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与佛,机法一体
──2009年7月25日下午,讲於广州花都
阿弥陀佛与祂的名号是一体的,所谓「名体一如」,而我们念佛,也与佛一体,所谓「机法一体」。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讲题就是「念佛与佛,机法一体」,这个内容对於我们这个法门的教理而言是很重要,而且非常扼要、精纯。
「机法一体」中的「机」是指念佛的众生;「法」是指阿弥陀佛的救度,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本体。怎麽说呢?阿弥陀佛成佛的时候,祂所成就的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在哪里呢?全部都汇集在这一句六字名号当中,所以弥陀是以「名号」来救度众生,因此当我们称念弥陀名号,而愿生弥陀净土时,我们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我们,就已经成为一体了。因此,要如何与弥陀亲?要如何与弥陀近呢?就是要专称弥陀佛名。
接着请大家看讲稿:
念者恋也,如恋情人,日夜不忘;
念者粘也,生佛相粘,一体不离;
念者忆也,母子相忆,时时在怀;
念者称也,称念弥陀,念念不舍。
这四段文我稍微解释一下。
中国文化很渊博,相同的字通常会有好几种涵义,像念佛的「念」也有好几种解释。「念」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哪两个字呢?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今」就是指当下、现在,所以念佛,就是「现在的心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从讲「今」(现在),那已经是三、四秒钟之前的事了……现在的心又已经离开六、七秒了……十秒了……,虽然已经离开了几秒钟,但还是「今」。这个意思就是说,念佛人要念念相续、念念不舍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因此我就用几种来比喻,用情人间的想念来比喻(恋),用拥抱结合在一起来比喻(迎),用慈母怀念儿子,孝子怀念母亲来比喻(忆),最後归结在「专称弥陀佛名」。
「念者恋也,如恋情人,日夜不忘」,大家回想当初跟丈夫、太太恋爱的时候,是怎麽样的心境呢?是不是日夜不断的怀念对方?即使在上班中,一有空档、不动脑筋规划事件的时候,就会浮起情人的影子,下班回家,晚上要睡觉了,也都在想念对方。彷佛这个世间上最重要的就是情人,如果有人想要破坏他们的感情,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他们就会反抗、排拒,甚至六亲不认,在情人眼中,对方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同样的道理,在念佛人的眼中,阿弥陀佛就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人。
有一则比喻,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一则比喻不但对念佛人很贴切,对一般学佛修行人也非常的贴切。
在一堂大学开设的心理谘商课程中,教授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二十位对你最重要的人。教授说:请你画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学生画掉一位网友的名字。
教授又说:「请你再画掉一个。」於是学生又画掉一位同事。
教授再说:「慎重思考後,请你再画掉一个。」学生又画掉一个接一个,最後黑板上只剩下四个名字,分别是父母、丈夫、孩子以及菩萨。
教室里其他同学看着一切,愈到最後愈不像是一场游戏,而是一个对生命重要的选择。
在一阵沉默之後,教授平静地说,请你再一一画掉。学生艰难的做了选择,他先画掉了父母、又依序画掉丈夫、孩子,突然间,她大哭了起来,表情极为痛苦。
等她稍微平静後,教授问她为什麽会做出这样的抉择?
