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開示

  1. 「二河白道喻」給念佛人的啟發
  2. 《示病友》講記(二)
  3. 《示病友》講記(一)
  4. 愛的建設
  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6. 學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隨」「三不」
  8. 如何面對法義之爭
  9. 認識「觀世音菩薩」
  10.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11.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12. 《觀經》教眼
  13. 純粹的淨土宗(三)
  14. 純粹的淨土宗(二)
  15. 純粹的淨土宗(一)
  16. 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17. 好好照顧自己
  18. 惜福與環保
  19. 念佛與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與念佛
  22. 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23. 關於道場的軟硬體建設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風學習(三)
  26. 宗風學習(二)
  27. 宗風學習(一)
  28. 彌陀之家 愛心為本
  29.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30. 為「福聖寺」常住僧眾開示
  31. 書讀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讓法義入心──多聞熏習
  33. 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34. 南寧問答
  3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四)
  36.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三)
  37.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二)
  38.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一)
  39. 淨土宗特色
  40. 淨土宗宗旨(二)
  41. 淨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網上蓮友問(三)
  44.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45.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46.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47. 淨土宗行人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4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三)
  50.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二)
  51.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一)
  52.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答蓮友問
  53.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54. 於「弘願寺」為僧眾開示
  55.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皈依開示
  56.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二)
  57.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5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二)
  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一)
  3.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
  4.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九)
  5.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八)
  6.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七)
  7.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六)
  8.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五)
  9.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四)
  10.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三)
  1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1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一)

《淨土宗概論講記》

  1.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八)
  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七)
  3.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六)
  4.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五)
  5.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四)
  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三)
  7.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一)
  9.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
  10.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九)
  11.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八)
  12.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七)
  13.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六)
  1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五)
  15.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四)
  16.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三)
  1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二)
  18.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一)
  19.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
  20.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九)
  21.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八)
  22.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七)
  23.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六)
  24.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五)
  25.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四)
  26.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三)
  27.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二)
  28.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一)
  29.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30. 《淨土宗概論講記》(九)
  31. 《淨土宗概論講記》(八)
  3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七)
  33. 《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3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35. 《淨土宗概論講記》(四)
  3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
  3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
  3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第43課:釋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課:釋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課: 一、三經要點(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課: 一、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特色 二、三經要點(一)
  5. 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6. 第38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四)
  7. 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8. 第36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二)
  9. 第35課: 一、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二) 二、稱名一聲,頓超生死——《觀經》「稱名往生」之文 三、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一)
  10. 第34課: 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導大師「溺水偏救」之文 二、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課: 一、不顧貪瞋,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善導大師「凡夫入報」之文
  12. 第32課:不顧貪瞋,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課:不問時節,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時節」之文
  18. 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 ──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19. 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課: 一、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三) 二、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
  22. 第22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一)
  23. 第21課:本願不虛,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24. 第20課:定業與助業 ──善導大師判「正助二業」明傍助業專正定
  25. 第19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三)
  26. 第18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二)
  27. 第17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一)
  28. 第16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三)
  29. 第15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二)
  30. 第14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一)
  31. 第13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三)
  32. 第12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二)
  33. 第11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一)
  34. 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35. 第9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課: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二)
  40. 第4課: 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一)
  41. 第3課:善導大師思想概述
  42. 第2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二)
  43. 第1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

  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臨終時示門第之法語)
  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辨食魚之法語)
  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妓女之法語)
  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四郎之法語)
  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重衡之法語)
  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忠綱之法語)
  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賴綱之法語)
  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無品之法語)
  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尼眾之法語)
  1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信寂之法語)
  1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隨蓮之法語)
  1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道遍之法語)
  1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乘願之法語)
  1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聖光之法語)
  1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隆寬之法語)
  1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述《阿彌陀經》大意之法語)
  1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從配流上洛之後開示之法語)
  1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21~25)
  1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6~20)
  2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1~15)
  2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6~10)
  2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5)
  2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三心料簡(一))
  2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21~總結)
  2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6~小結)
  3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5)

石家莊念佛開示

  1. 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2. 石家莊念佛開示(三)
  3. 石家莊念佛開示(二)
  4. 石家莊念佛開示(一)

念佛往生開示

  1. 念佛往生(問答部分)
  2. 念佛往生開示(正文)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講於2008年11月12日「新婚感恩宴」

 

【主持人(陸喜順)】

       下面我們一心禮敬佛、祖師和恩師。因為場地的關係,我們不能頂禮,只能問訊。就以問訊當頂禮。

       一心禮敬西方極樂世界超世本尊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一心禮敬無量光明土中淨宗聖祖善導大師!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一心禮敬大恩導師慧淨上人!

       南無阿彌陀佛!(一稱)

       一心禮敬弘願寺住持淨宗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一稱)

       禮敬已畢,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下面我們以佛號聲迎請新婚伉儷登場!願這六字名號、萬德洪名為新婚伉儷未來的生活帶來快樂、帶來安康、帶來幸福、帶來吉祥!

       南無阿彌陀佛!……

       (對新人)請跪下!

       下面我們恭請慧淨上人為新人賜福!

 

【慧淨法師開示】

       今天是個吉祥的日子,農曆十月十五——月圓之日;今天也是個大喜的日子,我們相聚一堂,可說喜氣洋洋。在這裏我簡短講幾句話,為我們的新人作最深摯的祝福!

 

       一般宴客都是辦葷的,很少很少辦素的。蔡居士等能夠將我們這個喜宴用佛法、以素食來招待各位親朋好友,值得稱許,值得讚歎!

 

       我們想想看:在這大喜的日子裏,如果我們所辦的宴席是葷的,魚肉滿桌的話,這將為新人帶來多大的罪業!今天的宴席大約有六、七十桌,如果不辦素食的話,那麼必定殺生吃肉。每一桌至少一隻雞的話,我們今天就要殺生害命七十隻雞;每一桌如果有十條魚的話,我們就要殺生七百條魚;有十隻蝦的話,我們就要造七百隻蝦的冤和債。

 

       幸好我們兩位新人有佛緣、有智慧,果斷地決定素食宴客。不但彼此不造業,甚至彼此同增功德。有句話說:「一日持齋,天下殺生無我份。」今天我們以素食宴客,使得大家不吃魚、不吃肉,不直接、間接殺生造業,豈不是一件功德!

 

       以佛法來舉行婚禮,以素食來大宴賓客,這在臺灣逐漸形成一種風氣,可是在我們中國大陸,還沒有這個觀念。凡是良風美俗,必須要有仁人智士來登高一呼,今天我們兩位新人就是「開風氣之先」,有智慧,有遠見,很果敢,很果斷。

 

       今天這個喜宴,我在這裏祝福兩位新人能夠互愛、互信、互諒、互助;能夠相親相愛、永浴愛河;能夠長相廝守、白首偕老。更期願兩位新人能夠同心同德、同信、同願、同行、同理想、同目標,將來白首偕老之後,能夠同出輪迴、同生極樂、同證佛果,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樣的同隨彌陀、同度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主持人(陸喜順)】

       這次婚宴定名為「新婚感恩宴」。感什麼恩呢?感佛陀恩,感師長恩,感父母恩,感蓮友和眾生的恩。這種感恩宴是由林乃超、蔡曉潔居士和念佛人舉辦的,這一行為非常值得讚歎!下面我們請新婚夫婦發表感言。大家鼓掌歡迎!

