,一位修學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居士外出辦事,經過這位法師臨時掛單的寺院,就想到這位師父,「如果這位師父能夠信受善導大師淨土思想,進而能夠傳播的話,那多好。但是書送給人家,人家不曉得收不收啊?」就先打電話:「師父!我這裏有幾本善導大師淨土教理的書,想送給您,不曉得您想不想要?」沒想到法師很歡喜地說:「我要,我要,我和善導大師有緣。」這位居士好奇地問他怎麼和善導大師有緣,他才把「跟善導大師有緣」的故事講出來。
你看,這個真的是有緣!人還沒有來的時候,就預先有那個預兆,就預先讓他看到崇靈塔。崇靈塔是供奉善導大師舍利的,善導大師又是彌陀示現,又是唐朝的,是古老的,所以這是古的阿彌陀佛:這些都是有因緣的。
善導大師雖然往生至今已經一千三四百年了,可是他還在觀機逗教,還在隨緣說法,以此聖境接引這位出家眾。
我看到你們佩帶的這個標誌是這座塔,就聯想到這個典故。
我曾經很膚淺地寫了一本《善導大師略傳》(隨身書),但歷史傳記所載其實是不完整的,善導大師一生的事蹟,就像他的部分著作一樣,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我在臺灣,發現當初所寫的善導大師略傳有所欠缺,現在就加進幾段補遺,把它印出來。將來再版的時候,會把它補充進去。剛剛所講的那一段現代故事,我也把它印在上面。
其實有關善導大師的奇人奇事倒是蠻多的。譬如說2008年,我跟淨宗法師到重慶,就有一位蓮友很踴躍歡喜地跟我們彙報。他說,當地有一位老居士,雖然學佛也念佛,可是對於往生沒有把握,沒有安心感,好多年就是這樣過來的。這位蓮友覺得如果不把善導大師專修念佛的法門介紹給老居士的話,就非常可惜。有一天,就跟老居士約好,帶著有關這方面的法寶到他家,交談修學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相關問題。談話當中,這位蓮友就跟老居士談到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說時右手自然向前一揮,只見客廳的電視螢幕自動出現了一個彩色的畫面,上面有九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什麼大字呢?就是「善導大師係彌陀化身」。這一情景突然出現,讓他們很驚訝。為什麼呢?電視是剛關上的,沒再打開,怎麼會出現佛教的畫面呢?光碟機也沒有放光碟,怎麼會自動打開?這九個大字是怎麼來的?所以他們當下就很感動。類似這種,是現代的有關善導大師靈異的事蹟。
大家身上都佩帶著崇靈塔,善導大師的精神,他的舍利,他的法,都跟大家怎麼樣呢?與你們同在,同出同入,同在贈送阿彌陀佛救度的法寶。這個意義啊,非常微妙不可思議,非常好!大家說對不對呀?(蓮友答:對!南無阿彌陀佛。)大家贈送的,都是彌陀救度的法寶。彌陀示現在我們娑婆世界的,在我們中國的,就是佛教的黃金時代——隋唐時代的善導大師。善導大師專修專弘阿彌陀佛的法,所以你們跟善導大師合體,跟阿彌陀佛合體,在贈送阿彌陀佛的法,來救度所有的眾生,這個實在是意義不同尋常。
淨宗法師要我報告善導大師的一首偈語。其實,要我來解釋這首偈語,恐怕不能把善導大師寫這首偈的那種心、那種精神解釋出來,百分之一都解釋不出來。可是我覺得,這一首偈語,如果能夠把它背下來,偶爾來吟詠它,這樣不但增長我們的智慧,也能夠增長我們的信心和法喜;同時,也會跟善導大師心心相印,互相振動;也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為什麼呢?這四句二十八個字,可以說是《阿彌陀經》的精華,也是淨土三部經的精華,也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一代教法的精華,也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人世間講經說法的目的。可以說,這首偈語把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都顯現出來,把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也顯示出來,因為這首偈語是在解釋《阿彌陀經》的核心經文。