她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会最早离我而去,接着是丈夫、孩子也都会一一离我而去,但当只剩下我一个人的时候,真正陪伴我,让我心灵获得安宁的只有菩萨了。
对於这个故事,或许大家现在听起来很轻松,可是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一样也会感到痛苦,因为那是一种人生难以抉择的痛苦面对。我们听经闻法,要能如同身临其境,必须藉教观心才易体会文中真意,看到这一篇的时候,我也心生悲痛,因为他就是我啊!如果要你们选择的话,最後是不是丈夫也删了、孩子也删了?可是他们都是至亲骨肉啊!但是最不能删的、永远不能删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当你在痛苦、生死垂危之际,即使再亲的人也无法代你受苦,财产再多一点也带不走;唯有阿弥陀佛是我们最後的陪伴者、是我们最终的依靠者,非祂不可,有祂我们才有生命,没有祂我们就没有生命,就去六道轮回了。
古德言:
金也空、银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夫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我们都晓得人生是苦、是无常、是空,晓得人生是不能永远存在、不能永远相聚,是不究竟的;而且随後还有一趟没完没了的六道轮回,一旦再轮回了,那就从此不再相逢了。因为对此有深刻的警惕,我们才来学佛,寻求解脱,寻求永恒自在的生命。不然今生恩爱的六亲眷属,即使目前能够常相聚首,互不分开,可是死了之候,就永远不会再相逢了。《地藏经》言: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父母子女也好,六亲眷属也好,生生世世以来,乃至於今生今世,都各有不同的业,所以死了之後,一定会随着各自的果报去投胎转世,或者到地狱受种种刑罚;纵然相逢了,也没有办法替代对方的轮回之苦,或者替代对方承受地狱的刑罚之苦,为什麽?因为太苦了,自己的苦都没办法忍受了,何况代替别人呢?即使是自己的骨肉,父母儿女也没有办法替代对方受苦。所以,六亲眷属、乃至世上的一切,最後都会离开我们;永远不会离开,对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信仰的本尊──南无阿弥陀佛。
如刚刚所讲的,在情人眼中,亲人固然重要,但情人更为重要;在念佛人的眼中,六亲眷属固然重要,可是最後能够让我们依靠的,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简而言之,不是六亲眷属不重要,六亲眷属对我们来讲也重要,只是最後都会离开;不会离开我们,而且能救度我们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因为这样,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在我们的心中,是无可替代的啊!
「念者粘也,生佛相粘,一体不离」,知道了弥陀无可替代的重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日夜怀念不忘,几乎就跟阿弥陀佛粘在一起了。这一种一体不离,不只是心理上的怀念的一种感觉而已,而是阿弥陀佛本身,真的跟我们这样的凡夫、这样的念佛人是结合在一起、永远不相离的,这不是一种形容,而是事实。
「念者忆也,母子相忆,时时在怀」,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一种至诚恳切,就好像是一个孝子,他的心中时刻都挂念着母亲;也好像是慈母,她心中时刻都挂念着她的婴儿。最後不管我们是怎麽样的心境,感恩也好,欢喜也好,甚至是悲哀也好,痛苦也好,都会转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称名念佛。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是我们净土宗的宗旨,真正信受阿弥陀佛救度的人,此後今生就会专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当然,他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离开六道轮回,往生到没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世界。这样的念佛人,他知道,他跟阿弥陀佛是非常的亲,非常的近,亲近到跟阿弥陀佛是一体不离的,犹如水乳交融,好像水跟乳搀杂在一起,是一体不分开的。
在这个世间人与人的因缘,有亲而不近,有近而不亲,有既亲又近,有不亲不近的,世间跟我们最亲的是谁?是我们的父母,可是有的人跟父母亲,却不一定近,因为儿女长大就必需外出谋生,跟父母就不住在一起了。同事、邻居,跟我们没有亲缘,可是却在一起。我们跟阿弥陀佛不但亲,而且近,甚至跟我们成为一体。
这个「亲」字是怎麽写呢?一个「立」、一个「木」,站在树木之上,旁边是一个「见」,眼睛张开向着四方观望寻找。古代,既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也没有如现在这麽方便的交通工具,亲人外出工作了,小孩到外面游玩了,到了黄昏,或者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小孩还没有回来,做父母的就焦急了,爬到树上向着四周张望,我的心肝宝贝到哪里去了呀?万一淋雨了、危险了,怎麽办呢?唯有父母,才会有这种没有目的、无休止的疼爱与关心。
我们刚才说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但跟阿弥陀佛亲,也跟阿弥陀佛近,同时跟阿弥陀佛是一体的,这个原理怎麽理解呢?
