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五)
──2016年7月23日慧净法师讲於圆光佛学院假日佛学班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学员、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请放掌。
首先来回答一个问题,有一位莲友提问说,以往都是墓葬,再来就是骨灰进塔,现在人口多、地方小,所以政府提倡撒葬、树葬或者植葬。假设已经撒葬、树葬、植葬的话,因已没有骨灰,牌位要放在哪里?是要放在纳骨塔,还是放在寺院?
纳骨塔是放骨灰的地方,所以牌位不用放在纳骨塔。假设家里可以放的话,就安放家里,早晚上香,然後念佛回向。如果家里没地方放,就放在寺院,甚至如果要放骨灰的话,也尽量选择寺院。因为寺院天天有师父在诵经、做早晚课,每一年清明、中元或佛菩萨日做法会也会回向。
现在这个时代,尤其是我们念佛人,最好选择撒葬,把骨灰磨成粉,然後撒在一个适当的地方,或做为树木的肥料,与土地同化,不必再留一个东西,跟世间人占一个位置。再者,现在是少子化的时代、是地球村的时代,儿女一旦长大,都会南北东西或到国外创业、成家,而且几十年或百年之後,骨灰往往也都没有人在祭拜了。
我们是念佛人,是随时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不可能执着骨灰成为守屍鬼,也不执着这个环境、家人,因为一有所执着的话,就会继续轮回。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配合这个时代现况,尽量撒葬、树葬。另一方面,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就有六种神通,要来来去去,那是自由自在的,所以甚至也可以不用牌位。一般需要牌位来祭拜,那是因为这个人还在六道里面轮回,甚至是在三恶道中,那就需要做法会来超荐。
假设我们的亲人没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信仰,或许会有所执着,那麽事先就要沟通好,也是用撒葬的方式,然後替他供奉牌位。不过,如果我们是一个念佛人,我们念佛的本身就可以超度我们的祖先。假设我们的祖先堕落地狱,甚至阿鼻地狱,也因为我们的念佛,可以把我们的祖先从阿鼻地狱超度到极乐世界。因为这一句佛号自然就有这种功能。
对一般人也是尽量提倡撒葬,假如他执着的话,就会执着牌位,但是他不可能永远执着,一段期间他就随业流转而去了。不然的话,骨灰放得再久,顶多百年也就没有人祭拜啊!这是一个现实,所以尽量提倡撒葬,不要在世间还占一个位置。不过,在这件事上,我们要先确定决心往生极乐世界,不要留後步。
为什麽这句名号自然有那种功能来超度我们在地狱的祖先呢?在《庄严经》里面阿弥陀佛就这样呼唤,说:「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轮回诸趣众生类」,诸趣就是指很多,所谓三途、四生或六道,不只三恶道才需要弥陀的救度,天道也一样。
天道不论是欲界天、色界天或无色界天的天人,天寿尽了,还是会堕落下来的。所以在《涅盘经》就说:「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梵天」就是色界天的梵天王,「非想非非想天」是无色界天的最高境界,在那里的天人,寿命最长,有八万四千大劫,禅定功夫也是无色界天中最高的,他如果还没有往生的话,在这个世间,几乎是可以飞行变化的,因为他有五种神通。假设现在世间有这样一个人物,我看有些学佛的人一窝蜂都会去朝拜,他也会替人们摸顶,但是他毕竟还是凡夫。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命终还堕三恶道中」,天寿到了还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因此,虽然他过去世的修行境界很高超,让人家恭敬,但可敬不可学,为什麽呢?一者学他学不来,再者即使学得来,还是轮回一条路没有解脱。因此,唯一可敬可学的就是念佛,念佛不起眼、很简单,一般人都做得到,看起来好像很低劣,但却是可敬可学的,为什麽呢?它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因此,唯有念佛的法门是既可敬又可学的,其他都是可敬而不可学。