一部經,核心在哪裡呢?如果把它歸納起來的話,只有兩個。不管經有多長,都在講這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目標,第二件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目標跟方法。
《阿彌陀經》講什麼?講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極樂聖眾是正報,環境是依報──「黃金鋪地,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還有七寶樓閣,還有七寶池、八功德水、眾寶蓮花」,還有到那裏六根接觸六塵,就能夠「不退轉」,就能夠「一生補處」。就是在講這一些,讓我們來嚮往極樂世界。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沒有六道輪迴的苦,沒有變易生死的苦;有阿羅漢的樂,有菩薩的樂,有佛的樂,而且所有的願望都能夠滿足。所以天親菩薩在《往生論》中就說:
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
我們學佛的人,不管出家在家,都是安貧樂道,過簡單樸實的生活。對我們來講,我們所要所求的並不多,只要一個就好了——成佛。我們只求成佛,其他可有可無。到了極樂世界,我們所願樂的,所盼望的,所喜好的,通通能夠滿足,包括成佛。
極樂世界是這樣高妙的境界,讓我們來欣慕嚮往!好了,如何去呢?有什麼條件嗎?
在《阿彌陀經》裏面,沒有說其他任何法門,只說了一個,就是「執持名號」。也就是說,執持名號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除了執持名號以外的,都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靠那些要往生極樂世界的話,恐怕不可能,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因緣得生彼國」,只可以「執持名號」得生彼國。
執持名號,你只要這一輩子都專一念這句彌陀名號就可以了,既簡單,又超越。所以說,若一日……若七日,若八日……若八年……若八十年……盡一輩子。那麼「一心不亂」,「一」者不二,不二就是專;「不亂」就是不雜亂,不雜亂也是專。你只要專又專,專到只要這一句名號,那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
就好像臺灣的高速公路,因為臺灣比較小,從北到南、從南到北就是高速公路最快。一旦上了高速公路,只有前進,不可能倒退,只要上了高速公路,從高雄上了高速公路,不到臺北你到哪裡?你能到哪裡?所以你只要專復專的話,你不到極樂世界成佛,你能到哪裡?除非你不專,在半途就從匝道下去,到別的地方了。
所以,善導大師就用這首偈語把《阿彌陀經》的核心,也就是目標跟方法,把它扼要地顯露出來。懂得善導大師思想的人,就會注重這首偈語。今天淨宗法師拿從弘願寺帶來的一幅字,我一看,哦,就是這首偈語。
我們合掌,我念一遍,大家跟著念一遍。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這首偈語總共二十八個字,把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都融合在一起。
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是什麼境界呢?是「無為涅槃」的境界。「極樂」,在《無量壽經》也說「安樂」或者「安養」,在《觀經》《小經》是說「極樂」;天親菩薩《往生論》是說「蓮華藏世界」,蓮華藏世界是佛的世界,到了那裏,只能成佛,而不是成為菩薩、甚至倒退為阿羅漢,所以說為蓮華藏世界。
「極樂無為涅槃界」:「無為」跟「涅槃」一樣,無為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無為。怎麼說涅槃就是無為呢?因為無為就是不經過人工造作,經過人工造作都是有為。無為,就是天然的,自自然然的,不加工用的,不加工用就是不加人工造作。人工造作,經過某種過程,到達某種境界,循序漸進,有時間性,有階位性,有自己的努力。如果那樣的話,就是有為。可是極樂世界是佛的境界,所以說是「無為」,到了成佛,就進入無為境界,所以無為叫涅槃。「涅槃」是印度話,翻譯成漢語就是「滅度」,也就是說他是不生不死,非空非有,而且也是不變不失的,叫做涅槃。我們世間所看到的,不管有形無形,不管存在於我們地球的,還是存在於外太空的,都是有生,所以有滅,時刻在變動,終有一天會消失。
