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召唤众生的佛
三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召唤众生的佛
《庄严经》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意思是,阿弥陀佛本来是超越我们认知的绝对真如的存在者,为了救度众生而从真如的世界示现为法藏菩萨,再度发愿修行且已成正觉,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因为阿弥陀佛也是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的佛,我们烦恼业障的众生是不知道也看不见的,因此,阿弥陀佛将其全部功德化为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成为声音让我们可以听闻可以称念。因此,所谓弥陀名号,是阿弥陀佛名字的同时,也是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召唤。
「名」之一字,由「夕」与「口」两字组成,意思可以理解为「夕阳下山,天即变暗,所以无法看清对方的脸,因此通过口自报姓名去告诉对方」。「号」之一字,如同我们所熟知的词语「号令」、「号叫」,因此「号」是提高声音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在黑暗的世界中,因为烦恼而不能看见阿弥陀佛,也不知道有一尊救度我们的阿弥陀佛,而弥陀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向我们十方众生呼唤,告知他存在的响亮声音。
绝对的佛与凡夫的我产生交集的唯一接点,就是听到佛的召唤声。听闻弥陀名号之由来,相信阿弥陀佛的根本愿是以他的名号救度我们,以他的名号与我系在一起,对弥陀救度的誓愿信受不疑,就会产生一种「弥陀与我同在」的喜悦感与感恩心。
阿弥陀佛根本愿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释尊於《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描述「信乐欲生」的心境说:
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阿弥陀佛发愿说「设我得佛」,这个「得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十方众生往生他的极乐世界。其中「欲生我国」这四个字正是阿弥陀佛在召唤着我们说:「你要来往生我的极乐世界,此後,专念我的名号,我必定能够让你往生我的极乐世界。」只要有一个众生愿生称名而不能往生,那麽阿弥陀佛就还要再修行,直到所有众生都能往生。所以「若不达成」(若不生者)他是「誓不终止」(不取正觉)的。
从阿弥陀佛本身来讲,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召唤,召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让他救到极乐世界。对於一个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如果阿弥陀佛不能让他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不取正觉」,也就是不成佛。
所以,「欲生我国」是佛主动地召唤我们。从成佛十劫以来,阿弥陀佛就一直在呼唤我们,而我们十劫以来,都一直被动地受弥陀的召唤,一直到今生今世,我们才被阿弥陀佛所打动。
阿弥陀佛以他的名号呼唤我们十方众生,也以他的名号救度我们十方众生。《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亲自说: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庄严经》中阿弥陀佛也亲自说: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释尊於《无量寿经》解释阿弥陀佛的十八愿说: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又於《无量寿经》「流通文」殷切的付嘱弥勒菩萨说: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有首偈子说:
名号虽是我称并我闻,实是弥陀慈悲召唤声。
可以说,弥陀的召唤是通彻法界的,净土的法音是响流十方的。阿弥陀佛不成佛则已,一旦成佛的话,是要使得这句万德洪名,所谓「上通天堂,下彻地府」──还不够!是要响流十方,遍满整个法界。
自从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修行以来,就一直在召唤我们,点点滴滴的功德都在回向给我们,希望我们来接受。显示阿弥陀佛是时时刻刻主动地在呼唤、在要求、在拜托六道轮回的任何众生,快速地接受他的救度。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不勉强众生做什麽,只有长劫的呼唤、不舍的关怀、无私的给予、绝对的救度。
《庄严经》说:「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这首偈子很能贴切地解释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呼唤、召唤。显示阿弥陀佛是时时刻刻主动地在呼唤、在要求、在拜托六道轮回的任何众生,快速地接受他的救度;更进一步显示阿弥陀佛的慈悲,真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即使阿鼻地狱的众生,也要救度,一个不留。
