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念佛著魔的原因
(問:「念佛人諸佛護念、菩薩擁護,但是為什麼現實當中真是有人也在稱佛名號,但也會出現著魔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原因是他對佛法沒有真知正見。比如說念佛,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如果想求神通感應,想超過人家,顯示自己有修行、有本事,或者以躁急的心想念佛達到某種功夫,如何如何,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往往會出現偏差。
如果他內心完全任憑這尊佛,知道仰憑佛的誓願、念佛一定往生,一心求生極樂世界,把自己整個拋放在阿彌陀佛的大光明當中,沒有任何障礙。
如果出現障礙,是他的知見問題,往往求神通、求感應,或者躁妄心,躁急地要達到某種境界,這樣可能會出偏差。
每個人生生世世都有很多業障,佛菩薩對我們是正確地感應,可是你的想法偏離了佛的正知正見,被過去的冤家知道了,他有他心通,就飛精附體了,給你感應了,見佛見光見花了,「唉,我見了佛了。」如何如何,上當了,被控制了,牽住鼻子了,這樣就可能入魔道,障礙就來了。
我們所講的是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無疑,心中信順,這樣不可能有任何問題。
【慧淨法師:】
有一句話說︰「魔由心生,妖從人心。正心誠意,百邪不侵。」因為我們的理念不正確,我們的心念有某種所求,這個心念就跟宇宙當中那個境界相感通,那個境界就剛剛所講的飛精入體,來到我們的身體之中,或者來干擾我們。我們念佛,如果有正知正見,念佛為了往生,念佛無所求,不求感應,不求神通,不求名利,這樣正心誠意,就不會遭到種種魔境了。
不只是念佛,不念佛也一樣,只要這個人存正念、存善心,鬼怪不會來害他的,冤家債主也不會來害他。一個人很有孝心,當下就有善神來保護他,惡鬼神就不會來害他,冤家債主也找不到他,離他遠遠的,不能近身。
阿彌陀佛常住其頂
我們念佛人,如果有正知正見,不偏知偏見,不求感應神通,功德利益是非常多的。第一,阿彌陀佛常住我們頭頂,經典說念佛人「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白天晚上擁護他,有什麼功效呢?「不令冤家而得其便」,不讓冤家債主向他討債,不會讓天魔外道、惡鬼惡神妨礙他,「現生常得安穩」,我們現實的生活才能是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即使百業蕭條,也會遇到貴人。那麼臨終呢,臨終安然自在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經典上所講的。
阿彌陀佛光明常照
第二,念佛人,阿彌陀佛的光明永遠都照護著他,像《觀無量壽經》所講的,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整個大宇宙,不受任何障礙,那麼,這個不受任何障礙的無礙光是怎麼樣呢?「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阿彌陀佛無礙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它的作用在哪裡呢?作用在於攝取念佛的眾生,那什麼叫「攝取」呢?就是現生保護他,臨終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正信的念佛人,現生受到彌陀的保護,不會有魔障,臨終就會來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不捨」,不會厭棄他、捨離他、放他不救。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把我們眾生看成他的爸爸媽媽,看成他的兒女,看成他的兄弟,所以他來救度、保護的話,是永遠沒有任何條件的。佛是不會厭離我們的,因為畢竟是自己的骨肉。
所以,能得到阿彌陀佛常住其頂,能得到阿彌陀佛光明照耀,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我們在石家莊張居士家念佛,十方諸佛各自從東西南北上下方來到石家莊的張家,來護念我們;那麼,將來我們移民到美國洛杉磯去了,在那裡念佛,十方諸佛又從各自的東西南北上下方去到那個地方,護念我們;現在科技一日千裡,將來,我們坐太空船到了土星、火星,甚至到外太空去了,在那裡念佛,十方諸佛又從各自的佛土到那裡護念我們。所以我們念佛人等於在無窮無盡的宇宙當中──宇宙的中心在哪裡?沒有一個中心,因為宇宙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念佛人就是中心點,使得十方諸佛各自從他們的方位來到我們身邊來護念我們。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再者,念佛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是他的兄弟、他的朋友,《觀經》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一般人跟一般人當朋友,是普通朋友,如果有省長當你的朋友,就覺得很光榮,如果總書記當你的朋友那就更加殊勝了,這一些還是凡夫,大家都會覺得光榮,何況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當我們的朋友 !這種朋友真是殊勝無比。所以,念佛人的旁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如影隨形,永不分開的。如果是世間的朋友或許還彼此利用、爾虞我詐,如果是真正的朋友,他有過錯,能及時勸導他,而且協助他,讚美他的好處,彼此互相成就,這才是朋友。「朋」就是兩個月亮互相照耀。那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當我們的朋友,無非在我們往生淨土的道路上能夠護持我們,使我們順利、安穩地往生極樂世界。
人中芬陀利華
同時,我們念佛人,釋迦牟尼佛歡喜地讚歎我們是人中的芬陀利華,芬陀利華是白蓮花,是眾花之王。那我們人在世間上,有的比較有道德,有的比較沒有道德,有的比較有學問,有的比較沒有學問,有的地位高,有的地位低,儘管我們地位不高、學問不高,又很貧困,跟別人不能相比,可是只要我們念佛,那麼,釋迦牟尼佛就讚歎我們是「人中芬陀利華」,「人中芬陀利華」是什麼意思呢?善導大師解釋說︰所謂人中芬陀利華就是 「人中的上人」,在所有人當中,我們的身分地位在別人之上──不是國王是最上的,不是,是念佛人最上;是「人中好人」,我們儘管貪瞋癡還在,甚至沒有錢布施,但是釋迦牟尼佛稱我們是「好人」;而且是「人中妙好人」,這種好人是不能想像、不可思議的;同時又是「稀有人」,又是「最勝人」。所以,我們念佛就有這麼大的好處。
天神地祇護衛
而且,二十五位菩薩率領他們的眷屬主動地、歡歡喜喜地、如影隨形地來保護我們,同時,天神地祇都來恭敬我們,就好像皇帝所到之處,御林軍就要立刻前往護衛。所以,我們念佛人所到之處,天神地祇都要來親近我們、擁護我們,所以,我們一個念佛人,不是去拜神、去求神,反而是讓神來拜我們。
淨土法門是不改變湯藥的
剛剛所講的,為了親友祈求福德,就要誦什麼經典,這是錯誤的理念,因為他不了解六字名號就是萬德洪名,所有的功能、功德都在名號裡邊,因此,我們在現生所要祈求的一切,稱念這句名號就具足了。
稱念彌陀名號,總的來講得到兩種功德利益,這叫「現當二益」,「現」就是現生利益,「當」就是來生利益,來生阿彌陀佛會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三界六道輪迴當下遠離了,而且在那裡畢竟成佛,成佛就能分身千百億,廣度諸眾生,這是來生的利益。另一種就是現生利益,就是剛剛所講的那幾種,彌陀住頂、佛光照耀、諸佛護持、讚為芬陀利華、觀音勢至為我們的朋友、二十五位菩薩相隨、天神地祇恭敬擁護。