 

【新婚夫婦發表感言】

       上人、淨宗法師,還有各位蓮友: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很感恩上人跟淨宗法師,百忙之中還抽空到中山來,關心我們這幫蓮友。我知道上人來自臺灣,淨宗法師來自安徽,可是阿彌陀佛的力量把他們帶到了中山,跟我們聚在一起,這一點使我相信:佛法真的是不分距離,只要我們秉承著一顆相信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一定會派使者過來救度我們這些凡夫,你們說對不對呀?(蓮友答:「對!」)

 

       在這裏我先講一下我相信阿彌陀佛的由來。

 

       其實我接觸淨土法門,是因為我媽媽——蔡居士。從小到大,媽媽就像家裏的皇太后一樣,講的每一句話都像聖旨,我都不敢違抗。自從她接觸了淨土法門之後,每次一看到我就說:「女兒啊!你今天念佛了沒有啊?你有沒有念南無阿彌陀佛啊?你念他能往生啊!他會帶你去西方極樂世界啊!」

 

       每次看到她,我一定會說:「有!」

 

       後來,不用問我,我一定先說我念了。我發現,其實淨土法門真的很平易近人,因為只要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好。對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講,要看懂那麼多的經文,而且還要去理解它,真的有一點難度。所以我真的很希望以後有更多的年輕人一起來加入念佛的行列,我們一起來接受阿彌陀佛的洗禮。你們說好不好啊?(蓮友答:「好!」)

 

       今天我也要借此機會感謝一些我平時沒有感謝過的人。首先我要感謝我的爸爸——史長芳,今天因為他真的很忙,現在還在東莞那邊打拼!可是我還是要跟他說:謝謝他這麼多年來的養育之恩,從小就把我送去澳洲讀書,讓我認識了我今天的先生。講到我先生的話,我要感謝我的兩位家公家婆,謝謝你們把兒子生得這麼帥,教得這麼好,這麼孝順,而且謝謝你們多年來對我的關心和疼愛,也謝謝你們對我的包容。南無阿彌陀佛!

 

       再來我要謝謝我媽媽蔡居士。我能有今天,都是她帶給我的,謝謝您蔡居士!南無阿彌陀佛!

 

       最後,我要跟我老公講一句話,雖然說我經常跟他講「娶到我是你這輩子最成功的事」,可是今天我有一句話一定要跟他說:「老公,人生路上有你真好!」

       

       謝謝!謝謝!這也是我最明智的選擇!

 

【主持人(陸喜順)】

       有這麼一句話,好像是「大話西遊」裏的一句話:「有一份真愛,如果讓我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愛你一萬年!」這句話大家聽過嗎?

 

       「愛你一萬年」,這句話不知使多少人感動得如癡如醉。但是地球上的人,誰能愛你一萬年呢?只有念佛人才能夠愛你一萬年。因為念佛人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從而達成愛你一萬年的願望!

 

       今天我們這對娑婆的夫妻、極樂的道侶,定能實現愛你一萬年的夙願。恭喜你們兩位!南無阿彌陀佛!

       下面讓我們衷心祝福,祝福兩位新人,祝福他們的生活像西方極樂世界八功德水一樣甜蜜!

       祝福他們的愛情像西方極樂世界七寶一樣永恆!

       祝福他們的事業像西方極樂世界黃金地一般的燦爛!

       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的感恩宴可以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緣份,更是他們兩位新人的善根所招、福報所感,因緣殊勝,可喜可賀!南無阿彌陀佛!

 

       下面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恭請我們的大恩導師慧淨上人為我們慈悲開示。

 

       請大家鼓掌恭請!

 

【慧淨法師開示】

       我們淨宗法師是淨宗的棟樑,有智慧,有學問,有文才,有口才。最可貴的是,淨宗法師有悲心,有願力,以「佛教靠我」為悲心,以「弘揚淨土在我」為願力,可說他的說法、他的著作,在在都顯露著悲心跟願力。

 

       現在請大家鼓掌歡迎淨宗法師為大家開示淨土宗的核心要義。

 

【淨宗法師開示】

       上人慈悲!蔡居士、各位蓮友: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希望大家安靜,把手機關閉,保持安靜。

       利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來共享阿彌陀佛的法宴。

 

       今天是新人新氣象,大家喜洋洋!對不對?(蓮友答:「對!」)陽光燦爛,佛光普照。今天在這裏,我想跟大家簡單講解淨土宗的核心要義。

 

新的人生、新的生命

       剛才兩位新人接受了上人的祝福。其實我也要祝福我們每一位蓮友,都將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所謂「新人」,就是有新的人生、新的生命。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輪迴,如果不能跳出輪迴,不能算是新人;我們的生命飽嚐無常的摧折,如果不能截斷無常,不能算新的生命。要獲得新的人生、新的生命,唯有仰靠阿彌陀佛。

 

       我想大家都願意往生,這和不願意往生的人相比,就是一個新。

 

依據淨土宗的教理修持淨土法門

       我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說在修持淨土法門。請問大家,修持淨土法門,大家是依據淨土宗的教理,還是依據他宗他派的教理?大家說呢?(蓮友答:「依據淨土宗。」)好!回答正確,一百分。

 

       很多人在修持淨土法門,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過,審視我們的心行,往往並沒有依據淨土宗的教理。我想我們今天在座各位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況。原因何在呢?是因為我們所接觸的、所聽聞的,甚至一千多年來所教導我們的,都不是純粹的淨土宗的教理。

 

善導大師的淨土宗教判與行判

       這樣說未免有點讓我們吃驚!請問大家,知道淨土宗是哪一位祖師開顯的嗎?(有蓮友答:「善導大師。」)善導大師開創了淨土宗,他開創淨土宗的根本著作就是《觀經四帖疏》。《觀經疏》之所以能夠創立淨土宗這一宗派,是因為有淨土宗的教判、淨土宗的行判。

 

       教判就是對淨土宗教理的分判,行判就是對淨土宗修行方法的分判。

 

行判:正行與雜行

       我們今天主要來講一講行判。

 

       我們修行淨土法門,大家可能聽說過有關「正行」和「雜行」,有沒有聽說過?

 

       (主持人上來更換麥克風)剛才那個麥克風效果不好,斷斷續續,信號不靈。如果我們和阿彌陀佛之間也是這樣斷斷續續、信號不靈,往生就不定了。

 

       我剛才問大家往生西方淨土的行法有兩種:一者是正行,一者是雜行,有聽說過嗎?(蓮友答:「有。」)有!

 

       正行和阿彌陀佛之間信號溝通很通暢,雜行和阿彌陀佛之間信號溝通不通暢。就像剛才這個麥克風,斷斷續續聽著不靈光。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裏把往生極樂世界的行法分為五種正行,這五種正行之外稱為雜行。

 

一、讀誦正行

       哪五種正行呢?

