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三十一、欣淨土之人,應先厭此穢土
我等久留生死,
由昔未曾厭此穢惡之土;
是故,欣淨土之人,應先厭此穢土。
這是講厭欣的關係了。欣慕淨土的人,首先要厭離穢土,不願意厭離穢土的人說他欣慕淨土,那是假的,那個叫葉公好龍,龍真的來了,他不願意去往生了。他不厭離穢土,怎麼會欣求淨土呢?厭離穢土,是厭離穢土這一切;厭離穢土的人,是有大心量的,整個娑婆世界都丟下不要了,給人家。給誰呢?給那個喜歡的人。「不要說金銀財寶、名譽地位,連整個娑婆世界都給你們,我厭離,我要到極樂淨土去。」我們生生世世之間都執著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穢土當中,我們貪愛這裏的一草一木。
一個臨死的人,你看他的眼光,是多麼的貪愛和無奈。他看到周圍所有的東西,連一隻蒼蠅他都覺得是好的。「我馬上要閉眼了,看不到蒼蠅了。」何況看到自己的孫子呢?哎呀!愛得不得了。看到自己的錢哪、物啊、房子啊,「這是我一輩子住的房子,一百多平方啊!」環境愛、自體愛……種種的愛,貪愛得不得了。所以,他就深深地把根紮在娑婆世界當中,以貪瞋癡這樣的心──我們講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神經細胞,神經細胞遍布在我們的身體當中,碰到哪裡都會痛。如果以我們這個凡夫來講,我們的貪瞋癡三心,遍布在整個娑婆世界。整個娑婆世界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我們貪瞋癡三毒的神經,到處遍布。所以,以這樣的眾生,他和整個娑婆世界成為一體,以這樣的眾生居然發起厭離娑婆世界,而往生淨土,這是難能可貴的。
而能夠往生的話,要靠我們的五戒十善,怎麼能往生呢?你的貪瞋癡的神經都已經遍布了娑婆世界,都已經跟它成為一體了,拔都拔不出來。如果不是阿彌陀佛這位大醫王,給你進行剝離手術,給你用無量光明、八萬四千光明這個鐳射的刀給你割開,你怎麼能夠離開娑婆世界啊?所以,依這樣的神通願力、慈悲智慧,我們才可以跟這個世界分離,才能夠厭離娑婆、欣往極樂。
所以,善導大師說:「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極樂常居。」我們就可以往生淨土。這個完全是阿彌陀佛誓願的力量。
凡夫的心就是這樣子。我們的心,比如我們這裏的宗專師是開車的,他就有這個心得。往往我們的身心會膨脹,怎麼膨脹呢?開車的人,他會自然地感覺這個車就是他身體的一部分,誰要把他的車碰了一下子,他馬上心痛得不得了,就好像碰到他本人一樣。這就是擴張開了。
像宗成師也講:「我的車後面尾巴那裏撞了一塊,開車出去,就好像感覺到自己的屁股後面有點不舒服,好像總是感覺那裏是衣服破了一樣。」這個是很生動的。
其實,我們的感觀、我們的意識到哪裡,我們就會執著那個地方。如果我們的兒子在美國讀書,我們的心就放到那裏去了。他在那裏的一舉一動,那裏一草一木的變化,我的心就跟他在一起跳動。所以凡夫的心,遍布整個娑婆世界。
以我們這樣貪染、執著的心,我們想出離的力量,我們想出離的心,是非常微弱的,如果不乘靠不可思議的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這樣怎麼能離開輪迴呢?因為我們貪染世間的心力太強大了,慣性太強大了,生生世世、累生累劫之間都是貪愛這個世間,父母啦,妻子啦,兒女啦,男男女女啦,山山水水啦……淨土的事情從來沒見過,很陌生。
三十二、應思念佛而工作
縱營餘事,
應思念佛而工作,
勿思工作而念佛。
這第三十二條,可以做為我們所有人的一個行持的準則。
「縱營餘事,應思念佛而工作,勿思工作而念佛」,這個也要解釋,不解釋很難懂。
什麼叫「縱營餘事」呢?縱然經營其他事情。這句話有潛臺詞,最好是其他事情根本都不做,只有一件事要做。法然上人經常講:在這個世間,只有一件事要做,除此之外,沒有什麼事必須要做的──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但是,我們是凡夫,其他事情不做也不行,那就做吧!怎麼做呢?縱然做其他事,應該抱有這樣的觀念,什麼觀念?「應思念佛而工作,勿思工作而念佛」。
什麼叫「應思念佛而工作」呢?我們整個人,我們是以念佛做為我們的生命,我們念佛第一。比如我們早上眼睛一睜開,就要想到念佛;念佛了,沒辦法要吃飯,哎呀!那只好用半個小時去做飯。所以,在念佛之餘,想到做飯的事情;「哎呀!念佛,沒辦法,小孫子要帶!」那就帶孫子;「哎呀!念佛,沒辦法,那個事情要去安排一下子」,好,再拿兩個小時去做那個事情。這個叫做「應思念佛而工作」。
什麼叫「勿思工作而念佛」呢?早上眼睛一睜,今天要上班,八個小時,先排除在外,然後帶孫子幾個小時,最後還剩下幾個小時念佛。倒過來算帳,這樣的話,你念佛就不是第一了,念佛是把工作幹完之後,剩下來一點點的零星時間來念佛──這哪裡是念佛的生命呢?念佛是二十四小時都要念佛的!沒有辦法,撥出那麼一點點時間幹別的,事情一做完,趕緊念佛。這樣的話,我們雖然是做飯,雖然帶孫子,我們很吝嗇,「哎呀!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給你?」感覺到這個時間是我們擠出來的,不甘心做別的事情,一做完,趕緊回來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三十三、我豈獨漏來迎乎
言「眾生稱念」者,我豈非此眾生乎!
言「必得往生」者,我豈獨漏來迎乎!
三十四、信念佛與行念佛之樣
「一聲一念」等之釋者,信念佛之樣也;
「念念不捨者」之釋者,行念佛之樣也。
三十五、不犯小罪;應無間修
信「罪雖十惡五逆亦得往生」,而不犯小罪;
罪人尚生,何況善人。
信「行雖一念十念尚且不空」,而應無間修;
一念尚生,何況多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