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讲演

  1. 「信心一决定,当晚便往生」的启示(上)
  2. 阿弥陀经是在说什麽?
  3. 2024龙年新春讲话
  4. 皈依开示(2023年11月11日新营)
  5. 庆祝弥陀圣诞暨净嵩法师往生二十周年纪念讲话
  6. 2023中元开示
  7. 剃度开示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2023年8月30日)
  8. 皈依.五戒.剃度开示(2023年7月18日)
  9.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三)
  10. 谈净土宗志工的发心与行持(下)
  11. 谈净土宗志工的发心与行持(上)
  12. 2022中元开示
  13.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4.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5. 为净土宗志工干部讲话
  16. 清明节慎终追远与念佛(2022年清明节开示)
  17. 念佛超度之胜益
  18.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19.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二)
  20.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一)
  21.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必得超绝去
  22.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3.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4.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5. 2021中元念佛超荐法会开示
  26.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7.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8. 2019年弥陀诞开示
  29. 2020中元法会开示
  30. 志工四喻
  31. 人生是苦
  32. 生命无常三根本
  33. 两种深信、触光柔软、感恩欢喜
  34. 剃度开示(2019年7月7日)
  35. 中元节开示(2019)
  36. 剃度开示(2019年5月12日)
  37. 猪年话猪
  38. 剃度开示(2018年7月31日)
  39. 净土宗──往生净土成佛宗
  40. 受戒与持戒
  41. 趋向净土的关键密码
  42. 剃度开示(2018年3月24日)
  43. 二种成佛法
  44. 横超的净土法门
  45. 往生与预知时至
  46. 剃度及皈依开示(2017年9月19日)
  47. 往生极乐的条件(下.问答)
  48. 剃度开示(2017年8月18日)
  49. 往生极乐的条件(中)
  50. 往生极乐的条件(上)
  51.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佛成佛
  52. 四十八愿分类归结
  53. 弥陀愿心的根源
  54. 净土宗的结论──宗旨四句偈
  55. 大慈悲五要点
  56. 慈心法门
  57. 念佛不妄语
  58.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脱离轮回之上
  59. 净土宗的根源
  60. 真正的孝行──托父母於阿弥陀佛
  61. 为何吃素?
  62. 略谈佛教的意义与净土宗之殊胜
  63. 「自省己过,善覆他罪,乐修慈心」
  64. 爱与佛命
  65. 不请之友
  66. 岁末聚餐对僧众的谈话
  67. 学佛的目的
  68. 说爱(二)
  69. 说爱(一)
  70. 念佛名号 学佛爱心
  71. 心平气和 无住生心
  72. 念佛超度 三涂众生
  73. 澳门净土宗学会 赞颂辞
  74. 「以诚感人」的意涵
  75. 第一届净土宗志工研习会勉言
  76. 慧净法师除夕团拜电话致辞
  77. 在心、在缘、在决定
  78. 佛教点灯的意义
  79. 念佛的方法与要领
  80. 念佛成佛的原理
  81. 佛在何处?
  82. 志工服务精神的内涵
  83. 净土行人应具备的根本知见
  84. 慈悲的救度
  85. 念佛生莲
  86. 三涂众生 念佛往生
  87. 信受弥陀救度
  88. 为新戒比丘开示
  89. 归依劝嘱
  90. 念佛的音调与心态
  91. 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92. 「澳门弥陀共修会落成法语」略讲
  93. 厌秽欣净 切愿往生
  94. 初机念佛群疑问答
  95. 简介净土宗专纯念佛的道风及心态
  96. 净土法门 理事互含
  97. 初学净土法门应有的认识
  98. 念佛人的「本尊」
  99. 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
  100. 念佛即圆满悲智功德
  101. 〈人有实德,天有奇报〉一文的启发
  102.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3. 如何真正圆满人生的目的
  104. 万行不凭凭念佛(二)
  105. 万行不凭凭念佛(一)
  106.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终直入涅盘城
  107. 弥陀名号 不可思议
  108. 守愚念佛 弥陀住顶
  109. 阿弥陀佛的救度
  110.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
  111. 念佛方能消宿业
  112.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3. 阿弥陀佛 是何等佛
  114. 以佛为念 以净为归
  115.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
  116. 乘本愿船 登涅盘岸
  117. 净土法门 万法归宗
  118. 世间虚假 唯佛独真
  119. 一心念佛 无疑无杂