因為有光明的照耀,所以能消災免難,能消災免難就能增福增德,就能夠開發智慧,就能夠祛病延壽,同時也能夠超度祖先,也能夠下蔭兒孫,這樣的話,我們念佛祈求親人的病好,也是自然在其中的。
所以如果我們要祈求親友病好,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比如說自己的父親或母親要開刀了,你念幾萬聲佛號迴向給他,本來要開刀,不用開刀了,本來會痛,結果不痛了,就這樣。
當然,誦《地藏經》、《金剛經》、《普門品》都有功德,都能迴向,但不如這句名號來得容易,功德又殊勝。
想求兒子,一般都念觀世音菩薩、誦《普門品》,那也不必,淨土法門是不改變湯藥的,不離開這句彌陀名號之外去求其他的,不必。要求兒子,也是念「南無阿彌陀佛」。
七、八年前,安徽省馬鞍山市有一位婦女,當時三十七歲,結婚七年都沒生兒子,感受到公婆的壓力,加上朋友的勸導,要她想辦法生兒子。她想到︰既然不能生,與其求之於醫生,不如向佛求。因為她本身也是念佛人。她家裡沒有供佛像,只有幾年前她到普陀山請的一張送子觀音像,她就把送子觀音像掛起來,她不是向送子觀音求,她把這個當作阿彌陀佛,因為她沒有阿彌陀佛像,她就在佛前發願要念十萬聲阿彌陀佛,希望能夠懷孕。她就念阿彌陀佛,兩個月之後,她發現已經懷孕兩個月了(那個時候,她十萬聲還沒念完),等於說當她發願的時候就懷孕了。
所以,一個人如果有真心的話,當下就得到了,因為你一定不會失約嘛,不會失約就得到了。她是教師,比較沒有時間,一天不到兩千聲,我問她︰「你既然供奉觀世音菩薩,怎麼不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而念阿彌陀佛?」
她說︰「因為我只有這一尊像,雖然供這尊像,也是請她向阿彌陀佛轉達,所以我平常都是念阿彌陀佛。」
我問她︰「那你怎樣念?一天念多少?」
她說︰「我當教員,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所以總共大概念了不到兩萬聲。」
還有一個女眾,她是台灣人,到美國遊學,並在那裡就業。她爸爸在台灣,年紀大了,得了腹瀉,需要開刀,她媽媽年紀大了,家裡面沒有人服侍,她在美國就很焦急,又不能回到台灣照顧,怎麼辦呢?她就請教人家。人家就跟她講︰「你只要在美國虔誠地念南無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加持,也能得到貴人相助。」她就發願在幾天之內念幾萬聲。他爸爸本來不認識醫生,結果透過某一個人的介紹,不但熟悉到醫生,更熟悉到醫院的院長,就由院長安排開刀的事情,本來檢查說要開刀,最後不用開刀了,用夾子把結石夾出來;本來醫生說會痛,結果也不痛了,所以,又沒開刀、又沒痛。
自己念佛,親人能夠離開病痛。所以,念佛的功德很大,居然可以迴向給別人,別人沒有念,我們念,同樣等於他在念一樣。
萬德洪名
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之所以跟其他諸佛不一樣,雖然所證的果位一樣,佛佛平等,但是誓願不一樣,阿彌陀佛的誓願超越十方諸佛的誓願,阿彌陀佛的誓願,以他的光明名號來度化十方眾生,使我們十方眾生來相信阿彌陀佛,來求阿彌陀佛,求免難能免難,求治病能治病,求順利能順利,所以,都不離開這一句萬德洪名,不然的話,局限於某種功能,不是具足所有的,就不圓滿了,就不能稱為萬德洪名了。
萬德洪名的「萬」,不是數量上的百千萬的「萬」,而是質量上的圓滿性、具足性,具足無上的功德,具足所有的功德,通通在裡面,所以才稱為萬德洪名。
「八哥念佛往生,牠是不是具足信願行?」
(問:「八哥念佛往生,牠是具足正信呢,還是萬德洪名本身具足這種功能呢?」)
信願行是就人類來講的,因為我們有知識,我們有分別、籌量、計度,有信有疑,所以就強調「要相信,不要籌量,不要計度,不要懷疑」。我們有執著,執著世間,執著下一輩子,執著要上生天堂,所以告訴我們︰這些都不要,要迴向發願,轉向極樂世界,願生極樂世界。八哥沒有這一些,牠沒有所謂信疑的問題,也沒有所謂願不願到那裡的問題,所以,牠只要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夠牽引它到極樂世界去,所以,《無量壽經》就說︰「彼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自自然然讓牠到極樂世界去,好像黑夜過了就是黎明,冬天過了就是春天。經中又說︰「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這個五道、六道,在佛的眼裡都是惡道,不只是地獄、餓鬼、畜生才是惡道,不是,天跟人也是惡道。只要念佛,就能夠橫超三界,「橫截五惡趣」,是必然性的。
鸚鵡、八哥沒有這些分別執著,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我們不如鸚鵡鳥。我們要如鸚鵡鳥的話,我們就要把自己看成很愚癡,只會念這句名號,其他都沒有分別執著。所以,法然上人就說︰如果是聖道門的話,你要明心見性才能成佛,「極智慧離生死」;如果是念佛門的話,「還愚癡生極樂」,就像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只曉得念佛,也不愛講理論學問,平常也不會跟人家閑言雜語、人我是非,也不計較一些稱譏毀譽、順逆苦樂,也不愛攀緣,也不愛炫耀,也不裝模作樣,也不突顯自己,通通不會,有事無事只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人家說他好,他也是「南無阿彌陀佛」,說他不好,他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做好自己的崗位工作,同時也默默地協助別人,好像他什麼都不懂,罵他,他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稱揚他,他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不曉得人家在罵他,也不曉得人家在稱揚他。
「怎樣面對生活?」
(問:「在這個競爭的時代,怎樣看待和處理對工作、對學術、對日常事務的執著?怎樣排除生活壓力?」)
我們念佛人是這樣︰看輕現世,注重西方極樂世界,把念佛擺在第一位,事業擺在第二位;念佛擺在第一位,生活擺在第二位。「每天的生活,就從念佛開始」,一天的工作,也從念佛開始。對於世間應盡的責任,自己就應該盡力;對名利地位不去執著,凡事盡心盡力之後,成敗得失就不去計較了,隨緣。我們所說的隨緣,是盡心盡力之後,得失成敗不計較,叫做隨緣,並不是說凡事都不做,「隨他怎麼樣就怎麼樣吧」,那不是隨緣,「坐在家裡等天掉下來」,不是這樣的。
對於現世的福、利,比如說利益社會、人群的事,自己能夠做到的話,盡量做到,但是總不如他的精力都轉向「自信教人信」,自行化他,告訴人家這個世間有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短暫的,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會變化的,都是無常的,所以,世間是虛假的,唯有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才是真實的。
當然要觀機逗教了,如果一開始就說「世間虛假」,人家就會說我們迷信,頭腦有問題。
(問:「比方說研究醫術,必須得下功夫,執著地去研究,要不然就成功不了,你就不可能醫術特別好。這樣的話,浪費了很多時間,耽誤了念佛……」)
就看他的志願,如果他的志願是為佛教、為眾生,他寧可放棄別的,專心在佛法上,他與其當一個世間的醫生,不如當一個生命的醫生、生死輪迴的醫生,如果他有這個志願的話,他就會捨掉別的,把時間和精神用在佛法上。如果他的環境因緣還不適合的話,他就要有所衡量,多少時間在佛法上,多少時間在醫學上。是多份在這一方面、少份在那一方面,還是一半一半?隨自己衡量。