極樂世界是涅槃的境界,也就是真如的境界。「真」,就是不假,「如」就是不動。我們真嗎?我們不真,我們都是貪瞋癡在起作用。可是貪瞋癡是賊,不是主人,而一般人都是認賊為主;我們曉得是賊,但是與賊為伴,不能回歸真正的家鄉。
只有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的家鄉,因為一旦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夠不假功用而成佛。《無量壽經》說我們到了極樂世界都是一生補處,一生補處就是等覺,等覺就是候補佛位。為什麼不是佛呢?因為一個世界只能有一尊佛,極樂世界已經有阿彌陀佛了,你怎麼可能又稱佛呢?你要稱佛,可以到別的國土去稱佛,在極樂世界通通稱為一生補處。好像國王還沒有退位,國王的兒子只能在東宮,稱為東宮太子;一旦國王退位,隨時登基為王。
《阿彌陀經》說: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
這是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現在發現的梵文《阿彌陀經》裏是怎麼說的?它是說:「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清淨的、不退轉的、一生補處的菩薩。」
清淨,就已經代表一切了。為什麼呢?極樂世界又叫安樂世界、安樂國,「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安樂」這兩個字從哪裡來?從《無量壽經》來。《無量壽經》說極樂世界是怎麼樣的世界呢?
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
次於無為泥洹之道。
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國土是清淨安穩的。什麼是清淨呢?只有佛才是清淨,其他沒有清淨,即使是菩薩。你在第一個階位,就還有四十個階位沒清淨。所以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到了究竟位才是真正清淨。《無量壽經》這裏說極樂世界是「清淨安穩」,「安穩」就是不變動,所以極樂世界是清淨無染、不變動,所以叫做「安」。
《無量壽經》又說「微妙快樂」。樂有層次,我們凡夫的樂就是五欲之樂;天人的樂,四禪天最樂;到達羅漢的話,羅漢最樂。可是跟佛比起來的話,這些都不是究竟的,尤其是娑婆世界的樂,其實是苦的因,不是真正的樂。真正的樂就是涅槃大樂,就是佛的樂。所以佛進入了涅槃,不生不滅,那種清淨安穩的樂不會變動。既然不會變動,就是永恆存在,不會消失。我們身體有新陳代謝、生老病死,都會變動,死了,身體就消失了。這個宇宙有成住壞空,空了,也就消失了。極樂世界清淨安穩,不會變動,不會消失。而且那種樂是微妙的樂,「微」就是很細微,「妙」就是不可想像,凡夫也好,小聖也好,菩薩也好,難以想像,沒法形容。所以,極樂世界也叫做安樂世界,鳩摩羅什翻譯成極樂。
這個極樂,也就是無為,也就是涅槃的境界。不到那裏則已,一旦到那裏,是要成佛的,是不假功用的。如果說到那裏還要經過多少時間的學習,經過某一個階位,一階一階上去,到最後才能成佛的話,那就不是極樂世界了,那阿彌陀佛為我們眾生以五劫的時間思惟發下的四十八大願,兆載永劫的時間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來完成的極樂世界,卻完成了一個有為的極樂世界,那豈不是很沒有價值嗎?所以善導大師就說,到了極樂世界,大家都成佛。善導大師怎麼講呢?他講:
既見花台心踴躍,隨佛逍遙歸自然。
自然即是彌陀國,無為無漏還即真。
行來進止常隨佛,證得無為法性身。
這首偈語就顯示我們隨阿彌陀佛很逍遙自在地歸入自然的境界。歸入自然的境界就是「行來進止」常常跟阿彌陀佛在一起,當下就能夠證得「無為法性身」。法性就是我們的佛性,就是成佛的意思。善導大師又說:
四種威儀常見佛,行來進止駕神通。