 

       一者讀誦正行:一心專讀誦《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讀誦這三部經就稱為讀誦正行。

 

       反過來說,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讀誦三部經典以外的經,比如說《金剛經》、《心經》、《普門品》、《華嚴經》、《藥師經》、《地藏經》等等,算不算正行啊?(蓮友答:「不算。」)不算!底下說「不算」的人很少,因為有很多人都在讀誦正依三部經以外的經典求生西方,他不好意思說不算,「如果說不算,我就是雜行了。」

 

       這個要講道理,聽完道理就明白了。一般人會認為「都是佛經,都很好,都要讀誦,讀誦這些經典都有功德」,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講,讀誦這淨土三部經以外的經典就稍微地拐彎了,不是那麼純粹,不是那麼直契根源。

 

       打一個比喻:我們從廣州要到北京,我們需要坐火車。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查列車時刻表,對不對?列車時刻表上面全國的道路都有,但是我們是到北京去的,我們專看哪一頁呢?專看廣州去北京這一頁,對不對?(蓮友答:「對!」)如果你看廣州去烏魯木齊的,算不算正呢?就算偏了;看廣州去上海的,算不算正啊?就算偏了。

 

       現在我們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當中,這三部經典就是專門講說凡夫眾生怎樣從娑婆前往極樂的,好像那一頁列車時刻表一樣,不夾雜其它的。所以,讀誦這三部經典叫讀誦正行。

 

       如果讀誦《金剛經》,從頭到尾有沒有講到西方極樂世界啊?沒有講到一句。《地藏經》也沒有講到一句阿彌陀佛,《藥師經》也不是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經》從頭到尾沒有講念佛,沒有講極樂。那我們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結果讀誦的經典沒有一句極樂世界,沒有一句阿彌陀佛,請問大家這是有智慧嗎?

 

       就好像我們從廣州到北京,我們查看列車時刻表,但是看了很多,就是不看廣州到北京的,專門看廣州去烏魯木齊、去上海、去南寧,那個正確不正確?(蓮友答:「不正確!」)

 

       所以,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先讀誦這三部經,這叫讀誦正行。這一點大家有沒有明白?(蓮友答:「明白!」)明白了就會去如法修行。我們現在明白了讀誦正行。

 

二、觀察正行

       第二觀察正行: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專門想像、羡慕極樂的莊嚴,這叫觀察正行。

 

       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明白。比如《阿彌陀經》裏說七寶池、八功德水、黃金為地、四色蓮華等等,我們讀誦這樣的經典,心中就會羡慕,就會嚮往,就有喜悅,這就能達成觀察正行。

 

       如果我們讀誦《心經》,就不是觀察正行。《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那是講般若智慧的,不是觀察極樂的。如果觀察我們的佛性,或者觀察他方國土,就往生極樂來講,不叫觀察正行,是觀察雜行。

       

       這是第二點,這是標準。

 

三、禮拜正行

       第三禮拜正行: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專禮拜阿彌陀佛,稱為禮拜正行。

 

       如果覺得禮拜阿彌陀佛還不夠,還需要再禮拜其他的佛菩薩,這就叫做禮拜雜行。大家有沒有聽明白?(蓮友答:「有!」)所謂「雜」,就是雜多,就是間雜。雜多就是怕阿彌陀佛一佛不夠,然後加上別的佛,這樣的話,心就不純一,不單純,這叫禮拜雜行。

 

       有的蓮友習慣早晨拜四十八拜,專拜阿彌陀佛,這就是禮拜正行。結果有些老菩薩家裏供的佛有好幾十尊,她拜四十八拜,一尊佛分一拜還不夠,因為她家供了五十尊佛,所以每一尊佛分一拜還不夠——這樣就叫禮拜雜行。

 

四、稱名正行

       第四稱名正行: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叫稱名正行。

 

       「正」就是純正、正確、純粹、正直、不拐彎,這叫正。正確的道路,正確的修行。我們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叫稱名正行。

 

       認為專念阿彌陀佛一佛可能功德不夠,可能往生把握不大,除了阿彌陀佛的名號之外,再加上其他佛菩薩的名號或者咒語等等,這個叫做稱名雜行。

 

五、讚歎供養正行

       第五讚歎供養正行:為了往生極樂世界,一心專讚歎供養阿彌陀佛,稱為讚歎供養正行。

 

       為往生極樂而讚歎供養阿彌陀佛以外的其他佛菩薩,稱為讚歎供養雜行。

 

       簡單講就有這五種正行、五種雜行。

 

正雜得失

       善導大師說,如果修持五種正行,尤其是其中第四的稱名正行,叫做「正定之業」。專念彌陀名號的話,效果怎麼樣?十個就十個往生,百個就百個往生;如果修持這五種正行之外的雜行,善導大師說,一百個難得一兩個往生,一千個難得三五個往生。大家有沒有聽明白?(蓮友答:「有!」)同意不同意?(蓮友答:「同意!」)不同意也沒有辦法,因為這是彌陀化身善導大師所講的,這是佛智,佛的智慧,所謂「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瞭」。善導大師所講的,就是阿彌陀佛親自所講的。

 

稱名正定之業

       那麼,道理何在呢?因為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以阿彌陀佛的誓願為標準。關於第四稱名正定之業,善導大師有這樣一段法語:「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我這樣念一遍,有的蓮友清楚,有的蓮友不清楚。請大家合掌,跟我一道念,請合掌: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好!請放掌!先解釋幾個名詞。

 

       「正定之業」:就是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正確的、純粹的、決定性的、正直不拐彎的、沒有任何含糊動搖或者是不確定性的,這叫正定之業。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專稱阿彌陀佛名號,都百分之百、萬不漏一地往生西方淨土,這才叫正定之業。

 

       那麼,相反的,叫做不定業,或者叫雜散業。什麼叫不定業呢?如果不是專稱彌陀名號,往生西方則不確定。

專稱彌陀佛名,往生一定,所以叫正定業。

 

行住坐臥一心專念

       我們念佛很簡單,動動嘴巴就可以念了。這樣的念佛,到底有什麼條件呢?善導大師前面解釋說:

 

       「一心專念」:「一心」就是信順不懷疑。「專念」就是專一不夾雜。

 

       「行住坐臥」:不管我們是走路,還是居家,還是安坐(端坐在那裏),還是病重或者是晚上要睡覺、躺在床上,都可以念佛。這樣的念佛,不講究功夫如何。比如說我們走路的時候,就是散心在念佛。如果講究稱名的功夫,就一定要打坐,要安靜。但是善導大師說「行住坐臥」,是就我們方便。早晨提著菜籃子到菜市場買菜,那裏就是我們的念佛道場。邊提菜籃子邊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字也可以,六字也可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一句佛號四個節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我們坐車,在車上也可以閉目念佛;我們切菜,也可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洗衣服也可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掃地也可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黃打鐵邊打鐵邊念佛

       像宋朝的黃打鐵,很有名,他邊打鐵邊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他這樣念了幾年——你說他有禪定嗎?因為他很窮,要打鐵維持家計。他的妻子就說:「你打鐵那麼辛苦,再加念佛不是更辛苦嗎?」他說:「哎!這個妳不懂。我以前打鐵臂膀又酸,火爐烤得又熱。自從我念佛,又不累,又不熱。」這樣念了幾年。有一天,他對別人說:「我要走了,請你幫我寫四句話。」(他不識字)哪四句話呢?