最好是不要把我們這麼難得、這麼寶貴、這麼稀有的人生,用在世俗上,這樣太可惜了。所以,生而為人,又遇到佛法,又遇到阿彌陀佛慈悲救度的法門,這個真的才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不是其他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難遭遇,我們既然遇到了,我們又來把我們的身體賣給公司,一天八個小時,一個月領那麼一點點錢,幾千塊、幾萬塊,只是為了家庭幾個人而已,那豈不在蹧蹋我們的人生?太沒有價值了。我們應該把我們的人生奉獻出來,為彌陀救度的法門、為整個佛教、為眾生的救度,不是為家庭而已,而是為了一切眾生;不是把我們的生命在公司上幾個小時的班,而是上整個佛法的班了。
唯有得到人身,才能聞到佛法,唯有得到人身,才是六道生死輪迴解脫的契機,生天上不能解脫生死輪迴,生為阿修羅也不能,生在地獄、餓鬼、畜生也不能,唯有人是萬物之靈,所以才是解脫的契機。
現在我們好不容易生而為人了,卻跟一般沒有遇到佛法的人一樣的,去做一般的事情,那豈不太可惜了?用關公的寶刀去砍石頭,太可惜了。
所以,人生價值是非常可貴的,把這麼可貴、難得的人生用來做世俗的事情,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懂得的人,他寧可不結婚,獻身出來。因為一旦結婚的話,那糟糕了,彼此就綁住了。即使結婚──這是個人的緣──也不生兒子,為什麼?你生下的兒子,是讓他解脫輪迴呢,還是讓他造罪造業繼續六道無窮無盡的受罪受業、受苦受難呢?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曾孫、玄孫,一直生下去,那豈不是自己的子子孫孫都是在造罪造業、受苦受難,在無窮盡地輪迴?我們學佛的人忍心看自己的子孫這樣嗎?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不願子孫再度淪落紅塵。但是,子孫有子孫的業,你能不讓他再淪落紅塵嗎?除非不生孩子。
(「兒孫自有兒孫福。」)
那種福不是真正的福,那種是造罪造業。再說,釋迦牟尼佛在世間說法的目的,不是要我們得到那個福,而是要我們假借這個人身,當生成就,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這一輩子修行,累積了很大的福德,下一輩子就大富大貴,在大富大貴當中就享樂,就在樂中造罪,那第三世就輪轉了,所以,佛陀有說「三世冤」,這輩子修行,下輩子享福,下下輩子就墮落惡道了。推究他之所以墮落惡道,就是這一輩子的修福。所以,要我們把這一些福轉到極樂世界去。
正行、雜行,多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是就往生來講的
如果我們專念彌陀名號的話,不必轉那一些福,因為這句名號就是往生的正因,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應該具備的往生功德資糧,這句名號都具備了,我們即使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這些功德跟往生都扯不上關係,所以,這些不是雜行,也不是正行,也就是說,正行、雜行是就往生來講的,多善根、少善根是就往生來講的,如果這件事情不是為了往生、與往生無關,就無所謂正行、無所謂雜行,我們所做的種種行善積德的事情,如果把它用於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認為「這個對往生有幫助,沒有這個,我往生不能確定」,那就是「少善根福德」,就是雜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不是雜行,當然也不是正行。就像淨宗法師常常形容的,坐這趟火車直接到北京,這個才是正行。如果只是坐這趟車逛一逛、遊覽遊覽,那無所謂正行雜行。如果這趟火車是專到北京的,是直達車,是快速的,可是,你不坐火車,而是走鄉間小路的話,那就是雜行了,那就要時刻調整方向,不調整方向就不能到達北京。
所以,正行、雜行,多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是就往生來講的。就往生來講,唯有彌陀名號才是正行,才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所以要執持名號,其他的如果不攙雜進來,就無所謂正行、雜行、多善根福德、少善根福德。
匯集本
(問:「現在《匯集本》的爭議特別大,而且也是往生的人匯集的……」)
匯集本是匯集本,不是經,我們還是要依經,不依非經,不管匯集的人功行多麼高、往生多麼殊勝,他畢竟不是佛。我們是依佛,不是依其他的菩薩或者其他的凡夫,再說,功行再怎麼高,還是凡夫,不是聖人,是不是?
佛親口所說的才能稱「經」,菩薩所說的還是「論」而已,不能稱「經」,歷代祖師還只能稱為「疏」或「鈔」,也不能稱「論」。
我們都依康僧鎧的,因為這是道道地地的經,而且歷代祖師大德都是依據康僧鎧的本子,善導大師所引用的《無量壽經》,都是依照康僧鎧的,印光大師也是一樣,歷代祖師大德,一旦談到《無量壽經》,就是依康僧鎧的。
如果依匯集本的話,既不是經,同時跟歷代祖師所引用的不一樣了。因為匯集本裡面的第十八願跟原來第十八願不一樣了,而且有加加減減文字在裡面了。
談這些都會有是非,就由我們自由選擇。
迴向
(問:「我父親老年癡呆,我念佛,真的能把功德迴向給他嗎?」)
當然可以。你就「願以此功德,迴向某某某,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因為我們這個法門是大乘法門,既然念佛功德那麼大,豈能只是自利而已呢?所以要利益廣大眾生,希望他跟我們一樣的「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這個「菩提心」就是往生心。每個法門的菩提心各不一樣。淨土法門的菩提心就是願往生心。聖道門的菩提心要先發四弘誓願,然後再個別發個別的願,總願跟別願。四弘誓願我們發不起來,那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目的都是為了廣度眾生,我們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夠成佛,成佛就能夠有無量的慈悲智慧、神通願力、善巧方便,來廣度眾生。這樣的話,願生心就是淨土法門的菩提心。
(問:「還需不需要念發願文,比如說『在佛菩薩的加持下業障消除、離苦得樂……』?」)
那不必,阿彌陀佛都知道。當然,你要怎麼講都可以,但是,你要曉得︰阿彌陀佛都知道,所以,簡單扼要地就可以了,不必講很長。
(問:「一天迴向幾次?還是不用迴向、念阿彌陀佛就已經迴向了?」)
迴向,早晚課的時候迴向一遍就可以了,早課,就像我上午所講的,就是一起來,洗臉刷牙之後端坐念佛,不誦經,不唱讚,不持咒,也不唱調,一句佛號到底,坐半個鐘頭,就念半個鐘頭,坐一個鐘頭,就念一個鐘頭,坐兩個鐘頭,就念兩個鐘頭。最後就念一遍 「迴向偈」就可以了。
如果沒有早晚課的話,睡覺之前就念一遍「迴向偈」。其他的空閒時間,估計大概能念幾千聲佛號,就把它規定下來。我們都是凡夫,如果不約束自己,不規定數目,往往就東摸西摸,就這樣過了。
【淨宗法師:】
晚上可以念一遍「迴向偈」,晚上講的「願以此功德」就包括從早上到晚上的,通通在內了。這是個儀式啦,即使不了解這些,即使不念 「迴向偈」,也沒有任何關係。
【慧淨法師:】
放生
(問:「我放生的時候,往往喜歡把這些善事本能地迴向給我的父母,讓他們身體健康、早聞佛法,這屬於雜行嗎?」)
不算雜行。因為這個跟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關係,所以就無所謂正行、雜行。
助行
(問:「我聽師父講的,勸大家執持名號,我以前所看的淨宗大德的開示,也是勸大家信這句佛號,念佛是正行,其他是助行,好像沒有太大的區別……」)
一般的解釋,「念佛是正行,正行不夠,還要助行來幫助正行,布施、放生、印經,必須要正助雙修才能往生,好像鳥的雙翼、車的兩輪。」這種解釋大錯大誤 !不曉得這句名號才是多善根福德,以為「名號以外還有善根福德,六度萬行啦,行善積德啦,布施、放生、印經等等,這個是助,助我們念佛,單單念佛還不夠,為什麼呢?沒有這些善根福德,恐怕臨終的時候會有障礙,昏迷病痛,所以,要行一些善事,讓我們臨終的時候不昏迷、沒有病痛、沒有災難,那樣才能正念現前、心不顛倒地往生。」這些通通錯誤了,一步錯就步步錯了。