六識縱橫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也就是說,我們到極樂世界是自然有神通,而且六根對極樂世界的六塵,當下都能夠開悟成佛,不假思量一念功。不是說「哎呀,我要這樣修,要那樣修,經過什麼什麼的階位……」曠劫以來我們所造的罪業,是真的還是假的?大家說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假的。永嘉大師《證道歌》有一句話:
夢裏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我們在做夢的時候,一切都是真的,是不是?苦樂禍福所作所為都是真的。夢如果不醒的話,永遠不醒永遠是真的;但是醒過來的話,千年的古夢怎麼一下子就沒了——「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人睡覺做夢,是小小的夢;那麼這一輩子呢,是短短的夢;六道輪迴是長夢。那你說是真的還是假的?假的。所以曇鸞大師就說了:
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
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
是故名不實功德。
你看,生而為人容易嗎?不容易,要五戒圓滿;生天更不容易,要十善成就。可是,這是真的嗎?是假的。釋迦牟尼佛就說了:
從天生地獄,
從地獄生天。
也就是說,天的壽命盡了,那你生到哪裡去呀?一定墮落嘛!剛好地獄的業果顯現,來生就往地獄轉;那地獄的果報盡了,他過去世生天的果報成熟了,就從地獄生天了。
釋迦牟尼佛又說:
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
命終之後還墮三惡道中。
非非想天,難不難呀?那非常難,禪定的功夫要達到最高的。世間人,不管出家在家,只要他有禪定,就有神通。只要有這麼一個人的話,即使天涯海角,大家都會包飛機一窩蜂地去向他頂禮,請他摸頂授記。但是,以佛的眼光來看,那個還是不究竟,而且跟地獄沒有兩樣,跟三惡道沒有兩樣。所以,你說真的還是假的?
有一句話:
世間虛假,唯佛是真。
世間就是三界六道。釋迦牟尼佛就說: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可是一到極樂世界的話,這一切等於立刻夢醒。
曇鸞大師又有一段話來形容,他說:
千年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
暗豈得言,在室千歲,而不去耶?
黑暗怎麼能夠說:「我已經在這裏黑暗了千年萬年,怎麼一下子就讓我消失掉呢?」本來黑暗是假的嘛。我們曠劫以來的罪業,你說到了極樂世界怎麼消?那就要問這個罪業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話,恐怕不能消;如果是假的話,光明一到,黑暗就沒了。所以善導大師有一首偈語說:
微塵故業隨智滅,不覺轉入真如門。
大小僧祇恒沙劫,亦如彈指須臾間。
這個跟曇鸞大師的「千年暗室,光若暫至,即得明朗」是同樣的意思。所以,極樂是無為涅槃的境界,你到了那裏,自然夢就醒了。不可能說「哎呀,我貪瞋癡很重,我業障很重,我已經輪迴千劫萬劫無量劫了,哪有可能說就要立刻成佛呢?」如果是那樣的話,就不是極樂世界了,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界。
自古以來,判極樂世界是怎麼判的呢?不是判報土,就是判化土,不然就是四土。判報土的認為凡夫不能往生,因為報土是菩薩的境界。如果認為凡夫能夠往生的,就認為極樂世界是化土,不是報土。另一種判法是,凡夫可以到極樂世界,但你是在凡聖同居土;你如果是阿羅漢回小向大往生極樂世界的話,就在方便有餘土;你如果是菩薩往生的話,那就在實報莊嚴土。這樣的劃分,也是以其他的經論來解釋淨土的教理,是錯誤的。
善導大師說,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極樂世界是報土。既然是報佛報土,阿羅漢乃至小聖三賢菩薩都不能進入,煩惱業障的凡夫怎麼能夠進去呢?善導大師就回答了:
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
