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摘錄

  1.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摘自《阿彌陀佛四十八題》—不生不取的佛)
  2. 佛教即是「成佛之教」(二)
  3. 佛教即是「成佛之教」(一)
  4. 佛教──解脫輪迴之教法
  5. 真正、絕對的「三好」
  6. 人生是什麼──攀藤食蜜喻
  7. 以念佛超度祖先
  8. 何故生命很尊嚴
  9. 一念,就是念念,就是相續
  10. 念佛中,祖先與嬰靈都往生
  11. 生命的價值
  12. 彌陀三約定略說(摘要)
  13. 彌陀光明的作用
  14. 極樂世界──真正的家
  15. 曠劫輪迴 唯靠彌陀
  16. 善來諸友──與淨土宗善導寺幹部談話(摘錄)
  17. 阿彌陀佛久已成佛
  18. 「如來出世本懷文」略說
  19. 淨土宗「迴向偈」大意
  20. 順佛本願:三經一致,唯說稱名
  21. 以仁為己任的淨土法門
  22. 淨土宗的見道、修道與證道
  23. 無諍念佛,預期坐脫
  24. 「第十八願」與「第十九願」的「眾生」
  25. 莫因良醫而好病,應體佛心而念佛
  26. 出聲與默念
  27. 心念彌陀 身有光明
  28. 念念在定慧  
  29. 緣佛願力,念佛才與彌陀親
  30. 眾生求彌陀 徒令彌陀悲
  31. 萬德洪名具足彌陀的大願業力
  32. 「自信教人信」與「發心」
  33. 名號獨運 稱名獨達
  34. 三種念佛
  35. 念佛人應有的平常心態
  36. 專稱佛名,易行頓超
  37. 名號有聲光明,光明無聲名號
  38.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即是「稱我名號,願生我國」
  39. 稱名念佛即是口業稱名
  40. 淨土宗根源之第十八願(本願)
  41. 萬德洪名是──「名即體」「名即法」
  42. 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43. 念佛的現當二益
  44. 不可思議的名號功德
  45. 學佛之人理當眾善奉行
  46. 人生唯一大事
  47. 顓蒙念佛,暗合道妙
  48. 機法二種深信
  49. 黑奴小孩與船長的故事
  50. 普勸有緣常念佛
  51. 一切恐懼 為作大安
  52. 彌陀的呼喚
  53. 色與空
  54. 隨順
  55. 得道因緣
  56. 為道日損
  57. 殊勝的淨土法門
  58. 廣結佛緣
  59. 東土釋迦智者大師
  60. 略談如何從「俗諦」邁向「真諦」
  61. 不斷煩惱得涅槃
  62. 稱名念佛
  63. 極樂世界的蓮花
  64. 十念當往生
  65.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66. 我們是怎樣的人呢?
  67. 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呢?
  68. 學佛從「否定自己」開始
  69. 罪惡生死凡夫
  70. 人的心
  71. 芬陀利花
  72. 不念彌陀更念誰
  73. 淨信
  74. 教念彌陀專復專
  75. 專稱名號至西方
  76. 轉識成智
  77. 轉苦為樂
  78. 人在世間
  79. 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80. 一失人身 萬劫不復
  81. 吳信叟 歸去來
  82. 長劫輪迴
  83. 人天皆苦
  84. 帝釋天三皈依的故事
  85. 彌陀的救度
  86. 苦海眾生
  87. 極樂無為涅槃界
  88. 報冤行與隨緣行
  89. 慧日法師弘揚淨土始末
  90. 法照大師的念佛奇緣
  91. 明來暗去 暗去明來
  92. 心如太虛空
  93. 「劫」的譬喻
  94. 無限的慈悲
  95. 願生──是智慧的結晶
  96. 光明名號
  97. 萬德洪名
  98. 關於念佛
  99. 妙好人
  100. 臨終三隨
  101. 「山海空市」與「四不可得」
  102. 「四不久保」的典故
  103. 佛陀「四門遊觀」的故事
  104. 「大石乘船」的譬喻
  105. 隨口稱名 萬德齊圓
  106. 彌陀的誓願
  107.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8. 實踐的佛法
  109. 高深又平常的法門
  110. 道基
  111. 修身的法鏡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演講摘錄
top

演講摘錄

彌陀光明的作用

        《觀經》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一提起光明,我們就會聯想太陽光或電燈的光,但在佛法中是指佛的智慧,佛的大念力──佛的大慈悲、大願業力。

