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開示

  1. 「二河白道喻」給念佛人的啟發
  2. 《示病友》講記(二)
  3. 《示病友》講記(一)
  4. 愛的建設
  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6. 學法「十二防」
  7. 出家「三隨」「三不」
  8. 如何面對法義之爭
  9. 認識「觀世音菩薩」
  10. 淨土法義的修學次第與弘法原則
  11. 淨土思想的善導者
  12. 《觀經》教眼
  13. 純粹的淨土宗(三)
  14. 純粹的淨土宗(二)
  15. 純粹的淨土宗(一)
  16. 學僧工作 愛心為本
  17. 好好照顧自己
  18. 惜福與環保
  19. 念佛與做人
  20. 三好念佛人
  21. 做事與念佛
  22. 不問罪福 稱名必生
  23. 關於道場的軟硬體建設
  24. 下品下生之安心
  25. 宗風學習(三)
  26. 宗風學習(二)
  27. 宗風學習(一)
  28. 彌陀之家 愛心為本
  29. 於「弘願寺」為蓮友開示
  30. 為「福聖寺」常住僧眾開示
  31. 書讀百遍 熏法入心
  32. 如何讓法義入心──多聞熏習
  33. 流通法寶即是做彌陀的手足
  34. 南寧問答
  35.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四)
  36.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三)
  37.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二)
  38.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一)
  39. 淨土宗特色
  40. 淨土宗宗旨(二)
  41. 淨土宗宗旨(一)
  42. 人生之目的
  43. 答網上蓮友問(三)
  44.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下篇)
  45.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中篇)
  46.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上篇)
  47. 淨土宗行人的時代感與使命感
  4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概述
  49.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三)
  50.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二)
  51. 湖北仙桃彌陀寺念佛法會開示(一)
  52.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答蓮友問
  53. 於「淨土宗中山念佛會」開示
  54. 於「弘願寺」為僧眾開示
  55.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皈依開示
  56.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二)
  57. 弘願寺「護法聯誼會」開示(一)
  58. 淨土宗如理論答七要事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

  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二)
  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一)
  3.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十)
  4.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九)
  5.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八)
  6.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七)
  7.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六)
  8.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五)
  9.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四)
  10.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三)
  11.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二)
  12. 《觀經疏四重判》講記(一)

《淨土宗概論講記》

  1.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八)
  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七)
  3.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六)
  4.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五)
  5.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四)
  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三)
  7.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二)
  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一)
  9.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十)
  10.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九)
  11.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八)
  12.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七)
  13.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六)
  1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五)
  15.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四)
  16.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三)
  1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二)
  18.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一)
  19.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十)
  20.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九)
  21.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八)
  22.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七)
  23.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六)
  24.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五)
  25.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四)
  26.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三)
  27.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二)
  28.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一)
  29. 《淨土宗概論講記》(十)
  30. 《淨土宗概論講記》(九)
  31. 《淨土宗概論講記》(八)
  32. 《淨土宗概論講記》(七)
  33. 《淨土宗概論講記》(六)
  34. 《淨土宗概論講記》(五)
  35. 《淨土宗概論講記》(四)
  36. 《淨土宗概論講記》(三)
  37. 《淨土宗概論講記》(二)
  38. 《淨土宗概論講記》(一)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第43課:釋去普通疑惑(三)
  2. 第42課:釋去普通疑惑(二)
  3. 第41課: 一、三經要點(二) 二、答疑(一)
  4. 第40課: 一、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特色 二、三經要點(一)
  5. 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6. 第38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四)
  7. 第37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三)
  8. 第36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二)
  9. 第35課: 一、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二) 二、稱名一聲,頓超生死——《觀經》「稱名往生」之文 三、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一)
  10. 第34課: 一、彌陀大悲,急救苦者──善導大師「溺水偏救」之文 二、彌陀光明,唯攝念佛──善導大師「唯攝念佛」之文(一)
  11. 第33課: 一、不顧貪瞋,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二) 二、不論凡夫,只論彌陀──善導大師「凡夫入報」之文
  12. 第32課:不顧貪瞋,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之喻(一)
  13. 第31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二)
  14. 第30課:不慮妄念,稱名必生 ──源信大師「不染污泥」之文
  15. 第29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二)
  16. 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17. 第27課:不問時節,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不問時節」之文
  18. 第26課:不擇眾機,稱名必生 ──法照大師「瓦變成金」之偈
  19. 第25課:諸佛作證,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二)
  20. 第24課: 一、名號本義,稱名必生──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三) 二、諸佛作證,稱名必生──善導大師「諸佛舒舌」之文(一)
  21. 第23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二)
  22. 第22課:名號本義,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六字釋」之文(一)
  23. 第21課:本願不虛,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本願四十八字釋」之文
  24. 第20課:定業與助業 ──善導大師判「正助二業」明傍助業專正定
  25. 第19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三)
  26. 第18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二)
  27. 第17課:正行與雜行 ──善導大師判「正雜二行」勸捨雜行歸正行(一)
  28. 第16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三)
  29. 第15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二)
  30. 第14課:要門與弘願 ──善導大師判「要弘二門」而引要門入弘願(一)
  31. 第13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三)
  32. 第12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二)
  33. 第11課:聖道與淨土 ──道綽大師判「聖淨二門」而捨聖道歸淨土(一)
  34. 第10課: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35. 第9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四)
  36. 第8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三)
  37. 第7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38. 第6課:自力與他力 ──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一)
  39. 第5課: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二)
  40. 第4課: 難行與易行 ──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而捨難行取易行(一)
  41. 第3課:善導大師思想概述
  42. 第2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二)
  43. 第1課: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一)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