 

叮叮噹噹,久煉成鋼。

 

       這是他打鐵的生活,叮叮噹噹,「叮叮叮,噹噹噹」。

 

天下太平,我往西方。

 

       這四句話一說完,就把打鐵的錘子往肩膀上一放,站在那個地方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殊勝不殊勝?(蓮友答:「殊勝!」)我們各位要不要向黃打鐵學習啊?(蓮友答:「要!」)大家在家裏擦地板的時候,也可以邊擦邊念佛,走的時候也可以寫首偈子。

 

       我們就是行住坐臥,四大威儀都可以念佛。

 

不問時節久近

       善導大師底下接著說:

 

       「不問時節久近」:不論我們念佛時間長,還是念佛時間短;不論我們工作忙,還是工作閑;不論我們接觸念佛法門時間久,還是我們接觸念佛法門時間短;不論我們是平生就一輩子地念了二十年、三十年,還是我們到臨終的時候才遇到別人告訴我們,哪怕只念了十句、九句,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句,這樣都可以,這叫「不問時節久近」。

 

       「不問時節久近」也就是不論功夫深淺。因為念佛時間久,打坐靜念,那麼這樣可能功夫比較深;念佛時間短,又沒有打坐,散散地,行住坐臥地念,那功夫可能就不深。但是,這樣的念佛,只要是「念念不捨」。

 

念念不捨

       「念念不捨」的意思就是我們起心動念只要念就念阿彌陀佛,只要有時間就念阿彌陀佛,不捨阿彌陀佛去念別的事情。因為我們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因為只有阿彌陀佛為我們發四十八願。

 

       諸佛菩薩度眾生都有他們的誓願,他們是根據誓願來度眾生的。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建造的,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所發的。阿彌陀佛發了「念佛往生」的誓願,所以我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捨彌陀而念別的佛菩薩,這樣反而是以一佛代一萬佛。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的總代表,他為我們發了這樣的願。所以不要覺得說「我專念彌陀一佛,別的佛都漏掉了……」,恰恰相反,你即使每天念一萬尊佛,也還漏掉了恒河沙恒河沙數諸佛,為什麼呢?《阿彌陀經》裏說「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這麼多佛每一尊都念下來,我們也念不過來,對不對?所以,我們就以一代一萬,我們先專念彌陀往生極樂世界,再分身無數去禮拜、供養、讚歎十方諸佛,蒙受十方諸佛的摩頂授記,好不好?(蓮友答:「好!」)

 

往生萬不漏一

       這樣的念佛,善導大師就給出一個結論(這樣的念佛,不論行住坐臥,不論時節久近,不論工夫深淺;只要一心專念,只要念念不捨。念念不捨就是解釋前面的「一心專念」,念念都是念阿彌陀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不捨阿彌陀佛去旁騖其它法門,那麼這樣的念佛,就叫做「正定之業」):你能這樣子,就百分之百、千分之千、萬分之萬、萬不漏一通通往生。

 

順彼佛願

       什麼道理呢?後面用五個字來說明:

 

       「順彼佛願故」:因為我們這樣的念佛,隨順了阿彌陀佛的誓願。

 

       大家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靠自己的願力還是靠彌陀的願力啊?(蓮友答:「靠阿彌陀佛!」)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如果靠我們的力量,我們沒有。

 

       靠彌陀的力量,要不要順彌陀的願啊?(蓮友答:「要!」)不順彌陀的願,靠不上彌陀的力量,對不對?(蓮友答:「對!」)

 

       所以善導大師就說了,專修念佛之人,「順彼佛願」,順了阿彌陀佛的願望,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無疑。

 

念佛往生願

       那麼,阿彌陀佛有什麼樣的願望呢?

 

       在四十八願當中,他專門為我們這樣的凡夫發了一條願,叫做「念佛往生願」。大家知道嗎?他沒有給我們這樣的凡夫說「諸行往生願」,是「念佛往生願」,願文是這樣子的——大家不妨合掌跟我一道念,請合掌,我們來複習法藏比丘為我們發的願,這個很重要,對我們很重要!看這位大菩薩到底為我們發了什麼樣的願,他的願到底對我們有什麼要求,對我們有什麼利益——非常重要!大家閉著眼睛,懇切地隨我念,一句一句地念: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好!請放掌。

 

       「除了造作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重罪的人之外,所有的十方眾生,我成佛的時候,只要你能做到三句話,那我就保證你往生。如果你不能往生,那我就不成佛!」這叫「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誰不取正覺呢?法藏比丘。如果我們做到三句話,他不能讓我們往生,說明他的願力還不夠,他的功德還不夠,他的慈悲還不夠,他的光明還不夠,那麼他就要繼續修行,直到只要我們一達成這三句,他就能讓我們往生,他才成佛。

 

       要求我們做的三句,其實只有兩個字——念佛。

 

       至心信樂——真的相信彌陀救度而快樂

 

       哪三句?第一句:

 

       「至心信樂」:十方的眾生啊,你要真的相信我要救你。

 

       信誰呢?「信我法藏比丘成為阿彌陀佛要救你」。

 

       大家真的相信嗎?是不是真的相信?(蓮友答:「相信!」)相信是相信,是不是真的相信?(蓮友答:「真的相信!」)真的相信就有快樂。大家快樂嗎?(蓮友答:「快樂!」)往生西方,大家一定嗎?(蓮友答:「一定!」)

 

       好!往生一定才快樂,往生不定不快樂,是不是?

 

       「哎呀!師父啊,往生西方,我很想往生,可是,可是……」頭腦一大堆的「可是」、一大堆的問號,心中就有疑團,心口就有石頭壓著,那個不快樂。

 

       所以,「至心信樂」就是相信阿彌陀佛一定會救我,相信我某某人能夠念佛往生西方成佛——以信而有樂。

 

       如果相信說「大法師修行好,他很慈悲,出家幾十年,他到極樂世界才差不多;我呢?修行這麼差,持戒也沒有清淨,甚至連吃素還沒有全部做到,我哪裡能往生?」有這樣的想法能快樂嗎?(蓮友答:「不快樂!」)這樣的想法就不是真的相信阿彌陀佛,因為你認為阿彌陀佛有條件。其實阿彌陀佛無條件,所謂「至心信樂」,就是彌陀說:「你要真的相信我無條件地救度你!」

 

欲生我國——願意往生極樂世界

       救度我們到哪裡?阿彌陀佛要求我們的第二句話就說:

 

       「欲生我國」:你要往生我的淨土,你要到我的極樂世界來!

 

       大家願意不願意去?(蓮友答:「願意!」)回答問題這麼遲疑,腦子可能想了:「哎呀!我的小孫孫……」,然後「我的錢……」

 

       不行!我再問第二遍,不要遲疑,遲疑就說明願心不懇切——大家願意不願意往生極樂?(蓮友答:「願意!」)好了,那第二句我們就做到了。

 

       所以,信和願很容易做到,只要心裏的一個念頭就可以,對不對?只要相信阿彌陀佛:佛說「是這樣」,我們就相信是這樣;佛說「你要願生極樂」,我們就願生極樂。願意到極樂世界去,對我們有什麼不好嗎?(蓮友答:「沒有!」)會不會讓你虧本?(蓮友答:「不會!」)會不會讓你本來考北京大學,只能掉下來變成一個普通大學,會不會?(蓮友答:「不會!」)不會啊!願生極樂,不會對我們有害處啊!只有好處啊!你何必不願意去往生呢?我們願生極樂,能賺一個極樂世界,能賺一個無量光壽,能賺一個神通具足,能賺無量的慈悲智慧功德,對我們沒有壞處,只有好處,大家何不願意呢?是不是?(蓮友答:「是!」)

       所以,我們在這裏願生極樂很容易——第二句我們又做到了。

 

乃至十念——一輩子念佛,不改變題目

       第三句就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是什麼含義?