之所以可敬,是因为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得到,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可惜的是,这种少数人做得到的境界,还是不究竟、不圆满,还是轮回。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为自己高於一般人的本事,而执着那种稀有的、难得的境界,就因为他的执着,而导致继续轮回。他如果不好奇特、不好玄妙,能够了解念佛法门虽然很平常,可是能够解脱生死轮回,反而是一种有智慧的选择。所以我们要了解,即使功行再高上生天堂,如果没有脱出轮回,都一样,命终还堕三恶道。当然,这个非想非非想天的众生,他是要等到八万四千大劫之後才堕落。在时间上是比较长,但是再怎麽长,事实上若应堕落地狱,终究还是会堕落地狱。对我们来讲,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但对佛来讲,八万四千大劫也是一刹那。从这一点来看的话,非想非非想天跟地狱几乎是同一个地方,而且同一个时间。
这个世间是无常的,因此,行善的,不是永远都是行善的;做恶的,也不是永远都是做恶的。现在的恶人,他过去或许曾经是一个大善人,未来也未必还是一个恶人。现在的善人,过去世可能也曾经是一个大恶人,未来未必也永远是一个善人。为什麽呢?因为世间无常,人心多变,导致遇到什麽样的环境,就会形成什麽样的人物、产生什麽样的结果,这是佛法所讲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真理。
从这一点来看,唯有选择一个现生能够让我们解脱生死轮回的法,才是我们所究竟需要的,其他未必是我们所需要的。为什麽?其他的法都还是轮回嘛!轮回上天或轮回堕落,善恶好坏或许相差很大,但结果都一样;结果都一样的话,善就不是真的善,恶也不是真的恶,就是善跟恶、天堂跟地狱其实都是同时同处。
所以我们学佛要了解到这一点,能了解到这一点,就会有一个决心,什麽决心呢?生死轮回的解脱不可以等待下辈子,必须掌握在这辈子。所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了解到这一点,他这辈子的学佛就不会泛泛而学,不会把佛法当作哲学或理论、学问来研究而已,他会着眼在一个让他解脱的法上面,不能够让他解脱的法,即使再玄、再妙、再高超,对他来讲还是无用的、不需要的。能先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下品下生的启示〉。
第八点:「显以此启发一切众生,只要念佛必得往生之信心,而归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也就是说,《观经》下品下生的经文也是在启发所有的众生,只要念佛就必定能够往生,启发他这种信心,然後引导他今後专一称念弥陀佛名,作为他最核心的修行方法。
前面讲一个堕落地狱的人,因为念佛就能够不堕地狱而往生,反而能够成佛,表示这一句佛号是一切众生上升或下沉的关键。没有念佛就下沉,有念佛就上升。
刚刚引用《庄严经》所讲的「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这是阿弥佛陀的呼唤,呼唤天上的天人,呼唤三恶道的众生,呼唤我们人道的众生,快!快!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才能得到绝对的安乐。又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阿弥陀佛永远以他的大慈悲心在呼唤众生,所以说:「常运慈心」,慈心就是慈悲心;「拔有情」,要以无缘慈拔度所有的众生,所以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他要把地狱的众生、乃至地狱最深最苦的阿鼻地狱的众生,通通度尽,让他们都往生到他的极乐世界。
阿鼻众生是天底下恶业最重的罪人,《地藏经》说阿鼻地狱的众生在地狱受苦的时间,不只是五个大劫、是无量劫,即使这个娑婆世界经过成、住、坏、空而毁掉了,他还是会被转到其他世界的阿鼻地狱,继续受那个苦的果报,等到娑婆世界又形成的时候,他又以自然的业力转到这个娑婆世界的阿鼻地狱来继续受苦。
