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於净宗书院为莲友闽南语开示(五)
诸位莲友,诸位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要跟大家研讨的是「念佛成佛」是佛教。佛教的主旨在那里?在念佛成佛。因此,念佛成佛就是佛教的目的,也是学佛的目的。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所谓佛教,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也是众生学佛成佛的教。
有一首偈可能大家都听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若以整个通途佛教来讲,学佛的方法及目标,这首偈已有概略说明。
学佛要成佛,首先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在身、口,言语及行为上,凡对自己不清净或伤害他人的,都不能做;要积极去做对自己、对他人、对大众有利益,对现在、未来有利益,能够向善、向上、向净昇华的事情。
先端正、清净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进一步才「自净其意」。
人的言语、行为,都是由内心所发动,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内心。「自净其意」,就是要使我们的心念,念念都清净无污染,念念都纯善无恶,如果这样,就可以朝向成佛的目标。
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谓「是诸佛教」──就是佛所说的教。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都希望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最後自净其意,达到佛的境界。
心净国土净 心净众生净
有一首偈说:「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就是说我们的心若能达到纯善不污染,自然就不会有争端、怨恨。一个人若能心净无污染,没有贪瞋痴,不起恶念,世间就是净土,人与人之间不会互相伤害──杀他命、吃他肉、挞伐他、诽谤他、欺负他、损害他、怨恨他;不会因此引起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无穷无尽无有了期。人与人之间会很和谐、很关怀、很照顾,甚至会牺牲自己来利益对方。
佛法不论小乘、大乘,都以「净」为出发点,以「净」为归宿,故说「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不过要达到这个境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圣道门」,一种就是「净土门」。依圣道门要达到这种境界,祖师判定为「难行道」,非常困难,因为要靠自己的力量。净土门就很容易,所以叫「易行道」,因为是靠佛的加持。
现在我们要讲的就是「易行道」,靠佛的加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的境界。
以净为归 以佛为念
我们这个道场叫「净土宗」,每天念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是「以净为归,以佛为念」。
念佛往生极乐净土,可以成佛,这是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力量。阿弥陀佛加持力量的强大,以凡夫的脑力、思惟,完全没办法理解;阿弥陀佛功德力量的伟大,连声闻、缘觉、菩萨也无法稍加推测。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绝对可以让众生当生成就,一世圆满。这个力量只有佛能了解,只有佛能彻底弘扬、称赞、护念与保留,菩萨、声闻、缘觉、罗汉都没有能力。
阿弥陀佛力量的根本在那里?在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因地示现为法藏菩萨时,以平等、彻底的慈悲,要救度任何善恶凡夫,所以发下四十八大愿;为凡夫修六度万行,最终完成极乐世界,成为南无阿弥陀佛。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万德弘名,来救度众生,使众生离开娑婆,往生极乐,最後成佛。
阿弥陀佛的本愿──念佛往生愿
弥陀四十八大愿,当然每一愿都是本愿,但其中有一最根本、主要的愿,有这个愿,所有的愿才有存在的意义价值;没有这个愿,则所有愿就失去其意义价值。这个愿就是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所以,「念佛往生愿」就阿弥陀佛本愿中的根本愿,也就是本愿中的本愿。
通常我们讲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指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因为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众生,如果没有一个很简单、容易,可以让任何众生都修得起的法,就无法救度十方众生,而念佛就可以往生的愿,是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力量所在。