法义开示

  1.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三)
  2.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二)
  3.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一)
  4.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
  5.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九)
  6.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八)
  7.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七)
  8.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六)
  9.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五)
  10.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四)
  11.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三)
  12.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二)
  13.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一)
  14.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
  15. 弥陀净土的特色-超
  16. 《观无量寿经》概说(九)
  17. 《观无量寿经》概说(八)
  18. 《观无量寿经》概说(七)
  19. 《观无量寿经》概说(六)
  20. 《观无量寿经》概说(五)
  21. 善导净土教理的核心
  22. 净土宗带三法数
  23. 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
  24. 善导净土教理特色
  25.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五)
  26.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四)
  27.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三)
  28.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二)
  29.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一)
  30. 《观无量寿经》概说(四)
  31. 《观无量寿经》概说(三)
  32.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
  33. 《观无量寿经》概说(一)
  34.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七)
  35.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六)
  36.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五)
  37.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四)
  38.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三)
  39.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二)
  40.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一)
  41.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
  42.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九)
  43.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八)
  44.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七)
  45.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六)
  46.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五)
  47.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四)
  48.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三)
  49.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二)
  50.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礼开示
  54. 「弥陀三约定」
  55. 为新戒弟子开示
  56. 净土宗「四不」
  57. 《无量寿经》大意(九)
  58. 《无量寿经》大意(八)
  59. 《无量寿经》大意(七)
  60. 《无量寿经》大意(六)
  61. 《无量寿经》大意(五)
  62. 《无量寿经》大意(四)
  63. 《无量寿经》大意(三)
  64. 《无量寿经》大意(二)
  65. 《无量寿经》大意(一)
  66. 《无量寿经》概说(续)
  67. 《无量寿经》概说
  68. 净土宗特色略说
  69. 净土宗宗旨略说
  70. 略说净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礼开示
  72. 自信教人信 担当向前行
  73. 成佛何时、极乐何处、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价值与意义
  75. 略说弥陀名号之义
  76. 为什麽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77. 净土宗是弥陀慈悲救度的法门
  78. 娑婆众生 无不是业
  79. 龙树菩萨往生安乐国
  80. 华光出佛
  81. 弥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场的灵魂
  83. 不问罪福 念佛皆生
  84. 弥陀诞辰念弥陀 (二)
  85. 弥陀诞辰念弥陀(一)
  86. 「名号的功德」与「念佛的利益」
  87. 「《大经》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极乐安身实是精
  89. 大悲传普化 真成报佛恩
  90. 相劝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略讲
  92. 口称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与佛,机法一体
  94. 净土法门的大根大本
  95. 何谓「一心不乱」?
  96. 略谈念佛方式与庄严道场
  97. 极乐无为涅盘界
  98. 如何真正纪念「弥陀圣诞」
  99.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
  100. 为回龙寺常住僧众开示
  101. 净宗宗旨与敦伦尽分
  102.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略讲
  103. 兼具胜易特色的纯正净土宗(问答)
  104. 兼具胜易特色的纯正净土宗(开示)
  105. 净土宗的几个名词略释
  106. 成佛如林的法门
  107. 善导大师-《观经疏》大愿业力与《大经》三誓偈
  108. 善导大师-略说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
  109.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五)
  110.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四)
  111.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三)
  112.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二)
  113.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一)
  114.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四)
  115.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三)
  116.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二)
  117.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一)
  118.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四)
  119.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三)
  120.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二)
  121.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说
  123. 龙树菩萨《易行品》- 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二)
  124. 龙树菩萨《易行品》- 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一)
  125.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三)
  126.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二)
  127.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一)

