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課: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善導大師「念佛絕比」之文(五)
淨宗法師2006年9月24日講於長春「般若寺」
二十四、念佛能滅重罪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好,請放掌。
第二十四,念佛能滅重罪。淨土三部經裏說到除罪往生,就是在《觀經》。《觀經》講的很多,觀佛也能除滅罪障,念佛也能除滅罪障,念佛除滅罪障是在下品三生,是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都是指念佛除罪。因為阿彌陀佛來迎接念佛往生人的時候就說:
以汝稱佛名故,
諸罪消滅,
我來迎汝。
我們淨土宗,若以《觀經》來講,就是滅罪往生,罪不滅是不能往生的。
至於說「帶業往生」,是另外一個角度的解釋,印光大師和會得很好,說在此土是罪業凡夫,故說「帶業往生」,並不是把業帶到西方,業到西方是了不可得。
只不過,講「帶業往生」,有的人聽了也很安心,「好啊,我有罪業沒關係,阿彌陀佛能幫我帶得動」,帶業不是我們自己帶,我們一帶就下去了。
那麼,「除罪」一聽也很歡喜,「六字名號有無量功德光明,能除滅我的罪過,這樣來往生淨土」。
《大智度論》裏說(《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所造):
有諸菩薩,
自念謗大般若,
墮惡道中,歷無量劫。
雖修餘行,不能滅罪。
後遇知識,教念阿彌陀佛,
乃得滅障,超生淨土。
這段是說:有的菩薩自己憶念,「自念過去曾謗大般若」,就是誹謗了義佛法,「般若」就是佛教講的智慧。誹謗大乘佛法,墮在惡道裏邊,經歷了無量劫,受大苦惱。
「雖修餘行,不能滅罪」:雖然修其他的行法,因為這個謗大乘教法的罪業特別深重,所以,「雖修餘行,不能滅罪」。
後來遇到善知識教他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淨土」。可見得:念阿彌陀佛能滅重罪,即使謗法之罪也可以滅除。
在一切罪業裏邊,「五逆謗法」,誹謗佛法是最重的罪過了。那麼,念佛,「重罪尚滅,何況輕罪」,重罪都可以滅掉,輕罪當然也可以滅掉了。
念佛能滅重罪。最重罪業就是誹謗佛法,《大智度論》講:「雖修餘行,不能滅罪。」這樣比較起來,念佛滅罪的功能超過餘行滅罪的功能。這些餘行不是凡夫所修,這是菩薩啦,「菩薩自念過去謗大般若」,所以,也是來告訴我們:念佛一行勝於餘行。在滅罪這方面,念佛滅罪往生超過其他的行持。
善導大師在《法事讚》裏說:
以佛願力:
五逆十惡,罪滅得生;
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淨土法門廣大無邊,即使五逆十惡的罪人,他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願生西方淨土,也可以罪滅得生淨土。
「謗法闡提」:「闡提」就是斷諸善根的人,不信佛法;謗法之人也不信佛法了,當然,如果他一直謗法,就沒有得救的希望了,只要他回心念佛:
「回心皆往」:只要回心,說:「我過去謗法了,罪障太深重了,我現在感覺到墮落,我要求生淨土!」那麼,回心念佛通通往生。所以,前面那個菩薩不是自己憶念嘛,過去曾經謗大般若,墮在惡道裏邊,「歷無量劫,雖修餘行,不能滅障」,這個罪業不能除。後遇善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得滅障,超生淨土。
所以,大家如果想要滅罪,不管為自己滅罪超生淨土,還是為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的冤親債主來滅罪超生的話,沒有超過念佛的。
所謂滅罪,是因為有功德,有功德才可以滅罪。阿彌陀佛的功德最圓滿,徹底究竟圓滿,而且他的功德並不是說我們自己要修證到諸法實相才可以相應,是把他所有的功德都收攝在六字名號中,但以凡夫心信、口稱,就可以滅罪,所以,滅罪不僅是功德圓滿,而且諸佛功德也都圓滿。而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滅罪的效果非常殊勝,這是因為他選擇名號作為往生的本願之行。所以,他的名號,像《觀經》講的五逆、十惡、破戒罪人,一生造惡,直到臨命終時,十聲、一聲念佛,當下除滅生死、超生極樂。所以,若論滅罪,無有過於念佛者。
善導大師《法事讚》又說:
無問罪福時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疑。