像这样的众生,罪业那麽重,果报又是那麽深,阿弥陀佛也能够救他,这就显示出阿弥陀佛的爱心大到没有边际,阿弥陀佛的力量强到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到连阿鼻地狱的众生也能够让他成佛,所以能让罪人也能因念佛而成佛的就是我们这一个法门。
在《无量寿经》里面就说,阿弥陀佛放光明到地狱,地狱中的众生看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下的苦报就会停止,寿命尽了,就会往生极乐世界。经文说「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悉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後,皆蒙解脱。」
阿鼻地狱的众生,是过去世不曾皈依、吃素、闻法、行善、积德、修行的人,就像下品下生那样,一生只有作恶,而且是作恶多端,他怎麽还会有修行的心?怎麽还有能力解脱地狱的果报呢?他是靠什麽?是靠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
然而,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怎麽会到达地狱去救度地狱的众生呢?当然凡事都是因缘,其中一个因缘,是要靠阳间的亲人为他们念佛。阳间的亲人为祖先念佛的时候,因为心力是为了祖先,所以这个心力就传到祖先的身上。再来,他所念的是无量光佛,这个无量光不受地狱的障碍,所以阿弥陀佛的无量光,随着我们的念佛,而到达我们心念的对象。我们的心念在祖先,我们的祖先在天堂,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到天堂去度,我们的祖先在三恶道、在地狱,阿弥陀佛的光明就随着我们的心念到地狱去。所以说 「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悉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後,皆蒙解脱。」因为救度十方众生、救度阿鼻众生是阿弥陀佛的心愿,所以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阿鼻地狱的众生有两种:一种是过去世造作五逆,现在已经在阿鼻地狱受苦了;另一种是现在正在造作五逆,临死的时候,他就头下脚上地栽到阿鼻地狱去。这两种众生,阿弥陀佛都要救他。如果已经堕落阿鼻地狱的,必须要靠缘,因为他堕落阿鼻地狱往往都是很痛苦的,他的身心只有痛苦的感觉而已,没有其他的念头,你跟他讲什麽,他没有心情听、无力体会,他只有一个痛痛痛、苦苦苦的感觉,所以需要靠亲人或靠其他的缘,其他的缘就是佛菩萨到那个地方去为他们说法,去放光消他们的苦。
至於现生造五逆还没有堕落地狱的人,除非他能够现在回心转意,改头换面,彻底忏悔,从今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不然的话,必须要等到临终,人家帮他助念;再不然的话,已经堕落了,必须等亲人为他念佛超荐。像这样的众生都能够念佛往生,那岂不是没有一个人不能念佛往生?也就是所有的人都能念佛往生了。从这个浅明的事理可以启发我们念佛往生的百分之百信心。
第九点:「显不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何心、何数,都能念佛,都能往生,都具念佛功能。」
请大家翻开《无条件救度》第134页。我来念,大家听。
「显不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何心、何数,都能念佛,都能往生,都具念佛功能。」
下品下生的内容,给所有修行人很大的启发,很大的希望,很大的信心,很大的安慰,很大的欢喜、鼓舞、感恩、赞叹。
下品下生的极重罪人,迫在临终恐惧、慌乱、痛苦、不安之际,只是念佛十声,便乾坤转移,长揖娑婆,高登极乐。以此推论,则不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何心、何数,但能念佛,都能往生,都自然具足念佛必有的功德、功能与作用。
一、不论何人:男女、老幼、僧俗、善恶、平生、临终、中阴身、三恶道。
二、不论何时:二六时中。不论白天,不论晚上。
三、不论何处:佛堂、房间、浴厕,不论净秽之地。
四、不论何事:士农工商、行住坐卧、一切诸缘。
五、不论心境:善心恶心、定心散心、清净心、污染心。