  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臨終時示門第之法語)
  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辨食魚之法語)
  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妓女之法語)
  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四郎之法語)
  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重衡之法語)
  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忠綱之法語)
  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賴綱之法語)
  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無品之法語)
  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尼眾之法語)
  1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信寂之法語)
  1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隨蓮之法語)
  1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道遍之法語)
  1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乘願之法語)
  1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聖光之法語)
  1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示隆寬之法語)
  1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述《阿彌陀經》大意之法語)
  1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從配流上洛之後開示之法語)
  1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21~25)
  1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6~20)
  2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1~15)
  2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6~10)
  2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1~5)
  2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白道之事)
  2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三部分「三心料簡及法語」三心料簡(一))
  2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21~總結)
  2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6~20)
  2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1~15)
  2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6~10)
  2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二部分1~5)
  30.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6~小結)
  31.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41~45)
  32.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6~40)
  33.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31~35)
  34.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6~30)
  35.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21~25)
  36.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6~20)
  37.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1~15)
  38.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6~10)
  39. 《念佛安心法語》講解(第一部分1~5)

石家莊念佛開示

  1. 石家莊念佛開示(四)
  2. 石家莊念佛開示(三)
  3. 石家莊念佛開示(二)
  4. 石家莊念佛開示(一)

念佛往生開示

  1. 念佛往生(問答部分)
  2. 念佛往生開示(正文)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法談開示
top

法談開示

三好念佛人

一、 好好念佛
二、 好好做事
三、 好好吃飯

       今天晚上主要講三句話:第一,好好念佛;第二,好好做事;第三,好好吃飯。要做「三好念佛人」。



一、好好念佛

       什麼叫好好念佛呢?我從出家到現在將近二十年,從小和尚熬成老和尚了,學習、弘揚善導大師的教法也有十六七年了,接觸了很多居士、蓮友,還有很多法師。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多了一些,更加覺得我們眾生很苦,我們確實是業力凡夫,這句佛號這麼殊勝,還不能老老實實、快快樂樂念下來,還念得苦苦惱惱,念得心裏不平靜,其實都是冤枉的。我今天在這裏講,也是跟大家共同進步。

 

       這次回來之前,聽說這裏有的居士身體、精神不太好,心中總是有些掛礙。我們念佛人何以顯得神智都不太安定呢?甚至像患精神分裂症一樣。想想我自己,我和他們,只是一步之遙。國土危脆,人生無常,地球、宇宙星空都很脆弱,我們每個人都是很脆弱的,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情緒就激動了,血壓就升高了,有的就得腦溢血、犯心臟病了。所以,非常掛念大家。

 