宗风

  1. 宗风学习(七)
  2. 宗风学习(六)
  3. 宗风学习一~五

临终开示

  1. 临终的殷切劝导叮嘱
  2. 娑婆旅程尽,辞别归莲乡
  3. 信顺弥陀救度

访问篇

  1. 辅仁大学宗教系所师生参访慧净法师记
  2. 传承的路_与越南团法师谈话

问答

  1. 为善导寺干部莲友开示(问答)
  2. 他力与因果,有矛盾吗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随缘的念佛?
  4. 如何从自觉愚恶契入弥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莲友问
  6. 於弘愿寺答僧众问

第十八愿善导释

  1. 第十八愿善导释(二十)
  2.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九)
  3.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八)
  4.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七)
  5.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六)
  6.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五)
  7.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四)
  8.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三)
  9.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二)
  10.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一)
  11.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
  12. 第十八愿善导释(九)
  13. 第十八愿善导释(八)
  14. 第十八愿善导释(七)
  15. 第十八愿善导释(六)
  16. 第十八愿善导释(五)
  17. 第十八愿善导释(四)
  18. 第十八愿善导释(三)
  19. 第十八愿善导释(二)
  20. 第十八愿善导释(一)

净土法门的核心

  1. 净土法门的核心(二十)
  2.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九)
  3.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八)
  4.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七)
  5.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六)
  6.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五)
  7.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四)
  8.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三)
  9.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二)
  10.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一)
  11.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
  12. 净土法门的核心(九)
  13. 净土法门的核心(八)
  14. 净土法门的核心(七)
  15. 净土法门的核心(六)
  16. 净土法门的核心(五)
  17. 净土法门的核心(四)
  18. 净土法门的核心(三)
  19. 净土法门的核心(二)
  20. 净土法门的核心(一)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

  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四、忆与念
  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着不能忘
  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二、闭关念佛的苦恼者
  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一、念佛先要认识佛
  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现往东方的佛
  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令众成佛的佛
  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使凡入报的佛
  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报身报土的佛
  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诸佛证诚的佛
  1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临终来迎的佛
  1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亲近增上的佛
  1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身心无碍的佛
  1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息三涂的佛
  1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无碍的佛
  1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唯摄念佛的佛
  1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名号的佛
  1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名体一如的佛
  1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下)
  2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中)
  2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上)
  2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下)
  2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上)
  2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为作大安的佛
  2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召唤众生的佛
  2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不摈众生的佛
  2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代众受苦的佛
  2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以身为质的佛
  3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3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3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主动救度的佛
  3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狱的佛
  3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众生的佛
  3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阿弥陀佛,是一尊为大施主的佛
  3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八)
  3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七)
  4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六)
  4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五)
  4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四)
  4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三)
  4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二)
  4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一)
  4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
  4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九)
  4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八)
  4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七)
  5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六)
  5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五)
  5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
  5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
  5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
  5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一)
  5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 目录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信心一决定,当晚便往生」的启示(上)

──2024年1月7日「第一期北区教理研习班」结业讲话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今天是「第一期北区教理研习班」最後一堂课,结业之日,由我来跟大家分享。

        有一句话说「理论不如证据,事实胜於雄辩」,这段时间,十几节课所讲的都着重在教理方面,事例比较少,然而教理必须要有事证才能证明所说的教理,所以事证很重要,尤其有的人往往听经十年,不如一件感应事蹟的证明,起信他这十年所听的教理是正确无讹的。

        这个故事的标题是「信心一决定,当晚便往生」,信心如果不决定的话,当晚就还没能往生,不晓得要拖到什麽时候,这件故事是我们台南弥陀寺住持净根法师所写的,是他亲身所经历的分享,对我们很有启发的作用。故事的内容是:

信心一决定,当晚便往生(净根法师2023年10月28日)

        民国102年(2013)九月的某一天晚上,我依当家师指示,前往台北荣总医院关怀一位癌末病人。这病人大约是六十几岁的男众,见我进门,他立刻下床准备向我顶礼,我示意问讯就好。随後不待我开口,他就急切问道:「请问法师,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吗?」