我們不是這樣講,我們講「不插助」,只要專念這句名號,往生的功德資糧都在裡面了,「南無阿彌陀佛」本身是萬德洪名,不需要我們再用其他的助行來幫助阿彌陀佛的救度,所以,很不一樣。
正確的解釋,要依善導大師為標準。善導大師在《法事讚》對這段經文進行了解釋︰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這就是《阿彌陀經》那段經文的解釋。
【淨宗法師︰】
首先善導大師解釋「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的境界是「極樂無為 涅槃界」,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的境界,也就是佛本身的境界,常樂我淨,不生不滅。這樣的境界靠少少的善根不可能往生的,因為這個境界太高了,必須圓滿具足才可以去往生;所以下面說「隨緣雜善恐難生」,以我們今生今世所做的一切,沒有離開我執我見,完全是染污的、雜毒的、有貪瞋癡的,沒有達到三輪體空,不是真實功德,我們所修的一切都屬於「隨緣雜善」,有漏有為,想達到無漏無為的涅槃境界,不可能,因果不相吻合。
那麼怎麼辦呢?「故使如來選要法」,這樣建立的淨土,是阿彌陀佛如來選擇一個必然、唯一、根本的「要法」,必須要仰仗這個才可以往生的,為我們選定念佛法門,這是佛親自給我們選定的,所以叫「故使如來選要法」;那麼,選什麼要法呢?「教念彌陀專復專」,教我們念阿彌陀佛,說明念名號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而且「專復專」地念,就是一定要專,不能雜,一旦來念「南無阿彌陀佛」,承托阿彌陀佛的願力,就再也不改變,「專復專」就是解釋「一心不亂」四個字。
善導大師的解釋很簡單、很明了。其他所有的修行都稱為「少善根福德因緣」,那個根本無所謂幫助。如果說念佛還不能往生,需要這些來幫助的話,那於理講不通,好像阿彌陀佛還沒有力量救度我們,還需要這些來幫助,我們所做的這些,比如布施、行善,六字名號裡面有沒有,你說?法藏菩薩兆載修行,是無漏布施,是三輪體空的布施,要頭給頭,要腦給腦,要眼給眼。你這一點點,早就包括在裡邊,而且是清淨的、無染的、無漏的,我們這雜毒的,怎麼能跟他比呢?所以,這些功德六字名號通通都具備了,通通都有了,所以,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正定之業。
善導大師講念佛是正定之業,不講正行、助行,他稱為「正定之業」,念佛是決定往生的,沒有任何的動搖性。
其他有幾種叫助業,助業是讀誦淨土三部經,還有觀察極樂世界,還有禮拜阿彌陀佛,還有供養阿彌陀佛,這四種,直接與阿彌陀佛有關的,他叫助業。但助業也不是說「光稱念名號不能往生」(不然的話就不能稱為正定之業了),是因為透過這四種行可以幫助我們進入正定之業,因為如果你不讀誦淨土三部經,你怎麼知道專念佛一定往生呢?所以,讀誦也好,聽聞也好,是讓我們了解這個道理的,稱為助行。
就好像高速公路,直接到達某個地點,但是上高速公路之前還有個方便的引導,透過一個岔平交道上去,上去之後就可以高速行駛了。
我們透過讀誦,了解了這樣的道理,直接就順著六字名號的高速路直接奔往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意思。
一般所講的就不一樣了,「以念佛為正行,然後以戒善作為助行」,這個都不是善導大師思想,恰恰相反,成為雜行,這不就雜了嗎?因為念佛還不夠,需要戒善來輔助才能往生,這樣就雜了。
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說︰「自餘諸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其他的修行都是善法,但完全不能跟六字名號相比。
就好像我們要過大海的話,你坐上一條大船就可以了,需不需要在大船後面再掛一條小船?根本不需要嘛!世間的船,上面還有救生艇,是因為它可能會觸礁,可能會遇到海難,會沈沒。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大船,根本不會沈沒,根本不可能觸礁,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六字名號的大船完全足夠了,任何眾生乘上了六字名號大願船,毫無疑問可以直達彼岸,根本不需要後面再掛一條五戒、十善的小木筏,因為這些都包含在六字名號裡邊。
從往生極樂世界的角度來講,完全用不著這些東西,只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完全足夠。
當然,從另外的角度來講,我們作為佛子,有我們的規範,那是應當去做的。
【慧淨法師︰】
應該做的,我們還是要做,不應該做的,我們還是要禁止。應該做的,在世間上還是多少有福報;不應該做的,做了還是有報應的。因為肉體只要存在的時候,就會有報應,除非已經往生了,不再有肉體的延續。肉體存在於這個 世間,一切都有因果,不吃飯就會受飢餓之苦,不穿衣就會受寒冷之苦,罵人家就會受到被罵的果報,偷人家的東西將來就會事業不順利,甚至禍延子孫。行善積德也是一樣,也可以讓事業順利。當然,念佛也都能夠有一些福德,也能夠消災免難。
但是,如果自己在世間做了惡,當然還是有果報的,殺人的話一定會受法律的制裁,欠稅不還還是要受牢獄之災,肉體還在,就有這個因果,除非肉體不在了,往生極樂世界了,那就沒有瓜葛了。曇鸞大師說「無後心、無間心」,他往生去了,沒有生命的延續以及善惡的念頭,所以就沒有那一些果報了。
【淨宗法師︰】
如果以戒善作為助行的話,那跟阿彌陀佛的誓願是違背的,因為阿彌陀佛的誓願只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沒有說到需要別的東西,這是很顯然的。第二,和淨土三部經的宗旨也是矛盾的,比如說《無量壽經》講「當來之世,經道滅盡」,遇到這個經典,念佛隨意往生,經道滅盡的時候,連戒定慧的名字都聽不到,那裡有人給你傳五戒?完全是純惡無善的眾生,他念佛可以往生,如果說正行之外需要助行,好像鳥的雙翼,少一個翅膀不能飛一樣,那麼這樣的人怎麼能往生呢?可是經典說他隨意往生。而在《觀經》裡邊,一個十惡的罪人、破戒的罪人、五逆的罪人,一生沒有幹過一件好事,無惡不作,無作不惡,純惡無善,這樣的惡人,他臨終只念了十句佛、一句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說他有什麼助行呢?毫無助行,他就是以六字名號,孤單單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是一個大修行者、一個善人,我們可能看不出來,「唉,你看,他有別的東西呀,他可能因為那些助行啊 !」我們就會障礙住了。在《觀經》下輩三品裡邊,釋迦牟尼佛選這三個典型的眾生,把前面六品,雖然念佛,還有其他的善行,大家或許還會以為「你看,往生需要助行」,可是來到下三品的時候,他有什麼呢?世善、佛法的善通通沒有,他只是孤單單念佛,把這些完全抖落下來,顯示出念佛,不插助,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經衣冠文物顯的證據。
所以,如果解釋說「念佛和戒善缺一不可,如同鳥的雙翅、車的雙輪」,這個解釋是不正確的,不符合經典。
【慧淨法師︰】
我們當然要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恭敬三寶、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應該做的,我們不以這個來幫助彌陀的救度,不以行善積德作為補助往生的助行。
有的人以助行來幫助正行。我們沒有談助行,我們所談的助行也不是幫助,是引導他來了解、相信這句名號的功能。他還沒有了解之前,必須要做一些助行,必須要讀誦淨土三經,了解阿彌陀佛的慈悲偉大,想像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才能嚮往、願生極樂世界,既然都已經了解了,就拋開這一些助行。誦經,經典不是要我們誦的,誦經固然有功德,也可以達到定境,但經主要的目的不在這裡,一部經典是告訴我們這條路怎麼走,我們既然懂得這條路了,就直接整裝上路,就不必停留在原地,是不是?
