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摘錄

  1. 佛教即是「成佛之教」(二)
  2. 佛教即是「成佛之教」(一)
  3. 佛教──解脫輪迴之教法
  4. 真正、絕對的「三好」
  5. 人生是什麼──攀藤食蜜喻
  6. 以念佛超度祖先
  7. 何故生命很尊嚴
  8. 一念,就是念念,就是相續
  9. 念佛中,祖先與嬰靈都往生
  10. 生命的價值
  11. 彌陀三約定略說(摘要)
  12. 彌陀光明的作用
  13. 極樂世界──真正的家
  14. 曠劫輪迴 唯靠彌陀
  15. 善來諸友──與淨土宗善導寺幹部談話(摘錄)
  16. 阿彌陀佛久已成佛
  17. 「如來出世本懷文」略說
  18. 淨土宗「迴向偈」大意
  19. 順佛本願:三經一致,唯說稱名
  20. 以仁為己任的淨土法門
  21. 淨土宗的見道、修道與證道
  22. 無諍念佛,預期坐脫
  23. 「第十八願」與「第十九願」的「眾生」
  24. 莫因良醫而好病,應體佛心而念佛
  25. 出聲與默念
  26. 心念彌陀 身有光明
  27. 念念在定慧  
  28. 緣佛願力,念佛才與彌陀親
  29. 眾生求彌陀 徒令彌陀悲
  30. 萬德洪名具足彌陀的大願業力
  31. 「自信教人信」與「發心」
  32. 名號獨運 稱名獨達
  33. 三種念佛
  34. 念佛人應有的平常心態
  35. 專稱佛名,易行頓超
  36. 名號有聲光明,光明無聲名號
  37.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即是「稱我名號,願生我國」
  38. 稱名念佛即是口業稱名
  39. 淨土宗根源之第十八願(本願)
  40. 萬德洪名是──「名即體」「名即法」
  41. 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42. 念佛的現當二益
  43. 不可思議的名號功德
  44. 學佛之人理當眾善奉行
  45. 人生唯一大事
  46. 顓蒙念佛,暗合道妙
  47. 機法二種深信
  48. 黑奴小孩與船長的故事
  49. 普勸有緣常念佛
  50. 一切恐懼 為作大安
  51. 彌陀的呼喚
  52. 色與空
  53. 隨順
  54. 得道因緣
  55. 為道日損
  56. 殊勝的淨土法門
  57. 廣結佛緣
  58. 東土釋迦智者大師
  59. 略談如何從「俗諦」邁向「真諦」
  60. 不斷煩惱得涅槃
  61. 稱名念佛
  62. 極樂世界的蓮花
  63. 十念當往生
  64.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65. 我們是怎樣的人呢?
  66. 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呢?
  67. 學佛從「否定自己」開始
  68. 罪惡生死凡夫
  69. 人的心
  70. 芬陀利花
  71. 不念彌陀更念誰
  72. 淨信
  73. 教念彌陀專復專
  74. 專稱名號至西方
  75. 轉識成智
  76. 轉苦為樂
  77. 人在世間
  78. 佛光是佛智慧之相
  79. 一失人身 萬劫不復
  80. 吳信叟 歸去來
  81. 長劫輪迴
  82. 人天皆苦
  83. 帝釋天三皈依的故事
  84. 彌陀的救度
  85. 苦海眾生
  86. 極樂無為涅槃界
  87. 報冤行與隨緣行
  88. 慧日法師弘揚淨土始末
  89. 法照大師的念佛奇緣
  90. 明來暗去 暗去明來
  91. 心如太虛空
  92. 「劫」的譬喻
  93. 無限的慈悲
  94. 願生──是智慧的結晶
  95. 光明名號
  96. 萬德洪名
  97. 關於念佛
  98. 妙好人
  99. 臨終三隨
  100. 「山海空市」與「四不可得」
  101. 「四不久保」的典故
  102. 佛陀「四門遊觀」的故事
  103. 「大石乘船」的譬喻
  104. 隨口稱名 萬德齊圓
  105. 彌陀的誓願
  106. 淨宗宗旨與敦倫盡分
  107. 實踐的佛法
  108. 高深又平常的法門
  109. 道基
  110. 修身的法鏡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演講摘錄
top

演講摘錄

佛教即是「成佛之教」(二)

念佛一行,總持萬法

       又有一句話說,念佛就是「萬法總持」「總持法門」。萬法就是八萬四千法門,萬法的所有修行、方法、功德全部都在念佛裡面,盡攝無餘,所以念佛就是「總持法門」。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曾經以一段法語來讚歎淨土法門,他說:

華嚴奧藏,法華秘髓,
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
皆不出於此。

華嚴奧藏,在歸極樂

       「華嚴奧藏」,《華嚴經》有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內容浩瀚,非常豐富,所以有「富貴華嚴」之說。俗話說「好酒沉甕底」,那華嚴之甕底好酒是沉在哪裡呢?就是在普賢菩薩以十大願迴向往生極樂世界,此即華嚴宗好酒沉甕底之處,也就是華嚴宗最終極之目的。普賢菩薩迴向而求往生極樂,就是在說往生極樂之法,亦即求生極樂世界就是華嚴宗的核心、目的,也就是歸宗結頂之處。

       但是,依普賢菩薩十大願迴向極樂世界仍屬自力修行範圍,畢竟自己再怎麼會修行,功德總是非常有限的,與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怎麼能作比較呢?根本無從比較。世間有形的東西,高、低可以拿來作比較,泰山與喜馬拉雅山的高度可以比較,地球上的任何事物皆可以作比較;但是地球上的事物要如何與天作比較呢?根本無從比較。因為十大願王求生極樂世界,仍不如專一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皆不出於此」,都沒有超出念佛的範圍。

眾行雖善,難比念佛

       善導大師早就說過:「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稱名念佛是依據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中的根本願「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完全靠佛的功德、佛的願力直接往生極樂世界,若是以念佛之外的其他修行來迴向往生,則都是屬於第十九願。第十九願是行者自己「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是以凡夫之心來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如: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以此來作迴向,全都屬於自力修行。這樣的功德非常少,與專念阿彌陀佛的功德自然是無法比較的。

       念佛是直接領受阿彌陀佛的功德,所以不只在方法上有所不同,往生極樂世界的境界也相差很大。念佛往生是即時花開見佛,若非念佛往生,而是迴向往生就生在胎胞之中,若欲花開見佛,就要等待,時間長短不定,快慢不一。

       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便是一生補處,若非念佛往生,則是隨著在娑婆世界的功行層次差異而有品位高低之分,花開時間也有長短之別。若正確深入淨土宗的教理,就會知道要直接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最好方法是「念佛」,念佛是「正因」;其他的行持,以淨土宗來講皆是屬於俗諦,也就是說我們活在此世間,過著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與他人接觸,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盡一己之做人本分。所以那些是盡本分的一個過程,並非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正因只有這一句名號。

       彌陀本身與彌陀名號是一體的,是「相即不二」,二而不二,不二而一的,因為佛的境界是「體名一如」。而且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本身也是「一體相即」,二而不二,不二而一,是依報、正報一體的。因此,我們若要進入極樂世界,當然是要念阿彌陀佛的佛名、靠阿彌陀佛的佛力。所以說「華嚴奧藏」沒有離開這一句彌陀名號。

法華密髓在念佛往生

       「法華秘髓」,《法華經》的秘密、骨髓之處在哪裡?有兩點:

       第一點,《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法華經》是闡述成佛之道的經典,所以稱之為「成佛法華」。這首偈語是說,不論在何種因緣下,只要曾念一句佛號,就種下一顆成佛種子,將來因緣會合時,自然會成佛。但成佛時間在未來因緣會合時,而非當下今生就成佛。

       第二點:依照《法華經》修持,將來也是在菩薩圍繞的蓮花之中花開見佛。《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說:「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所以《法華經》也有提到念佛、成佛,也有提到念佛蓮花化生。這些都是在說明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狀況。《法華經》共有二十八品,其核心、骨髓、秘密就在往生極樂世界,但也都沒有超越念佛,也都不如念佛。

       總之,眾生若沒有往生極樂世界,都仍繼續輪迴,若要離開輪迴,往生極樂,都要念佛。所以說「富貴華嚴」也好、「成佛法華」也好,其核心、骨髓都在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諸佛心要、菩薩萬行在念佛

       「一切諸佛之心要」,這裡所說的心要是指核心,十方三世所有諸佛的「心要」都在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只要念佛願生極樂世界,所有佛法都包含在其中,佛法的核心就全部都掌握到了,沒有缺少;諸佛出世的本懷、目的也都達成了,沒有遺憾。

       「菩薩萬行之司南」,所有聖道法門的修持其實都不容易,而且都需要很長的時間,菩薩成佛需要勤修六度萬行,以數量來說六度萬行是相當多的,所以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以時間來說要三大阿僧祇劫,是相當長的。若菩薩們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快速圓滿菩提。所以菩薩萬行的司南指出什麼方向呢?就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是「菩薩萬行」的方針所指之處,只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那麼菩薩所應該修持的六度萬行,皆包含在其中,就都掌握住了,沒有任何缺少。

       蕅益大師另也讚歎念佛法門是: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方便中第一方便」,此方便有兩種含意:

       第一,「善巧方便」「權巧方便」,依方便之法使我們得以進入更高層次的階段,這是一種說法。

       第二,是犧牲自己、利益眾生,這也是一種方便。

       在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中解釋「方便」二字,說:

正直曰「方」,外己曰「便」。
依正直故,生憐愍一切眾生心;
依外己故,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第一方便之道