举例来说,亲人有分一等亲、二等亲、三等亲,一等亲就是父母子女,二等亲、三等亲就是兄弟、或者伯叔父、姨姑妈这一些关系。因为有一等亲这种至亲的关系,才有二等亲、三等亲的存在。同样的,诸佛菩萨都大慈大悲,都是要救苦救难的,那我们跟诸佛菩萨的因缘是不是都一样呢?其实不一样,为什麽呢?
因为每尊佛都有各自不同的愿,成就的净土也各不相同,救度的众生也不一样;那十方诸佛当中,有哪一尊佛,所发愿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希望所有众生都能离开六道生死轮回,往生到一个快速成佛的净土;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又经过了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六度万行、百千陀罗尼来完成这样的地方,成就这样的功德,使得十方的众生,通通都能够到那里去?就只有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只有阿弥陀佛跟念佛人是一等亲。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所以极乐世界已经成就了,而且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要让十方众生都能往生而成佛的净土;同时,众生要从娑婆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阿弥陀佛也替我们完成了。所完成的功德资粮在哪里?就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十方众生要怎样才能受用这个功德呢?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万德洪名。
所以,念佛是「因」,只要念佛,阿弥陀佛就自然会以名号的光明来照耀我们。阿弥陀佛的佛光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摄取、保护念佛人;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是「缘」,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就蒙受弥陀光明的保护,将来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获得往生成佛的果。
如果不是依靠佛愿,极乐世界是佛的境界,连菩萨都无法往生了,何况是我们这种贪瞋痴炽盛的凡夫呢?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立刻知道,光明立刻照耀我们,立刻就与我们同在。我们想念父母,父母未必知道,也没办法立即在我们旁边,所以念佛的这一种亲,比世间父母的关系还要亲,亲到什麽程度呢?是亲到一体不离,相融在一起的,所以叫做「念佛与佛,机法一体」。
所以,宇宙中跟我们最亲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念佛人如果晓得这个道理的话,就会很自然的、发自内心、很亲切的来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人与南无阿弥陀佛机法一体,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谈,请大家看下面的表格:
(讲义文)
一、往生正觉,机法一体──彼此相靠。
「往生」是指念佛人,「正觉」是指阿弥陀佛,念佛人的往生,跟阿弥陀佛是相靠在一起,彼此不分开的。
接下来我将引用佛经来阐释其文字背後的真意。讲经说法一定要有经典的依据,如果没有经典的依据,就是邪见邪说,所谓「离经一句,等同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讲义文)
《大经》第十八愿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大经》就是净土宗正依三部经其中的一部经典,叫做《无量寿经》,这部《无量寿经》是康僧铠所翻译的《无量寿经》,不是後来的人所会集的。
《无量寿经》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一段经文是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愿当中的根本愿──第十八愿的内容。阿弥陀佛发愿所要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包含圣人跟凡夫,凡夫当中包含善人跟恶人;如果是圣人的话,就不需要弥陀的救度了,迫切需要被救度的是善恶凡夫,一切善恶凡夫,都需要靠阿弥陀佛的救度。
不管出家众、在家众,会修行、不会修行,心清净、心不清净,只要他「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必定让他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就不成佛,即使成佛了,也要把这个佛位、佛德舍掉,继续修行,直到有这个功德来救度所有人,这样才有资格称为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若不能使众生往生(若不生者),弥陀就不能成正觉(不取正觉);直到能够使众生往生,弥陀才能够成正觉。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能不能成佛,就要看能不能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来决定;我们能不能往生,就看阿弥陀佛是否已成正觉。那阿弥陀佛成佛了吗?《阿弥陀经》云:「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这就说明:「弥陀既已成正觉,众生归命必往生」;亦可说:「弥陀虽已成正觉,众生不归不能生」。众生之「往生」与弥陀之「正觉」,彼此是互相依靠,机法一体不离。所以,四十八愿当中,唯有第十八愿是「念佛人跟阿弥陀佛」、「往生与正觉」是机法一体。
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是什麽意思呢?