不管我們是罪多、福多,是多麼重的罪,也不論我們念佛是時間長還是時間短,「這麼重的罪,我念佛這麼短,能行嗎?」善導和尚就勸導我們說:
「心心念佛莫生疑」:你不必懷疑,雖然造罪時間久遠、念佛時間短促,哪怕當下臨終,也決定往生,不用懷疑。
《般舟讚》裏有兩句偈子:
謗法闡提行十惡,
回心念佛罪皆除。
謗法眾生、一闡提眾生、造作十惡罪的眾生,回心念佛,所有罪障通通除滅。
利劍即是彌陀號,
一聲稱念罪皆除。
阿彌陀佛的六字句號就是一把鋒利的寶劍,你當下稱念,所有罪業當下斷除。
我們看文殊菩薩仗一把劍,這把劍是智慧之劍,這把劍能夠破煩惱軍陣,能夠截斷我們的煩惱業縛,這是要得到文殊菩薩真實智慧──智慧之劍。但是,這把智慧之劍,對於文殊菩薩這些上根利智的人,他可以相應、用得來,對我們來說,就用不來了,因為我們不能開發無漏智慧。不僅用不來,很可能還會因此傷了自身。
像一把寶劍,雖然很鋒利,如果兒童來使用它,不僅不能克敵制勝,甚至可能自己會割手。
比如說講般若,「大般若」,講空,空性、中道,講真如實相,這些如果不是法義正確明瞭、透達,不要說「明心見性」自悟到這個程度,至少在法義上你能夠正確地領解,而且正確地表述、不著兩邊,這樣才勉強可以這樣說。
如果自己心中都模糊,在那裏圖口快,講來講去就可能造下謗法之罪。所以,經中就講:
妄談般若,
報在地獄。
般若是智慧之火、智慧之炬,我們如果內心不明了、教理不通達的話,講來講去可能讓人家墮在「豁達空」裏邊,自己的心也住在不正確的知見當中,「一切都空嘛,沒關係嘛」,這樣就會禍害眾生,會「報在地獄」。
所以,很多人喜歡在那裏油嘴,口頭喜歡講,「哎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幹什麼都拿這個來抵擋,「不二啦,如何啦……」,這些都不是可以隨便妄談的,應該空有不二。喜歡多談理性,往往以理廢事,廢棄事相的修持,這樣可能就會誤導眾生。
如果說理事不能達到兩皆圓融的話,那最少,穩妥的辦法,還是執事(就是有事相)。古德也都這樣教導我們,說:你如果執理、以理廢事,你就無可救藥了;如果不能明瞭理性,能夠在事相上修持,這還可以得救的。因為事相裏邊自然含有理。
善導大師說:
「利劍即是彌陀號」:這把六字名號的鋒利寶劍,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佩帶,每個人也都可以執持,非常安全,不會傷害我們。只要我們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當下罪業消除。我們稱念六字名號,口中名號稱出來,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光明馬上就切斷我們的業障,「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善導大師又勸導我們說:
念念稱名常懺悔。
我們是造罪眾生,我們相續念佛,念念稱名,這樣念念之間消除我們的罪業,內心常懷懺悔和慚愧──是這樣的一個心。
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第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間的福樂,可是,我們念佛也自然有這種功效,這個「自」就是自自然然帶有這個功效。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裏說:
稱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現生即得延年轉壽,
不遭九橫之難。
雖然是願往生淨土,但是現生得到的利益,可以「延年轉壽」。
「不遭九橫之難」:不會遭受種種的橫死難死。
念佛為什麼可以延年轉壽呢?因為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消除我們的業障、增長我們的福報,那自然業障消除、福壽增長。
有人願意求長壽的話,一般的觀念,「我念消災延壽藥師佛;要往生淨土,就念阿彌陀佛;要求子,就念觀世音菩薩;要消業障,就念地藏王菩薩;要求兒子有智慧、考上好大學,就念文殊菩薩;要我的孩子有福報,就念彌勒菩薩,他肚子大、有福報……」把菩薩做了很多分工。
這都是初機學佛的人,諸佛菩薩都有很多方便,因為我們眾生欲望太多、貪求太多,所以,巧設種種方便,引導我們入佛法之門。久修念佛了、專修念佛了,通通不必,無論有什麼所求,通通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替代。
在《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裏也有這一段:
舍利弗!