六、不论何数:从多向少,从少向多,彻至临终。出口就念,想到就念,念念不舍。养成念佛习惯,让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念佛。
这是就第九点:「不论何人、何时、何处、何缘」显示念佛是非常方便的。如果诵经,不认识字就不能诵,没有经本不能诵,没有适合的地方也不能诵;除此之外,另有一些经典,诵的时候,必须也要身心清净,同时要找个清净的地方才适合诵,咒语也是一样。拜忏要有人带,参禅更要有禅师教导;要行善积德,也必须要自己有钱、有能力,而且有对象让我们布施,所以都需要某些相对的条件来配合。只有念佛是不用任何条件。
第十点:「显为极恶最下机,说极善最上法。故净土法门,法是易行疾至,益是无上涅盘。」 这里还是请大家看《无条件的救度》143页。
「法然上人在《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一赞叹念佛章》说:「下品下生是五逆重罪之人也,而能除灭逆罪,余行所不堪。唯有念佛之力,堪能灭於重罪。故为极恶最下之人,而说极善最上之法。」这一段意思是说,这个下品下生五逆重罪的人,要以其他的法门来灭他五逆的重罪,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余行所不堪,唯有念佛之力,堪能灭於重罪」,他这样的人只有念佛才能灭他的罪,其他的法门再怎麽样高超殊胜,他一方面做不来,另一方面没有时间,同时也灭不了他那样的重罪。
所以下品下生等於是释迦牟尼佛开显为极恶最下劣的人、最卑贱的人所说极善、最上之法,再没有比这个法更超越了,所以说是极善最上,表示念佛是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极善最上的,确实也唯有这个法门能够消五逆的重罪。
接下来,请看:「此文在於显明念佛功德超绝,能灭极恶重罪。」所谓念佛功德超绝,超就是超越、绝就是绝对;「超绝」两个字显示念佛是超越所有法门,甚至是绝对性、不可能比较的,所以叫做超绝。
接下来,请看:
若论众生根机,虽谓千差万别,可归纳为四类:
一、利根无逆罪,如阿难等;
二、钝根无逆罪,如般陀等;
三、利根造逆罪,如闍世等;
四、钝根造逆罪,如下品等。
这四句以「利根的有没有造罪业及钝根的有没有造罪业」来比较,是从根机上来讲的。
再来,若论法门数量,虽谓八万四千,亦可归纳为四:
一、胜而非易,如华天禅密;
二、易而非胜,如净土要门;
三、非胜非易,如小乘阿含;
四、亦易亦胜,如弘愿念佛。
「胜而非易,如华天禅密」,华就是华严宗,天是天台宗,禅是禅宗,密是密宗,这四个宗派在八大宗派当中是比较盛行的,它的教理是很殊胜,但是一般都做不到,所以它殊胜而不容易,就是难行道。
再来「易而非胜,如净土要门」,净土宗分两门,一个是要门,一个是弘愿门。要门就是要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六度万行,再回向往生极乐界。这个比难行道容易,为什麽呢?你平时做一件善事也是六度万行之一,回向也能够往生。可是因为没有完全信受弥陀救度而专一靠弥陀万德洪名,所以即使也会往生到极乐世界,但是都往生在胎宫里面,所以说容易但不够殊胜。
其实,极乐世界只有一个土,叫做报土,但是有两个境界。一个是胎宫,胎宫是譬喻,譬喻说他还不能见佛闻法,好像还在母亲的子宫里面还没有出生,还不能够见天日。另有一种是专称弥陀佛名,有弥陀的万德,到极乐世界就能够立刻见佛闻法,不在胎宫里面。这种教理比较微细,必须要融会贯通《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祖师的阐释,才能够理解。
「第三、非胜非易」,它不是劣,跟世间法比,也是很殊胜,可是若跟大乘来比,就没有大乘的殊胜;说困难,也不是很困难,可是也不容易,那个是小乘的教理,就在阿含经典当中。
「第四、亦易亦胜」,又是容易又是殊胜,这个弘愿念佛就是净土宗的弘愿门。弘愿门就是指念佛,弘是弘广,广大到没有一个边际,广大到即使是会堕落阿鼻地狱的五逆恶人,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是弘愿门。如果是要门的话就不能,要门需要靠他自己的力量修其他法门来回向。下品下生的人要临终了,他没有时间,而且他根机很拙劣,本身又很苦,这时要他学其他法门绝对不可能,可是只要念佛,刚好他做得到,这一句佛号具有万德在里面,他当下一念,当下就接收了阿弥陀佛的万德。