       我們要好好念佛,不要自苦自惱。人的大腦是很脆弱的,它和電腦差不多。電腦會當機,人腦犯精神病等於電腦當機,是一樣的。電腦為什麼當機?因為程式打開得太多,記憶體不夠,運行不動,就好像公路上塞車了,交通飽和,很多車都往前擠,就卡死了,不能運轉了。人腦也是這樣,胸襟不開闊,心量不廣大,心思很多,想的事情很多,那就會當機,就精神分裂了。所以,大家不要煩躁,否則就有可能發精神病。一切事情都要平靜對待。

 

       我們站在凡夫的立場上,會覺得自己是個神智健全的人,與精神病患者完全不同;不過在阿羅漢看來,我們是五十步笑百步,我們都是潛在的精神病人,只是沒犯到那個程度。阿羅漢看我們,不都是精神病嗎?思緒非常紛亂,內心不能凝定,知見顛倒。

 

       即使患了精神病,念佛仍然決定往生,沒有問題,念佛因行是一樣的,而且大家也都差不多,怎麼說你能往生、他不能往生呢?

 

       一個念佛人,有沒有可能得精神病?是有可能的。心量太窄,想得太多,情緒不穩,心不平靜,到後來不就得病了嗎?所以說要好好念佛,不要自苦自惱。在世間要過得快樂,一定不要有堅固的我執。天下沒有什麼了不得的事情,如果真正感受到佛法的重要性,真正關心往生成佛這件頭等大事,其他事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當然,凡夫在感情上有自己習慣的東西,但從大的方向講,都不算什麼。要用佛法的觀念指導我們的日常行為,不然的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那就太可惜了。

 

       好好念佛,慧淨上人提到「四平」:平等、平常、平淡、平凡。「平」是非常好的一個字,有很多含義。平安,平才能安全。人一定要平,危險就是因為不平。平安和危險是反義詞。心要平,才能安。

 

       一是平等。念佛人怎樣體現平等心?好好念佛就是平等心。有的人喜歡跟自己過不去:「我念佛了,怎麼還有那麼多妄想雜念呢?我念佛了,怎樣克服我的妄想雜念呢?我念佛了,煩惱怎麼還這麼重呢?」這就是缺乏平等心。初學佛的人,對正念、妄念要辨別清楚,知道妄念危害自己;真正進入淨土門,要瞭解自己的根機,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妄念凡夫,憑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這一點,所以我們要接受這一點,慈悲這一點,對於妄念和正念要平等對待。如果一定要強力格除妄念、掃殺妄念,這就是缺乏平等心,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很可能最後要得精神病。要坦然放下,通身放下,徹底靠倒,要有機深信——「我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阿彌陀佛救的就是我這樣的人,煩惱妄念中念佛,佛也接受」,這樣心才開闊。我們也可以迴光返照:「原來我是這樣一個污穢、惡劣的人!」要慈悲這一點。對別人也要這樣。對自己有苛刻要求,往往對別人也會苛刻。如果站在阿彌陀佛慈悲的立場上看,我們就會生起憐憫心、平等心,就會充滿暖意,即使出現了妄想雜念,也有溫暖在其中,這就會長氣,增長力量。不然的話,每天都活在矛盾和紛爭當中。

 

       二是平常。不要作怪,不要以為自己能達到什麼樣的高標準,我們就是罪業生死凡夫,就是不乾淨的,從裏到外都是染污的,毫無解脫生死的能力,把這一切全身心歸投阿彌陀佛的救度。這就是機法兩種深信:機深信——深信自身無力,無法自救;法深信——深信彌陀有力,足以救我。在法義方面如果沒有深入,心的取向就會有分裂,在行為方面就會乖張,然後就衝突,對自己苛刻,對別人也苛刻,那就不和諧了,就會產生許多毛病。阿彌陀佛給我們完整的愛,接受我們的一切。阿彌陀佛愛我們,不是愛一半,不會說「你行善積德這部分,我是要的;另外的,煩惱妄念,那是不好的,那就一刀砍斷」。父母愛兒女,會愛一半嗎?雖然希望兒女改正缺點,但對兒女是全面接受的。真愛一個人,是愛他的全部。佛救度我們,本來就是拯救我們的罪惡,這樣才叫救度。希望大家聞法要入心,反復聽聞,瞭解我們是什麼樣的眾生,平平常常念佛。