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是的是的,沒有錯,煩惱的凡夫是不能進入報土的境界;可是啊,我們都是托阿彌陀佛的功德,托阿彌陀佛的力量——佛力,所以也能夠進入報土。極樂世界本來就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凡夫所建立的啊。
所以,善導大師這些法語,這些教理思想,都很純粹地傳承於淨土的經論,而不是以其他的經論來解釋淨土法門。研究、比較之下,才曉得善導大師的教理思想是最純粹、最精純、最純正的。
善導大師就說,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對我們凡夫來講,如果是依我們的緣所修的,那不能往生——
「隨緣雜善恐難生」:如果是隨我們自己的緣,那最多是雜善;同理,如果是雜善的話,那肯定是隨自己的緣。
除非你隨彌陀的緣,隨彌陀的緣的話,那一定是念阿彌陀佛一佛,靠阿彌陀佛一佛的力量,不可能靠我們修這個修那個,然後來迴向,不可能的。所以說「隨緣雜善」,隨緣就是雜善,雜善就是隨緣,這個呢,很難生到涅槃的境界。
隨我們的緣,我們還有貪瞋癡,我們所修的還是雜毒之善、有為之善、有漏之善,靠這個即使生到天界,到最後還是會墮下來的,哪能夠到涅槃的極樂世界呢?所以接下來就說——
「故使如來選要法」:因此使得釋迦牟尼佛「選要法」。釋迦牟尼佛是隨順阿彌陀佛的願來選的,選什麼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教我們要想往生極樂世界的話,就要專念這句彌陀名號,越專越好。「某某人哪,你如果要下輩子當人,那麼你五戒成就就可以了;你如果要生天的話,五戒還不夠,是少善根福德,那要十善才夠;你要到色界天、無色界天的話,五戒十善還是少了,還不夠,必須要禪定,加上四無量心才夠;你如果要到極樂世界的話,以你所修的五戒,還有十善,還有禪定、四無量心,那不夠。那什麼才夠啊?這句名號才夠。」
不要認為這句名號只有六個字,這不是就字數來講的,這是就功能來講的。這六個字具足真如的功能,具足讓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功能,具足讓我們到極樂世界快速成佛的功能,所以這六字叫做萬德洪名,它是圓滿的,它是具足的,它是超越的,到了極樂世界就橫超四十一個階位,到達等覺,到達成佛,所以你不要把它看成六個字。
這個道理,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你只要專,你只要開上了這條高速公路的話,就保證到達目的地。開車從臺灣高雄上了高速公路,往北一直去的話,就能到達臺北。我們只要上了這六字洪名的高速公路、大願船,保證安穩地到達極樂世界,不會有風險。
這首偈語涵蓋得很廣,剛剛為什麼講它也可以說是三部經的精華呢?因為三部經都是在講「稱名必定往生極樂世界」,三部經結論性的經典就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的核心就是這首偈語,豈不是這首偈語就是三部經的結論!《阿彌陀經》不但是三部經結論性的經典,也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教法結論性的經典,因為釋迦牟尼佛說這個淨土法門是在晚年的時候,而且《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的,來不及等待你問,釋迦牟尼佛把握機緣就趕快說出來了。如果要等待問的話,等不到,不可能了,因為沒有弟子有智慧來問這個法門,所以《阿彌陀經》的一個特色就是無問自說。為什麼無問?太高深了,沒有人能夠問,問不出來,所以釋迦牟尼佛就抓緊機會——不久就要涅槃了,趕快說出來。別的法門說得再多,如果沒有說《阿彌陀經》,那也有缺憾。別的法門可以不說,但《阿彌陀經》不能不說,所以無問自說。
《阿彌陀經》是難信之法,也是難說之法。什麼是難說之法呢?因為它太容易了,又太殊勝了,所以講得讓人家不起疑情不容易。「哎呀,既然這麼容易,那我何必要行善積德?我何必要修行?我儘量地來縱容我的欲望……」是很難說得圓滿的;「真的那麼容易嗎?又那麼殊勝?」又信不來。所以為什麼難說呢?因為它太容易又殊勝了。那為什麼難信呢?因為它是太殊勝又容易了。所以《阿彌陀經》就說: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是為甚難。
信難,說也難。雖然難,又不得不說,即使沒有人問,可是不說不行,因為這是諸佛出世的本懷、是普救眾生的法門啊!