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
於現在身,
不要等我們死後,「現在身」。
受無比樂:
或轉貧賤,獲得富貴,
或得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
本來是貧賤,哎,通過念佛,有貴人來相助了,不要說達到大富大貴,至少能夠解決溫飽,這樣也好啊。
「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我們過去宿業感得今生的果報,就會得種種病惱之苦,這樣的苦,通過念佛能夠免除。
或轉短命,得壽延長,
或怨家變恨,得子孫繁榮。
怨家本來是來報復的,投到你家裏來。
在座絕大多數都是在家的居士,在家居士有兒有女有家庭,人有了家庭就很執著,對兒女看得很真,「我兒啊,我女兒啊,我孫子啊、我孫女啊……」那個話說起來,簡直心裏面那種感覺就是很執著的,稍微有一點點不如意,心裏就七上八下、掛上掛下的。
其實我們這一關最要看破,兒女、夫妻通通都是過去的業緣、今生的招感,所以,善導大師也講:
父母妻兒百千萬,
非是菩提增上緣,
相纏相牽入惡道,
百千萬劫無了期。
如果不修學佛法,都是業報相纏而來的,大家一起抱在一塊兒墮落下去,百千萬劫不能出離生死輪迴。
如果真愛我們的子女、真愛我們的家庭成員,應當愛之以佛法,不是愛之以俗情,「我給他掙一點錢,我給他賺一棟樓房」,這個都是不清淨,「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大家都已經五六十、七八十了,還在為第二代、第三代勇猛地拼搏──應該留點時間考慮我們的未來大事了,把心安住在極樂淨土,在家庭裏邊做我們本份該做的事,心裏要放淡。
這個放下,主要是心裏放下,不是說「我什麼都不幹了」,這個你也做不到,你被你的業力所牽。你什麼都不幹,除非你出家。你出家,現在也沒人要,因為年紀太大了,對不對?出家幹什麼呢?也不能為佛法做事情,給常住帶來拖累。
所以,我們以我們目前的身份和地位,把心安住在極樂淨土,隨緣念佛,對事相要看淡。
報恩、抱怨、還債、討債
兒女來都是四種來頭:一個叫報恩,一個叫報怨,一個是還債,一個是討債。
大家都能明白,「討債鬼呀……」,我就遇到一個討債鬼,那真的是討債鬼,就在我們弘願寺旁邊有個家裏,媽媽信基督教,男的不信什麼教,腿不好,一拐一拐的,我們給他找點活兒,看看場地,發點錢給他。他們有個小孩子,大概七八歲吧,到醫院治病花掉好幾萬,從小就得了腎病──這不是討債來的嗎?他家裏很窮,農村裏邊,一治病就花掉幾萬,然後還要去治。那天在寺院裏,我們法師在旁邊說:「某某啊,你要念佛啊,你不要來討債。」法師就跟小孩講。
你聽這小孩講什麼?「我偏要來討債。」他說他偏要來討債。
他媽聽到這個話,覺得不吉利,就把他的嘴巴一蒙,不讓他講。他把他媽的手打開,說:「我就是要討債。」
法師說:「你不要亂講,你討什麼債?」
他說:「我討什麼債?我討一個病(他說他討一個病,生病的病),我還要討個更大的病!
