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八)
(四)三心微意
也就是三心背後文字的另一层内涵。
一、「至诚心」
善导大师解释说:
「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蠍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
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大师解释为内外相应的「真实心」,并说如果不依这真实心修行,就不可能往生依真实心所成就的弥陀净土。也就是净土的行者,不可有杂毒之善与虚假之行。
这是一方面警策净土行人,并引导净土行人进入「机深信」;一方面彰显弥陀真实,并引导净土行人进入「法深信」。
可知,至诚心的解释,一者显明众生的不真实与弥陀的绝对真实,预先为後面的机法二种深信舖排。
二、「深心」
隋唐诸师对深心解释得很高深,认为是圣者才能发起的心。对此,大师解释为「深信之心」,既然是深信,凡夫也能发起,也能具备,大师将深信分为七种,而其中第一种是机深信,第二种是法深信,以这「机法二种深信」为根本。二种深信大师在《观经疏.散善义》说: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首先要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同时要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也就是首先强调凡夫自身无力自救,进而深信弥陀愿力不虚,依靠弥陀愿力的救度。这二种深信说明信心的根本内涵,也就是相信「贯通三世也不能解脱获救的凡夫,依靠弥陀愿力必得往生弥陀净土」。
三、「回向发愿心」
大师解释说:
言「回向发愿心」者: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也。
又,回向发愿愿生者,必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作得生想。
大师这两段回向发愿心的解释,後段主要在於显明阿弥陀佛真实心的大悲回向,对於我们「罪恶生死」凡夫而言,就「作得生想」便可。
大师在《观经疏》中将《观经》所开示的三心诠释为往生净土的安心法,也就是至诚心就是彰显弥陀救度的真实心;深心是深信自己绝无脱离生死之因缘,同时深信阿弥陀佛有大悲救度的愿力;回向发愿心是信受弥陀真实的大悲回向,而愿生极乐,并作得生想。
大师说:「三心既具,无行不成;愿行既成,若不生者,无有是处也。」三心强调了主观信仰的重要性,是往生弥陀净土的内在要求。
思维善导大师的「三心释」,有以前後二心的解释,引导净土行人归入机法二种深信的微意。大师「三心释」之中,从文面来看,至诚心的解释与机深信的解释似乎互相矛盾,回愿心的解释与法深信的解释也好像互相冲突,但是这些矛盾冲突,如果以「深心释」来看,不但不矛盾,反而非常顺理。
也就是,真实心是指阿弥陀佛的真实心,唯有阿弥陀佛才有这真实心,凡夫没有,以「至诚心释」引导净土行人进入「机深信」,也就是:「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而真实回向发愿心也是指阿弥陀佛的大悲回向心,唯有阿弥陀佛才有这真实回向发愿心,凡夫没有,以这回向发愿心释引导净土行人入法深信,也就是:「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因此,我们只要深信弥陀救度,而「作得生想」便可。
所以,虽说三心,其实只是一个深信弥陀救度的「深心」,此外别无。若对照本愿「至心、信乐、欲生」的三心,也不外是其中的「信乐」的心。
善导大师很巧妙地将释尊所讲的三心,先各从自力他力来解释,再引导众生进入他力。最後用「二河白道喻」来做「三心」的总结论,用来显示一个念佛人的心态与行持,以及阿弥陀佛的安慰与保证。
一个念佛人的心态是什麽?清楚看到自己是个罪恶生死凡夫,贪瞋水火二河充满,地狱之火在脚底燃烧,後生必堕三恶道无疑。幸好有弥陀愿力的白道,也就是阿弥陀佛五劫思惟,兆载永劫苦行所成就的这句名号。我们只管称念这句名号,就是行走在白道之上,永远受到阿弥陀佛的摄取保护。因此,心信弥陀救度,口称弥陀佛名,就是三心具足,往生大事成办。
(五)自力三心与他力三心
如果深入探讨大师的三心释,便可了解有「要门三心」与「弘愿三心」之义。
要门的定善三心及散善三心,是大师所说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的「自力三心」。
弘愿三心是大师所说的「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他力三心」。
三心有这「要门自力三心」与「弘愿他力三心」的差别。
「自力三心」是行者自己发起三心的原故,机有千差,所以各个所发的三心程度也有万别,而且自力的三心不是虚假谄伪、秽恶污染的罪恶生死凡夫所能发起,所以是「难行道」。
「他力三心」是不论定善散善,不论智愚善恶,不论有漏无漏,通通都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所以三心都统摄於「深心」。大师说「深心即是深信之心」,而开展出「七深信六决定」的解释,归纳之就是「二种深信、就人立信、就行立信」等三要义;「二种深信」,就是「机法二种深信」。「机」指自己,「法」指弥陀;信机无力,所以罪恶生死,无有出离之缘;信法有力,只要乘托弥陀真实愿力,也就是乃至十念的称名念佛,定得往生。这种信心是凡圣平等,万人一味;救度全依弥陀之力,都因一味之信,所以是「易行道」。
这机法二种深信就是第十八愿的内容,也是二河白道喻的主旨。
大师《往生礼赞》解释「深心」之文说:
「深心」即是「真实信心」:
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以这解释可知:净土法门之信是信「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一声一念,必定往生」。既然相信之後,自然必定一生一向专称佛名。这也是第十八愿「乃至十念」的意思,所以龙树菩萨说:「以信方便,易行疾至。」如果信而无行,就不是真信;如果能专称弥陀佛名,信自在其中,符合本愿的道理之故。
法然上人《选择集》〈三心章〉的「信疑决判文」说:
深心者,谓「深信之心」,当知:
生死之家,以疑为所止;
涅盘之城,以信为能入。
生死、涅盘之因,以圣道门而言,是在於烦恼的断除与否,也就是在於迷悟,迷则生死,悟则涅盘;并非信疑。因为圣道门是全靠自力,以自己之力破无明、悟实相、断烦恼、出轮回,以自己之力出三界六道轮回,如不断烦恼,就不得涅盘,所以圣道门是自力之教。
净土法门是他力之教,也就是乘托弥陀不可思议的本愿力往生极乐。既然往生极乐,则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自然远离。昙鸾大师说是「胎卵湿生,缘之高揖;业系长维,从此永断」。而且极乐是无为涅盘的境界,往生即悟无生,也就是生即无生,与弥陀同证光寿无量的身心。所以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的念佛人,昙鸾大师说是「业事成办」,也就是往生之业已经完成,又说「不断烦恼得涅盘」。
因此,以净土门而言,生死、涅盘之因在信与疑,不在迷与悟;信者得生,疑者不生。犹如病人,信医生的话(信心),吃医生的药(念佛),病就会好;但是不信医生的话,不吃医生的药,以致死亡。虽然死因在於病重,但因为不服药而终致死亡。我们烦恼病重,不能自己康复,唯有吃阿弥陀佛本愿所成就的阿伽陀药六字洪名,不但万病皆癒,而且得无量寿命,身心安稳,六通自在。可说:
往生安乐国,只在信念佛;
若具此深信,三心自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