 

       念佛很簡單,有嘴巴就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行了。至於是否要唱,那都是技術上的問題,唱也行,念也行,快也行,慢也行,大聲也行,小聲也行,出聲也行,不出聲也行,什麼調子都可以,只要用嘴巴念就行;哪怕口齒不伶俐也可以,「阿彌陀佛」,很簡單,這樣念佛就可以了,沒有那麼複雜。念佛很簡單,簡單到不能想像。古德也講:「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大道沒有難的,只是你不要挑挑揀揀。我們念佛,都是挑挑揀揀:「這樣念行不行?那樣念行不行?沒有吃素行不行?不會誦經行不行?」通通都沒有關係,扯不上邊。念佛就可以了,有嘴巴,會念佛,像念佛機一樣念也可以,像鸚鵡學舌一樣念也可以,依葫蘆畫瓢念也可以,沒有任何限制,平平常常。

 

       三是平淡。平平淡淡念佛,不要追求什麼境界,沒有什麼境界!偶爾可能會輕安一些,也不必好奇,淡然處之。我念佛有些年頭了,就感到平平淡淡比較好,不要自己作怪,不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不要自苦自惱,不要自己給自己提一個達不到的目標:「我要達到什麼程度,我要得三昧,我要內心如何清淨……」你沒有那兩下子;即使有那兩下子,也不靠那些,而是完全靠這句名號的功德去往生。既然如此,每個人各隨自己的根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淨土宗念佛往生,上契彌陀本願,下契眾生根機,一法攝萬機,對所有眾生都平等救度。那麼,你是什麼樣子,就以什麼樣子念佛,不要和別人比。別人一天念三萬,你做不到,一天念兩萬五、兩萬、一萬五,都可以。

 

       小魚畫了一幅畫,很有禪味,很能表達佛法的思想。他畫的是幾條豆角,有長的,有短的,有胖的,有瘦的,有彎的,有直的,旁邊寫著一句話,其中一條豆角說:「我長成這樣就可以了。」種豆的人也許會說「今年收成不好,怎麼長得這麼小?」人們會有不同的評論。但是,不管誰說,它只有一句話:「我長成這樣就可以了。」它這句話是很自信的。它長成這樣為什麼不可以?它長成這樣是因緣的組合,是天地的精華,是法界的秘密消息,你說它應該長成什麼樣?這麼多養分,這麼多陽光,這樣的種子,它就長成這樣,不大也不小,它就是《心經》講的「不增不減」。它長成這樣就可以了,隨順大自然的條件,比如說只有一邊陽光充足,它就往這邊伸展一些;今天沒有澆水,今天就少長一些;不小心生蟲了,有個蟲疤,也可以,都打一百分,完全首肯自己,完全隨順因緣。

 

       我們也一樣,要隨順因緣。有些人往往會說「我長成這樣不可以」,缺乏自信,所以要到美容院去整容,何苦呢?

 

       外相上要隨順因緣,內心也要體諒自己。有的人貪心重一些,有的人瞋心重一些,有的人愚癡心重一些,有的人三心都重。總之,我們是凡夫,只能長成這樣。上品、中品、下品,九品眾生,阿彌陀佛說:「你長成這樣就可以收穫了,我要摘你到我的籃子裏來。」眾生說:「不行!我還有妄想雜念,我還不夠資格。」這就是沒有隨順因緣。

 

       四是平凡。平平常常念佛,平平淡淡念佛,也是平平凡凡念佛。我們是凡夫,不要作怪,不要拿捏,不要冒充聖人,這樣才能甘心徹底做凡夫,甘心徹底念彌陀,將來就甘心徹底往生成佛。甘心徹底做凡夫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現在是凡夫這個狀態,我們能夠接受這個事實——當然並不是說我們去六道輪迴,這個我們不甘心,我們要去淨土成佛;只是說我們目前這樣的狀況,要接受事實,通身放下,徹底靠倒。

 