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表示每一愿都已经成就,每一愿都有它的功德与力量。所以,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十方诸佛都赞叹是不可思议功德。这个功德力量,就是绝对强大的力量,可以使任何善恶众生都往生成佛,所以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本愿──念佛往生愿,也是诸佛的本怀,诸佛劝信、诸佛称扬、诸佛护念、诸佛特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释迦牟尼佛示现世间,教化众生,尽管讲经说法几十年,但最终目的也在宣说阿弥陀佛的本愿──念佛往生愿。所以,对我们十方众生而言,唯有念佛往生愿是最大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利益。
真实的利益
《无量寿经》开宗明义,释迦牟尼佛就说: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於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这段经文简单说,就是十方三世诸佛抱着悲悯的心,出现世间,弘扬佛法,要救度众生,赐以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在那里?就是在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
真实与方便相对。意思是说,念佛的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而其他法门的利益,皆属方便。所以在这部《无量寿经》结尾的流通结论,释迦牟尼佛特别咐嘱弥勒菩萨,将此法门流传生生世世。
为什麽?释迦牟尼佛说: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意思是说,若有人听到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非常感动欢喜,知道无始劫以来的生死轮回,依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断除,而且可以往生成佛。以这样欢喜踊跃的心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应该要知道这个人所得的利益,就是最大的利益。所以说「为得大利」。什麽叫「大利」?就是开宗明义经文所讲的「真实之利」。这真实之利或大利,都是在讲成佛的利益;「无上功德」是指成佛的功德,念佛就可以得到成佛的功德,所以说「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也就是说「大利」就是「无上功德」,「大利」等於「无上功德」。
三根普被 利钝全收
八万四千法门中,有的可以使菩萨成佛,不能使阿罗汉成佛;有的可以使菩萨、声闻、缘觉成佛,但不能使六道凡夫离开六道轮回成佛。只有阿弥陀佛念佛往生法门,不但可以使菩萨快速成佛,也可以转阿罗汉(自了汉心)发菩提心成佛,也可以轻易使六道善恶生死凡夫一世解脱,当生成就。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只有念佛法门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十方诸佛出现世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救度任何众生快速成佛,快速离苦得乐,超凡入圣。
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法门。上等根器等觉菩萨,不会超越这个法门,即使五逆谤法阿鼻地狱众生,也能进入这个法门,所以说「三根普被」;利根也好、钝根也好,全部包含,没有一个遗漏,故言「利钝全收」。
这麽殊胜又简单的法门,就像大海,喝水很多的大象进入海中,可以满足牠喝水的愿望;喝水量很少的蚊虫,大海同样能满足牠的需求。阿弥陀佛的功德如同大海,深无底,广无边,可以满足任何根器的众生。
怀疑弥陀救度 为最大之恶
凡是十方诸佛出现世间,必定会讲说念佛救度的法门。因为这是诸佛的本怀,而且是诸佛所劝信。佛说法的目的,是要使众生领受,依教奉行,故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要我们不要怀疑,要绝对从内心彻底信受。怀疑会失去利益,信受则可获得成佛的大利益;怀疑会继续六道轮回,依然造业、造罪,受苦就无量无边,轮回就无穷无尽。
这样说来,怀疑阿弥陀佛之罪过,是所有罪恶中最大的罪、最大的恶。因为没有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不能离开六道生死轮回,就永远在六道轮转中,难免因贪瞋痴而造罪造业,结下冤冤相报的轮回果报。
所以一切的罪,以怀疑阿弥陀佛救度为最大的罪。一个造五逆谤法的罪人,若回心转意,不但离开阿鼻地狱的果报,也可以往生成佛;一个五戒十善上升天堂的天人,如果怀疑阿弥陀佛的救度,果报一到,照样会堕落,甚至也有堕落地狱的。