 

       「乃至十念」就是指念佛。善導大師將「乃至十念」解釋為「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也就是「一向專念」。就是說我們這一生,我們遇到念佛法門,就一輩子念佛,不改變題目,不懷疑,不夾雜,一向專念。

 

       我們如果遇到念佛法門早,就是乃至十年,乃至二十年;我們如果遇到念佛法門晚(阿彌陀佛發願,是拿那個臨終才遇到這個法門,所謂「下至」,「下」是跟「上」相對。「上」是指時間久、壽命長,那就多念佛),甚至直到臨終,只能有十聲念佛的時間,甚至只能有五聲、三聲、一聲念佛的時間,只能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人,阿彌陀佛說:「只要你相信我無條件的救度,願生我的淨土,我法藏比丘發願成佛,都要把你救到西方極樂世界來。如果我法藏比丘達不成這樣的願望,那我就不成佛!」

 

       所以,「乃至十念」就是指我們專修念佛,口稱阿彌陀佛名號——容易不容易?(蓮友答:「容易。」)

 

       大家合掌隨我念佛十聲,一道念。請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哎呀,如果剛才有人斷氣了,這個人就往生淨土了。因為他符合「乃至十念」啊。剛才大家都表態了,都信彌陀救度,都願生彌陀淨土,又做了「乃至十念」的念佛,他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我們剛才在座的這麼多,七八百位,有斷氣的嗎?(蓮友答:「沒有。」)還沒有。如果有的話,就往生西方了。容易不容易?(蓮友答:「容易。」)簡單不簡單?(蓮友答:「簡單。」)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往生有保證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如果這三句我們能做到,後面兩句阿彌陀佛保證說:「你能做到前三句,我就給你後兩句。」後兩句是什麼?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你這樣不能往生的話,我不取正覺!

 

       我們的往生是不是有保證的?(蓮友答:「是。」)

 

       那麼,這尊法藏比丘有沒有成佛啊?(蓮友答:「有。」)他已經成佛了。他的誓願會不會兌現啊?(蓮友答:「會。」)

 

       只要我們做到前三句,後兩句阿彌陀佛已經做好了,對不對?(蓮友答:「對。」)

 

       他已經成佛了,他的兩句已經實現了。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已經成正覺了!那你只要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你就必定往生!」對不對?(蓮友答:「對。」)

 

善導大師四十八字釋

       所以,我們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就用四十八個字來解釋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他是這樣解釋的,大家合掌跟我念: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
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好!你看四十八個字,有可能讀了後面就忘了前面。沒關係!後面兩句八個字是結論。結論是什麼?「眾生稱念,必得往生」。那麼,我們從後往前推,為什麼「眾生稱念,必得往生」?是因為「當知本誓,重願不虛」,是阿彌陀佛本來的誓願不虛假。

 

信願行一體

       我們剛才共同來瞭解了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就是說只要我們信願行:信什麼呢?信「只要我念佛、願生極樂,就必得往生」,這叫做「至心信樂」。如果不是這樣,就不叫「至心信樂」。第十八願的願文說得很清楚的。

 

靠佛願,不靠自心

       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不要緊緊盯住阿彌陀佛的念佛往生願?要不要?(蓮友答:「要。」)對呀!我們往生西方極樂的道路、方法,都在阿彌陀佛的誓願當中確定好了。所以,要看阿彌陀佛的願。

 

       如果看我們的心的話,我們的心是黑暗的,是惡業充滿的,是妄念紛飛的,對不對?(蓮友答:「對。」)依我們的心能往生極樂嗎?(蓮友答:「不能。」)

 

       依彌陀的願能往生極樂,對不對?(蓮友答:「對。」)

 

       所以我們大家就要明瞭,阿彌陀佛對我們有條件嗎?這個念佛往生願裏面對我們有要求嗎?(蓮友答:「沒有。」)

 

       只有三句話,說:「你要相信我,你要到我的極樂淨土來,你要念佛。」

 

       念佛很簡單,只要口稱名號,「上盡一形,下至十聲」就可以了。這樣容易不容易?(蓮友答:「容易。」)

 

樹喻:念佛要知道根本

       這一條願就叫做「念佛往生願」。這一條願是阿彌陀佛成佛的大根大本,也是我們眾生往生的大根大本。

 

       我們看一棵樹,樹葉再怎樣風光,再怎樣茂盛,如果離開了根本,它就要枯萎,就要凋零,對不對?(蓮友答:「對。」)

 

       我們念佛要知道根本。我們念佛的功夫深淺,或者時節久近,或者聲音好聽不好聽,或者心清淨不清淨,這個都是樹葉。這個樹葉要紮根在阿彌陀佛本願這一根本上。即使你的心無法清淨,得到了根本,你就往生一定!

 

一切眾生皆是佛願救度的對象

       所以我在這裏懇切地告訴大家:

 

       不論我們心清淨還是不清淨,不論我們是出家還是在家,不論我們功夫是深還是淺,不論我們罪過是重還是輕,不論我們有吃全素還是沒吃全素,這一切都不論。這一切都是「十方眾生」,阿彌陀佛發願的時候都沒有談這些。他只是說這樣的十方眾生——出家、在家,有智、無智,心淨、不淨,持戒、破戒,所有這一切,都屬於「十方眾生」,「只要你不造五逆謗法的重罪,你稱念我南無阿彌陀佛,都能得救,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明白不明白?(蓮友答:「明白。」)

 

今天就是一個新人

       好了!剛才把阿彌陀佛的「念佛往生願」簡單地介紹給大家。當然時間很短,不能把其中的意思完全展開。門口有些書,出去的時候大家可以結緣,大家可以進一步瞭解。瞭解了,心中就會安樂,就能真正落實「至心信樂」,就能真正落實「眾生稱念,必得往生」。這樣的話,我們今天就是一個新人。大家從原來往生不定,達到往生決定,你就是新的生命、新的人生。不然的話,心中老在那裏擔心懷疑,「我真的能到淨土嗎?我是不是還要再六道輪迴呀?」那你雖然只有二十歲,雖然是生下來的一個小BABY,你都是老凡夫了。因為在娑婆世界輪迴了那麼久,哪裡是新人啊?一生下來的小BABY都是老人了,老流浪漢,老凡夫,老「常沒常流轉」,對不對?

 

       如果我們能夠念阿彌陀佛,能夠瞭解彌陀的誓願,雖然是八十幾歲的老人,也是一個新人,我們是極樂世界的新菩薩,是不是?(蓮友答:「是。」)是新到極樂淨土報到的阿彌陀佛的孩子。

 

淨土宗的宗旨

       關於淨土宗,剛才說到了大根大本。下面我就簡略地來說明淨土宗的宗旨。

 

       一個宗派能夠成立,有它的宗旨,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教理,有它的傳承。我們在座的這麼多蓮友,我想如果沒有接觸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對於這幾點是比較陌生的。淨土宗有什麼特色呢?可能不清楚;淨土宗有什麼教理呢?大多數人都以禪宗、天臺宗——他宗他派的教理來修行淨土,這樣是不純粹的;淨土宗有什麼傳承呢?多數人都知道十三祖,其實十三祖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法義上並不是一脈相承的。當然這樣的話題說起來,難免讓大家心中有所震盪。因為時間短,不能夠完全解釋得明白,只是簡略地解釋。

 

「喊破喉嚨也枉然」的來由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兩句話:「口念彌陀心散亂」,下面一句呢?「喊破喉嚨也枉然」。

 

       這兩句話是阿彌陀佛說的嗎?(蓮友答:「不是。」)是善導大師說的嗎?(蓮友答:「不是。」)是淨土宗祖師說的嗎?(蓮友答:「不是。」)

 

       學淨土法門的人,為什麼把不是阿彌陀佛說的、不是善導大師說的、不是其他淨土宗祖師說的話記在心中、背在口上呢?

 

       這兩句話,是以禪宗的思想來解釋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不是阿彌陀佛說的,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所以就不是我們所要聽的,不是我們所要記的。大家恰恰把不是要聽、不是要記的話都記在心中了。為什麼?因為我們被別人一說,就唬住了,我們迷信,我們不能正信。這兩句話放在心中會快樂嗎?(蓮友答:「不會。」)這兩句話放在心中怎麼能快樂?