       我這樣講,希望大家不要誤解。我看過一位密宗大德說的一句話:「應該把妄念當作友伴。」我們有妄想雜念,不要有降服它、克制它的觀念,應該把它當作朋友。這句話我覺得很相應。

 

       彌陀對我們慈悲,我們現在的狀況就可以被救度了。所以,都是我們自己在搞不和諧,搞對立,搞鬥爭。

 

       還有一句話:凡夫首先把事物變成二,然後再選擇其一。什麼叫變成二?本來是一件事情,他變成好和壞、對和錯、你和我,然後在裏面選一個:好和壞,選好;對和錯,選對;你和我,選我。這樣,這個世界就對立了,就被隔礙了。本來萬法如是,都是諸法實相,都是平等無差別;但是我們凡夫把它變成二,首先有分別心,有我、有我所,有能、有所,分為兩個,在其中選一個,這就叫搞是非。凡夫誰不搞是非?把整個世界分成兩片,然後再選一個,煩惱都來了。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把凡夫二的世界變成一的世界:對和錯、善和惡、是和非、人和我,阿彌陀佛泯滅一切對錯、善惡的分別,完整地回歸到原點,完全站在佛性、空性的立場——講空性,有什麼善和惡?講佛性,有什麼善和惡?在這裏給我們一個完整的生命。結果我們不能完整地接受這個生命,我們還是分成二:「這樣是佛喜歡的,那樣是不行的。這樣能往生,那樣不能往生。」完全在分別,這就會引起種種的身心毛病。

 

       希望大家好好念佛,能夠將全部生命投入到彌陀無盡的大愛當中,對凡夫眾生的一切都要心生憐憫。

 

       很多人念佛,臉上總像別人欠他錢似的,非常苦惱,非常緊張,心不會放鬆。他心裏一定有結,內心有什麼,外表就能表現出來。念佛,心是很開闊的,很放鬆的。生死大事阿彌陀佛都為你解決了,你就應安心自在,歡喜微笑,要用坦然的心面對一切,你會發現:人生真的還不錯!我們倒不能說像極樂世界那麼美好,至少還可以過得去。往生之前,在這個世界上,希望大家生活安樂一點,日子安穩一點。

 

       這是講好好念佛。



二、好好做事

       弘願寺是專修念佛的道場,提倡念佛,鼓勵念佛,標榜念佛。同時,這裏也是弘法接眾的道場,有繁重的事務要做。就念佛與做事,我想大致說明一下。

 

       在佛門中修行,有些觀念是不正確的:「我現在要修行了。做事會干擾我的修行,我不要做事。」可是身為團體的一員,不做事又不行,所以就很煩惱。他也知道不行,但是又不想做,即使做也很勉強,所以常住安排的事儘量往後躲,躲不了就拖,拖不了就糊弄,到後來不用他做了。執事搖搖頭,沒辦法了。

 

       如果是老年人,甚至來日不多,體力、精力都不足,對道場也已經做了很多貢獻,心也能安住在佛號上,那主要就成全他念佛了。作為年輕人,還不夠成熟,不夠穩當,就要安排一些事情給他做。

 

       做事和念佛的關係,是互相增進的。一個人如果不做事,學了一肚子佛法,往往令人生畏。他拿出的尺子很多,刀子也很多,棒子也很多,他又不去做事,感受不到做事的艱辛;關鍵在於他自己也有煩惱,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沒有鏡子照他,他反而專門拿鏡子照別人,這就很危險了。拿佛法的鏡子一照別人,個個都是妖怪,舉棒就打。要他自己去做事,就會知道:「我也是個凡夫,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別人也會評論我,別人也會責怪我。我不夠關心別人,不夠慈悲,我也很疲累。」通過做事,心量就會擴大,就會體諒別人:「哦,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同時,做事也會增長我們的福報、智慧。

 

       一個團體如果沒人做事,這個團體就無法生存下去;對團體成員而言,不做事也有很大的缺失,因為有很多盲點。佛法,學了就要去做;學了不做,就會眼高手低。就好像學毛筆字,如果老是看別人寫,看得多了,就學會評論了:「你看這字寫得多差,和王羲之比差遠了!」是,那你自己寫寫看啊。如果光看不寫,就會眼高手低。所以,不做事就眼高手低,對別人沒有慈悲心,自己其實也很笨拙。這樣的人怪可怕的,如果他又特別會講,一般人都會被唬住。