信阿弥陀佛 为无上信心
一切之信,也是以相信阿弥陀佛救度,为最大、最有功德的信。信阿弥陀佛之信,为无上信心,也可说是他力的信心。为什麽?如果相信念佛必定往生,就会实践,也就可以往生成佛,这岂非无上之信。而且这种信,只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才能让我们这样信,其他佛无此愿力,也没有极乐净土让我们依靠归属。所以信阿弥陀佛就是无上的信心、他力的信心、最大最高无量的信心,因此为十方诸佛所劝信,也是诸佛所称扬。
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无量寿经》中说:
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威神功德,就是救度众生的力量。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唯有佛可以正确彻底称扬赞叹,菩萨因为无法全部了解,所以没办法正确称扬赞叹,何况凡夫?我们凡夫所称扬赞叹的,不及其真正功德的百千万亿分之一。
赞叹的目的,是要发起我们的信心,断除我们的疑惑。凡夫经常会以凡夫之见思考,认为我们生生世世以来,所造的杀生业、偷盗业、淫慾业、毁谤他人的业、十恶五逆之业,可说无穷无尽无量无边,怎麽可能只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离开三界六道,脱离这种业报?而且,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快速成佛,那麽这些业去那里了?由谁偿还?所以不可能。凡夫都习惯这样思考而产生怀疑,这就是以可思议来推测不可思议。这样阿弥陀佛的法,就不是不可思议的法,祂的功德,就是可思议、有范围的,这是错误的。
明来暗去 暗去明来
我们做个譬喻,就如一间房子已经黑暗了百千万亿年,人们会想:这房子如果要光明,应该也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岂知电灯开关一按,千万年的黑暗即刻大现为光明;或者窗户一开,阳光照进来,黑暗立即消失。当下明来暗去,暗去明来,为什麽?因为黑暗虚假,而光明是真实的,再多的虚假,也无法与丝毫的真实做比较。
又譬如有间很大的仓库,里面放很多万元大钞,这样仓库里的钱是不是很多?但是这整间屋子里的钱,竟然不及我们身上的这张万元钞票,为什麽?因为我们身上这张是真钞,而仓库里的钱都是假钞。
以上譬喻,就是说我们生生世世以来所做的业,皆是虚假,唯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真实的。
为何我们所做的业都是虚假?因为诸法无常、无我、空性,既然如此,我们万古以来身口意所造善恶之业,皆是无常、皆是无我、皆是空性,真实、永恒不变的,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从阿弥陀佛清净不变真如佛性所显现,所以万古不变。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尽未来世,也是如此。
所以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的名号,领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自然可以消除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黑暗的业障,使我们当生离开娑婆业报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显现自我真如的佛性。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虽然因贪瞋痴而造业造罪,不过佛性并未消失,也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下地狱,佛性也随我们下地狱;我们上天堂,佛性也跟随我们上天堂。我们的佛性跟随我们起起落落、出出入入,永远不离开过我们。佛性只是受到虚假的贪瞋痴的业所覆盖,未能显现,一到极乐世界,无明黑暗的业障,即时消散,当下佛性的光明立即显现。
所以说,明来暗去,暗去明来。是当下当时,不必经过几日、几年、几世、几劫,是一刹那,光明一现,黑暗就消除,不论黑暗已经盘据了百年、千年、万年。
千岁闇室 光若暂至 即便明朗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上卷最末,形容说:
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闇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
意思是说,众生累劫累世以来,都曾犯五逆十恶谤法之罪,但只要今生一向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不舍,甚至今生今世没遇佛缘念佛,临终时只念了十念,甚至只念了一念,当下离开六道生死轮回的黑暗,往生极乐世界,显现光明。
「光若暂至」的「光」,就是比喻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暂至」就是说念十念、一念的佛号,或一辈子,不是长时长劫的时间所累积;「即便明朗」,就是当生脱离轮回,往生极乐,罪业黑暗,不因生生世世、千生万劫的累积,而不能当生消除,并不是这样。