淨土三經在說什麼?說兩件事,一件是目標,一件是方法,像《阿彌陀經》,一開始就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是我們所願生的地方,是目標,是不是?那如何往生呢?少善根福德不行,要多善根福德,多善根福德在哪裡?就在執持名號。所以,執持名號就是往生的方法。所以,目標跟方法很明確,目標明確,方法正確。所以,一句彌陀名號就是正行。那麼其他的呢,隨各人的本分,隨分隨緣隨力去做。
【淨宗法師︰】
純淨土
我想補充一點點,我們講純淨土的法門,純在幾方面,第一點,純粹是阿彌陀佛的誓願,尤其是第十八願念佛往生,作為它的基礎。第二點,純粹依善導大師的解釋,善導大師是彌陀的示現。如果符合這個,那就屬於純淨土。如果不符合這個,那就不純粹。
譬如說,我們講念佛一定往生,因為阿彌陀佛的誓願不虛假,印光大師也這樣講,這就是純的。如果有人講「你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達到某種功夫,一定要用其他的修行來輔助才能往生」,這就不純了。
印光大師淨土思想
印光大師的思想是很接近善導大師思想的,因為他讀過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看《印光大師文鈔》,特別是從善導大師的思想來再讀的話,會覺得很親切。但是他也照顧某些方面,有其時代的特點。印光大師說︰念佛,不論功夫深淺,不論功德大小,也不論罪障深淺,通通可以往生,就好像坐火輪船過海,完全是船的力量,不是自己的本事。念佛也是這樣,不是自己的道力,完全是佛的力量。他說「不論功夫深淺,不論功德大小」。但是,往往有很多人要求說「念佛不達到某種功夫,你不能往生」、「念佛如果不能持戒,不能往生」,所有這樣的言論,在印光大師的思想裡面是沒有的。印光大師的思想是很接近善導大師思想的。我們先看善導大師的著作,透達以後,再看印光大師的著作,印光大師的著作我們也經常看。
【慧淨法師︰】
《善導大師全集》快印出來了,如果原文看不懂,先看附錄,也可以先看《觀經四帖疏》的序文和《善導大師全集》的序文,這樣的話,這個法門通達了,而且正確地掌握了,再來看其他的,跟其他的比較的話,你就有智慧判斷了。
【淨宗法師︰】
如果有一點點疑心
(問:「阿彌陀佛是如此的慈悲,我們稱念名號,他就一定會來接引我們。有的眾生精進念佛,但就差那麼點兒,心裡不踏實,那就因為這個,阿彌陀佛就不來接引了,我覺得這一點,從感情上來講不太能夠理解。」)
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有一點點懷疑心,如果說一點點懷疑心也沒有──凡夫就是這樣子的,但是只要他堅持念佛,肯定往生,沒有任何問題,阿彌陀佛不會不來接引。
所謂信心,不是我們做不到的,都是每個人做得到的。他有一點點懷疑心,如果這個懷疑心擴大,擴大到他「哎呀,阿彌陀佛可能不接我了」──懷疑分兩方面,一個是知道阿彌陀佛會無條件救度我們,但心中老有那麼一點點不踏實,「到底是不是這樣?」這是我們凡夫的煩惱,從理上講知道,但內心有這個煩惱,無端地生出這個東西,那麼,只要念佛,是沒有影響的。如果有這個煩惱心,然後聽到不正確的知見,「你單念佛怎麼能往生?」剛好跟你的懷疑心相應了,你就拋棄原來的正知見了,那就離開了專修念佛,那就往生不定了。
就像我們坐在船上面,我們是第一次坐船,從來沒看見大海,海是這麼大,風浪這麼高,雖然船很堅固,我們並不懂得浮力的原理、船長的駕駛技術怎麼樣,我們都不懂,我們坐在船上,「哎呀,這到底能不能過海?半路上沈沒了怎麼辦?」但是,如果船確實穩固的話,我們坐在船上,雖然有懷疑,不要下來,是不是可以到達彼岸?
念佛雖然有一點點疑心,法然上人講︰「雖然懷疑,若念佛者,即得往生。」你雖然懷疑,但只要念佛,即得往生。
其實,這種疑心是不能稱為疑心的,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他還是信心,還沒有懷疑到放棄念佛,說明他還是相信念佛的。
就好像我們走路一樣,比如說我往百貨大樓走,走了一半,心想︰那個地方是不是百貨大樓?起疑心了,但這個時候,我的腿還往前邁,說明我還是相信那個地方是百貨大樓占主導;如果我的疑心增加了,自然腳步就停下了,站在那裡想一想,這個時候就信疑平等了,好像拔河一樣,紅線在中間了,平等了;如果我想「可能不是百貨大樓」,這個時候我就回頭了,那就懷疑不是百貨大樓了。從你的行為能判斷出你的內心。
如果這個人再講他怎麼信佛,「我很相信這個法門,我專修專念」,但他就是雜行雜修,從外表判斷他的內心,可知不專一;雖然他心中有一點點懷疑,但是他還是專修念佛,「阿彌陀佛一定會救我的」,他有這個認識,當然還是信阿彌陀佛,是不是?你就不要再退回來。
「念佛怎麼病不見好?」
(問:「我念佛念得很刻苦,但是身上不是這個病、就是那個病,老也沒見好,都失去信心了……」)
不是念佛念得病多,這個都是愚癡人的想法,太愚癡了。比如說有的人他生病,念了佛,然後開窗戶,或吹空調感冒了,能怪念佛不靈嗎?
病有多種,一個是我們本身錯誤的生活習慣,不善於照顧自己,亂吃,亂來,得了病,你不能說念佛不靈。再一個就是過去的業障,業障病,念佛必然有效果的。但是我們過去的業障是多少,是什麼樣的狀況,是重報輕受還是什麼樣的狀況呢?我們並不知道,以此懷疑念佛不靈的話,那就乾脆不能念佛了,很愚癡了。
我講一個「賣齋」的故事。有一個人吃齋吃了三年,吃素,行善,他以為這樣肯定就有好報了。後來,他得了一種皮膚病,他就發牢騷了,「我吃了三年的齋了,行善積德,還要我得這個病,看來吃齋是不靈啊,佛祖不靈啊。」牢騷一大堆,「我白吃素了,以後不要吃素了……」
他朋友說︰「因果報應一定有,你吃素一定是有功德的,你不要這樣埋怨。」
他還是埋怨不停。朋友說︰「這樣吧,你真後悔了,我也有辦法,你乾脆把三年吃齋的功德賣給我。」
「那怎麼賣呀?」
「每天多少錢,三年的錢一把算,我們一手交錢、一手交齋。」
他就住於邪見了,「那好啊,賣給你算了,反正我吃了幾年齋還是得病,那有什麼好處啊?」於是就立了字據,把齋賣了。
當天晚上,鬼就來找他了,很生氣的樣子,「某某人,你本來十個月之前就應當死掉的,因為你吃齋的緣故,所以延長了十個月的生命,重報輕受,雖然得了皮膚病,但是並不是治不好。你現在把吃齋的功德賣掉了,等於這十個月讓你白白多活了。豈不是我們失職?」鬼很生氣,「現在就抓你走 !」
他一聽就後悔了,「你饒了我吧,給我一天的寬限,我明天就把齋要回來。」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朋友家敲門,「齋我不賣了,錢還給你。」
朋友說︰「對不起,字據我已在佛前燒掉了。」
他又後悔、又著急,當下吐血死了。
你看看,他抱怨吃齋沒功德,怎麼有前後眼呢?