 

       我們要在做事中磨練自己。做事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意見,甚至出現糾紛,互相指責,這是難免的。這個過程會鍛煉我們,讓我們的心平靜、平等。做事的人往往會有一個觀念:「我一定要完成這件事,我一定要做得圓滿。」其實這是小學生的觀念。沒有什麼能一定如何,一切都是緣分。「一定要如何」是你自己的我見,現實中不一定能達到你的目標。因為在大眾的道場當中,你能一個人做主嗎?「一定要如何」之後,就會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回饋過來。

 

       那麼,好好做事以什麼作為標準呢?就是心裏要平靜。要準備接受別人的不同意見甚至批評,在做事的前後都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觀察事物都有局限性,所以一個人做事不可能永遠正確,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必須聽你的。我們總是處在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當中,通過做事,能夠學會處理和平衡各種關係,能夠關照和協調各種因緣。那麼,靠什麼協調錯綜複雜的關係呢?就是靠我們的耐心和愛心。我們做一件事情,尤其是作為執事,作為道場的負責人,如果有一個主張,這個主張最好以佛法為出發點,如果以個人主見為出發點就不好了。從佛法、從道場的利益出發,要貫徹我們的思想和觀念,需要怎樣和別人溝通、協調呢?這就需要我們用愛心、耐心和智慧去做,慢慢整合大眾的力量往前走,去達成我們共同的目標。不然的話,就會走回頭路,就會煮夾生飯,那還不如不做。

 

       就像我們到藍田以後,大半年時間幾乎沒做什麼事,這是因為沒到時候。假設真要使勁做,如果萬事不具備,建了房子還得拆遷,那你建它幹什麼呢?所以,一定要在建之前看準了,既然沒到時候,那就等一等。如果是名利心很重或知見很重的人,就會執著於在自己的任期內要達到什麼樣的政績,完成什麼任務——沒有一定要怎樣,一切要隨著因緣走。所以,好好做事就是要在做事當中不起煩惱,要平靜、平和。事情不管做得是對還是錯——就事情本身來說,是沒有對與錯的,只看我們的心。事情雖然做成了,但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得罪了,那做成了又有什麼意義呢?就好像我們在馬路中央挖一個坑,幾下就把它挖成了,挖成以後很驕傲,感覺很成功,但是來往的車都掉下去了,這個洞挖得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做事,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能不能讓大家的心平順,我們自己的心是否平和,這是一個標杆。如果我們很煩惱,同時也讓對方起煩惱,那就需要重新調整思路和方法。

 

       一開始做事,會有強烈的主見,但是推行時感覺很困難,做一段時間後因為進展緩慢,甚至想放棄。通過鍛煉,心量完全打開,做任何事都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不執著自己的想法,看準了,思路放寬一些,這時就會發現:做事其實並不難,跟大家協調起來也比較有餘地。

 

       我把這些經驗奉獻給在座執事和擔任各項工作的蓮友,希望大家聽聞之後能夠好好做事。特別是我們當地的蓮友,做事情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多,也需要很有智慧,因為居士有家庭,需要考慮的經濟利益、人情關係、家庭背景比較多。很多蓮友都做得很好,確實有智慧,有愛心,有耐心。不管人家怎麼講,面對大眾的挑挑揀揀,都會用寬廣的心量對待。

 