所以,这几句形容得很好,文句也很美妙,但要能领会其意,囫囵吞枣,就体会不出它的滋味。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弥陀本愿就是诸佛的本怀,诸佛劝信、诸佛称扬、而且是诸佛护念。也就是说,这个法门是诸佛本怀,也是诸佛所保护,没使它失传。凡是念佛的人,也是诸佛保护、诸佛怀念,永远不会忘记、不会舍离的。这种利益,唯有佛才看得到,了解得来,赞叹得起。
所以《阿弥陀经》说: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释迦牟尼佛以佛的智慧,才能看到这种利益,讲出这个法门,给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听。
世尊进一步又说: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只园精舍,讲不可思议功德利益时,当下十方诸佛一时出现,同开金口,赞叹释迦牟尼佛讲这法门,十方诸佛都出来证明,劝信十方众生。
因此释迦牟尼佛说: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所以这个法门的经教,是一切诸佛的本怀,是一切诸佛所护念、一切诸佛所劝信、一切诸佛所称赞。
经道灭尽 特留此经
弥陀本愿是诸佛本怀、诸佛劝信、诸佛称扬、诸佛护念,当然也是诸佛特留。特留就是说,佛法分三个时期:「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後,就是法灭期间。所有经教在此世间失传,叫做「法灭」。就是自《楞严经》开始消失,其他不管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所有佛法的经典教理,通通消失。没有佛教就没有三宝,没有五戒、十善、人天因果之法,这叫做「法灭时代」。
但即使法灭来临,佛也要以其神通力,维持净土法门的经典,不使在此世间消失。为什麽?因为唯有这个法门,才可以救度十方众生,是一切众生的光明、希望;这个法门失传,宇宙就没有光明,众生就没有希望。因此,十方诸佛出现世间,大慈大悲,即使所有经教失传,此法也要留存在世间。
阿弥陀佛的本愿,要救度我们离开三界火宅,现在如果不冲过这个大火,听闻此法门,将来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也必定受三千大千世界的地狱之火所灼烧。为一劳永逸解脱轮回,为了快速成佛,再怎麽辛苦,也堪付出。
文殊菩萨〈发愿偈〉
这个法门,是大菩萨所修的法门;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大菩萨发愿要往生的世界。菩萨无量无边,位阶最高的菩萨是等觉菩萨,而其中最有名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当然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非常有名,但这两位菩萨已经往生极乐世界,而文殊、普贤菩萨,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在《观佛三昧经》里,释迦牟尼佛赞叹文殊菩萨,为文殊菩萨授记──将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文殊菩萨在这部经里,也流露出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情。
文殊菩萨〈发愿偈〉说:
愿我临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普贤菩萨〈发愿偈〉
普贤菩萨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不但自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菩萨,一齐往生极乐世界,快速圆满菩提愿行。
普贤菩萨「发愿偈」说: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是释迦牟尼佛身旁?侍,两位菩萨的最终目的是往生极乐世界,何况我们凡夫,怎能不求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法门是,上上根不超越,下下根也包含。
观世音菩萨摩顶授记 慧日法师弘扬净土
唐代有位法师受皇帝封为国师,称「慈愍国师」。之前,他曾前往印度取经,当时的法名是「慧日法师」。
他到印度参拜释迦牟尼佛的圣地,并寻求梵文经典,带回中国翻译弘扬。他来回印度,大约经历了十八年时间,其间翻山涉水、忍饥受冻,可谓备极艰辛。慧日法师心中因此有一种体悟:「娑婆世界究竟是痛苦的世界。」从而对世间产生很深的厌离,希望今生永远脱离轮回之苦。
到底有什麽世界纯粹安乐,没有任何身、心的痛苦?有什麽修行法门,可以快速成佛、面见佛?慧日法师每到一个地方参访,都会问这个问题。
当时通达经律论的三藏法师,一致向他推荐「净土法门」,说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达到这个愿望。慧日法师听了踊跃欢喜,开始用心思考与奉行净土法门。