「至心」就是发自内心,也就是真心的、恳切的。
「信乐」是信受弥陀的救度,有弥陀的救度,我们的心中就安了,有安心就有喜乐。
「欲生我国」是站在弥陀当初发愿的立场,祂在呼唤我们,合掌拜托要求我们往生祂的极乐世界,在我们的立场就是「愿生彼国」。
「乃至十念」就是专称弥陀佛名,阿弥陀佛建设极乐世界就是要让我们愿生彼国,阿弥陀佛完成万德洪名,就是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
阿弥陀佛完成净土、完成名号,让众生有归宿、有依靠,祂的名号,祂的净土,完全都是为十方众生而成就的。如果不是为了十方众生的往生,阿弥陀佛未必要成就这样的净土,未必要成就这样的功德名号。
成佛原本只要三大阿僧只劫就可以,所谓「三只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可是阿弥陀佛却经过五劫的时间发愿,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之後才成佛。三大阿僧只劫的时间跟兆载永劫根本不能比啊!为什麽要经过这麽长久的时间,累积那麽多的功德呢?因为要救度十方众生,不但要将十方众生救离六道轮回,而且使他们往生净土就快速成佛。
阿弥陀佛要度我们,好度吗?(众答:不容易。)无始劫来,我们造了无量无边的业,小石头随便一艘小舟就可以运载了,我们的业障如巨石那麽大,而且是百千万颗,如果没有坚固的大船,就无法将我们从此岸载到极乐的彼岸。如果这艘船只有一个人要乘坐,只要小小一艘就可以了,可是如果要让更多人都能坐,甚至是十方业障种子(十方众生)都要坐的话,就要费更多的时间去造更大、更坚固的船。因此,阿弥陀佛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才成佛,完全不是为了祂自己,而是为了我们。
所以,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大不大?(众答:大!)阿弥陀佛跟我们的亲,岂只是一般的亲呢?所以阿弥陀佛跟我们的往生,我们与阿弥陀佛的正觉,是绑在一起的,是两两相靠、永远不分开的!十方诸佛当中有哪一尊佛为我们这样的发愿呢?只有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跟我们最亲、最近,而且是亲到一体不离。
所以,十方诸佛虽多,但在愿生弥陀净土的念佛人心中,只有阿弥陀佛与我们亲、与我们近,是我们唯一依靠的本尊。
念佛的人,如果了解这个道理,他就会专一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往生的资粮功德都已经圆满具足在这一句名号里面了,哪里还会感觉缺少、遗憾而去杂修杂行呢?而且阿弥陀佛经过五劫的时间为我们超发四十八大愿,又经过了兆载永劫的时间为我们累积菩萨的六度万行百千陀罗尼,这样的为我们辛劳,难道我们没有感动吗?