       那麼,這樣會不會吃虧呢?只要是為蓮友服務的,只要是為弘願寺護法的,一定會獲得大大的福報,絕對不會吃虧!可能有人會講:「我不做了,因為我發心之後很苦惱,很麻煩,與其煩惱,還不如躲在家裏念佛呢。」其實躲在家裏也躲不掉,憋了一段時間又出來了。我希望大家對真正發心出來做事的蓮友要讚歎、隨喜,他們來做佛法的事業,確實都很不簡單,我非常感恩大家。大家為弘願寺募化、流通法寶,護持弘願寺,肯定是不容易的,要花精力,也要花財力,還要被別人冤枉,可能還要忍受別人對你發脾氣。對這些情況,我們一笑了之。一個人出去做事,如果能準備挨罵就好了。我比較讚歎保險公司的推銷員。推銷保險是很不容易的,到別人家去敲門,總是熱情飽滿地面對別人的冷漠。我們想想看,他們憑什麼這麼做?這是為自己做事,為公司做事,有利可圖。我們是為眾生、為阿彌陀佛做事,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每天出去就懷著準備被別人罵一百次的心,如果今天被別人罵了十次,那還差九十次,這樣一想,心裏不就平衡了嗎?如果今天出去想讓別人表揚一百次,結果別人罵了你十次,這可不得了了,「我這麼辛苦,你們卻不感恩我,都不表揚一聲、說我辛苦,都沒有良心,還說我不對!」如果這樣想的話,就麻煩了。所以,希望大家每天出門以前對自己說:「我這個罪業凡夫,沒有智慧,今天出去準備挨一頓板子。」如果你相信吃虧是福,那麼挨罵就是光榮的,哪怕是被別人誤會,也會感覺很好,因為今天又賺了福報。

 

       「吃虧是福」這四個字是金玉良言,話雖簡單,卻是真理。做事的人,一定要領會這句話,一定不要當面錯過。但是我們往往是懂得這個道理,就是吃不下這個虧,這說明我們還是沒有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只要懂得了這個道理,誰還會把福往外推呢?所以,當別人誹謗我們、污蔑我們、誤會我們、冤枉我們的時候,其實這都是我們修福報最大、最賺的時候;當別人讚歎我們的時候,其實就是消福報的時候。這是很微妙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得,但是很多人天天都在消福:被別人表揚,心裏就很高興,這一高興就消了福報。為什麼呢?名譽也是一種福,被讚歎也是一種福,一享受就會消掉。所以,遇到別人的批評,如果能夠坦然接受,福就會修得很多,心量也會越來越大;如果不這麼做,而是去和對方辯解,「這事不是我幹的!」辯一次還不行,還要辯兩次三次,你就是傻瓜,傻到極點了,傻得就像把家裏的寶貝扔到垃圾箱裏。別人批評我們,我們如果能夠接受,而不是去辯解,那麼這個福報我們就收到了。如果大家都抱著這樣的想法,每天晚上回家就會偷著樂,因為吃虧是福啊。《宗風·俗諦》裏說:「凡事肯吃虧不計較。」怎麼能做到肯吃虧?要是認為自己真的吃了虧,那就不願意了;要是知道這是福,當然就願意吃虧了:這就要看我們有沒有智慧。



三、好好吃飯

       「好好吃飯」,看到這個題目,有人會說:「這個題目就不用講了吧,我們誰不會吃飯?我們都吃素了。」為什麼講這個題目呢?是因為我個人有些心得體會,同時也深感身體對我們的生活和弘法特別重要。沒有健康的身體,確實會給我們增加不少苦惱。雖然說修行人「無事常帶三分病」,又說「病為良師」,但是病苦大了,還真是有點病急亂投醫,很麻煩。如果不會吃飯,不會養生,不會工作,就會影響健康;不會用腦,心境不夠平靜,經常熬夜,遇事好著急,不會善觀因緣,這些都會消耗很多能量,能量不夠就會生病。身體健康確實對我們很重要。

 

       從去年11月到現在,近五個月的時間,我試行了一種新的吃飯方法,這個方法供大家參考,尤其是生病的人;如果身體很好的話,可以不參考。這個方法和一般的觀念有很大的衝突。我先講講我這幾個月的收穫:第一點,此前的六年之間,每頓都要喝粥,因為腸胃不好,謹遵醫囑,還有蓮友們的慈愛,說要吃軟的、吃暖的、吃流質的,我也覺得有理——易消化、有營養的,莫過於小米粥,有時候再加上兩個棗;很多蓮友給我送有營養的東西,那段時間幾乎沒有吃過一頓大米飯,結果腸胃仍然是軟弱無力,大便也不順暢。腸胃不好會影響睡眠,所以白天工作的精神頭也不足。自從改用了新的飲食方法,大概一個星期之後就發生了改變,排便非常順暢,也能成形,沖廁所的水也節省了許多,我感到很有信心:這是第一個變化。第二個變化就是呼吸比較順暢,氣力也有所回升。第三個變化就是晚上不再起夜了。以前每天晚上會起夜一到兩次,而且晚上從不敢喝水,這樣也會影響睡眠。第四個變化是感到周身暖和一些。以前非常怕冷。所以,所有的跡象都向好的方面發展。把這個方法介紹給一些蓮友以後,能落實的都有明顯的效果。

