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開示

  1. 「二河白道喻」給念佛人的啟發
  2. 《示病友》講記(二)
  3. 《示病友》講記(一)
  4. 愛的建設
  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6. 學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隨」「三不」
  8. 如何面對法義之爭
  9. 認識「觀世音菩薩」
  10.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11.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12. 《觀經》教眼
  13. 純粹的淨土宗(三)
  14. 純粹的淨土宗(二)
  15. 純粹的淨土宗(一)
  16. 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17. 好好照顧自己
  18. 惜福與環保
  19. 念佛與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與念佛
  22. 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23. 關於道場的軟硬體建設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風學習(三)
  26. 宗風學習(二)
  27. 宗風學習(一)
  28. 彌陀之家 愛心為本
  29.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30. 為「福聖寺」常住僧眾開示
  31. 書讀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讓法義入心──多聞熏習
  33. 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34. 南寧問答
  3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四)
  36.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三)
  37.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二)
  38.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一)
  39. 淨土宗特色
  40. 淨土宗宗旨(二)
  41. 淨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網上蓮友問(三)
  44.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45.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46.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47. 淨土宗行人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4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三)
  50.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二)
  51.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一)
  52.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答蓮友問
  53.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54. 於「弘願寺」為僧眾開示
  55.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皈依開示
  56.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二)
  57.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5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二)
  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一)
  3.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
  4.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九)
  5.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八)
  6.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七)
  7.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六)
  8.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五)
  9.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四)
  10.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三)
  1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1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一)

《淨土宗概論講記》

  1.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八)
  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七)
  3.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六)
  4.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五)
  5.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四)
  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三)
  7.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一)
  9.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
  10.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九)
  11.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八)
  12.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七)
  13.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六)
  1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五)
  15.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四)
  16.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三)
  1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二)
  18.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一)
  19.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
  20.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九)
  21.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八)
  22.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七)
  23.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六)
  24.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五)
  25.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四)
  26.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三)
  27.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二)
  28.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一)
  29.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30. 《淨土宗概論講記》(九)
  31. 《淨土宗概論講記》(八)
  3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七)
  33. 《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3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35. 《淨土宗概論講記》(四)
  3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
  3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
  3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第43課:釋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課:釋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課: 一、三經要點(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課: 一、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特色 二、三經要點(一)
  5. 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6. 第38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四)
  7. 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8. 第36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二)
  9. 第35課: 一、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二) 二、稱名一聲,頓超生死——《觀經》「稱名往生」之文 三、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一)
  10. 第34課: 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導大師「溺水偏救」之文 二、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課: 一、不顧貪瞋,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善導大師「凡夫入報」之文
  12. 第32課:不顧貪瞋,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課:不問時節,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時節」之文
  18. 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 ──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19. 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課: 一、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三) 二、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
  22. 第22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一)
  23. 第21課:本願不虛,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24. 第20課:定業與助業 ──善導大師判「正助二業」明傍助業專正定
  25. 第19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三)
  26. 第18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二)
  27. 第17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一)
  28. 第16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三)
  29. 第15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二)
  30. 第14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一)
  31. 第13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三)
  32. 第12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二)
  33. 第11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一)
  34. 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35. 第9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課: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二)
  40. 第4課: 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一)
  41. 第3課:善導大師思想概述
  42. 第2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二)
  43. 第1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

  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臨終時示門第之法語)
  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辨食魚之法語)
  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妓女之法語)
  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四郎之法語)
  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重衡之法語)
  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忠綱之法語)
  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賴綱之法語)
  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無品之法語)
  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尼眾之法語)
  1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信寂之法語)
  1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隨蓮之法語)
  1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道遍之法語)
  1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乘願之法語)
  1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聖光之法語)
  1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隆寬之法語)
  1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述《阿彌陀經》大意之法語)
  1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從配流上洛之後開示之法語)
  1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21~25)
  1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6~20)
  2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1~15)
  2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6~10)
  2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5)
  2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三心料簡(一))
  2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21~總結)
  2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6~小結)
  3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5)