       何故佛之大願業力說是光明?因為念力帶有不可思議的速度與作用。太陽光的速度,每秒大約為三十萬公里,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20秒的時間。太陽光線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的光所組成。其實自然界中各種元素都有其獨特的光譜,各種光譜各有其能量與作用,但大多數的光譜,是我們的眼睛看不到的。

       念力,就是心念的力量,人的心念速度無遠弗屆,不但比光速還快,而且更是即時到達的,可說沒有時間性。另一方面,念力能夠感動人心,也能夠改變物質。

       譬如有人向著遠方暗室裡的(照相)膠片,一心專注地凝思某個東西,瞬時間所思念的東西就映照在膠片上,這叫作「念寫」。

       有的人能以念力移物或折斷木頭及鐵絲、湯匙等類硬物;據悉前蘇聯有幾位女人更能以念力使人心臟停止跳動,而致死亡。

       念力是眼睛看不到的,但具有跟光線一樣的性質與作用,所以說念力是光明。

       凡夫的念力尚有如此威力,何況佛光的大智慧、大念力。

       太多光譜是我們「肉眼」所看不到的。如「X光」,光度強到可以穿牆,肉眼就看不見,而「底片」卻能感受到它的光。

       人的「身光」鬼神看得見,而我們卻看不見,但人的身光是隨心地的善惡而有所不同:心地善良者發出清明祥光,鬼神見而尊敬護佑,必能逢凶化吉;心地惡毒的人發出晦暗霉光,鬼神見而厭惡憤怒。所謂「心起於善,善雖未為,吉神已隨之;心起於惡,惡雖未為,凶神已隨之」

       此外,六道眾生分別各處於不同度的空間(三度、四度、五度空間),而同時並存於宇宙中,人的「肉眼」只能看到「人」和「畜生」光譜,其他光譜我們都接收不到。但是有「陰陽眼」的人就能看到鬼神;而有「天眼通」的就甚麼都能看到。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照徹法界任何空間的,因為我們只有肉眼,所以看不見。

       每個人平日的念頭,都是一個個能量體,不僅僅有不同的形狀、顏色,還有不同的振動力。顏色的明暗程度,直接受念頭後面的情緒影響,而且感情越充沛,能量就越強。

       我們的念頭針對誰,那能量體就會飛向誰,掛靠在那個人的思維體上,要麼很快與他內在相似的品質共鳴,要麼等待機緣成熟時再觸發。

       《雜譬喻經》說:「舍衛國有一窮人家,布施一穗葡萄給比丘,比丘說:『你已有一月的布施了。』窮人說:『我只布施一穗葡萄罷了,怎能說布施了一月呢?』得道比丘說:『這一穗葡萄,一月前已有布施的念頭,念念不斷;不就是一個月嗎?』」這是「一穗葡萄,一月布施」的典故。

       台灣有一位賴朝河居士,在馬祖服兵役時,一顆硫磺彈爆炸,身受重傷昏迷。不久,他的神識出竅離體,浮現在身體上方,看著醫護人員不斷為他沖洗傷口。

       此時既沒有疼痛,也沒有喜樂、沒有哀傷,一切似乎很平常。而且他都清楚知道每個來看他的弟兄。他來去自如,沒有空間的隔閡,能看穿桌子背面,能透視牆壁外的一切事物,隔壁的開刀房醫師為病人在動手術,他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樓上樓下,左右隔壁,無有一物不在他的視線之內。而營區的長官及弟兄只要談論與他有關的事情,他馬上到場,所以知道他們所談的內容。

       約一星期,送回台北三軍總醫院治療。而外島馬祖營區的長官及同袍,只要聊到他的名字「賴朝河」,他的神識馬上到場,台北至馬祖似乎沒有距離。有一次營區弟兄正在包粽子,有位同袍提起:「這些粽子包好,要送幾粒給賴朝河吃」,他馬上到場,能聽到也看到。這期間長達二十幾天。賴朝河居士之所以能知人的心念,是因為神識出竅有神通,也因為每個人的起心動念就都有念力,而傳出所念的內容。

       一則關懷與慈悲心,起死回生的神奇故事:事情起源於在國外某條高速公路上發生連環車禍,有一男子重傷昏迷車內,他的靈魂脫離身體,緩緩飄到半空,俯瞰現場,但見車龍望不到車陣尾端,相當擾攘。當時難以置信,自己居然能夠清楚知道該處每個人在想些甚麼。