諸佛出世本懷是什麼?救度眾生。除了這個法,哪一個法能夠普遍救度眾生?沒有啊。禪宗、密宗、天臺、華嚴都非常好,可是我們學不起啊,所以這些法固然可敬,但是未必可學。如果要學的話,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而墮落了。所以,既可敬又可學的,就是淨土法門。只要念佛,專念彌陀,就必定當生成就,脫離六道輪迴;當生成就往生極樂世界,就必定成佛。所以這個法門是橫超的,殊勝的,又是容易的。這個法門,十方諸佛出世不得不說。所以你看,正當釋迦牟尼佛在講這個法門的時候,十方諸佛都自動現身,異口同聲地歡喜讚歎釋迦牟尼佛能夠說這個法,而且來鼓勵我們一定要信受這個法。同時證明:你依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必定往生,必定成佛!
所以,《阿彌陀經》是救度十方眾生的經典,是十方諸佛讚歎的經典,是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懷、最後不得不說的經典,是淨土三經的結論,是要中之要。
那麼這首偈語——「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更是要中要又要!
我們身上所佩帶的,是善導大師的舍利,因為崇靈塔代表他的舍利,善導大師又是自古以來公認的彌陀化身,我們所送的法寶又是彌陀救度的法寶,那我們務必把這首偈語牢牢地記在心中。我剛剛講了,這能夠增長我們的智慧,增長我們的法喜,增長我們的信心,能夠讓我們念佛越念越喜歡念,越念越法喜。
淨宗法師:
感恩上人!大家是不是法喜充滿啊?(蓮友答:是。)今天檔次一下提高了,回去洗手的時候,「我要做彌陀的手耶」;晚上洗腳的時候,「我要做彌陀的腳耶」;刷牙的時候一看,「我要做彌陀的口耶」。
上人剛剛講的很令人感動。第一,對大家法寶流通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阿彌陀佛通過我們來運作,我們是阿彌陀佛體內的細胞,把阿彌陀佛的營養輸送到各個地方。彌陀如來是法界身,他的營養——六字名號的營養要靠我們來輸送,各個地方都送到。
第二,上人講的善導大師這首偈語,非常深遠廣大。善導大師,他跟其他祖師是不一樣的。一般的觀念,「十三祖啊,大家都差不多嘛,都是祖師級別的,只不過是有先有後而已」。其實在這些祖師當中,善導大師那是不一樣的。
前一段時間我們在學習《阿彌陀經》,我也經常發現,善導大師對《阿彌陀經》也好,對《觀經》也好,對《無量壽經》也好,他的解釋可以講是石破天驚,文字非常簡短,容量非常廣大。你看他就是四句話二十八個字,把整個《阿彌陀經》說得就像中醫把脈一樣,說得非常穩,非常準:
「極樂無為涅槃界」,這一句話七個字,把《阿彌陀經》所講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七寶池」「八功德水」「不退轉」「一生補處」……善導大師用這七個字就說完了,而且說得特別高超微妙——「無為涅槃界」。我們看蕅益大師《彌陀要解》都已經好得不得了了,裏面寫了很多詞,「圓證三不退」「圓受諸樂」「圓淨四土」「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很多形容詞,說明極樂世界的微妙,但無過善導大師這七個字——「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文辭簡約,準確無誤,打動人心,比導彈那要準得多了。彌陀化身所講的話,那是千古不易、鐵板釘釘的,而且好懂,好讀。
善導大師的解釋,往往跟別人不一樣。你看《無量壽經》說那麼多,他只用一句話就解釋完了: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誰敢這樣講?這個核心的地方,這樣的解釋,從古到今,其他祖師誰講過?沒人講過,不會這樣講,也講不出來。如果講的話,也繞了很多彎子,說很多;善導大師講話,如入無人之境。善導大師我們都很佩服,他直接講:
此義已請證定竟,
一句一字,不可加減,
欲寫者一如經法。