        我开导他:「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啊!因为『念佛乘佛愿,必生极乐国』,这是阿弥陀佛的誓言,佛言不虚,你怎麽会怀疑呢?」

        他又问:「然我今妄想烦恼还很多,仍无法一心不乱,怎能往生呢?」

        我想他应不是学善导法脉的念佛人,所以便用譬喻的方式反问他:「假如你现在想回家,是穿着病人的病服,或者一定要换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才能回家呢?以农夫为例,农夫下田回家不就是打着赤脚、扛着锄头就回家了吗?难道还要换上西装、打领带、穿皮鞋,才能扛着锄头回家吗?回家是相应父母亲的盼望,不是因为穿得如何、漂不漂亮。

        同样的,我们之往生,也是阿弥陀佛十劫以来,日夜金臂遥伸垂手切盼我们回极乐的家啊!所以众生只要念佛就可以回家了,不是完全没有了妄想烦恼才能回家的,对不对?昙鸾祖师就说:『不断烦恼得涅盘分』啊!为什麽你害怕有烦恼妄想而不能往生呢?」

        他频频点头似乎听懂也肯定,所以我就和他一起念佛,离开前再度提醒他:「众生只要称念弥陀佛名,必定可以往生弥陀净土。愿生必生,我们极乐再见!」

        这位病人经过我的开导之後,当天晚上就立即往生了。

        当天晚上就往生,这让我很震撼,是甚麽原因呢?便与他女儿连系,她跟我说:「师父离开之後,爸爸满颜欢喜的立即收拾病房衣柜的衣服,然後跟我说:我既然可以往生了,为什麽还要在医院受苦呢?」

        依据他女儿的叙述来推理,应是:她父亲长久以来对往生的疑惑与困扰解除了,信心决定了,如同黑暗中看见了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光明,知道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悲弘誓愿,是只要念佛必定乘佛愿,因此念佛必定能往生,让他心中得到了大安心、大欢喜,顿时一切恐惧转为大安,在信心决定的当晚就自在、安然、欢喜地往生了。

        就这则故事,我写了几段案语: 

        一、阿弥陀佛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善导释: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观念法门)

        依据善导大师解释,十方众生,不管圣凡善恶,只要念佛,即是乘佛愿力,必生弥陀净土。

        二、执着力、向心力:

        执着力、向心力在娑婆,报已尽仍在执着,拖延、拉扯。

        (事证一:香港老太的医学奇蹟--生命执着力。)

        执着力、向心力在极乐,报将尽即生极乐,不拖延拉扯;

        (事证二:决定往生,立即往生)

        三、王调木老居士往生前的不当急救。

        四、讲者的摄受力:受人敬重,教理通达,明确果断。

        五、闻者的心态:生死观、无常观(真剑胜负、真枪实弹)。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六、善知识的重要:必须是本门善知识。

        善导大师说:

        一入泥犁受长苦,始忆人中善知识。

        法照大师说:

        弥陀宝界不思议,唯叹娑婆去者稀;
        阿鼻地狱人多往,一堕何年更出时。

        旷劫以来流浪久,随缘六道受轮回;
        不遇往生善知识,谁能相劝得回归?

        石有缘则浮,无缘则沉;
        善知识如针,信徒如线。

        七、断食善终、断食往生。

        接下来我们从头开始。

        净根法师说「他一进病房,对方就立刻下床,准备向我顶礼,我示意问讯就好。」表示对方精神体力还不错,虽然是癌末的病人,但还能够从床舖上下来,要向法师顶礼。净根法师就说「问讯就好,不用顶礼」。随後没有等待净根法师开口,对方就先急切的问:「请问法师,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吗?