他即将回国时,经过当时在印度北边的健驮罗国,那是弘扬佛教的国家。这个国家王城东北方有座大山,山上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圣像,传说非常灵验,凡来此祈求,往往能够看到观世音菩萨现身,为他开示。
慧日法师来到这里,七天不吃不睡,顶礼祈祷,希望观世音菩萨现身指导他,今生可快速成佛,当生成就的法门。果然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在第七天晚上,观世音菩萨突然显现空中,金光闪耀,有一丈多高,坐在七宝莲花上面,向慧日法师开示、安慰,并伸手摩顶授记。
观世音菩萨开示说:「你愿心很大,非常令人赞叹。你想弘扬佛法,自利利他,唯有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心发愿,愿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不但能见到阿弥陀佛,也会见到我,可得无上利益。当知净土法门超过其他法门,是任何法门中最殊胜、最简易的法门。」说完这些话後,观世音菩萨就在空中消失。
七天没有吃睡的慧日法师,原本身心很疲累,经过观世音菩萨伸手摸顶、光明照耀,又对他开示後,慧日法师顿然感到无比振奋,身心疲累豁然消除。
回到长安城,此後慧日法师翻译经典,一生弘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
由於慧日法师很有智慧、学问、修持,弘扬这个法门,利益了当时很多的众生,因此唐朝皇帝就拜他为国师,称为「慈愍三藏法师」。
净土宗第四祖──法照大师的念佛因缘
另外,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亦曾劝导法照大师往生极乐世界。
法照大师也是唐代高僧,因其思想与行持,皆与善导大师相似,後人认为他是善导大师再来示现的,所以尊称他「後善导」。
法照大师出家不久,有次在他心很寂静的时候,看到自己的钵显现一种圣境:高山中有间寺院,写着「大圣竹林寺」五个大字。寺院辉煌庄严,金光灿烂,全为七宝所成。近处有花园、树林,也如《阿弥陀经》所说:「黄金为地、众宝殿堂、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的境界。法照大师很感动、很惊奇,他想:这应该是在娑婆世界,但到底在什麽地方?他向前辈请教,人家听他的描述後,告诉他这应该是在五台山文殊菩萨所显化的地方。法照大师就到五台山寻访这个圣境,暂住五台山佛光寺。
有一晚四更(一点到三点之间),一道光芒突然射到法照大师身上,法照大师循着这道光往前走,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两位童子,据说就是善财童子与难陀童子,在此等候法照大师。两位童子引导他进入一个寺院,寺院写着五个大字──「大圣竹林寺」,原来这就是钵所显现的境界。
寺院为诸宝所庄严,树也是七宝行树。法照大师进入寺院後又登入讲堂,果然看到文殊菩萨在讲堂西边,普贤菩萨在东边,都坐在狮子座上,周围有无数菩萨围绕,而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正对这些围绕的菩萨大众说法。
法照大师恭敬来到两位菩萨面前,虔敬顶礼,并请两位菩萨为他开示。
法照大师问:「末法时代众生,距离释尊在世期间已经很遥远了,智识浅薄、根器下劣、业障深重、烦恼炽盛,本来具足的清净佛性,无法显露出来,而佛法如大海广阔无边,不知其中有何佛法,适合这种根基?不知修那种法门,容易达到成佛的境界?」
文殊菩萨首先开示说:「你要修习念佛法门。唯有念佛法门,才适合末法时代;一切修行法门中,没有比念佛及供养三宝更殊胜的。如果这样做,自然能快速圆满,成就福慧双修。我文殊师利在过去世中,就是因为念佛、供养三宝的缘故,才能成就佛的智慧。所以你应该知道,一切诸法波罗密及甚深禅定,乃至十方诸佛,都是从念佛成就的。故知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王。」
法照大师再问:「如何念佛?」
文殊师利菩萨开示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彼佛说法愿力不可思议。你要念念不舍,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永不退转,快速成佛。」
说完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时伸出金色的手,摸法照大师的头顶,授记说:「你因念佛之故,不久就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子,期望快速成佛,没有比念佛更好的,只要一心念佛,自然能快速证得无上菩提。」
法照大师得到两位菩萨摩顶授记,以及这麽微妙的开示後,踊跃欢喜,再三顶礼,告辞出了讲堂。
两位童子又亲送他走出寺院,他回头一看,寺院已经不见了!法照大师就在一堆石头上做记号,後来发心在此建「大圣竹林寺」,并将这一段经历写下来,流传後世。
法照大师此後即专修净土法门,专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後人因此尊法照大师为净土宗第四位祖师。
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王
由此我们知道,净土念佛往生的法门,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诸佛本怀,为诸佛所弘扬、劝信、护念、保留。净土念佛往生的法门,也是菩萨发愿往生,菩萨劝导众生深信专念,求生极乐世界的法门。
