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五)
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不请之友的佛
《无量寿经》说: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维摩诘经》说:「众人不请,友而安之。」
《肇论》说:「真友不待请,譬慈母之赴婴儿也。」
「庶类」,就是罪恶生死凡夫的意思。
「友」是相救为义。然请而後救,即非真友,故说作不请之友。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为」很重要,父母为儿女,医生为病人,慈善家为贫困,救生员为溺水,助念人员为亡者,学佛人为修行,弥陀志工是为自信教人信,而佛为众生。「为」在此指佛为我们罪恶生死众生,主动来做我们的朋友。故甚为重要。
阿弥陀佛遍应六道,作不请友。因此是我们罪恶生死凡夫的不请之友,目的就是要来救拔我们。
佛是三觉圆满,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至极尊贵高尚的,所谓「天上天下无如佛」,佛是二乘非所测,不是我们凡夫有资格可以和他并肩同行、平起平坐、可以和他做朋友的,何况是与诸佛之王的阿弥陀佛平等往来。因为我们不是罗汉、也不是菩萨,我们自觉不够资格,高攀不上,也不敢高攀,毕竟我们是在六道中轮回,贪瞋痴具足、烦恼业障深重的凡夫,被十方诸佛所摈弃,也被诸善神所嫌厌,只有自卑自叹、自怨自艾的份,哪够资格和佛作朋友呢?当然也不知道有佛愿意来和我们做朋友。
但是,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却不嫌弃我们,主动来找我们,主动来当我们的朋友,要和我们亲,要和我们近,也主动邀请我们作他的朋友,没有经过我们的拜托,也没有经过别人的介绍推荐。我们跟阿弥陀佛素不相识,可是阿弥陀佛就主动地不嫌弃我们,不嫌我们门风不对,身分不等,就来当我们的朋友,所以说「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在社会上,与人作朋友难免有身分、地位的考虑与限制。譬如我们到美国去,美国总统会不会接见我们?不会!因为身分地位悬殊;又譬如进入社会,如果对方的地位很崇高,他们即使愿意,也不一定能与我们作朋友。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凡夫与圣人之间,也有类似的情形。进一步来讲,世俗有真正的朋友吗?可以说很少,因为世间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因为意见冲突或是利害攸关而互相对立,最後分道扬镳。也有一方困苦潦倒、生意失败、负债累累的时候,另一方就躲起来了。因为我们凡夫的心是无常的。这个世界──不管精神界或者物质界,有形、无形,都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就没有所谓的「真」;能够称得上「真」的唯有佛的境界,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阿弥陀佛的本愿。
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地位很崇高,这时如果有一个杀人犯、盗窃犯、强奸犯,遭万人唾弃、鄙视,但他突然跳出来指认说我们是他的朋友,恐怕我们会立即撇清关系,免得名誉受损,甚至受到牵连。连对方主动指认希望我们搭救,我们都要撇清拒绝,何况主动去攀这名罪犯为友呢?
世间也有主动要去做人家朋友的,也就是所谓的攀龙附凤,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方的权势、钱财等达成自己的利益。但阿弥陀佛主动来做我们的朋友,却并不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任何好处,而只是要把无上的功德利益给我们。我们是阿弥陀佛的罪友、苦友、穷友、损友,阿弥陀佛却是我们的尊友、贵友、富友、益友。
我们众生都有差别心,都有亲疏憎爱感,所以要我们主动去当每个人的朋友,我们是做不到的。现在贫困的人那麽多,痛苦的人那麽多,都需要关怀、救济,我们能主动去接触他们、关怀他们、体贴他们,甚至日夜陪伴他们,来替他们分忧解劳吗?我们做不到。只有佛,佛才能「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凡夫跟凡夫做朋友都不容易了,何况我们跟佛的境界相差那麽大、那麽远。以菩萨五十一阶位来说,「十信」还是凡夫,不能了解「十住」的境界;十住虽已是圣贤之列,也还不了解「十行」,十行不了解「十回向」、十回向不了解「初地」、初地不了解「二地」、十地不了解「等觉」……这些境界也一样相差悬殊,因此就有尊卑、大小、高低的区别。所以,我们既不能了解对方的境界,也就谈不上跟他当朋友。可是今天阿弥陀佛以佛王之尊,主动来当十方众生的朋友,目的是要救度我们脱离轮回,往生净土成佛。
能够与我们永不舍离、常相厮守的,就是阿弥陀佛。他主动而来,既不嫌弃、也不计较,欢喜接纳我们,而且对我们极尽体贴包容。想一想,我们在这世上,连亲人之间都不能体贴、不能包容,凡事都会计较了,何况是朋友呢?由此应知,唯有阿弥陀佛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人生在世,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若有阿弥陀佛做我们的朋友,能够与佛同在出入相随,永保平安,永无灾难,我们就有绝对的大依靠,就能够彻底的解脱。
其实阿弥陀佛之所以「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目的就是要来救度我们,所以,念佛人要晓得阿弥陀佛是一尊「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