        各位莲友,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吗?(众答:一定。)不过,如果没有学习这个教理,就会认为没有那麽容易哦。

        信心这一事,如果没有绕几个圈子,没有思考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容易相信的。为什麽?因为众生的特性就是贪、瞋、痴、慢、疑、邪见,所以疑心也是我们坚固的烦恼之一,要轻易的相信是不容易的。「我开导他,念佛一定可以往生啊。」这是净根法师先从结论上来讲,接着就讲原因说:「因为念佛乘佛愿,必生极乐国。

        念佛的本身就是靠上阿弥陀的愿力,只要有阿弥陀的愿力可依靠,不管任何人──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平生、临终,或者是昏迷,也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的誓愿。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其中跟我们众生往生有关的愿有三个: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愿,也是我们十方众生能够做得来,能够靠得上的愿。因为第十八愿在方法上最容易,在果境上也是最高超的,超越第十九愿跟第二十愿。为什麽?因为第十八愿没有任何条件,第十八愿说「乃至十念」,乃至这一个人平生没有学佛,因为他没有遇到佛缘;乃至他遇到恶缘,作恶多端,到了临终,他懊悔了,那个时候他才回心来念佛,要接受弥陀的救度,他只是十念或乃至一念就断气,因为他当时的生命就剩下那麽短的时间,也一样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根本是没有条件的,而且是平等的,因此才能够「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也能够不断烦恼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言。

        如果是第十九愿的话,我们就做不来。第十九愿说「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我们都是凡夫,我执很重,虽然说「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内涵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来利益别人、成就别人,这是凡夫难以做到的,所以凡夫的菩提心都不是真实的。至於「修诸功德」,要修种种的功德,《观无量寿经》就举出三福,以大乘佛教来讲,就是具足「戒、定、慧」三学之外,还要发「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并且修「六度万行」,要这样的修为,然後以这些修行功德来至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显然是有条件性的。

        本来「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跟阿弥陀佛、跟往生极乐世界是没有关系的,只是因为他最後「至心发愿,欲生我国(极乐世界)」,才跟阿弥陀佛有关系,否则都是自己个别的愿行。什麽样的因就会导致什麽样的果,他如果没有回向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就跟往生极乐的因果不相应。所以第十九愿是阿弥陀佛的善巧方便,引导圣道门的行者归入净土门。

        这一句名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阿弥陀佛五劫思惟的功德、兆载永劫成佛的功德,甚至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消除我们旷劫罪业的功德,凡此种种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都在这句弥陀名号里面;能够让我们凡夫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就能够离开三恶道,离开六道轮回,离开阎罗王的魔掌,就能够到极乐世界,同时在极乐世界成佛。这一些功德功能都在弥陀六字名号当中。

        所以专称弥陀佛名在方法上是最简单,在果境上是最超越的,为什麽?超越六道轮回,超越二乘的境界,超越三贤十圣的境界,直接到佛的境界。

        四十八愿中,第十一愿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至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已成正觉,所以四十八愿愿愿都已经成就了。因此我们到极乐世界,不住定聚、不入灭度(成佛),是不可能的。所以唯有第十八愿才是不断烦恼得涅盘的愿。

        「不断烦恼得涅盘」这句法语是昙鸾大师所讲的,显示这个法门就是不可思议之道的法门,为什麽?因为净土法门是超绝通途因果的轨则,是一般道理以外的法,所以说不可思议之道,这不可思议完全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净土门也可说是他力念佛往生之道,能使不断烦恼的凡夫,当生往生最高妙的弥陀报土,亦即净土门的他力念佛往生之道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门余大道」。

        因果是有一个法则的,就是如是因如是果;这如是因如是果又分为自力与他力,也就是自力的如是因如是果,与他力的如是因如是果。什麽是自力因果呢?譬如自己烦恼的因,自己的果报就是六道轮回,除非断了烦恼,果报就不在三界六道当中;甚至破了无明,就可以进入佛的报土。现在我们烦恼丝毫未断,业障丝毫未消除,竟然可以离开六道轮回,这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也就是他力因果。因此,他力因果是超越自力因果的道理的,不属於自力因果的轨则。

        再者,极乐世界是高妙的报土,即使文殊、普贤要进入也要靠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说破了一品无明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的报土。当然,破了无明可以往生诸佛的报土,但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高妙的报土,超越诸佛的报土,所以即使破无明也不能进去。