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对我们的恩,我们感动到了,所以我们对父母非常的怀念,非常的想要孝顺他们;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我们感动到了吗?如果感动到的话,就会出自内心的来信受,出自内心的愿生极乐,出自内心的专称弥陀佛名,是欢喜地、安慰地,不会觉得勉强,或者是念起来枯燥无味的,这个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以上是就第一点「往生正觉,机法一体」来说明,这是就《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而言的。
(讲义文)
二、身心功德,机法一体──互相容融。
第二点,「身心功德,机法一体。」是从《观无量寿经》来说的。《观经》言: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意思就是,十方诸佛都是法界身,所谓「法界身」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且贯彻到一切万物,贯彻到一切众生的身体、灵魂、心念、思想当中,这就是「法界身」,也就是「诸佛如来」。只要我们起心动念想佛,就跟佛结合在一起。但是这里是以「诸佛如来」来反面的显现出南无阿弥陀佛对我们念佛人的一体不离的关系。什麽意思呢?请看讲稿:
(讲义文)
此是反显法,且以十方诸佛,反显弥陀一佛。
事物好坏的比较,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的方法,直接说甲是最好的;一种是比较的方法,说甲最好,乙不好,明显的显现出好与不好;另外一种就是反显法,说乙也不错,虽然说乙也不错,但背後的意思,却是在反显甲是最好的。为什麽说「此是反显法,且以十方诸佛,反显弥陀一佛。」呢?因为
(讲义文)
弥陀是诸佛之王,专念弥陀一佛,即是齐念十方诸佛;
念弥陀一佛容易,念十方诸佛困难。
《无量寿经》的另一个译本《大阿弥陀经》说,无量寿佛是「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意思是说,十方世界有恒沙诸佛,但诸佛当中,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诸佛都有佛光,但阿弥陀佛的佛光是十方诸佛当中最尊贵的。当然佛的法身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上下、好坏的差别,那为什麽经典说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呢?因为阿弥陀佛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能够自在的救度十方的众生,而其他十方诸佛都没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所以跟阿弥陀佛不能相比。
另外,在《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也赞叹说: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最尊」就是没有比祂更尊贵的,是第一的;又说「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十方诸佛的威神光明,跟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是不能够比较的。能够比较的话,才有第一或第二,如果是不能比较的话,岂不是不但是第一,而且是唯一的呢?
「光明」是智慧之相,也是救度众生的力量;而弥陀的光明是不受障碍、无所障碍的救度众生的力量。为什麽十方诸佛的光明跟阿弥陀佛的光明不能比呢?因为十方诸佛未必有力量能够救度十方众生,唯有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不受十方众生的障碍,能够将十方众生通通救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遗留,所以《阿弥陀经》说:「彼佛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而且,从法身上来讲,佛与佛之间都有相同的地方,那岂不是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等同十方诸佛通通都念到了?只要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就具足了称念十方诸佛的功能与功德了?这岂不是以十方诸佛如来,来反显专称弥陀佛名的殊胜?另一方面,阿弥陀佛的佛心,非常的慈悲,彻入我们的身心内外,所以说:「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阿弥陀佛以祂的万德洪名来让我们称念,同时用无碍光明来保护我们,这是出自哪部经典呢?请看讲稿:
(讲义文)
《观经》言: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寻找念佛的人,只要是专称弥陀佛名的人,不管是出家、在家、是善、是恶、男女、老幼,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保护摄取当中,永远不被舍离;反之,如果没有专称弥陀佛名的话,不管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在家、出家,就无法蒙受弥陀光明的照耀与摄取。
因为光明摄取念佛人,是阿弥陀佛的愿,同时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跟名号在一起的,所以如果不念佛,当然跟阿弥陀佛的愿不相应,就不受这一句光明名号的照耀保护。接下来,请看讲义:
(讲义文)
此是「直接法」,唯举弥陀一佛摄取不舍,非十方诸佛。
前面是用反显的,现在就直接了,唯有举出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念佛人,不是十方诸佛的光明在摄取念佛人,这是非常明显的。
(讲义文)
佛之法界功德,全部融入念佛人身心之内。
佛之遍照光明,唯在摄取念佛人终生不舍。
这里所说的佛是专指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所有功德──三身、四智、十力、四无畏,这一些慈悲智慧愿力神通,都融入在念佛人的身心之内。所以一个念佛人,是领受着阿弥陀佛回向惠赐给他的全部成佛功德。
(讲义文)
佛入念佛人,佛在念佛人心内。
佛摄念佛人,念佛人在佛心中。
前面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诸佛如来是在反显佛中之王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都进入念佛人的心中,所以阿弥陀佛在念佛人的心内。
「佛摄念佛人,念佛人在佛心中」,阿弥陀佛完成万德洪名让我们称念,让我们成为一个念佛人,同时也以名号的光明来保护、救度我们,等同我们念佛人就在弥陀光中。佛光也可以说是弥陀的生命,岂不是我们就在弥陀的心中呢?所以说:「佛念众生,众生在佛心内;众生念佛,佛在众生心中。」
(讲义文)
佛入我心,我入佛心;众生身心,与佛功德,彼此互相容融,机法一体不离。
念佛人的身心,跟阿弥陀佛的全部功德,是机法一体、一体不离的。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唯在摄取念佛人。可能有人会问,我现在念佛,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舍,可是等一下出去,要上班、要作生意了,脑筋一直都在规划生意的事,还有晚上睡觉,都没有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也是摄取不舍吗?还有,我是贪瞋痴业障深重的凡夫,妄想杂念特别的多,念佛的时间少,忘记念佛的时间多,这样也同样是摄取不舍吗?