」
你看看!這麼小的小孩子,才七八歲,講這個話出來,難道是偶然的嗎?這不是偶然的,這就是討債來的。
世間人往往對兒女看不開,從小把他當作心肝寶貝,為他種種操勞,為他花錢,愛惜他,等到十七八歲了,十八九歲,指望他成人了,哎,他一命嗚呼,走掉了。然後做父母的在那裏捶胸頓足,「哎呀我的兒啊,好不容易把你養大了,希望你繼承門風,希望你……」如何如何,其實是人家債討滿了就走了,留不下來的。到你家討債的,錢給了,人家就走嘛,哪裡會在你家老留下來?你還在那裏傷心!這個毫無必要!我們沒有天眼通,如果過去未來一看,這個都很虛假,一點意思都沒有。
討債來的怎麼表現呢?從小就體弱多病,耗費家財,等到要成家立業了、指望他掙錢了,一命嗚呼,「哎,債討滿了,我走也」。如果不討滿,一直討到你家破人亡,把你耗盡,然後他做個乞丐在街上流浪──很多啊!敗家子就是討債來的,你過去的財得之不義,今生就由他來討你。
這個討債很厲害呀!比官府、比盜賊都厲害,他坐到你家裏邊,讓你沒辦法,成為你的兒子,然後敗散你的家庭,這是討債。
什麼是還債來的呢?你過去對他好,經濟上他欠你的,那麼,他這次來就使勁地勞作,從小就很勤快,什麼活兒都給你幹,為你賺、為你掙。還滿之後,他也是撒手就走,為什麼?「我就欠你這多」。說:「我這兒子好啊!這麼能幹活、能幫我掙錢啊,他這麼年輕就走掉了!」他是來還債的,他還滿了,不可能再留下來的,就Bye Bye,走了,讓你在那裏痛哭一場──假哭一場,我們傷心、虛妄,不瞭解真實。
什麼是報恩來的呢?他一來就很孝順父母,因為感念父母過去世對他的恩德,百般孝順,逆來順受,怎樣對他惡打、惡罵,他都能夠承受,而且對父母問寒問暖,很孝順體貼,這是報恩來的。
什麼是報怨來的呢?橫眉豎眼的,怎麼樣都對你不客氣,就是不孝順,忤逆父母的心,因為過去世你跟他結了惡緣。
大家要有一個很平淡的心。孩子生下來了,年輕的媽媽抱著小兒子疼愛得不得了──還不知道是禍是福呢,誰知道啊?「哎呀,寶寶」,再過十幾年,那種疼愛的心就沒有了,「早知道這樣,我當初就不生你了」,你當初不生他也不行,業緣所追。
那我們怎麼辦呢?來念佛了!這一切平淡處之,只要經常念佛,過去的業緣就會改變。如果是來討債的,自然就走掉了,你念佛之後,這個討債鬼,從三歲要討到十八歲的,也許討到十歲就走掉了,結果父母在那裏哭,說:「我念佛怎麼兒子早亡啊?」你不知道啊,他給你省了八年的時間,因為念佛的緣故化解了冤懟,他走掉了,你還指望在家裏討你個家敗人亡嗎?你念佛了,他討不到了,「哎呀?這家人變善了」;或者迴向給他,都有好處,自然化解。所以,這個不是壞事。
有很多事情,我們不是阿羅漢,沒有前通後通,所以難以知曉,我們大事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只要念佛,隨順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功德的自然運作,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轉化,不會說會變壞。
「念佛怎麼還生病?」
大家如果沒有因果的眼光,往往會誤解佛法。這裏講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明朝末年,在青陽縣一帶,這是蕅益大師所記載的。有一個人,他平時持戒茹素,鄉里鄰居只要有困難,他都去幫忙,是個潔身自好的佛教徒,結果兵亂的時候,他遭受兵難,死得很慘,怎麼慘呢?被亂兵在身上紮了七槍,七槍而死,身上中了亂槍。這樣,大家都疑惑不解,說:「這個人挺善良、挺有修持的,怎麼死得這麼慘呢?」後來他的弟弟來為他收屍,他蘇醒過來,對弟弟說:「你不要懷疑佛法不靈,我之所以這樣死法,是因為我前世是殺豬的,我本來死了之後要七次投胎作豬,被別人千刀萬剮,因為我修持戒善的緣故,現在只是重報輕受,在這次兵難中受了七槍,我現在就要升天了,來跟你打個招呼,免得你對佛法有退心。」
如果他不來打這次招呼,人家都覺得說「修行沒有善報,怎麼會七槍而死?」對不對?