这个「万」不是数目字的万,这个万是「具足」,具足能够成佛及消业障的功德;也是圆满超越的意思,能够圆成佛道就已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净土法门是横超的法门。
这一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萨时代,经过五劫的思维,规划出四十八个大愿的蓝图,又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的无量德行,来圆满这四十八个大愿。
圆满四十八个大愿,归纳起来就是圆满三个重点。第一个,圆满他成为阿弥陀佛这样的一尊佛;第二个,圆满了极乐世界的这个净土,也就是报土;第三,圆满了这一句名号,可以送给所有的众生成佛,因为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为所有众生、十方众生所完成的。
这句名号已把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都融摄进来,因此我们只要专称弥陀佛名,自然就已启动这句万德洪名的功能。所以,只要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就等同领纳了阿弥陀佛兆载永劫所积植的菩萨无量德行。
阿弥陀佛所做的一切都是清净的、无垢的、不生不灭的。而我们所作的,再怎麽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老实讲都是虚假的,因为凡夫的心是混浊不清的,再怎麽样精进苦行,功德还是有漏、有限的。我们所作的功德跟阿弥陀佛的功德怎麽能比呢?不能比!那要怎麽拥有阿弥陀佛的功德?很简单,我们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能够拥有了。一般修行与念佛比较起来,无异天差地别,所以善导大师就说:「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较。」完全不能比较,原因就在这里。
一般的理解是,下品下生的人他只是念佛而已,感觉功德好像很小,不像人家持种种戒、修种种苦行、诵很多经、拜很多忏,而且根机锐利,能够深入经藏,能够上台讲经说法。其实还是念佛功德最超越。这一点往往是一般人思维不来、相信不来的,怎麽讲呢?
善导大师之所以写《观经四帖疏》,就是因为那个时代几个很有名的大师都是学问很深厚,但是由於不太了解阿弥陀佛救度的道理,都是站在自己法门的立场,以自力的观点,按自己所领悟的去解释净土的经论,结果错误了,导致很多人都不想念佛了。所以善导大师不得不慨然地来写这部《观经四帖疏》,《观经四帖疏》出现之後,念佛的人就逐渐多了,所谓「念佛之声音溢满长安之城,使得满城断肉」,这都是起因於善导大师善於引导指正。
接下来,请看文章:「『为极恶最下人,说极善最上法』,即是显明『佛出世本怀』。
人名『极恶最下人』,极恶最下人即是逆谤,显明机之真实相。」既是极恶最下人,就表示再也没有比五逆谤法更下劣、更卑贱、更罪恶的人了。显明机之真实相的「机」就是指我们,我们的真实相貌就是这样的,而这样的人正是阿弥陀佛急切所要救度的对象,这样的人也唯有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才能够避免堕入三恶道、才能够解脱轮回,甚至快速成佛,不然的话,只有陷入阿鼻地狱的份了。
再来,「法名『极善最上法』,极善最上法即是念佛,显明法之真实相。」所以在这里说了两种现象,一种显机,一种显法。机包含逆谤,包含逆谤的话,表示所有的根机都是弥陀救拔的对象;法只有一个,就是念佛,念佛能够救度所有的根机。可见念佛这一种法是极善、最上的,是登峰造极的善。
接下来,「此机法二重,彰显净土宗乃佛法登峰造极之教。以近而言,是净土三部经的宗要;以远而论,乃佛教一代经之本怀。」释迦牟尼佛说了很多的经典,由近而论,是以净土三部经为净土宗的核心经典。从远来讲,释迦牟尼所说的种种经典,也是意在显明净土三部经。净土三部经在讲什麽?在讲这句名号的功能,可见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代经,也是这句名号的注解,这些注解就是导引大家转向专一念这一句名号的前行准备,所以说就远的来讲,是佛教一代经的本怀。