這話誰敢講?「我所述要義,諸佛已經證定完了,你們就不要懷疑了。要寫的話,一字一句不要加減」。不用引證誰,他直接就說了,阿彌陀佛代表阿彌陀佛講話。阿彌陀佛講話還用問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我這樣講行嗎?」不可能的事情。
善導大師這種解釋特別有力量,特別肯定,他是藝高人膽大——是智高,智慧慈悲在那裏,就特別懇切地說出來: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
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一般人會說:「講錯話!四十八願講那麼多話,怎麼說只說一件事?」
《觀經》定散文中,
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可是《觀經》講十三定觀,散善三觀,十六觀那麼多……」一般人會這麼想。
像這樣的話,都是楷定古今的,作為路標、宗旨的。以後我們對善導大師法語的理解,要別具隻眼,不要隨便理解。
善導大師講的話,比如:
念佛即是涅槃門。
你看這七個字多大的容量!涅槃就是成佛。成佛的境界,你得要有門進去啊。善導大師解釋得很簡單,七個字——「念佛即是涅槃門」,所以我們弘願寺山門走進去:「涅槃門」。這個「涅槃門」我就想到,一般的像禪宗的道場來說,「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還要選,多麻煩!選幾個,心空才能及第。但是淨土法門不要選了,「涅槃門」,這個門一進來,「念佛即是涅槃門」,進來個個都會念佛,個個都成佛,這兩個怎麼能比呢?不能比啊。禪宗道場,心空才能進去。我們的心不空,那就不是門,而是一堵牆,一撞,鼻子撞得流血。但是淨土「涅槃門」,一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涅槃城門就打開了。進了涅槃門,就入了涅槃城;入了涅槃城,你就得涅槃果,你就成佛啊。你看,這七個字,很簡單。
這樣的話,沒有善導大師這樣的智慧,你說不出來。
上人剛剛講了,解釋這首偈語,就覺得特別有容量,而且特別乾脆,不含糊。「隨緣雜善恐難生」,上人講的時候我也仔細聽了,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只可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彼國。」這兩句,一個對聯,「不可以」和「只可以」。那我聽起來,感覺非常有力量。當然,經文裏面沒有這些字,但是意思是一樣的。既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導大師說了專復專,那只可以專持彌陀名號得生彼國。「專復專」三個字,也有無量的含義在當中,很懇切,很慈悲,「你專啊,還要再專啊!」今天專,明天專;外面專,裏面專;信也專,行也專;少也專,老也專;一直專專專專專……上人講,你這樣專,你不到極樂世界,你到哪裡去啊?你只有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對這首偈語要深刻領會,要融化在血液裏面,落實在行動之上。
這首偈語非常好,非常有意義。
慧淨法師:
不過要補充說明一點,剛才所說的是就往生的正因來講的,不是說其他的善或者功德不用做,不是這樣的。我們學佛的人,應該站在他的崗位盡他的職責,要孝順父母,要友愛兄弟,要和睦親鄰,要恭敬師長,要慈心不殺,要修十善業,這些都應該做好的。但是這些不是用來迴向往生極樂世界的。如果用來迴向的話,那就是隨緣雜善。同樣,出家人就要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但這是他的本份,不是說「我往生必須要加上這個,非有這個不可」,不是這樣的。就往生來講,只有專復專地專稱彌陀佛名才是往生正因,其他都不是往生正因,其他是我們的本份,是我們的崗位應該執守的。這樣理解的話,就不會誤解。不然的話,這個法門,釋迦牟尼佛本來就說過了嘛,難說之法,如果說不圓滿,就會讓人誤解。所以剛剛我那樣講,如果不補充的話,就說不圓滿,就誤解了。
淨宗法師:
感恩上人,感恩大家!上人也說了,印書的人要感恩送書的人,所以弘願寺感恩你們,各位,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