 

       好了,下面我們要把這兩句話在心中消化掉。

 

       這兩句話,是出自於一位禪宗的大德——憨山大師,他不是專修淨土的。他也提倡淨土,不過,他是依據禪宗的觀點說:你口念彌陀,念阿彌陀佛名號,但是你心不清淨,心很散亂,你沒有證悟空性,沒有達到某種功夫境界,比如晚上睡覺睡著了,念不出來佛,做夢的時候,都一片混亂顛倒,那你這樣的人沒有功夫,你怎麼能往生西方呢?你就是把喉嚨喊破了,也沒有用。

 

       這兩句話聽起來,我們心中會不會害怕?當然害怕嘛!因為我們做不到嘛!

 

紫柏大師睡夢中念佛

       有一次,同是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大師問一位弟子:「你念佛是否常間斷?」

 

       弟子回答:「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忘了。」

 

       大師呵斥道:「睡著了都不會念佛,這樣還行啊!念一萬年也沒用!」

 

       「那怎麼辦?」

 

       「從今往後,必須在睡夢中念佛不斷,方能出苦。如果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醒了之後要痛哭流涕,要到阿彌陀佛面前去磕頭,要磕得頭破血流,傾盡全力念佛。今晚睡覺沒念佛,明天早上要磕得頭破血流;明晚睡覺又沒念佛,後天早上還要磕得頭破血流。連續這樣二三十次,自然就會在大昏睡中佛號不斷。」

 

       大家晚上在睡夢中能念佛嗎?能不能一向念佛念到底?那早晨要磕得頭破血流——你捨得嗎?磕過沒有?沒有。

 

       他這樣的修行方法很用功。但是,這不是阿彌陀佛所要求的。紫柏大師他做到了,但是阿彌陀佛不是專救紫柏大師一個人啊!如果要做到這樣才能往生,那只能救他一個了,那我們這七八百人都通通絕望了,那十方眾生怎麼得救?

 

念佛往生唯除逆謗

       所以,阿彌陀佛發願說:「不以這個為條件,這個你能做到,是你的功夫,是你的本事。如果你做不到,也沒關係。我要普度十方眾生,只要你不五逆謗法,不否定極樂淨土的存在——如果你說沒有極樂淨土、沒有阿彌陀佛,那自然不能往生西方了,你都不相信啊!只要不五逆謗法,你念佛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各宗以自宗觀念解釋淨土

       所以我們就知道,從古到今,求生西方的人很多,禪宗的人也求生西方,那麼他就以禪宗的觀點解釋淨土法門;天臺宗的人也求生西方,他就以天臺宗的觀點解釋淨土法門,所謂「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這都是天臺宗的觀點;唯識宗的人也求生極樂,他就以唯識宗的觀點解釋淨土法門;律宗的人持戒持律,也求生極樂,他就以戒律的觀點解釋淨土法門……。這些解釋純粹不純粹?不純粹。對於他們各宗各派的人,都有引導的功效,但對我們專修淨土法門的人,就混雜了。

 

專依淨土宗教理

       我們專修淨土法門,就專依淨土宗的教理好不好?(蓮友答:「好。」)不依禪宗,不依天臺宗,不依華嚴宗,不依唯識宗,專依淨土宗,好不好?(蓮友答:「好。」)專依淨土宗,就是專依善導大師;專依善導大師,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剛才善導大師的四十八個字,解釋得多麼明瞭、多麼乾脆、多麼容易、多麼懇切!從古到今的祖師大德,沒有像善導大師這樣解釋的。說: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這樣一尊阿彌陀佛,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

 

       「當知本誓,重願不虛」:我們應當知道,他因地發的四十八大願,尤其這第十八念佛往生願,是殷重的、深沉的、不虛假的,已經完成了。他的願既然完成了,不會講假話騙我們——阿彌陀佛會騙我們嗎?不會。那麼自然得出一個結論:「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我們在座是不是眾生?是不是?(蓮友答:「是。」)我們沒有成佛,都是眾生;我們是眾生,我們會不會稱念?(蓮友答:「會。」)我們會稱念,會不會必然往生?(蓮友答:「會。」)

 

       那麼,是我們的功夫嗎?(蓮友答:「不是。」)

 

       是我們持戒持得好嗎?(蓮友答:「不是。」)

 

       是我們念佛心清淨嗎?(蓮友答:「不是。」)

 

       是我們會讀很多經、會拜很多懺嗎?(蓮友答:「不是。」)

 

       通通不是。是阿彌陀佛不講假話騙我們,我們往生就一定。

 

       所以我們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是念佛眾生,我在稱念佛號,我必得往生!」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不騙我!不是因為我功夫好,不是因為我持戒清淨,不是因為我禪定功深,不是因為我智慧高超,是因為阿彌陀佛不騙我。」對不對?(蓮友答:「對。」)

 

慧淨上人總結淨土宗的宗旨

       慧淨上人把淨土宗的宗旨總結為四句話。請大家合掌跟我一道念一遍:

       淨土宗宗旨: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

       好!這四句話,四六二十四個字,大家把它記住。

 

一、信受彌陀救度——救度的法門

       第一句:

       「信受彌陀救度」:大家要知道,我們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佛在《無量壽經》的異譯本裏就說了:

心或不堪常行施,
普濟貧窮免諸苦,
利益世間使安樂,
不成救世之法王。

 

       法藏比丘說:「如果我的心力不能夠普遍救度沒有功德法財的貧窮苦難的眾生,不能夠讓他們往生安樂淨土、得到究竟的利益和安樂,那我不成救世之法王。」法藏比丘要成為救世的法王來救度我們,所以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

 

       救度的法門,就有別於修行的法門。除了淨土宗之外,所有的法門都是修行的法門。

 

       修行的法門可以用兩句話、十個字概括綱宗。哪兩句話、十個字?「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是修行的法門。貪瞋癡息滅了,一點點都沒有了,你就解脫生死輪迴了。這是靠自己修行。

 

       我們這樣的凡夫,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嗎?大家能不能做到息滅貪瞋癡啊?不行啊!做不到啊!

 

       我們是不是經常被煩惱所左右啊?(蓮友答:「是。」)大家是不是生活在業力當中?(蓮友答:「是。」)我們被煩惱之賊所侵害。

 

       那麼這樣的人,需不需要救度?(蓮友答:「需要。」)需要救度啊!如果有人來救我們,好不好?(蓮友答:「好。」)

 

       在三界火宅當中的人需要救度。經中說「三界猶如火宅」,沒有半時的安穩。我們被煩惱惑業緊緊地捆綁在三界當中,我們需要救度。

 

       那麼,救度是靠自己的力量嗎?(蓮友答:「不是。」)救度是靠外在的力量。

 

       前一段時間爆發了汶川大地震,埋在黑暗的廢墟下面的人,如果沒有外面的人救他,他自己能出來嗎?不可能。

 

       我們埋在貪瞋癡三毒罪業廢墟下的深深的土層下面,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大願力、大心力、大光明來救度我們,我們不可能出離三界!所以,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

 

       既然是救度的法門,我們就要相信,就要接受,不要懷疑,不要拒絕。所以叫「信受彌陀救度」。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

       是誰救度我們往生西方呢?