这个很容易可以理解。我们可以想一想,佛出现这世间的本怀目的,是为了什麽?就是为了说法。说法为了什麽?为了度众。不然的话,难道会是为了显明他学问高、口才好吗?所以是为了度众。就度众而言,像我们这一种根机,一看其他的宗派、其他的法门,我们都学不来,只有念佛能够学得来,能够让我们受用、让我们解脱,那岂不是念佛就是佛的本怀、佛的目的?因为唯有念佛一法才能够达到救度所有众生的效用。就浅显层面而言,这种道理可以容易理解,但若要彻底通达就必须融会贯通净土三经,同时要依循善导大师这一个法脉来深入探讨,才能够完整理解。
十一点:「显弥陀悲救:根机极低──极恶最下机;方法极易──乃至十念法;利益极高──往生成佛益。」这一则讲了三个重点:第一个讲机,第二个讲法,第三个讲利益。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是连最低、最下的极恶根机也要救度,这是讲机、讲众生。法是乃至十念的法。那麽利益呢?不但使他离开三恶道及三界火宅,更进而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报土,报土显示往生就成佛,不须再经过时间、也不用经历品位阶级。因为报土是不生不灭,不假造作的境界,所以进入报土佛性就直接显露出来了,亦即往生者由凡夫到成佛,没有经过时间性与阶位性。
极乐世界是报土。如果以天台宗来讲,判定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因为智者大师在《维摩诘经略疏》里判十方的净土有四种:一、常寂光土,二、实报庄严土,三、方便有余土,四、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在这四种土当中,是属於什麽土呢?智者大师判为凡圣同居土,而阿弥陀佛是化身,不是报身。因为这个是错误的,所以善导大师就引经据典来证明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而是报土,而且阿弥陀佛是报佛。善导大师引用《大乘同性经》,还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来做证明。这个在《观经四帖疏纲要》里面都有解说。
所以就念佛的利益来讲,是让我们能够往生成佛的利益。因此,欲掌握净土法门的殊胜必须要看善导大师这个法脉的着作,如果看禅宗、华严宗、天台宗或唯识宗的解释的话,那就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解释了。也可以说我们中国净土宗的流传,到了唐朝末年、宋朝以後,所解释的净土宗往往是错误的净土宗。为什麽呢?因为宋朝以後,善导大师的着作只剩下《往生礼赞》,及《玄义分》的部分内容,其他都不在了,而且《往生礼赞》看到的人也很少,况且被引用的只是其中的《玄义分》部分条文而已,其他的都看不到。
宋朝以後解释净土宗最多的是天台宗,天台宗就是以天台的教理来解释净土,所以所谓「即心念佛」、「三止三观」的念佛都不是纯正的净土教理。尤其是把《阿弥陀经》「一心不乱」解释成为功夫上、禅定上的一心不乱,或者是断除烦恼、破除无明的一心不乱,这完全都是错误的,根本与易行疾至净土的念佛往生之道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一心不乱跟禅定功夫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为「一心不乱」指专一不二、不杂的念这一句名号,很简单,就这样而已,自自然然就有阿弥陀佛的慈悲加佑。这方面,如以鸠摩罗什所翻译的《阿弥陀经》配合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来看的话,经义就更加明显,就不会被误解了。
所以宋朝以後,解释净土法门的种种论述都不纯粹,即使是明朝莲池大师所写的《阿弥陀经疏钞》(弥陀疏钞),乃至蕅益大师写《阿弥陀经要解》,里面有一些解释很好,但是有一些地方也误解、错解了,都没有善导大师这个法脉纯正。
现在善导大师这个法脉回流到我们本土,也只不过是近一、二十年的时间而已,因此不管出家或者在家,接触到的还不是很多。一开始讲这个法门,或一开始接触、听到这个法门,就不自觉会打一个问号「咦!怎麽跟以前所讲的不一样?!」是啊!不一样。