所以,不要說我們小小的修為,然後生了個病,就說:「我怎麼念佛還生病啊?」不知道你本來是應該得癌症晚期的,現在得了一個傷風感冒──賺了嘛!大事化小嘛!
「我生病啊,我念佛怎麼家裏還有這些事兒啊?」
你不然還不知道會有多大的這種惡事。
念佛自然得現生的果報
「冤家變恨,得子孫繁榮」:本來是冤家債主投胎來的,現在變成孝順的兒子而來,這樣才是我們真正念佛、修佛得來的子孫,這樣才能一家和樂、信順佛法。
身心安樂,如意滿足。
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這也是指念佛自然得現生的果報。
印光大師也有一段很懇切的開示:
須知真能念佛,
什麼叫「真能念佛」呢?就是真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專修念佛,這叫真能念佛。真能念佛的人他不求世間福報,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不求世間福報,
而自得世間福報,
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
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
若求世間福報,
不肯迴向往生,
念佛本來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只想求世間子孫好、發財、平安、身體健康……,只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
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
反而不殊勝,反而低下、劣等。
而心不專一,
往生更難決定矣。
他心裏不求往生極樂世界,不專一這一點,那往生就不定了。
所以,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雙重利益,所謂「現當二益」:當來決定往生成佛,現生自然消災免難,所謂遇難呈祥、化解災禍,像我們印光大師所講的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不求自得。
原理在哪裡呢?就因為這句名號本身含具阿彌陀佛的萬德,能消災消業,大罪尚滅,何況小罪?那麼,罪業一旦消除,福報自然增長;福報增長,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身心的狀況,包括我們的子孫兒女自然都有調整、都有改變,不求而自得。
如果我們只求世間福報、不求往生淨土,這個心就很狹劣、狹窄,也很卑下,和阿彌陀佛的大願力不相感應道交。
比如說這扇門,本來可以完全打開,陽光照進來。結果開得很小,一個小小的縫兒,這樣,房間不能大明。
我們如果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的心是完全敞開的,這個時候反而能夠有大的加持,世間的事情也能夠得到殊勝的果報。
大家就不要說:「哎呀,我念佛求往生,會不會死得快?」不會的──如果真正求往生的人,他還願意早一點走,像瑩珂法師,有十年的壽也不要了。你想求往生,還怕早一點死,這個求生心不切呀!
當然,印光大師也講了,我們沒必要自己殘害自己,活一百二十歲也可以,明天就走也恰到好處,緣分到了就撒手西歸。
還有蓮友問到這個問題:「師父啊,念佛,我本來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想早一點去,結果念佛得長壽,這個不是不好了嗎?我不願意念佛得長壽。」這樣的想法,說明他確實有願生淨土的心。「這一點跟佛法不是不相應嗎?」我說也相應,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是我們念佛所得到的長壽,他是無災無病的,他自然很祥和、身心很安定,這是念佛正當感應而來的,就是自然延壽,健康穩定,不是那種「哎喲喲」,業障感得病體纏身那種,那種生命就是一種痛苦的煎熬。而我們念佛所感應來的,是很自然的,身心清利,精神爽爍,到後來可以正念分明回歸淨土。