還有件例子就是吳毛的故事。吳毛是清朝人,持戒行善,是個世間善人。但是,他死的時候並不像我們想像那樣,「善人應該有好死啊。」他是被別人扎了七槍而死的,因為戰亂,大兵過境,扎了七槍扎死了。人家都無法理解,「這麼一個善人,持五戒,不殺生,怎麼反而身中七槍而死呢?」
如果沒有後面這段的話,可能很多人就退了信心了。結果,他的弟弟來看他,這時候他就還魂了,跟弟弟講︰「我前世所造的業障,本來應當七次投胎做豬,受千刀萬剮、油燙火鍋,因為我今生持戒行善的緣故,就以七槍來重報輕受,免去了七次投胎為豬的苦報。」(七次做豬,被殺、被剁、被煎、被燙,然後每塊每塊肉吃,那個苦惱怎麼得了?)「不僅如此,我要上升天界了,馬上要上升天堂了。」說完之後就斷氣了。
可以講,他來告訴這件事情,已經是一種福報了──他有神通,知道過去未來了。
如果按照我們的淺見,「持戒不是沒有功德嗎?挨了七槍,乾脆不要持戒了……」所以我們都沒有前後眼。
當然這個人如果念佛的話,就不是上升天堂了,而是直接往生極樂世界了。他雖然五戒十善修得很好,但是只是生天堂,還是很可惜。
我們在座各位,達不到他那樣的戒善,但是我們的效果比他還超越,因為我們念佛為因,往生為果。
如果說「念佛還生病」,那大街上的人不念佛就不生病了嗎?如果說「念佛還生病,就少念佛,甚至不念佛」,這個是太愚癡了,愚癡得無以復加。
(問:「平常人家都說︰『念佛吧,念佛你的病就好了。』這樣的說法對不對?」)
這是引導他、安慰他,是不是病決定性地能好,那是不知道的。這個人的業障怎麼樣、他是怎麼樣的死法,不知道。但是念佛,決定往生。如果他信順彌陀救度,決定往生,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或許這個人他會重報輕受,以他此生的病,把累劫的罪業消除掉,臨死的時候生病而往生的,這也有可能,那就不能說你的病能好。
但是說「念佛病好」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們的病不光是身體上的病,六道輪迴這件事情,這才是根本的大病,是無明的重病,貪瞋癡的煩惱重病。如果這貪瞋癡的煩惱不消除的話,我們的病能消除嗎?這根不斷的話,你能夠沒有病嗎?你肯定會有病啊 !念佛既然能夠到淨土成佛,豈不是所有的病當下斷除了?這也是毫無疑問的。只是我們執著我們的身體,一講到病,「我身體不要生病啊。」想要身體不病,除非心沒有病;想要心沒有病,就要到淨土去。所以,還要往生到極樂世界──無有病苦的地方。
冤親債主附體
(問:「有的人冤親債主找上身了。給冤親債主超度超度,確實能見好。當然,自己念佛的力量是不是把冤業消除了,這個事兒誰也沒把握……」)
誰也沒把握,阿彌陀佛有把握。我們當然沒把握。這就是所謂的「冤魂附體」嘛,這樣的我見得多了。他之所以被附體,因為他一開始知見不正,被附了體。被附體之後,恐懼害怕,正念不能提起來,雖然念佛,「哎呀,怕不行啊,怕他搗蛋哪……」如何如何,這樣自己心中就有虧了。
湖北有位居士,他娶媳婦的時候,媳婦身上帶了這個東西,他怕障礙他媳婦的生活,說︰「那你就附我吧。」就找到他了,答應一聲就附上了。他說自己是觀世音菩薩,能給人家看病,神乎其神的。那個時候他沒學佛法。後來遇到一個居士來給他講佛法,說︰「這個不是觀世音菩薩,這個是邪神,鬼神附體。」
「鬼神附體那怎麼辦?」
「你只要念佛,沒關係,肯定沒任何問題。」
他念佛的時候,那個「觀世音菩薩」就恐嚇他︰「如果你不供我,不答應我的要求,我讓你一出門遭車禍,讓你的兒女怎麼怎麼樣……」
這個人心中有定見,他就去問師父,師父說︰「沒有任何問題,你念佛,他拿你一點辦法沒有,諸大菩薩保護你,他有什麼辦法?」講得很肯定。
他就很有信心了,就不管他了,回來一句佛號念到底。
他不是很好嗎?幾個兒子好得不得了,沒有給車軋死。因為他心裡面很定了。如果他心不定的話,那肯定就麻煩了,「哇,怎麼辦呢?怎麼辦呢?」懷疑心就這樣的。
(問:「我見過附體居然念佛。」)
附體念佛也有。被附的人如果有正知見引導他,他也可以念佛。如果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構成大的妨礙的話,那沒關係,就來念佛往生。
(問:「他沒得人身,能直接往生嗎?」)
可以啊,「十方眾生」嘛,幹嘛要得人身呢?念佛就可以往生。
這個可能就是他的因緣了,他要假藉某種管道來接觸佛法,來念佛,或許是他過去雖然聽到佛法,念佛也沒有正知正見,沒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往往有的人念佛,他求世間福報等等。我們在座這麼多,如果不知道阿彌陀佛的慈悲,不知道純淨土的法門,我們說不定下輩子投胎成為附體的啦,我們也會念佛──上輩子念過啦。但是沒有得到正知見,沒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結果淪落成那樣子。你講念佛,他也很歡喜,他也願意念,但是未必是正知正見。
我們就遇到這樣子的,他會念佛,還會念《大悲咒》,你念,他比你念得還快。有一個人被附體了,他就念《大悲咒》嚇唬他,想把他鎮住,結果他念的時候,他比他念得還快,舌頭都打轉。這就是沒有正知見。要引導他,引導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慧淨法師︰】
久修之後的體會
我們要出離六道輪迴,可是沒有力量。如果是初學的話,發現不到這一點。
修行久了,苦修一番之後,才曉得︰自己原來是個中下、甚至下下之根,沒辦法以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自己的生死輪迴,沒辦法以自己的力量來清償生生世世以來所欠的種種業債。那個時候,如果沒有發現到彌陀慈悲救度的這個法門,他就會絕望,就會苦惱。如果有幸遇到這個法門,他就會幡然轉修這個法門。這個時候,他再來看其他的法門的時候,他就會覺得︰那些法門固然修不起來,其實也沒有味道了,那些修行法門都沒有味道,不可能再回頭去修那些了,這一句佛號很簡單,又很殊勝,讓人覺得︰只要念佛,其味無窮,很有味道,很有法喜,這句佛號讓我們感覺很滿足,很安心。
這個是修行多年之後,遇到這個法門時的共同的心聲、共同的體會。對不對?
(「對。」)
不過說「對」,如果大家是初學的話,感覺不到這一點。如果修行久了,自有這一番體會。
心中的疑問
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大家初聽不可能沒有疑問,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點的不了解和懷疑存在,如果心中藏著不了解和懷疑,那是不好的,會讓我們有所苦悶。東西悶久了,它會發霉,不好。要把它掀開,來晒曬太陽。如果我們心中有什麼疑問的話,要把它吐露出來,讓人家來解答。
問,一時間好像不好意思。如果不問的話,是終身的恥辱,對不對?