 

       這個方法即使沒有效果,我都要去執行,因為它太簡單了,省事,省力,省錢,省心,省資源,省能耗,又環保,又節約;最讓我安心的,就是吃飯時不會心牽食境。不管在家還是出家,一天三頓飯都要消耗我們很多的時間和心思,每天買菜、洗菜、做飯,很麻煩。現在這個方法只要十分鐘,並且不用廚房,也不用廚師,鍋碗瓢盆灶一概不用,也不用洗刷,什麼都不用。

 

       到底是什麼方法呢?且聽我慢慢道來。我買了一個小烤箱,最便宜的,一百二十元;另有兩百多、三百多的不等。每天早晨烤一個乾餅,當然也可以烤饅頭片。烤到什麼程度呢?烤成焦焦黃黃,一咬下去很脆,沒有水分。以前聽人說,早晨起來要喝一杯溫開水,涮涮腸子,所以我也喝了。新的觀點是這杯溫開水無異毒藥,對此大家可能很難理解。這杯溫開水,尤其對於寒性體質、濕氣很大的人不好。許多長得比較胖的人,一看就知道身上水氣太重,關節炎都很重的,如果還要喝那杯水的話,會對身體非常不利。這杯水喝下去,在我們身體內就像雨霧天一樣,很不舒服。你本來就類風濕,卻還這樣喝,對身體不好。現在早上我就不喝水了,以後也不再喝粥了。喝了這些年的粥,身體狀況既然沒有什麼改觀,那就改為吃乾餅。改吃乾餅之後,感覺腸胃特別順暢。乾餅,用饅頭代替也行,在西安一帶有很多小餅,五毛錢一個。我一頓也就吃一元錢的,一天最多不會超過三元錢。這樣很簡單,廚房就是小烤箱,廚師也是小烤箱,只要早上起來提前二十分鐘把餅放入烤箱,我就去做我的事情,香氣一出來,就可以吃了。用一張紙或小盤接住碎渣,最後一同倒入肚子裏,感覺腹部非常寬鬆,呼吸也變得非常順暢,不像湯湯水水喝下去,就會感覺沉甸甸的。這樣非常省事、省錢、省心、省力。只要有電就能解決問題,沒有電,有柴也能解決問題。

 

       這個方法有幾個要點僅供大家參考,未必是真理。因為目前我還沒長胖,說服力還不夠,如果長成淨安法師那樣,說服力就夠了。第一是早上這杯水不要喝。第二是早上吃飯的時候儘量不要喝湯和稀飯。當然有的蓮友很喜歡喝稀飯。我是六年稀飯的「祖師」了,我知道稀飯味道是很好的,口感上很爽,吃下去則不然,它是兩種感覺,一定要自己去體會。各地吃飯的習慣也有所不同,像廣東和福建人喜歡喝茶或湯,就和這個方法不相應了。也就是說,要儘量吃乾的,飯前兩小時和飯後兩小時不要喝水。比如說早上七點吃飯,就要到九點才可以喝水,不渴就不喝。九點喝水,十一點又要打板吃飯。早上儘量不喝水。喝水少沒關係,頭幾天會比較難熬,會感覺比較渴,等過了這幾天,自然會口中生津。最佳的喝水時間是晚上八點以後。有人會想,八點以後喝水,那不得上廁所嗎?實踐證明,晚上八點後喝水反而不會上廁所,但前提是白天不要喝太多水。像我白天經常不喝一滴水,晚上喝水,這水喝得非常有味道,覺得很甜,這是因為身體需要它。

 

       把這些提供給身體正在生病而感到苦惱的人,你來試一下,或許也會有效果。

 


淨宗  法師 2013年3月29日講於弘願寺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