石家莊念佛開示

  1. 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2. 石家莊念佛開示(三)
  3. 石家莊念佛開示(二)
  4. 石家莊念佛開示(一)

念佛往生開示

  1. 念佛往生(問答部分)
  2. 念佛往生開示(正文)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四)總結

 

 

       這些列出來,是讓我們對善導大師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淨土開宗」包括三點:第一,正明開宗;第二,比較顯勝;第三,總結定論。「正」就是直接、不含蓄地來說明。直接就開宗來說明。

 

       「正明開宗」包括五點:

第一,開宗祖師,是中國唐朝善導大師開立的淨土宗。
第二,開宗時間,是貞觀十九年到總章元年這一段時間。
第三,開宗祖庭,是在悟真寺。
第四,開宗利益,說了三點:普濟時眾,楷定古今,垂範未來。

 

       普濟時眾,就是那幾句話:「士女歸者無數」「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屠夫歇業,滿城斷肉」。對當時的眾生來講,之所以普遍濟度,不僅因為善導大師德行的教化——他念一聲佛就口出一道光明——同時也是因為理論的嚴密和完整,這是開宗的效果。

 

       楷定古今,引用善導大師的四句話:「楷定古今」「諸佛證誠」「一如經法」「一句一字不可加減」。如果不開宗,怎麼能夠楷定古今?張三說,李四說,古人說,今人說,以什麼為標準?所以開宗就有這樣的利益,能夠楷定古今,得出正確的結論,決定標準和規範。

 

       垂範未來,就是對今天的行人,對我們的意義和影響。有了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對有關彌陀淨土的解釋,我們就有標準了。一比較,和善導大師思想相合的就可以依從,違背的就不依從。所以這是對未來千秋萬代都有利益的。

 

       這三點就是開宗利益。為什麼說是利益呢?如果不開出淨土的宗派,就難以具備這樣廣大的攝化力量。

 

       第五,開宗的傳承,說了兩部分:一個是約人,一個是約法。

 

       約人,是就人來講的,列了幾位祖師。淨土宗教理從這幾位祖師傳承下來,從後往前逆推:善導承道綽,道綽承曇鸞,曇鸞承天親、龍樹。這是人的傳承。

 

       法的傳承,就講了五個特點。

 

       講開宗的地方就講了以上五點。

 

       接下來是「比較顯勝」,就是將善導大師的淨土教法和諸宗的淨土教法來比較,顯示出善導大師教法的優勝。就是「其他關於彌陀淨土的解釋不具備上述特點」這一段。

 

       接下來是「總結定論」。這是指「故今編述《淨土宗概論》,專依善導大師一系之淨土宗思想」這一段,這就得出一個結論:專依善導。專依善導的結論從哪裡來?就從「正明開宗」到「比較顯勝」中得出。

 

二、本書簡介

       本書簡介如下:

       一、本書謹依善導大師宗義為準繩,貫穿龍樹、天親、曇鸞、道綽諸祖教義,特別致力於淨土宗教義建立之根本。

 

       這和前面都是貫穿一致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本書的一個著力點:特別致力於淨土宗教義建立的根本。

 

       二、本書力圖展現淨土宗教義之全貌,為淨業行人提供整體認識,不暇細釋。為便初學,附有註釋,並舉文獻出處。

 

       「不暇細釋」,就是來不及詳細解釋。為了便於初學,在頁面底端有一些註釋,大家可以參考。

 

       三、本書章節如目錄。正論十章:第一章為總述,其餘為分述;二、三、四章為教,五、六、七章為行,第九章為證,第八章承上啟下;「本願」承教門三章,「稱名」承行門三章,因「本願稱名」,故「凡夫入報」;第十章總結要點。

 

       第八章是本願稱名:「本願」是承接教門三章,也就是第二、三、四章;「稱名」承接了行門三章,也就是第五章「安心」、第六章「起行」、第七章「作業」。此所謂承上。怎麼叫啟下呢?因為「本願稱名」,所以「凡夫入報」,這就是第九章「凡夫入報」。

 

       第十章是對前面章節的要點總結。

 

       這就是十章的大致結構。

 

