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二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平等」是佛教的核心理境。因为平等一如不二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是生佛平等、自他平等,因此佛的慈悲心,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怨亲平等、自他不二、自他一体的心,平等无差别地怜愍一切众生,无圣无凡、无善无恶、无染无秽、无可憎者、无可亲者、无敌无朋、无亲疏憎爱,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看待。证悟了平等心就是成佛,成了佛就有这样的平等心,还没成佛就没有这样的平等心,还有执着、烦恼、无明。
阿弥陀佛正是这样的智慧慈悲心,把我们看成他的一部分,他和我们、我们和他,平等没有两样,所以说是「怨亲平等、自他不二、自他一体」。
《大般若经》卷五七○〈平等品〉说:「等观诸法,自性寂静,不生不灭,故名平等。」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卷上说:「平等是诸法体相。」
慧远大师《大乘义章》卷一说:「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於彼此,故云不二。」
普济禅师《五灯会元》说:「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载。日月平等,故四时常明。涅盘平等,故圣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无诤。」
《大智度论》卷七十四说:「寂灭者,不增不减、不高不下,灭诸烦恼戏论,不动不坏,无所障碍。」
意思是说:真如法性,在佛不增,在凡不减;虽悟不高,虽迷不下。没有骚乱烦恼、分别戏论,常住无碍。如果证悟真理,又断尽了见思二惑,没有贪、瞋、痴、慢的烦恼,就没有你我、自他、冤亲、善恶、顺逆、爱憎、喜怒、苦乐等种种彼我对待。所以叫作「寂灭」,也叫作「寂灭平等」。
「寂灭平等」是八地以上诸菩萨所同证的平等理体,此理体即《往生论》所谓的「净心、平等法身、寂灭平等法性」,这都是一体异名,其体无别,也是一切众生的本性,所谓本性、佛性、法性、空性、众生性,真心、真如、实相、一真法界,虽然名相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平等没有丝毫差异不同,都同样是指心性,就是寂灭的本体,也就是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空就是平等不二,於一切法,皆平等而无有差别。即使成佛了,这个心性也没有增加;还没成佛,这个心性也没有减少,只因被烦恼执着妄想杂念盖住,而现在只是恢复本来的样子。所以说「寂灭者,不增不减,不高不下」。
在寂灭的状态当中,既没有烦恼,也离诸戏论,不变动,不消失,永远都是自在无碍的,这就是寂灭。所以说「灭诸烦恼戏论,不动不坏,无所障碍」。
又,「平等」是「差别」的对称,所以平等是没有差别之意。真如法性平等一如,没有任何差别相,没有色声香味、大小长短等的差别相,故说平等。因此,如果证悟到寂灭平等的真如法性,就名为「寂灭平等身」。
证悟佛性就是觉证真如平等的体性,也就是悟到一切法平等的真理,就有平等不二的智慧,又作平等慧,对一切无所分别,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没有一切烦恼、妄想、执着、虚妄的心念,毫无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因此也就有平等的大悲心,普遍平等无差别的悲愍一切众生,於一切众生不起差别见。因此对一切众生平等相视,一视同仁,慈爱相同,没有自他、怨亲之别,所谓自他不二、自他一体、怨亲平等,当然也没有凡圣、善恶、贤愚、贵贱、高低的区分。
阿弥陀佛别号叫作「平等觉」,觉证了真如平等的体性,又作平等正觉,指阿弥陀佛的正觉。阿弥陀佛觉证诸法平等、无有自他、高下、浅深差别的真理,而住於身、语、意三业空寂的大觉中,故称平等觉,这也是阿弥陀佛三十七号之一。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说:「蒙光触者离有无,是故稽首平等觉。」
阿弥陀佛的愿力又称为「平等力」,平等力也是阿弥陀佛三十七号之一。阿弥陀佛彻证诸法平等,具有平等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悲心与大愿力,不论圣凡善恶的众生,一律给於平等救度,也一律使其平等成佛,没有高低上下优劣的差别,故有此号。《赞阿弥陀佛偈》说:「虚无之身无极体,是故顶礼平等力。」
阿弥陀佛有平等三业,也就是远离圣凡、善恶、是非、美丑、彼此等种种分别而平等的身、口、意三业。《往生论注》卷下说,阿弥陀佛以平等大慈悲的意业、平等光照的身业、平等说法的口业来对治众生不平等、虚假的三业,令众生成就平等的三业。这是阿弥陀三业的特殊妙用。
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就能自然证得平等法身,也就是自性法身,平等寂灭的真如,这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八地以上的菩萨,虽任其自然,不加功用,也能一时遍於十方世界,示现种种教化,作种种佛事,而无往来之想,亦无造作之想,故称平等法身。七地以下的菩萨,虽证真如,然尚要加功用行始成。《往生论注》卷下说:「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同《论注》下说:「平等法身者,八地以上法性生身菩萨也。寂灭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灭平等法故,名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名为寂灭平等法也。」
法然上人《选择集.本愿章》说:
弥陀如来法藏比丘之昔,被催平等慈悲,为普摄於一切,
不以诸行为往生本愿,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也。