 

       是地藏王菩薩嗎?地藏王菩薩有沒有為我們發四十八願?(蓮友答:「沒有。」)地藏王菩薩發願救度地獄眾生,他是把地獄眾生超度到人天。但是若要救到西方極樂世界,地藏王菩薩的能量還不夠。

       

       是普賢菩薩嗎?也不是。普賢菩薩還要靠阿彌陀佛救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後面有四句話,哪四句話?「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是釋迦牟尼佛嗎?(有蓮友答:「是。」)也是也不是。怎麼叫「也是」呢?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了淨土三部經,告訴我們說:「你啊,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一向專念,得生彼國!」如果我們聽懂了,接受了,等於是釋迦牟尼佛把往生的方法告訴我們,我們就可以依教修行往生西方了;為什麼說「也不是」呢?因為釋迦牟尼佛沒有為我們發四十八願,他是一尊介紹的佛,他介紹我們被阿彌陀佛救度,對不對?(蓮友答:「對。」)我們感念釋迦牟尼佛的恩德,就應該專念阿彌陀佛名號,這樣釋迦牟尼佛就會點頭微笑。所以在《觀經》裏就有這樣一段經文:「爾時釋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而出。」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微笑?因為眾生要專念阿彌陀佛名號了。所以,我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和六方諸佛都很歡喜,都很喜悅。

 

不信神醫喻:懷疑就是拒絕

       這是第一句,「信受彌陀救度」。

 

       大家合掌跟我念:信受彌陀救度。

 

       好,這句話六個字,有三重含義。我們從後面兩個字看:

 

       「救度」:顯示淨土法門是他力救度的法門,不是自力修行的法門。

 

       「彌陀救度」:顯示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來救度,不是其他佛菩薩來救度。

 

       「信受彌陀救度」:顯示淨土法門既然是彌陀救度的法門,我們就要信受,不要懷疑,不要拒絕。阿彌陀佛要救你,結果你懷疑,這是不是拒絕啊?(蓮友答:「是。」)是拒絕。

 

       好比我們病重了,有一位神醫要來救我們,結果我們懷疑他,我們不相信他,那麼是不是在拒絕他為我們看病啊?懷疑就是拒絕。

 

二、專稱彌陀佛名——不雜餘行

       第二點,雜行就是拒絕。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結果我們信不過,我們念阿彌陀佛,又怕功德不夠,再去念別的佛菩薩、別的經、別的咒,這是不是懷疑啊?是不是拒絕啊?

 

       拒絕彌陀的救度,就不能得到救度。所以我們第一句要明白。我們要接受彌陀救度,執持彌陀名號。

 

       所以,信受彌陀救度,體現在哪裡呢?就是第二句——專稱彌陀佛名。我們只要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被阿彌陀佛救到了。

 

       各位蓮友,我們大家願不願意被阿彌陀佛救到?(蓮友答:「願意。」)我們念《金剛經》能被阿彌陀佛救到嗎?(蓮友答:「不能。」)《金剛經》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話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你念《金剛經》怎麼能被阿彌陀佛救到?我們念大悲咒,念十小咒,念楞嚴咒,能被阿彌陀佛救到嗎?(蓮友答:「不能。」)不能。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救度我們是靠他的光明,靠他的名號。我們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被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攝取。我們如果不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之外。在彌陀的光明之外,能被阿彌陀佛救到嗎?不能。

 

       這不是我個人的結論,這是佛經和祖師的解釋。

 

       《觀經》裏有這麼一段法語,兩句話、十六個字: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大家聽說過嗎?有沒有?(蓮友答:「有。」)有的蓮友聽過。阿彌陀佛的光明雖然遍照十方世界,但是只有念佛的眾生——不是雜行的眾生,也不是參禪的眾生,也不是誦楞嚴咒、大悲、十小咒的眾生,是念佛的眾生攝取不捨。攝取不捨就是找到他,保護他,救度他,不離開他,不捨離他,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從早到晚,從晚到早,分分秒秒不離開他。

 

       善導大師結合《阿彌陀經》和《觀經》兩段經文,這樣解釋(大家跟我一道念。合掌):

彼佛光明無量,
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故名阿彌陀。

 

       好!請放掌。

 

       這段法語實在是太絕妙了!阿彌陀佛為什麼叫阿彌陀佛?他有什麼資格叫阿彌陀佛?他有什麼作用和功德叫阿彌陀佛?善導大師根據《阿彌陀經》和《觀經》,解釋得非常清楚。

 

       「彼佛光明無量」:阿彌陀佛有無量的光明。

 

       這樣的光明幹什麼呢?

       

       「照十方國」:是要遍照十方國土,遍救十方國土的眾生,所謂「十方眾生」。

       

       那麼,有什麼樣的功效呢?

 

       「無所障礙」:沒有任何障礙。我們有業障,如果佛光一照,就沒有業障了。

 

       無所障礙的光明體現在哪裡呢?

 

       「唯觀念佛眾生」:「唯」是唯一。這個「唯」字是個關鍵字眼。「唯」,唯一,唯獨,除此之外沒有了。那麼唯一怎麼樣?「觀」是觀察、觀看、尋找。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礙光,唯獨觀察、尋找念佛的眾生。如果誰在念佛,哎,馬上看到你了。我們現在嘴巴只要一動,「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馬上就看到我們了。阿彌陀佛只是看念佛的眾生,如果你念楞嚴咒,他不看你,因為這跟他的本心不相應,頻道不相應,沒有共振。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當下就看到我們,找到我們,這叫「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樣的光明,找到念佛的人,就保護我們,不捨開我們,所以他才叫阿彌陀佛。他救度念佛的眾生,而且唯救念佛的眾生,他才叫阿彌陀佛,不然就不叫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還有一段法語,解釋這段經文,他是這樣說的: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
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
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我先解釋一遍,然後大家再跟我一道念一遍。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但有」,只有,只要是。只要是專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極樂的人。

 

       「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彼阿彌陀佛的心地大光明就照耀他,攝取他,不離開他,「攝護不捨」。

 

       「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總不論」,總是不論。總是不論誰呢?一切雜行雜修的人。「總不論照攝一切雜業行者」,一切雜業雜行雜修的人,阿彌陀佛的心光不照耀攝取。

 

       這是阿彌陀佛化身善導大師親自講的。那就是說,除了念佛之外,所有的修行無法與阿彌陀佛的心光感應道交,雖然在那裏拼命地、努力地、精進地、艱難地修行,但是躲在了佛光之外。

 

       如果這樣,往生有份嗎?往生無份,往生不定。也不能講完全無份,但是不定。好,大家跟我一道念這一段文。請合掌: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
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
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你看看,其餘的一切雜業雜行的人,阿彌陀佛的心光不照不攝。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但有專修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的人,常照常攝,不加捨離。所以這個「專」字重要不重要?(蓮友答:「重要。」)

 

       我們在座各位蓮友,如果大家以前修行得比較雜的話,從今天開始,我們專稱佛名,這樣我們就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人生、新的生命。那我們今天就是一個全新的念佛人,好不好?(蓮友答:「好。」)

 

       如果大家還不捨得放下,那你是走老路。你走老路,只怕往生不定。希望大家都往生決定。

 

       我們希望不希望自己往生一定?(蓮友答:「希望。」)好,那我們就要專稱彌陀佛名。

 

三、願生彌陀淨土——念佛的目的

       下面第三句,專稱彌陀佛名的目的在哪裡?是為了發財嗎?(蓮友答:「不是。」)

 

       有人說:「師父啊!我不是為了在這一輩子發財,我是為了死了到陰間發財,好有錢用。」是那樣嗎?(蓮友答:「不是。」)

 

       是為了將來升天嗎?(蓮友答:「不是。」)

 

       是為了將來做大官、好有機會撈錢嗎?(蓮友答:「不是。」)

 

       我們念佛的目的是「願生彌陀淨土」。

 