好,不要隱藏,盡量把它吐露出來,我們來回答,今天聽了,存有懷疑,但是不敢提出來,或者不便提出來,過後又去問另外的人,他並沒有專學這個法門,也沒有親自來聽講,所以,他所回答的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大家盡量提出來。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張講義,大家細細地看,細細地思惟,這樣的話,對於「念佛是不是多善根福德」、「念佛能不能往生」就能夠了然於胸。
「臨終助念是什麼含意?」
(問:「臨終助念是什麼含意?」)
如果是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不必靠人家助念,為什麼?往生不是等臨終助念才確定,是現在就可以確定,所以,這個法門有一個特色,叫做「平生業成」。剛剛淨宗法師講有三個時段,第一個時段是平生執持彌陀名號,願生極樂而專執持彌陀名號(「一心不亂」就是專的意思),不管我們念佛清淨不清淨、有沒有妄想雜念,不管 !只要我們專念這句名號,往生就已經決定了。為什麼?因為我們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自然會來迎接,即使我們昏迷,阿彌陀佛來,我們也看得到,即使我們病痛,在病床上身體痛苦、念不出佛號來,也沒關係,不用念,那個時候,心中有安慰,曉得時間到了,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所以不會焦急、不會不安、不會痛苦,痛苦在身上,可是心上不痛苦,心上是有安慰的,那個時候就會安然地等待佛來迎接,所以,這個法門不必靠助念。
不是學這個法門的,才需要靠助念。
如果就第十八願來講,曇鸞祖師解釋說︰「十念者,名業事成辦耳。」也就是說,這十念念佛,是顯明「業事成辦」,往生這件大事業已經在那個時候成就了,確定了,往生決定了,這個「十念」就是「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的意思,只要你專念彌陀名號,當下往生就確定了,因為你不可能再會改變,如果將來會改變,就表示當初我們並不是真正的願生極樂、真正的專稱名號,「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就是專稱名號,所以,善導大師說「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又說「一心專念彌陀名號」,所以,這個「一心不亂」就是「一心專念」的意思,專心不雜亂地來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我們這個法門是不用靠助念的,往生是現在決定的,這個叫「平生業成」。
「念佛不記數可以嗎?」
(問:「我念佛以來,從來沒記過數,可以嗎?」)
阿彌陀佛對我們沒有任何的條件跟約束。記數,是我們自己約束自己,因為想到說,這句佛號是那麼的尊貴,我們來念這句佛號,希望以比較寂靜、沒有雜亂的心來念。我們凡夫都是有妄想雜念,要怎麼樣才比較沒有妄想雜念呢?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十念記數」,也不是要你記多少數目,是要你十念記數,以十念記數來攝心,心就比較寂靜,是這樣的。十句,從第一句記到第十句,之後又從第一句記到第十句,是這樣。
如果我們是上了年紀的人,青春歲月已經為家庭、兒女、社會奉獻出去了,現在兒女都已經各自成家立業,我們不必再為他們操勞,這個時候我們比較有時間,為了在這些時間當中盡量來念佛,那麼你就算算看,這些時間大概能念多少佛,比如說,一天有能夠念兩萬聲佛號的時間,那麼就把它定下來,「我要念兩萬聲,或者念一萬五千聲。」如果沒有約束自己去念這些數目的話,那麼,這些時間我們就會東摸西摸,就消磨過去了,有約束的話,自然就會盡量利用這些時間來念佛,想到「哎,我是規定一天要念多少佛的,現在還沒有念到數目,不可以東摸西摸。」這樣約束自己。
不要以為「我一天沒有固定多少數目,因為我時常都是心中在念佛的」,這個不完全正確,心中有在念佛的,是人家念得很純熟了,不必約束自己去念,自自然然起心動念都會念佛。我們初學的人、念佛不到幾年的人,心都是有妄想雜念的,為什麼?我們凡夫的心,自初生下來,習慣於妄想雜念,這個最習慣,你不必刻意地去妄想雜念,它自自然然地就是在妄想雜念,所以,如果你沒有刻意念佛,就是妄想雜念。一天固定念多少數目的話,你再怎麼樣沒有念佛,都是那些數目。如果沒有固定的話,自以為都在念佛,但結果二十四小時統計下來,沒有幾百聲,大家有沒有這種體會?
(「有。」)
最好是早上起來就念佛
最好是早上起來就念佛,因為早上起來,還沒有開始工作,那個時候念佛最好,為什麼?我們早上起來,已經睡夠了,不會再昏沉,同時,早上起來那一段時間的環境和心境怎麼樣呢?心是非常寧靜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動腦筋想其他事情,那個時候的心很寂靜,很接近我們的本性──就是佛性,佛性是沒有念頭的,佛性是安詳寂靜的、不生不滅的、永恆存在的;空氣很清淨,早上工廠還沒有開工,所以,空氣還是很清淨的;環境很安靜,那個時候大家還都沒有出門工作,所以沒有什麼噪音。所以,早上起來心最寧靜、空氣最清淨、環境最安靜,那個時候,我們就起來打坐念佛,先刷牙、洗臉,有佛堂就在佛堂上一炷香,這個香盡量不要用有化學成分的,有化學成分的話,對自己的喉嚨、肺部都不好,我們在家,一支就夠了,不一定要三支,好香,短短的,就可以了。頂禮三拜之後,自己就來盤腿打坐念佛。你在哪裡打坐念佛都可以,只要你覺得舒適。如果不能盤腿,沒關係,你就散盤;不能散盤,你就坐在椅子上,把腳放下來,讓身體安安穩穩、舒舒服服的。眼睛半閉起來,心中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是打坐念佛,所以不必拿念珠。腰帶不要束太緊,讓身體放鬆,讓心放靜,專一在這一句佛號上。你有半個鐘頭,念半個鐘頭,有一個鐘頭,念一個鐘頭,有兩個鐘頭,念兩個鐘頭。在這個時候,什麼事情都不要去想,等大家要吃早餐了,才起來做早餐。
晚上有時間的話,也可以這樣做。
如果說早上有一兩個鐘頭的時間,但是坐在那裡坐不住,可以起來拜佛念佛,可以經行念佛,互相運用。
如果覺得昏沉,可以張開嘴巴金剛念。金剛念大家曉得嗎?我們念佛有四種聲音,一種是大聲念,一種是小聲念,一種是金剛念,一種是默念。大聲念、小聲念的聲音大家都聽得到,金剛念的聲音自己聽得到,別人聽不到,再就是默念,默念就是也不動嘴巴、也沒有聲音,在心中念佛,別人不曉得我們是在念佛。
我們靜坐,就是以心中默念為主,如果覺得昏沉,可以金剛念,同時把眼睛睜開;不昏沉,就把眼睛半閉,然後心中默念。
在這四種念佛當中,平時是以哪一種念佛為主呢?以金剛念為主。因為大聲念、小聲念不能長久,會累,默念又往往容易昏沉或者打妄想,所以就金剛念,金剛念最能夠不累,同時也能夠引起我們的心,因為動嘴巴能夠引起心,同時也能夠綿綿密密、細水長流、相續不斷、念念不捨,所以,平常就金剛念,不管工作也好、走路也好,有事無事都好,只要不動腦筋,就動動嘴巴金剛念,這樣了解嗎?
平常都是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晚上要睡覺了,或者是中午要休息了,躺在床上,那個時候就心中默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好,不要提神,很輕鬆地念,自然地入睡。其他時間都是念六個字。
這一句佛號最沒有忌諱,最方便,你在大雄寶殿、念佛堂、客廳可以念佛,在臥室、在洗澡間、在衛生間也可以念佛,所以最方便、最沒有忌諱。如果是誦經,就沒有這麼方便了,必須要是清淨的地方,臥室、衛生間就不能誦。只有這句佛號,本身沒有障礙,阿彌陀佛是無礙光如來,不會受任何的障礙,不會忌諱「這裡乾淨不乾淨」,他是不垢不淨的,同時,阿彌陀佛又叫清淨光如來,能夠化污穢為清淨,所以,不管在哪個地方念佛,都會給當地帶來清淨、吉祥,能夠消災免難。
所以,大家平常就是動嘴巴,動嘴巴最不累。
當然,法無定法,如果動嘴巴還覺得昏沉,那就出聲念;如果動嘴巴還覺得累,那就心中默念。很方便。
「為什麼說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問:「師父我問一下,為什麼說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他們不了解我們今天所講的這個道理,他們都雜修雜行,所以往生就不確定。如果他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願生極樂,專稱彌陀名號,那就一百個人一百個往生,一千個人一千個往生,一萬個人一萬個往生,人人都往生。因為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願大力,要救度十方法界所有眾生,不願意有一個人留在娑婆輪迴,這是大慈大悲的彌陀的佛心。
我們之所以不能往生,是自我障礙,以為「執持名號是正行,其他善事是助行,要正助互相調和才能往生,如鳥雙翼,才能高飛,如車兩輪,才能行走」,這是完全錯誤的,不順經文,不順祖師的解釋。經文所講的往生正因只有一個,就是「執持名號」,執持名號本身就是多善根多福德,而不是說以做其他的善事為助行,和執持名號一樣不可或缺,這完全跟經文相違背。
還有一種障礙,「單念佛還不夠,一定要念到某一種功夫境界,否則就不能往生」,這也是錯誤的,也是自我障礙,如果這樣的話,一萬個人念佛沒有幾個往生。不是那樣的。
還有人以為「現在要累積功德,念佛累積功夫,才能夠到臨命終的時候正念現前,來念佛,那個時候佛才會來迎接」,這對不對?