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平等慈悲」故,「普摄一切」故,以十方众生为对象,要让十方众生,不论任何众生、任何根机,不论圣凡善恶、缁素贤愚、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亦即不论何人,都能够平等、无条件地往生到涅盘的极乐世界。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的众生通通包含,九界众生都包含在阿弥陀佛的救度大愿之中。因此,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平等同时没有任何条件,如果说有,就只是要我们众生「愿生、称名」。有「愿生极乐」的心,接下来,只要「专念弥陀名号」,这样就可以了。这样的人,就百分之百必定平等往生报土,同证无量光寿,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已经成就了。所以,善导大师於《往生礼赞》说: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又於《法事赞》说: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人界、天界,是善、是恶,通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善,乃至十善与四无量心,加上禅定功高,出生在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恶,乃至五逆谤法,阿鼻地狱的恶众生:以「人天善恶」四个字包含六道中的一切善恶凡夫。「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极乐世界都彼此平等,都进入成佛不退转的阶位。
又於《观经疏.玄义分》说:
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如果论我们众生的贪瞋痴慢,皆有可能在某种情境下会犯五逆谤法,这样垢障的众生怎麽可能靠自己的修行脱离三界轮回,甚而往生到阿弥陀佛的高妙报土呢?善导大师解释说:正因为有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功德,有阿弥陀佛平等愿力的摄取,使得「五乘齐入」。「五乘」就是菩萨、声闻、缘觉、天、人,当然其中也包含三恶道众生。
「齐入」的「齐」,是显示他力一因一果,简异自力多因多果。
一因:五乘皆齐同依托弥陀本愿力,同一本愿称名念佛即是一因。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所说「同一念佛,无别道故」,即是此义。
一果:齐入弥陀真实报土,同证无为涅盘法身,平等一相,凡圣一味,即是一果。善导大师《法事赞》所说「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又说「同因同行至菩提」、「净土无生亦无别,究竟解脱金刚身」,即是此义。
若论五乘,凡圣善恶各不相同,因既千差,果亦万别(多因多果);然而五乘同舍自力,同托佛力(一因),同生报土,同证法身(一果)。
「齐」也是平等之意,因平等果亦平等,此皆乘托佛愿之力,毫非己功,故曰「致使五乘齐入」。
十方众生有等觉菩萨,也有五逆谤法,若依自力,则各人果报千差万别;若依弥陀愿力,则上下无别,一同往生高妙的报土,一同证悟光寿无量的极果。
印光大师说:
上根如文殊普贤之俦,下根如五逆十恶之辈,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
以弥陀愿力弘深,普欲平等广度十方众生之故。下根如五逆十恶的极重罪人,一生唯恶无善,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在身心皆陷苦逼的状态下,随善知识依样画葫芦地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立即火焰化红莲,离地狱之火车,登极乐之莲台。
之所以能如此,显然并非这个罪人之功德或功夫,乃是全凭弥陀不可思议威神之力的救度。
同时,文殊、普贤之等觉菩萨,愿生弥陀净土,也完全仰蒙弥陀之力,丝毫非仗自己之功,故文殊菩萨《愿生偈》说: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文殊师利发愿经》)
普贤菩萨《愿生偈》说: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华严经》)
文殊、普贤都是候补佛位的等觉菩萨,但若欲往生弥陀净土,仍须仰蒙弥陀之力,何况其他圣凡善恶之人。是故,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之结论说:
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
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这段法语的意思是说,一切圣凡善恶众生,之所以能够往生弥陀净土,完全都是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力之故。反之,若不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力,即使等觉,如文殊、普贤,亦不能得生弥陀净土。道绰大师《安乐集》也说:
十方人天,欲生我国者,莫不皆以阿弥陀如来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善导大师《观经疏.玄义分》也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善导大师《观念法门》也说:
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
此正显示净土宗全然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而弥陀救度慈悲平等,广大弘深,无一遗漏。不论何人何时何地,只要念佛,都能往生。
因此,十方众生,不管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在家出家、会修行不会修行,有智慧没智慧,只要称念这一句弥陀名号,阿弥陀佛都平等的救度,都使其平等的往生极乐,都使其平等的快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