       這是上述二種方便進一步說明,這裡所說的方便,就是指佛的慈悲眾生、救度眾生而言,所以這種「方便」也只有佛才做得到。若以阿彌陀佛而言,阿彌陀佛憐愍一切眾生,阿彌陀佛依念佛之法來救度十方眾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方便,因為念佛方法最簡單,一切凡夫做得到;念佛功德最殊勝,一切凡夫能成佛。這種方便與剛才所說的權巧方便,或者一般世俗所說的某種方便手段是完全不同的內涵。阿彌陀佛度眾生的「方便」,是所有方便之中的第一方便,第一即無第二,是最高、最上、最高超之法。

蕅益大師這裡所說的「方便中第一方便」,完全契合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中的解釋。也就是說,並非站在眾生的立場修這個、修那個,再用所修的這些來作為功德迴向,請阿彌陀佛將來救度、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並非如此;而是直接領受阿彌陀佛的慈悲──阿彌陀佛將功德融入這句名號賞賜給眾生,讓眾生念佛,因為念佛就得以消除生生世世以來的業障,脫離六道生死輪迴,而往生極樂世界快速成佛,我們就直接領受阿彌陀佛惠賜的功德就可以了。就這點而言,確實是方便中第一方便。

無上了義之教

       「了義中無上了義」,了義就是圓滿究竟的教理,不是半教或小乘教。而念佛法門、念佛教理是了義教之中的登峰造極之教。

最極圓頓之法

       「圓頓中最極圓頓」,與《華嚴經》做比較,念佛是最為圓融與圓滿之法;與《法華經》做比較,念佛是最為頓超與頓速之法。在所有圓滿頓超法門當中,只有「念佛」堪稱是最極圓頓之法。最極就是最頂尖,沒有比這個更為高超的了。

       有一首偈說:

一句彌陀法中王,無邊妙義廣含藏,
念佛往生成正覺,還來苦海作津梁。

       「一句彌陀法中王」,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乃法中之王,是八萬四千法門當中之王。一國之中,王只有一位,沒有兩位,王是最超越的,是萬人之上,地位最為崇高,沒有比他更高的了,也無人能與王相比。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萬法之中,也是所有宗派所有法門之中最為高超的,就像王一般,無法能與之相比。

       「無邊妙義廣含藏」,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可說是無上甚深微妙法,蘊藏著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已說與未說的無量無邊、微妙深奧的佛理全都包含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中,因此稱之為「無邊妙義廣含藏」。

       「念佛往生成正覺」,「成正覺」就是成佛的意思。無論何人,只要念佛即可往生,往生即可成佛。不論是聖人或者凡夫、善人或惡人、出家眾或在家眾、男或女、老人或少年、兒童,甚至是動物只要念佛即可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因為念佛即是與阿彌陀佛成為一體,我們的生命即進入彌陀法界之中。「南無阿彌陀佛」中的「南無」二字就是「歸命」之意,將我們有罪、污染、不圓滿的生命歸投依靠大悲、清淨、圓滿的阿彌陀佛,叫作「南無」,而「阿彌陀佛」即是「佛」本身。

       我們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的主人,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也在阿彌陀佛的心中。因此,念佛人與阿彌陀佛不論何時何處都在一起,而且相即相入,成為佛凡一體不離。

       《觀經》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現當二益始終攝取

       阿彌陀佛無礙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光明的作用是什麼?就是對念佛的眾生「攝取不捨」。

       「攝取不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現當二益」,現世中予以保護,使其生活平安、逢凶化吉、遇難呈祥;臨終時接引往生至極樂世界,使其離苦得樂,即便眾生臨終因為病苦而念不出佛號來,或者因為陷入昏迷而無法念佛,阿彌陀佛照樣接引往生極樂。

       阿彌陀佛是佛,擁有大神通,知道某某人平時有念佛,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因此不管某某人臨終時遭遇到什麼情況,阿彌陀佛照樣攝取不捨,不會失約,時間一到立即接引。

       了解這個道理的人,就會終其一生安心念佛,以他目前的根機平平凡凡的念佛,一天可以念幾千、幾萬者,就念幾千幾萬聲;念佛時,心清淨者就清淨念佛,心有妄想雜念也沒有關係,反正就是盡個人的根機去念佛。若時間未到,阿彌陀佛會保護我們,若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會立即接引,因為念佛自然會往生,往生自然會成佛。

倒駕慈航示現娑婆

       「還來苦海作津梁」,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自然會成佛,成佛之後自然有願力與神通,倒駕慈航示現娑婆苦海,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子女、兄弟等六親眷屬。「津梁」就是橋梁,這一條河沒有橋梁,我們就造一條橋梁來渡河。亦即使一切眾生自娑婆世界之此岸渡到極樂世界之彼岸,了脫生死輪迴。(待續)

 

(摘錄自《略談佛教義意與淨土殊勝》)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