        不过阿弥陀佛成就这个报土是要让十方众生──不管是等觉菩萨,或三贤菩萨,或十圣菩萨,或六道的凡夫都平等往生的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的力量,阿弥陀佛的存在,就是要为众生付出奉献的。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都要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才能够进去。

        如果有人说,不但要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也要看阿弥陀佛的脸色,或者经过阿弥陀佛的检验,达到门槛,够资格了,阿弥陀佛才让我们进去,不是这样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主动、平等、无条件的,什麽门槛也没有,没有所谓的检验或看脸色等荒诞的事。

        如果我们自己就能够往生的话,阿弥陀佛何必发这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表示我们自己是有可能不能往生的──究实来说,我们都无法往生,一方面我们都还没断除烦恼,一方面极乐世界是高妙报土的境界,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我们凡夫以自己的业力是不可能往生净土的,但是阿弥陀佛非让我们往生不可,所以他才发下这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第十八愿。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成佛跟我们的往生是绑在一起的。我(阿弥陀佛)能不能成佛,要看能不能让你(十方众生)往生;你(十方众生)能往生了,我(阿弥陀佛)才成佛;你(十方众生)不能往生,我(阿弥陀佛)不成佛。我(阿弥陀佛)既然成佛了,你(十方众生)就能往生。这个就是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内涵。

        这样的教义、逻辑或许有的人一时理解不来,但是细细思维,就不难理解。

        接续前面,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这个「十方众生」解释为「五逆谤法」,乍看好像违反第十八愿的道理,第十八愿明明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里为什麽说十方众生就是五逆谤法呢?五逆谤法是就我们六道的凡夫来讲的,至於声闻缘觉烦恼已经断了,无所谓谤法不谤法,因为他们已经悟了空性,进入空的境界,已超出六道轮回,不再受世间因果规则的规范。至於三贤十圣的菩萨以及等觉的菩萨,也不在这五逆谤法之内,可是他要往生极乐世界,还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还是跟我们六道五逆谤法的众生一样,要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并不是说,我们众生因为是凡夫,所以才需要靠阿弥陀佛的力量,而等觉菩萨如文殊、普贤就不需要,不是的。所以文殊菩萨的发愿偈说「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普贤菩萨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这一种心情跟我们的心情是没有两样的。为什麽?因为要往生极乐世界快速成佛,都必须要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所以他们表现得很谦卑、无我。

        那善导大师为什麽将「十方众生」解释为「五逆谤法」?又是在哪个地方解释的呢?在《观经四帖疏》「七深信六决定」的地方。

        第一深信是「机」,第二深信是「法」,这「机」跟「法」的深信的内容是就《无量寿经》来解释的。

        第三是就《观经》,第四是就《阿弥陀经》。

        前面这四种深信是就「净土三部经」的核心教理来解说的。

        第一种「机深信」与第二种「法深信」是就《无量寿经》的哪一段经文来解释的呢?是就第十八愿。解释第十八愿为「机法两种深信」的法语说: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第一,机的深信,是在解释我们就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一种罪恶生死凡夫到什麽地步呢?到了「无有出离之缘」。「无有出离之缘」岂不是五逆谤法?善导大师就是要我们彻底的认清凡夫众生都有五逆谤法的种子,逢缘遇境烦恼就会起现行,了解自己已没有退路。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这麽多条路,但每一个法门我们都学不来,都被我们的烦恼堵住了,只有一条白道是我们可以通行、是受弥陀所保护的。所以「机」的深信是在解释十方众生的本质就是「五逆谤法」。

        第二,法的深信,是在解释阿弥陀佛。「彼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很多,但是只有这个「彼阿弥陀佛」跟我是一对一的,我不是对很多佛菩萨,是只有对阿弥陀佛。所以说「彼」跟「我」,「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四十八愿愿愿都在摄受众生,但哪一愿是「无疑无虑,定得往生」的呢?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就是「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就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乘彼愿力」,「必得往生」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已经成正觉了,所以我们只要无疑无虑念佛,就「乘彼愿力」,就「定得往生」。