       所以這第三句是目的。第一句是總的一個宗旨,開宗明義——「信受彌陀救度」;第二句是方法——「專稱彌陀佛名」。怎麼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就被阿彌陀佛救到了,因為佛光照攝我們,不離開我們;第三句就是目標——「願生彌陀淨土」。這是我們得救之後的目標、場所。

 

四、廣度十方眾生——自利利他

       第四句就是我們的利益,自利而利他——「廣度十方眾生」。

 

       只要我們能做到前三句,就能做到最後一句。「廣度十方眾生」,談何容易啊?不容易的。如果不是大菩薩,如果不是成佛再來,不能分身十方、具無礙辯才、具無生法忍,那怎麼能廣度十方眾生啊?比如像我,人在大陸,就不能在臺灣;身在講堂,就不能在外面。不能分身就不能廣度十方眾生,對不對?(蓮友答:「對。」)我在這裏講中國話,就不能同時講外國話。不能同時講千萬種語言,也不能廣度十方眾生。廣東話我也聽不懂,臺灣話也聽不懂,又不會講,那我在這裏講,很多老太太就沒反應。怎麼講,你問她,她就沒反應,再問她還是這樣。為什麼?「師父啊,不怪我啊,你講的我聽不懂啊!我不知道你講什麼話啊。」那也不能廣度十方眾生啊!廣度十方眾生不容易。但是只要我們做到前面這三句,我們就能達成第四句。前面三句容易不容易?(蓮友答:「容易。」)

 

       我們再來複習一遍:

 

       信受彌陀救度——容易不容易?(蓮友答:「容易。」)

 

       只怕你不相信,只要相信就容易。

 

       專稱彌陀佛名——容易不容易?(蓮友答:「容易。」)

 

       願生彌陀淨土——容易不容易?(蓮友答:「容易。」)

 

       好!能做到這三句,我們就能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就能成佛,成佛就能廣度十方眾生。對不對?(蓮友答:「對。」)

 

       好!這四句非常地明瞭,非常地懇切。大家跟我再念一遍(不過我念的時候,要加上後面一句尾巴):

 

     淨土宗宗旨:

信受彌陀救度,不懷疑。
專稱彌陀佛名,不夾雜。
願生彌陀淨土,不退轉。
廣度十方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特色

       好!謝謝大家。時間也到了,下面淨土宗的特色就來不及講解了。不過有四句話,希望大家回去有機會再多多地瞭解。這四句話是這樣的,我們先背誦一遍。合掌:

 

       淨土宗特色:

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

 

       我想用五分鐘時間,可以嗎?五分鐘簡單說說。

 

       特色很重要。所謂特色,就是了解我們淨土宗跟其它法門修行的區別。不掌握特色,淨土宗就沒有入門,就在門外。

 

本願稱名

       第一句:

 

       「本願稱名」:我們淨土宗修行方法,不是打坐參禪,不是明心見性,更不是講那些玄玄妙妙的。我們就是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念這句名號,也不是講清淨心,也不是講禪定功夫,我們是乘靠彌陀的本願救度,所謂「彌陀本願在稱名,眾生稱名順本願」,這叫「本願稱名」。順佛本願就是乘佛力,乘佛願力定往生!那麼,我們這樣的念佛,不論功夫深淺,不論罪業大小,不論出家在家,只要稱名,順佛本願,決定往生!這叫「本願稱名」。

 

凡夫入報

       第二句:

 

       「凡夫入報」:本願稱名是我們凡夫都做得到的,所以說「凡夫」。凡夫本願稱名所往生的極樂世界是報土的境界,沒有四土的差別,沒有品位的高下,到了西方就超地超劫,都得到一生補處,都能夠直證無量光壽,然後倒駕慈航救度眾生。所以這是平等超越的法門,這叫「凡夫入報」。這在《往生論》、《往生論註》、善導大師的著作裏邊都有詳細的展開。

 

平生業成

       第三句:

 

       「平生業成」:我們現在念佛,現在就被阿彌陀佛救到了,不是等到臨終才決定,我們現在就往生定下來了。「平生」,相對於臨終。「業成」是指我們往生定下來了,不會改變的。現在信願念佛的人,現在就往生定下來了。因為我們現在就被彌陀的光明照耀攝取到了,這叫「平生業成」。臨終念佛的人才是「臨終業成」。如果我們等到臨死,還把脖子伸多長,「哎呀,不知道阿彌陀佛到底來不來?我到底能不能往生?」——完了!那就恐懼了,一生念佛不安心。我們淨土宗不是這樣。

 

上船喻:提早乘上彌陀願船

       打一個比喻:我們坐船過海,十點鐘發船。一個人九點五十九分五十九秒,最後一秒鐘,像劉翔跨欄一樣,「嚓」上了船了,可不可以到彼岸?(蓮友答:「可以。」)可以,但是太危險,太懸了,對不對?如果要上船,我們會專門等到九點五十九分五十九秒再最後跨欄上去嗎?會不會這樣?(蓮友答:「不會。」)這樣的人沒有智慧。如果九點半就提早上船,在那裏喝喝茶,看看風景,是不是更安心啊?(蓮友答:「是。」)

 

       九點五十九分五十九秒才來的人,就代表那個八十幾歲臨終,最後才念了一句「阿彌陀佛」,當下念這一句佛,他就上了彌陀願船,他就可以到西方去了。那是臨終念佛的人。

 

       我們要不要等到那個時候才念「阿彌陀佛」?要不要?(蓮友答:「不要。」)我們現在就念佛,就是九點半上了彌陀願船的人,好不好?(蓮友答:「好。」)大家現在專念彌陀名號,就等於穩穩當當坐在彌陀名號船上,對不對?(蓮友答:「對。」)

 

       如果雜行雜修,等於是上了船又下船,下了船又上船——好不好啊?(蓮友答:「不好。」)往生不定啊!所以大家要專念彌陀名號,對不對?(蓮友答:「對。」)

 

       這叫「平生業成」。

 

現生不退

       這也叫「現生不退」。我們這一生,不等待往生極樂,在娑婆世界我們就獲得了不退轉的身份、不退轉的地位。我們到了西方就是大菩薩,就成佛果。好不好?(蓮友答:「好。」)

 

       這四句話不能詳細展開,大家以後可以聽有關的錄音講話,也可以看有關的經書資料。我們有關的法寶都擺放在前面。

 

       好!謝謝大家!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主持人(陸喜順)】

       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對慧淨上人和淨宗恩師的開示表示感謝!

 

       我們在沒有享受感恩盛宴之前,先飽餐了彌陀教法的盛宴,現在我們就做一次迴向。這個迴向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將我們這次開示和念佛的功德,迴向給兩位新人,然後再將此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

 

       首先,先做第一部分迴向。第一部分迴向,其中有很多我們的祝福語,當我念到這個祝福語的時候,大家共念南無阿彌陀佛。好不好?(蓮友答:「好。」)

 

       現在開始迴向。

 

       願以此上人、恩師開示之功德,以及大眾念佛之功德,迴向林乃超、蔡曉潔一對新人。願他們:

婚姻美滿,南無阿彌陀佛。

天緣巧合,南無阿彌陀佛。

永結同心,南無阿彌陀佛。

珠聯璧合,南無阿彌陀佛。

同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情投意合,南無阿彌陀佛。

光壽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永恆好合,南無阿彌陀佛。

 

       好!請大家共同作大迴向: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好!飽餐彌陀教法的法宴,功德圓滿。下面請大家入席,來享受感恩盛宴。好!大家隨意!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