当然也同样摄取不舍!这是毫无疑问,百分之百确定的!一个人只要至心愿生弥陀净土,一辈子永不改变,从此就是专称弥陀佛名,没有杂修杂行,身心性命唯有依靠阿弥陀佛,没有依靠其他,这就是真正的念佛人,这样的念佛人,阿弥陀佛的光明永远摄取不舍。
我们有烦恼,要睡觉,要为三餐温饱而忙碌,这些阿弥陀佛知道不知道?阿弥陀佛都知道。你是一个念佛人,当你睡醒了,你就会念佛;你是一个念佛人,当脑筋不规划事情,没有事的时候,你就会念佛;你是一个念佛人,当妄想杂念过了以後,你就会念佛。念佛人的心中,最重要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我来说一件有关「弥陀摄取不舍」的故事。
台湾南部屏东的地方,有一位莲友姓张,八年前(二○○○年),她看到了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高兴的不得了,就跟她的先生、儿子介绍,因为他们也都是学佛念佛的人,他们听了同样都非常的欢喜。可是这位张居士有一个疑问,就是刚刚讲的,我们都是凡夫,要睡觉、要工作,有时候忘记念佛了,打妄想了,弥陀还是会摄取不舍吗?有一天晚上,她就特地到佛前,虔诚地祈求阿弥陀佛给她开示。她心想,经过祈求之後,或许过几天,在看书或听光盘的时候得到解答;或者是在其他的地方逢缘遇境而得到了解答,可是没想到,就在她跟阿弥陀佛祈求的当天晚上,阿弥陀佛就在她的梦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给她明确的解答了。当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她说:
整个梦境气势非常磅礡、十分壮观,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没有身历其境根本无法想像,我只能做很粗浅的概述。
在一艘坚固无比的大船上,载有许许多多的生活必需品,应有尽有,我和外子还有两个孩子,全家四人坐在船上面,整座船四周被一个无形的大圈保护住,好像在一个大的透明玻璃球里面。圈外,浪海涛天,狂风大作,天空漆黑,而且因风浪太大,船只经常覆盖在浪水底下,而在保护圈内的我们,处在此船上感觉像在大地一般坚固,面对圈外这般骇人恐怖的景象却丝毫不受影响,非常平静,甚至我内心从来不曾有过此时的安全感,而在整个梦中,我全家四人当时却并没有在念佛。
这不正说明:「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的念佛众生,已经安稳地乘坐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了吗?
茫茫的大海就是六道的苦海,外面漆黑一片是我们的无明之暗,狂风是指我们贪欲的心,凶猛巨浪的几乎要把整艘船吞噬下去,是指我们瞋恚的心。念佛人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不会沉到六道苦海中,不受我们贪欲的狂风所摧垮,也不受我们瞋恨的巨浪所淹盖;虽然我们念佛了,内心黑暗的无明仍未消除,贪心、瞋心也还没断,可是,只要念佛,阿弥陀佛就永远不离不舍的在保护我们!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时候就说: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
《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也发愿说: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所以,念佛人虽然肉体还在这里,还没有离开轮回,但已经不是轮回的凡夫,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我们念佛人跟阿弥陀佛亲,跟阿弥陀佛近,是与佛同在的,希望大家都能够专修、专弘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与佛机法一体的道理。
第三点「生佛三业,机法一体──不相舍离」,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继续讲述,希望大家把讲义带回去详细地研读,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