        净根法师跟他说:「念佛乘佛愿,必生极乐国」,这是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说:「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也就是说,像我们这种五逆的、十恶的、谤法的、阐提的极重罪业的众生,只要回心念阿弥陀佛,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回心」也是涵盖在念佛当中,不管有回心、没回心。因为这一句名号的功能是自然能使称念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只是就我们众生而说回心念佛往生。至於动物,比如鹦鹉,牠只会依样画葫芦的跟着念阿弥陀佛,或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牠也能往生,无所谓信愿行、回不回心。这就显示:往生是这一句名号的自然功能,念佛就自然能够往生的。

        他又问:「可是我妄想烦恼还很多」。所以说信仰是不容易的,虽然说念佛乘佛愿力,能够往生,但是还会怀疑:「我这一种身份够资格吗?」「虽然说念佛必定往生,可是,是不是有讲这个身分的这个条件?」就会这样的怀疑,怀疑起阿弥陀佛。

        「无法一心不乱」,於净土门来说,一心不乱的解释是很单纯的,可是如果用圣道门的教理来解释,那念佛人就被害惨了。

        「无法一心不乱怎能往生呢?」净根法师一听对方这麽问,就晓得他是一位念佛、有切愿往生心的人,但并不是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也就是说,他不是学习纯正的净土法门,他的学习是掺杂难行杂修的教理在里面的。因此净根法师就用譬喻的方式来反问他:「假如你现在想回家,穿着病人的病服就可回家,还是一定要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才能回家?

        也就是说,如果要我们提升身分、改变身分的话,那就有的人做得到,有的人做不到;如果需要这样的话,阿弥陀佛就有条件了。但是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完全就我们十方众生的根机,不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有一句话说「鹤脚长,鸭脚短,就这样往生」。鹤的脚是长的,就以牠长脚这一种生命状态往生;鸭的脚是短的,就以短脚的生命状态往生。如果要鹤的脚短,鸭的脚长,那不可能,所以「以我们这样的根机」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是阿弥陀佛平等无条件的慈悲,如同父母对儿女的爱心。

        「不断烦恼,得涅盘分」,这一句是昙鸾大师说的。由此就可以晓得,净土法门是超越通途因果轨则,超越一般道理之外的,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反之如果以圣道门的种种教理来解说净土门教理的话,那统统错了,那就等於可思议了。

        可思议的,肯定是有烦恼,有烦恼就有轮回,断烦恼才能不轮回。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才能是「不断烦恼得涅盘」的法。对方一听,往生的信心就决定了,以前的疑心没有了,疑心转变成为信心。所以「信心决定」就是「没有怀疑」叫做「决定」,才能够「满颜欢喜的,立即收拾病房衣柜的衣服。」

        往生是最没有造作的,想打扮,打扮不来;想客套,也客套不来。已经临命终了,还能打扮?还能客套吗?所以临终的人所流露的都是内心最真实的,所谓「言为心声」,因为那时候面对自己的生死,是客套不来的。所以他爸爸当天晚上一听完之後就满颜欢喜,这个不是假装的。而且还对她女儿说「我既然可以往生,为什麽还要在医院受苦?

        各位莲友,医疗已无法救治时,如果我们知道可以往生,那时候还会想在医院受苦吗?(众答:不要!)我们出家人因为是宗教师的身份,有比较多的机会到医院去关怀重症或绝症的病人,类似这样的情况,比一般人看得多。所以,真的医疗无法救治时,一定要回家,甚至依照各自身体的情况来断食。後面我会讲到「断食善终」、「断食往生」,然而,这是就已经医疗罔效的时刻来讲的,不要误会是无端无故要自杀,不是的。断食善终是很好的,详细内容後面会提出说明。

        「所以他当晚就往生了」,表示他在医院「满颜欢喜」是真的,否则怎麽就会当晚就往生极乐世界呢?

        接下来稍微解释我所写的按语。(待续)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