「诸趣」就是六道,「轮回诸趣众生类」就是轮回六道的众生。
「速生我刹受快乐」:希望轮回的众生今生今世就到极乐世界去,不受六道轮回之苦,能够享受自在、安乐的佛果。
如果我们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岂不是阿弥陀佛的呼唤等於空谈?要不成为空谈,阿弥陀佛就必须为我们完成往生这样一个殊胜高妙的世界的功德,来送给我们。所以,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法门,他呼唤我们让他救度,必须要为我们完成往生的功德、往生的资粮。
阿弥陀佛主动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所以,阿弥陀佛的愿等同我们的愿,阿弥陀佛的行等同我们的行。要我们发四十八大愿,我们发不起来;要我们以兆载永劫的时间来积植四十八大愿的无量德行,我们是不可能。因此,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修行,目的既然是要惠施给我们,所以时时刻刻在呼唤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听到,进一步能够信受。
阿弥陀佛召唤十方众生说「欲生我国」、「速生我刹受快乐」,尤其「度尽阿鼻苦众生」,正显示阿弥陀佛慈悲彻底,阿弥陀佛的深慈大悲,至高至深,无以复加。佛教的「大慈大悲」、「拔苦与乐」,正指阿弥陀佛大悲救度的念佛法门而言。
中峰大师《怀净土诗》说:
蕅池无日不花开,四色光明映宝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事不思来。
这首诗偈显示弥陀悲切的呼唤、悲切的等待。
「蕅池无日不花开」:蕅池就是莲池,这里指《阿弥陀经》所讲的七宝池,七宝池都有四色莲花,每一天都有莲花在开放,表示每一天都有十方世界的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
「四色光明映宝台」:四色就是《阿弥陀经》所讲的「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四种颜色就有四种光明,所以说「四色光明」,照映着莲花台、宝莲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阿弥陀佛持着莲花,伸着长长的手臂要接引我们,而垂念深切,那种想接引我们的愿心非常恳切,就好像慈母倚靠着门边,盼望远方的游子,所谓「倚闾遥望」、「望眼欲穿」那样「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阿弥陀佛在心中想:十方众生在六道轮回很苦,只有往生极乐世界才是真乐,而往生极乐世界,只要你接受我的救度,就可以往生了,你们为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不想到极乐世界来?难道娑婆世界那麽可爱、可乐吗?
古德说:
时光减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
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儿归。
「时光减处命光微」:光阴是去而不返的,过了今天一天,生命就减少了一天,过了一年生命就减少了一年。过年的时候,人们常说「恭喜恭喜,又增加了一岁」,其实是减少了一岁。所以,过一天就减少一天,过一年就更接近死亡一年,更接近将来受果报、受惩罚的一年,因为一般人都是贪图五欲,所以死了之後往往都是先堕落三恶道。可说「过年是死亡的里程碑,准备好的人可喜,没准备好的人可悲」!
「到眼繁华转眼非」:世间的荣华富贵都是暂时的,所谓「曲终人散都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谓「一双空手见阎罗」、「唯有业随身」。所以,世间任何权势、名利、财富,甚至六亲眷属,一点都不能带走,一人也不能相伴。我们要体认这个世间,不论是正报或依报,本来就是无常的,不是永恒常住的,没有永恒的福乐,时刻在毁坏,终归於灭,终归於空,所以最後是苦不是乐。既然是无常,那就没有永恒的、究竟的、完满的自由与自在。
「莫在险途贪五欲」:不要在这危险的六道轮回中贪图五欲(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有一句话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贪图五欲很危险的,是会堕落地狱的。
「弥陀日夜望儿归」:弥陀二十四小时、无时无刻,过去、现在、未来,尽未来际都在盼望十方众生归还极乐世界的故乡。阿弥陀佛把十方众生当成他的儿子,把极乐世界当作十方众生的家乡。
我们学这个法门的,是不是要「莫贪五欲」呢?其实,如果以圣道门来讲,必须要「莫贪五欲」,因为贪五欲就必定堕地狱,而我们净土法门如果也要「莫贪五欲」的话,以我们来讲,我们是做不到,也由於做不到,我们才信受弥陀救度,完全归顺弥陀的佛力,在归顺弥陀的佛力当中,当然五欲会节制,虽然不能完全不贪,但内心是有安慰的。如果没有弥陀的救度,要我们不贪五欲不可能,可是贪五欲又有堕落地狱的恐惧。所以,阿弥陀佛「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当然,前提是我们愿生极乐世界。如果没有愿生极乐世界,我们恐惧之心也不能消除,永难得大安稳。
所以,阿弥陀佛说「欲生我国」,我们就要「愿生彼国」,随顺弥陀的召唤。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也以「二河白道喻」显示阿陀佛的招唤说:
释迦发遣言: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弥陀招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