文殊菩萨说,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王;经典中说,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这意思是说,不论阿弥陀佛或念佛法门,都是所有法门之中,最尊第一,殊胜无比。而且这个法门简单轻易,人人可修,人人可证,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人修万人成就的法门。
华严奥藏 法华密髓 尽在念佛
明朝末年,有位高僧「蕅益大师」,写了一部解释《阿弥陀经》的书,叫做《阿弥陀经要解》。
书中他赞叹这个法门说: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
意思是说,这个法门是《华严经》的目的,《华严经》深奥之处。因为不论八十部华严或四十部华严,菁华就在最後的〈普贤菩萨行愿品〉,目的就是要引导华严会上诸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华严经之目的,华严经深奥之处。
《法华经》也说,依此经修习,临终也能往生极乐世界莲花之上,诸佛菩萨围绕,花开见佛,见佛成佛。这样说来,《法华经》二十八品,最秘密、精髓之处,也是往生极乐世界。不过依《法华经》的方法修习,想往生极乐世界,终属「难行道」,我们凡夫做不到,那是菩萨的境界。我们只要念佛,也可以达到《法华经》的目的。
所以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就是在念佛,这个法门为「一切诸佛之心要」。心要,就是最重要的、主要的宗旨之所在,也就是一切诸佛的目的,就是弘扬念佛、劝导念佛。「菩萨万行之司南」,就是说菩萨广行六度万行的目标,就是成佛,而念佛就可达到菩萨六度万行、自利利人的目的。
因此有一句话说:
诸经所赞,多在弥陀,一代圣教,结归念佛。
「诸经」就是三藏十二部,所赞叹、护持的,大部分都在说净土法门;「一代圣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经教,其结论、归宿,就是在念佛。
接下来大家有什麽问题?
莲友:请问上人,人往生想做「大体老师」,但不知会不会影响往生西方净土的路?
慧净法师:捐献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断气时捐出心脏、肾脏等身体其他器官,当下要开刀;另一种是大体先放着,一段时间後让学生解剖。两种当中,若念佛人要往生极乐世界,可以选择第二种,就是身体留给医学院解剖使用。如果当下要捐献器官,就要考虑你的忍辱心够不够?会不会起瞋恨心、痛苦心?一般念佛人可以选择由医学院解剖,因为医学院解剖不会一断气就开刀。
莲友:一般人都比较重视吃喝玩乐,藉由这些让自己快乐,因为人性没有满足时,是很难「歇息」的。我们如今学习净土法门,我认为先要心性进入「愚」,才能一点一滴朝向「自净其意」。「人成即佛成」,当人格体尚未进化到这个程度,念佛当中是参有很多杂质,这时人要有纯净的心,其实是蛮困难的,请上人开示。
慧净法师:我们这个法门是「他力易行道」,又叫做「安乐的法门」,任何罪恶苦恼的凡夫都修得起,所以跟这些没冲突,没关系。
就是说,我们在吃喝玩乐、在烦恼当中念佛,心中知道虽然习气的关系这样吃喝玩乐,因为业障的关系而烦恼重重,但是阿弥陀佛不会舍弃我,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凡做得到的尽量做,做不到,就以忏悔心来念佛,不会因此动摇决定往生的信心。心中要有这种了解、相信,那麽自然在念佛当中,就会安稳,不会苦恼。因为众生都是贪瞋痴具足、烦恼深重、习气刚强,要一下子降服、转化,非常困难。不过重要的是要有惭愧心和忏悔心,就会朝向比较纯净的习惯去追求,慢慢就会转变。
但对我们来说,这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说「自净其意」,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在这里就好,就不必往生极乐世界了!所以唯有往生极乐净土,才能「自净其意」,才能「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在这里只能相对,没办法绝对。
所以念佛人要有「机」的深信,深信自己始终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但因为有这句名号,有阿弥陀佛的力量做我们的增上缘,给我们依靠,所以不因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而苦恼,从此所过的生活,是安稳、喜乐的生活;是惭愧、忏悔的生活;同时也是感恩、谦和的生活。
感阿弥陀佛的恩,柔软自己的心肠来体贴他人,这就是我们宗风俗谛所讲的:「对弥陀恭敬信顺,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过这种念佛的生活。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讲於2006年9月23日)
(注:本文已编入慧净法师讲演集(三)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