       公路上塞滿大大小小的汽車,車內人數總共過萬,該瑞士男子的魂魄就在各人頭上飄來飄去,好像在逐一「檢視」大家的思想。他竟然發覺原來這些人個個都非常自私,毫無同情心,大家紛紛只顧在埋怨交通意外延誤了他們上路,從不去關心一下傷亡及正在痛苦掙扎的人。他悲從中來,慨嘆人間無情,這樣的世界,不應留戀……。

       就在此時,他忽然看到車龍遠處出現了一點光,非常祥和、令他舒服開心的光,吸引著他趨前看看……。

       那些光來自車龍近末端其中一部小房車,裡面坐著一位女士,她剛從收音機報導聞悉前面發生的交通意外有人喪生,心裡頓感難過,同情之心油然而生,開始為死者祈禱。因此他知道人間還有溫情而萌生希望,神識入體最後被醫治康復。

       我們送出去的是什麼,影響的不僅僅是別人,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如《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謂「送出去的是什麼,得到的就是什麼」。

       俗話說「和氣致祥,戾氣致殃」、「心中有道,自有一團中和之氣」。《禮記》說:「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這都是心念的功能。

       人的心念如果是健全的,身體的細胞也會都是新鮮健全的。

       與其說是身體上有病,倒不如說是心理上有病來得恰當。心有所病,肉體上便有了痛苦的顯現。

       十方諸佛都有大悲願力的光明,而在十方諸佛的光明之中,最高無上的是阿彌陀佛的光明。

       《平等覺經》說:

        光明勝於諸佛之明,百億萬倍。

       《無量壽經》說: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大阿彌陀經》說:

        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

        阿彌陀佛的光明,不但最尊、第一、無比,超勝諸佛,若再對照《大阿彌陀經》之經文,則更顯其絕對性之偉大。《經》說:

        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阿彌陀經》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故名阿彌陀。

       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整個大宇宙,無遠弗屆,而且無能障礙。

       彌陀無礙光明有何作用?《觀經》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阿彌陀佛亦名「無量光佛」,故能「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故阿彌陀佛名號也稱「光明名號」。彌陀光明的作用,概要而言,有二:遍照光明、攝取光明。

       (一)遍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的光明,也叫調熟光明。煦育熏發,調熟十方眾生,使十方眾生信佛念佛。如經論所說:「與其念力,使受持讀誦。冥啟其心,增其善念。」阿彌陀佛光明的不可思議念力,對十方眾生「冥啟其心」,無形之中、不知不覺之中啟發十方眾生「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的信願之心,所謂「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增其善念」,增長十方眾生「專稱彌陀佛名」的念佛之心,使十方眾生信佛念佛。

       (二)攝取光明: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的光明。「攝取」就是不論任何眾生,只要念佛,於平生之際,彌陀光明給於守護;臨終之時,彌陀光明顯現接引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不捨」就是無論白天夜晚,無論何時何處何緣,都不受念佛人煩惱邪業的障礙,都如影隨形,直到臨終,不離開不捨棄。

       善導大師《觀經疏》解釋說:

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
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
彼此三業不相捨離,故名親緣。

       又說:

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
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

       念佛與佛感應道交,佛的念力與眾生的念力,彼此感應道交。所謂聞聲救苦,應聲而現;念佛佛來現,念佛佛來救,念佛佛住頂。這就是「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至於不是念佛的人,就不在彌陀光明攝取不捨的範圍之內。所以善導大師《觀經疏》解釋說:

        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

       又於《往生禮讚》解釋說: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又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善導大師《觀念法門》說: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
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說: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善導大師《般舟讚》說:

相好彌多八萬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為餘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般舟讚》又說:

一一光明相續照,照覓念佛往生人,
欲比十方諸佛國,極樂安身實是精。

       這三首偈都在解釋「佛光普照,唯攝念佛」的道理,這三首偈都有重複的內容,意思淺顯,互相會通就更加了解了。

       故知,彌陀光明的作用,主要在於調熟、保護、救度念佛往生人。

       所以愚惡散亂的我們,能發起信心憶佛念佛,推其來源,都是彌陀光明的大念力所使然。

       故善導大師《觀經疏》說: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