(「不對。」)
執著這種理念的人,他自我障礙了。怎麼障礙呢?因為他不能確定能夠達到某種功夫,同時,他一生所行的種種善事功德還不能認定說到底合乎了標準沒有,所以他的心始終都是恐懼不安的,抱持這種心境,到臨終就自我障礙了。
如果不是那種理念,是像我們今天的這種理念的話,臨終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恐懼,安然地等待佛來迎接,那個時候,能念佛就念佛,不能念佛也沒有掛礙,也沒有恐懼,也沒有不安,是不是?
所以,如果正確了解《阿彌陀經》的道理,一萬個人念佛,一萬個人往生,就不會說一萬個人念佛,但往生的只有幾個,或者一二十個。不會這樣。
「在衛生間可以大聲念佛嗎?」
(問:「在衛生間可以大聲念佛嗎?還是默念好一些?」)
大聲念佛、小聲念佛都可以,只是就人情來講,在那個地方不可能會故意地大聲念佛。阿彌陀佛本身是沒有障礙的,障礙都是因為我們凡夫的見解──凡情。
「佛像沒開光可以嗎?」
(問:「有的佛像沒開光,供在家裡禮拜、念佛,這樣可以不可以?」)
阿彌陀佛不用我們開光,阿彌陀佛本身的光明已經普照整個大宇宙,不受任何障礙。正相反,我們需要彌陀光明的攝取、保護、加持,哪需要我們凡夫給佛開光呢?我們凡夫整片都是黑暗、業障,哪能夠為佛開光?那是錯誤的。反而是要佛來為我們放光加持。所以,佛不用我們開光,我們只要誠心供養就可以了。
「心不清淨地念佛能不能往生?」
(問:「念佛念著念著心裡老有雜念,還沒有歸依,這樣念佛能不能往生?」)
能。專稱「南無阿彌陀佛」、願生極樂世界,不管任何人都能往生!你說鸚鵡鳥有沒有歸依?牠照樣往生;我表姐夫有沒有歸依?他照樣往生。他在生的時候,沒有歸依,沒有吃素,沒有學佛,沒有念佛,對佛法都沒有概念的,他怎麼能夠顯現坐著蓮花、跟佛一樣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他在醫院四十三天當中,都是在念佛的,為什麼?因為二十四小時,念佛機都放在他的耳邊,又經過一天三次在他旁邊大聲念佛,來提醒他,所以他在臨終的時候顯現坐著蓮花從天空降下來,向他的女兒滿足地微微一笑,就消失了。
我問她︰「(你爸爸)穿什麼衣服?」
她說︰「穿出家衣服。」
我就問她說︰「那就是像這一種了?」
她說︰「不是不是。」
「那是哪一種?」
「是那一種。」她就用手比劃偏倚右肩的那種。
所以,往生極樂世界無關有歸依、沒歸依,都靠這一句名號,這一句名號可靠就能往生;這句名號如果不可靠,即使歸依、受菩薩戒,也不能往生,是不是?我們要有這個認識。
開光
所以,學佛要正知正見,前面所問的都是迷信的,什麼「佛還需要開光」,當然,一般寺院都有佛開光,那只是作為落成典禮,利用這種儀式來大大慶祝一番,是這樣的。至於我們家庭的話,就不要開光不開光了,有開光沒開光都沒關係,有佛在的地方,有六字名號在的地方,就是阿彌陀佛本身在那裡了,那個地方就是在放光了,所以,我們不必要請人家開光。
佛堂裡最好掛「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因為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建設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一佛發願來救度我們,所以,唯有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救主、是我們的本尊,唯阿彌陀佛我們一念他,他就跟我們在一起,同出同入同睡同起,在保護我們,我們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自然獲得十方諸佛的護念,獲得觀音菩薩、勢至菩薩如影隨形地來擁護我們,獲得二十五位大菩薩的擁護,獲得天神地祇的恭敬,我們不必掛其他佛菩薩的像,只要掛「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牌,勝過其他佛菩薩。
助念
經過念佛,面相都會端嚴好看,身體也會很柔軟。至於有往生沒往生,最好的證明、真正的瑞相就是平生,平生他百分之百願生極樂、專念彌陀,這個就是往生的瑞相和證明,這個已經不看臨終不臨終了。如果一個人平生沒有信佛,臨終才經過助念,臉相好看、身體柔軟,這也不能證明往生,當然也不能證明沒有往生,因為我們沒有神通,不了解他願不願生極樂,不過,臨終經過助念而往生的幾率會很高,除非他心裡執著,執著家庭、執著兒女等等。他平常對善惡因果、六道輪迴的恐怖不太了解,對極樂世界的莊嚴不太了解,不曉得離開六道生死輪迴、往生極樂世界的重要性,如果這樣的話,即使阿彌陀佛來迎接他,他還是執著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都會往生極樂世界。
最好的證明是看到蓮花、看到三聖出現,這是最好的證明。單單身體柔軟、相貌端嚴,那就不一定,因為我們沒有神通,上升天堂也可能身體柔軟、相貌端嚴,即使到陰間去當城隍,也會有身體柔軟、相貌端嚴的現象,所以那個不足以為憑證,不過,臨終經過開示、經過助念,他往生的幾率非常得高。
(問:「是不是助念的人幫了他一把?」)
不是,助念的人開示他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往生極樂世界的殊勝利益,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的話,三界六道的苦海火宅是多麼的受苦受難,造罪造業永無窮盡,跟他開示這種恐怖,然後提醒他一起念佛,那個時候,佛就會出現,他就能看得到,如果他往生了,當然就會有相貌的轉變,即使沒有往生,憑著念佛的善根,消除很重的業障,他也不會墮落三惡道,會至少再當人,然後也會有那種相貌,倒不是我們的力量推他一把,我們只是開示彌陀慈悲救度的道理,在旁邊跟他一起念佛。
【淨宗法師:】
念佛機
(問:「家裡二十四小時都開著念佛機。」)
放念佛機,我們耳根就聽到佛號,可以提醒我們念佛,同時,有人經過的話,也可以讓他「一入耳根,永成道種」,所以,家裡可以二十四小時都播放。寺院通常都會放。
有沒有聽清楚?一個是提醒我們念佛,一個是人家聽到也有好處,如果有鬼聽到當然也有好處,當然可以放,念佛的人,二十四個小時──如果有二十六個小時,那就放二十六個小時。
佛像
佛像是凡夫做的,但是做的不是凡夫的像,是佛像,所以要視為佛,如果你心裡真的把它當做佛,它就是佛,它就能救你,如果你認為這個就是木頭的、一般人做的,不恭敬的話,那反而造罪過。所以,心裡要有基本的概念,見到佛像一定要合掌、問訊。因為佛分身百千萬億度眾生,有種種的善巧方便,他的形象就可以給眾生種善根、消罪業,有光明加持的作用,不然就不叫佛了。
拜佛
(問:「只念不拜行不行?」)
只念不拜,當然有一種情況,可能由於某種因緣,家裡沒有佛像,或者不便拜,身體條件達不到,那可以。如果心裡邊有一個見解,「我只念佛,不拜佛。」這個見解需要調整一下。阿彌陀佛對我們這麼有恩德,就應該禮拜。當然禮拜不是作為主要的,我們可以念佛之前拜三拜,然後就以念佛為主,或者說我們身體不便,比如說腰肌勞損、臥床不起,那就另當別論。我們念佛就是要仰靠這尊佛,所以要禮拜他,用行為表達自己的心情︰完全要投靠這尊佛。不存在「我念佛,我就不拜你。」這不大可能。現在不講究了,以前還要拜父母,對不對?不知道你是什麼想法。你家裡有沒有佛堂?
(「沒有。」)
沒有,那不影響,沒有佛堂、沒有拜的話,那不影響,念佛一樣往生。
(二○○四年九月講於河北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