       以人為喻:第一章為總體,示其輪廓;第二、三、四章如頭首,識其面目;第五、六、七章如身軀血肉,因之奔運;第八章如骨,倚之獨立;第九章乃雙足,承載全身,站穩立場;第十章,摘示心髓肝要。

 

       第一章就是總體,是其輪廓。我們見一個人,首先看他總體的輪廓。「第二、三、四章如頭首,識其面目」,看人先看一個總體,接下來一定會關注他的面目。第五、六、七章就是「安心」「起行」「作業」,就好像身軀血肉,它要奔走,要運動,這是行門。

 

       第八章「本願稱名」就像骨骼,淨土宗能夠建立起來、獨立起來,就是因為本願稱名,所以第八章像骨骼。

 

       第九章「凡夫入報」就像兩隻腳,承載全身,站穩立場。「凡夫入報」是淨土宗的立場,我們就站在凡夫這個立場上,凡夫能往生報土,這就是淨土宗。其他各個宗派都沒有這個概念,比如說天台宗認為凡夫只能到凡聖同居土,這是天台宗所判的,它的立場就不是淨土宗。有了「凡夫入報」這個立場,有了這兩隻腳,就能使整個身體站得起來。以此作為兩隻腳,那麼必然的,在教理上、行法上,一定要依據「本願稱名」。凡夫罪業深重,化土都很難往生,為什麼能往生到報土?「順彼佛願故」,順彼佛願就是稱佛名號,善導大師的問答也很明顯地說明這一點。淨土宗是這麼一個立場。

 

       第十章,如果比喻的話,就是精髓、心肝。整個身體,頭首面目、軀幹、雙腳都有了,第十章「總結要點」就是這個人的精髓以及他的心、肝要。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第十章「淨土宗的宗旨和特色」。

 


 

       四、本書最後附《淨土宗教章》,以見一宗之大綱。

 

       《淨土宗教章》也是非常簡略,但內容非常豐富,非常重要,從中我們能夠看出一個宗派的大綱大要。

 

(一)概論

       下面看圖表。

 



       我們分成四點來介紹「概論」。

 

       第一和第二這兩點是講「概」,就是概括、概要、概略的意思。

 

       第一點,以善導大師為準繩,貫穿龍樹、天親等諸祖教義,特別致力於淨土宗教義建立的根本。這就是概要。為什麼說這是概要、是要點?因為這是講淨土宗教義建立的根本以及我們的依準和目的,所以這是要點。

 

       第二點,說明這本書是要展現淨土宗教義的全貌,對行人提供整體的認識。這是概括性的,講全貌,講整體。同時說「不暇細釋」,當然就是概略性質的。

 

       第三點就講「論」。第一章是論述,是直接的,很簡略,淨土宗的傳承是什麼,正依經典是什麼,教判怎麼樣等等,所以是一個概括的論述,也是總論。第二章到第九章是論證,第一章的觀點,怎麼能證明它?這就是通過這八章。也是分論。講論,有總論,有分論。最後第十章是論定,也就是結論。

 

       第四點,《淨土宗教章》,其實就是將上述內容綜合在一起,也是概論的一個濃縮版。

 

       我們看下面這個圖表。

 

 

 

       這個圖表也是把這十章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章是總論,第二章到第九章是分論,第十章是結論,很清晰。總論相當於序分,分論相當於正宗分,結論相當於流通分。一般的經典有三分,我們這裡也可以比類。序分就是第一章;正宗分、主體的內容是第二到第九章;流通分就是最後總結性的,大家要記住,去貫徹、落實、執行的,就是流通分——第十章宗旨特色。

 

       第一章是總論,是論述、論證和論定。前面說過了,論證是從教、行、證三方面來論證。教是教判、經典、相承三章。行是安心、起行、作業三章。第八章承上啟下。證是第九章凡夫入報。證是證果,凡夫的根機,能往生到報土,速疾成佛,這是淨土門的證。不像聖道門需要明心見性、斷煩惱、證菩提,那是在這個世界證聖的。淨土門是以往生淨土為證。(待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