我当初刚学的净土也是传统性的净土法门,初接触善导大师这个法门,一开始也是很讶异,随後经过锲而不舍地深入了解,才晓得唯有善导大师这个法脉才是纯正的净土宗。因此,如果没有专门研究这个法脉,就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和一般流传的净土思想来作比较的话,他也不敢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说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不晓得、没有把握,毕竟都是祖师大德讲的,都是以佛法来解释的,所以虽然有区别,但都是属於净土教理。如果只是这样,没有进一步去厘清,那他就会一直处在模棱两可的含混情境之中了。
接下来,请看十二点:「显三业无功,完全佛力,绝对他力,毫无自力;名号独运,称名独达。」。「三业无功」、「绝对他力」或是「名号独运,称名独达」这几个词句,一般如果没有学这个法门,对这几个名词是没看到、没听到、也不了解的。但是这几个名词却是净土宗的内涵,也是净土宗的特色。
一个法门必定有它的宗旨与特色,如果没有它的宗旨的话,这个法门就没有目标、没有方法,不能形成一个体系,也不能完成它的理论,自然不能形成一个法门。所以任何一个法门,基本上都必须要有宗旨与特色。你这个法门跟其他的法门相比较的话,有什麽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是比人家好、还是比人家差,这就是特色。如果没有特色的话,就都一样啊,何必来学这个法门呢?
那麽净土法门的特色是什麽?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易」,容易,用两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易胜」,容易又殊胜的意思。如果容易但不殊胜,那就可有可无;假设殊胜却不容易,我们高攀不上,望尘莫及,也只有望洋兴叹而已。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也是殊胜的法门,因此,这个易不单单指容易的易,还包含殊胜的胜在里面。
如果再讲特色的话,就是讲「他力」。他力的「他」不是你我他的他,这个他是专指阿弥陀佛,从娑婆到极乐世界,百分之百、完完全全都是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我们除了业力之外,什麽力量也没有,更没有清净的功德力。
有人说净土宗是二力的法门。所谓二力就是自力、他力二力和合,甚至用譬喻的说,好像一只鸟要拥有两只翅膀才能高飞,车子要有左右两轮才能行走,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的力量,也要我们的力量。当然如果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得通。但彻底来讲的话,都是弥陀的力量。为什麽?极乐世界是谁创造的?阿弥陀佛创造,没有丝毫加上我们的力量或者行善功德在里面,那麽阿弥陀佛本身、他的成佛也是靠谁的力量?靠他本身,我们也没有辅助他一点功德力量。
我们到极乐世界,虽然我们有发愿「愿生弥陀净土」,有念佛「专称弥陀佛名」,所谓信、愿、行,深信、切愿、力行。从信愿来讲,从念佛本身来讲,这是我们自己所做,这是我们的力。虽然这样,但我们只不过是随顺阿弥陀佛而已啊!
阿弥陀佛呼唤说:「十方众生啊!速生我刹受安乐啊!」我们随顺他的救度,我们答应他、我们接受他的指引,所以我们愿生弥陀净土。然後阿弥陀佛说:「你要乃至十念的念佛」。乃至十念就是说上至一辈子,还有下至临终的十念、一念。简而言之,乃至十念,就是从遇到这一个法门之後,就专一不杂地念这一句弥陀名号。所以不论从信愿念佛,或从娑婆到极乐世界,都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都是随顺阿弥陀佛的救度。好像从此岸到彼岸是坐这一条船,完全是这一条船的力量,我们只是随顺这个船主人,船主人说:「你们上船,我把你们载到涅盘的彼岸。」那怎麽上船呢?你念佛就是上船了。所以我们就是念佛,坐上弥陀的本愿船。
从娑婆的此岸到涅盘的彼岸,都是弥陀本愿船的力量,不是我们的力量。从这一点来讲,岂不是完全靠佛力、绝对依他力吗?再者,我们所念的佛号也是阿弥陀佛所完成的,更何况我们念的时候,还很懈怠,还是妄想、杂念不断,因此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完全是这一句名号单独的运作,所以说:「名号独运,称名独达」。
这一节就先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