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一、罪與福
阿彌陀佛的救度,既不問時節久近,也不問罪福多少。不管是罪業眾生還是福業眾生,只要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願生西方淨土,必得往生。
「罪」就是造罪,毀犯戒律,造作種種罪業。最深的罪業,所謂「五逆謗法」,這是罪中之極罪,稱為「逆罪」。
「福」就是福業,有世間的福業,比如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等;有小乘的福業,比如歸依、持戒,威儀修持;還有大乘行福,比如發菩提心、讀誦大乘等等。
「福」,有有相和無相之分。就凡夫來講,都是有相福業,都沒有契悟真實本體,這樣,都屬於有為有漏的造作。
二、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散善義》中說: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
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法事讚》說:
無問罪福時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疑。
一般的觀點,都認為必須修福念佛才能往生,造罪人雖念佛但是怕不能往生:這就落在「問罪福」當中。
善導大師告訴我們:不問這些,只管心心念念,念阿彌陀佛,不要懷疑。這讓我們跳出善惡是非的觀念,直接歸於念佛,這就是一向專念。問罪福,心就落於兩邊,就不是一向。罪也念佛,福也念佛,念佛皆往生。
三、罪福皆為染業
罪與福是相對而言的。比如說五戒十善,屬於佛教的人天乘,相對於三惡道的惡業,五戒十善稱為善業;?如果相對於往生極樂淨土、阿彌陀佛的清淨大願業力,五戒十善不稱為善,稱為惡業、染業。
《無量壽經》裏有這樣一首偈語:
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
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
「五惡道」就是六道,把阿修羅劃歸其他幾道,這樣只有五道。這五道當中,人道和天道也稱為「惡道」。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所以,以出離三界為目標的話,人天道算是惡道。與菩薩清淨業力相比,我們凡夫雖修戒善,仍然是染業、惡業。
這一點要有正確的認識。
四、超越罪福
我們的真心、本性,其實是超越善惡的。六字名號本身更是超越善惡。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一開始就說了: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這也是「不問罪福」的意思。既然「一切善惡凡夫」都可以往生,那麼在彌陀的誓願當中,就不揀擇、不挑選,因為都是乘托了阿彌陀佛的願力。
在《法事讚》裏,善導大師又說:
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這也是不論善惡。只要念佛,必然往生淨土。
《觀念法門》裏說: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
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
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分明說「一切造罪凡夫」,回心念佛都必得往生,這也是「不問罪福」。同樣《法事讚》裏說:
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因為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即使是造作五逆重罪的人,即使是造作十惡重罪的人,都可以罪滅得生極樂世界。即使是誹謗佛法、斷諸善根的人,他只要願意回心念佛,也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總之,善導大師解釋阿彌陀佛的誓願,不論凡夫這一邊是罪還是福,只要念佛,通通可以往生西方淨土。
最明顯的例證是《觀經》。《觀經》上六品是修福眾生念佛往生,下三品是造罪眾生念佛往生。下品上生是十惡輕罪之人,臨終稱佛名號莊嚴往生。一生造作十惡業,而說輕罪,是比較破戒、五逆、謗法這些重罪而言的,可見眾生之罪重。下品中生是破戒眾生,聽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一念願心發起,而得往生。下品下生是五逆重罪眾生,十聲稱佛而往生。這在經文中說得明明白白。如此重罪的人念佛尚且往生,還有誰念佛不能往生!
有的人念佛,內心卻很卑劣,總是怕自己不能往生:罪過重,心不淨,念佛少,時間短……但是罪業雖重,不至五逆謗法;念佛雖少,早過一聲十聲;心雖混亂,不至臨終苦逼。彼等之人尚且往生,何獨我等不得往生!
(摘錄自《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