二十六、念佛國泰民安
第二十六,念佛國泰民安。
念佛不僅對我們往生有利,也對我們現生有利;不僅對我們現生自己有利,對我們整個家庭都有好處;不僅對我們家庭有利,對我們整個國家、民族、世界和平都有幫助。
在《無量壽經》裏有這一段文:
佛所游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這就是所謂人間淨土了,達到這樣就和平了。
「佛所遊履」:佛所遊行、度化的地區,「游」是遊化;「履」是鞋,走路;「佛」代表佛的教法,當然,釋迦牟尼佛在世,有釋迦牟尼佛親宣教法,那我們現在如果能夠奉持佛法,比如說深信因果、奉持五戒十善、專修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等於佛在我們心中游走,所謂「諸佛以眾生心為道場」,佛等於常在我們心中,我們的心就是佛所遊履之地。
「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國家、大地,這一帶老百姓都蒙受教化。
達到什麼樣的結果呢?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天下很和樂順暢;「日月清明」是指自然條件很好,沒有災難;「日月」代表天地。天地,在佛教裏邊講,是我們眾生的共業所感,眾生如果業力重,自然氣候也不好,天氣失調,或者是大旱,老是大太陽暴烤,或者老是陰雨天,這樣就是自然環境失調了。
現在這個時代,遠遠趕不上以前那樣風調雨順,現在都是環境惡劣,這是因為我們共業所感,大家貪心、瞋恨心太重。所以,這個濁惡之世難以久住。
「風雨以時,災厲不起」:你看,如果我們的心和順,能夠奉行五戒十善、深信因果、專修念佛的話,連天地都受感應,颳風下雨不會有暴風,好像美國的那種颶風,大颱風損害人,損害苗稼、損害房屋田產。它不是,風很適合;下雨也不是連年雨,該下雨的時候就下雨,能夠順應時節,不該下雨的時候,秋季要收割的時候,就不下雨;春天需要雨水的時候,就雨水充足──「風雨以時」。
「災厲不起」:這樣就不起種種的自然災害。
「國豐民安」:連年是豐年,老百姓都很安樂富足。
「兵戈無用」:不起戰爭,所有的兵器都排不上用場,這個就是世界和平了。
「崇德興仁,務修禮讓」:人和人之間,大家都以德行為崇高。現在都不是,都比奸詐,「你有智謀,我比你更有智謀;你奸詐,我比你更奸詐;你用不軌的手段謀財,我比你更不軌」。前一段時間聽說一個地區排貪官,那個貪官舉報出來大概貪了多少錢,他說:「如果論貪的話,我在我們這個地區不算是最貪的,我只能擺到第十二名。」你看,貪官都排了名次,他擺第十二名。這就是互相在比較,不是以道德、仁義作為準則和嚮往的目標,而是以奸詐、權謀、世間的名利、權勢、地位,紛紛爭向這些東西。
所以,如果信奉佛法,就「崇德興仁,務修禮讓」,以仁義、道德、謙讓、和卑作為我們人倫的標準。
二十七、念佛不受時限
二十七,念佛不受時限。
前面第一點到第二十六點,都是指念佛的利益,自利利他,現生未來,乃至成佛的究竟利益。下面是說念佛很容易,念佛法門不受時間的限制,就我們個人來說,不論你壽命長、壽命短,沒有說:「我現在來不及啦!我都八十來歲了……」,八十多歲修別的法門是時間來不及了,念佛,你剛好!正當來得及!哪怕就是在醫院裏打強心針,你念佛都來得及!所以,念佛對個人來說,沒有時間長短的限制。
其他法門,比如說有人要修《菩提道次第廣論》,從加行慢慢開始修起,如果不是身體強健,從年輕修起,年老就沒辦法。那麼,年輕能不能修成呢?這也是個問號,修了多少年,你自己就知道了。所以,不如念佛,不受時間的限制。
從每一天來講,也不受時限,比如上班你沒有時間念佛,那麼下班念可以;你平常忙碌,沒念佛,你走路念也可以,就是點點滴滴的時間你都可以念佛(其他法門未必有這樣的方便)。這也是不受時限。
從整個眾生的時代來講,聖道法門,它有正法、像法和末法,乃至法滅這樣時代的限制,到了法滅時代,正法修持不了了,甚至在像法時代都修持不了,因為像法時代是有教、有行,而沒有證果,雖然修行,不能證果;到了末法時代,只有教典在世間流行,很少有能夠如實修行的人,所以有教,而缺乏行和證,那更談不上證果的聖人;末法時代尚且如此,到了法滅時代更加沒有希望。所以,其他的修行法門受這個正、像、末三時,乃到法滅時代的限制。而念佛法門,直到滅法時代仍然可以濟度一切眾生。所以,《無量壽經》裏就說:
