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
四、阿弥陀佛,是一尊光寿无量的佛
《无量寿经》说: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中的光寿无量愿。
这两段愿文翻译成白话就是:
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光明如果有限量,达不到照彻无量百千亿亿佛国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我将来成佛的时候,寿命如果有限量,达不到超过无量百千亿亿劫,而有穷尽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具有无量之德,而此处却只誓了光明与寿命无量,为什麽?这可从阿弥陀佛二利圆满一事去理解:
一、就「自利圆满」而言:大乘佛教以光明无量与寿命无量为报身佛之特色。在许多经文中,有关佛之报身果体,常以光寿之德做说明。
「无量光」是智慧相,代表「报身」和「化身」,属於「力用」,指证得无限之正智,觉悟究竟之真理,在空间上是超越空间,无所不在。
「无量寿」是涅盘德,代表「法身」,属於「体性」,指证得常住不变之佛身,永远离於生老病死,在时间上是超越时间永恒存在。
所以,在自利之德中,再无有胜於此二德者。
二、就「利他圆满」而言:光明无量之愿,横的在於空间上普遍救度十方众生;寿命无量之愿,竖的在於时间上久远救度三世众生。所以在利他之德中,也无有胜於此二德者。
如上所述,正是因为光寿二种无量,不论是在自利的层面还是在利他的层面上,都超胜於其他功德,所以才以这二种无量来指代其他功德。可见,光寿二种无量不仅是阿弥陀佛自证之妙果,同时也是其救度十方众生的大根大本,故法然上人说:
光明寿命之誓愿,为大悲之本。
虽然每位佛都一样发救度众生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可是如果这个众生跟这位佛没有缘,这位佛要度他就比较困难。
阿弥陀佛的慈悲,他的目的是要永恒的救度十方众生,所以他必须先跟十方众生结缘。为了跟十方众生结缘,阿弥陀佛就在四十八愿当中发下了「光明无量愿」,以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来跟十方世界众生结缘,引导他进入「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第十八愿。为此,阿弥陀佛发下了「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与「念佛往生愿」。
《阿弥陀经》说: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是无量寿与无量光之意,无量寿是无量的慈悲,无量光是无量的智慧。
贯通三世无量寿命的慈悲,是任何时间都救度众生,时间性无限之真理;
遍满十方无量光明的智慧,是任何地方都救度众生,空间性无边之真理。
阿弥陀佛是贯通三世十方的真理之佛,是救度三世十方一切众生的救度者。
此二愿,若仅从文面看,似乎只在说明阿弥陀佛具有光寿无量之德,若深一层去探索弥陀之悲愿,便不难发现,不只在於说明阿弥陀佛之自德,而是为了往生净土的一切众生而立誓的。从发愿的前後顺序来看,第十一「必至灭度」愿之後,是第十二「光明无量」与第十三「寿命无量」之愿。便知第十一愿是为十方众生灭度而誓的愿,依此誓得灭度者马上就会因第十二、十三愿的愿力,与阿弥陀佛同证无量光寿。所以,阿弥陀佛是为了让往生的国中人天,也能得到与自己一样的光寿无量之德。
如蕅益大师说: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
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又说:
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
印光大师也说:
若生西方,庶可与佛光寿同一无量无边矣。
光寿无量之德不仅属於阿弥陀佛,同时更与众生息息相关,执持名号而往生净土的凡夫,其光明寿命即与弥陀平等无别。
因为光明无量则无处不照,寿命无量则无时不照,所以在空间与时间上都展示了弥陀光明摄取的无限性。若佛光无处不照、无时不照,那便没有一个人不被照拂到了,你、我、他人人都在佛光之中。
或问:既然弥陀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我们为什麽看不见那样的光呢?
就此问题,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回答说:「碍属众生,非光碍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见,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云洪霔,而顽石不润,非雨不洽沾也。」
我们确实看不见,原因就在於我们的眼睛被烦恼蒙住了,所谓「烦恼障眼虽不能见,大悲无倦常照我身」。
实际上我们人类的感官是很粗陋的,眼睛只能看到光谱上很小的一分,也就是可见光,其他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等范围宽广的光都看不到;耳朵只能听到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声音,除此之外的声音,虽然存在也听不到。但是看不见、听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科学研究发现人类感官能够感知的事物只占这个世界上事物的4%多一点,其余95%多的事物虽然存在,但是人感知不到。虽然如此,它们却真实存在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