特留此經。
念佛一法利益眾生,其時眾生遇到《無量壽經》念佛法門,「隨意所願」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受時間的限制。
善導大師也解釋說:
萬年三寶滅,
此經住百年,
爾時聞一念,
皆當得生彼。
萬年之後,三寶都滅了,唯有這一部《無量壽經》念佛法門住持世間。那個時候,聞到念佛法門一念生信、一念稱名,如果當下命終,當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二十八、念佛不受機限
第二十八,念佛不受機限。不受根機的限制,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均收」。其他法門,上根可以修,中下之根難得實益;利根可以修,鈍根無智之人難以修持。比如說持戒的法門,道心堅固的,周圍緣比較好的,他可以持戒。那麼,道心懈怠、疲軟的人,或者緣分不好的,比如說他要持不殺生戒,他的家庭成員都為害他、破壞他,那他是很難把這個戒持得很好,所以,持戒要有助緣,而且我們自己道心要堅固,你果然能夠像佛陀時代的比丘,「寧願捨命,不捨戒法」,那你也可以,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呢?有個「細草比丘」的故事,賊把比丘逮住了,逮住之後,沒有地方關他們,後來官兵追來了,賊要逃跑,用小草把這兩個比丘捆起來。後來官兵追過來,發現這兩個出家人,就問:「你們怎麼這麼傻?小草把你們捆住,一掙脫不就可以脫離賊難了?不就可以了?萬一我們不來的話,賊回來不就把你們殺掉了嗎?」
一個比丘就講:「佛陀制戒,比丘不可以毀壞生草,我寧可賊把我殺掉,也不能犯戒。」
你看,這才叫持戒清淨。那我們有幾個有這樣的心啊?「哎呀,賊要抓我,趕緊逃跑。還小草呢,鐵鎖把我鎖起來也要逃跑了。」
還有兩個人,發心去見佛,一路上很饑渴。好不容易遇到一灣水,可是水裏有蟲,又沒帶濾水囊。一個人就喝了水,說:「我要見佛,無所謂了,這點水我就喝下去吧。」
另外一個出家人說:「水裏有蟲子,我寧願渴死,也要持守佛陀的戒法,這樣才是真正的見佛。」結果他就渴死了。
渴死之後,他的神識馬上升了天,升天以後,比那個喝水的比丘先到佛陀的地方,去聽受佛的教法。這也是持戒精嚴的一個典型例子。
還有一位,也是持戒精嚴的一位出家人,到人家家裏去托缽化緣。主人正在穿珍珠,見他來了,就到後房拿飯給他吃,結果回來以後,就發現最大的一粒珍珠沒有了,主人就起疑惑心了,「剛才只有這位出家人來,我進門去拿食品給他,這顆最大的珍珠就沒有了,那肯定是他偷的。」毫無疑問就這樣推斷了,然後就把這個出家人告到官府。官人就來判案子,無論怎麼判,這個出家人就不講話,也不說「你冤枉我」,也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就閉口不言。
這個時候,有只鵝走了過來,叫得「剛剛」響。主人心煩意亂,「你看我這麼好心供養你,結果你偷了我的珍珠,而且還不認罪,不講出來」,「乓」一腳踢到鵝身上,當下把這只鵝踢死了。這個時候,出家人就開口了,「哎呀!麻煩了,晚了!我之所以不開口講話,就是為了保護這只鵝」。
為什麼呢?主人進去,剛好這只鵝進來,看見那顆大粒的珍珠,就一口把它吃到肚裏去了。出家人說:「我如果講出來,這只鵝就要被殺死了,我為了保護它,寧願被送到官府,寧願受你的冤枉,現在鵝打死了,沒辦法,只好講了。」把鵝一剖開,果然裏邊有一顆珍珠。
我們能受這個冤枉嗎?我們馬上就要跳起來跟他吵嘴了,「你別冤枉我!」
所以,這個是不容易的。當然,這都是榜樣,應該隨學。
由此可見,修行其他法門,一個是要有堅固的道心,一個是要有善緣的護持,我們才可以走下來,不然比較麻煩,主要是根機受到限制。
二十九、念佛不受緣限
第二十九,念佛不受緣限。念佛法門,時處諸緣都沒有障礙。
也有很多人經常問:「師父啊,到衛生間可不可以念佛?」可以念,但在禮儀上來講,不便於出聲,並不是不能念佛,因為念佛是以念念相續為要,我們無論到哪裡都可以念佛,公共汽車上也可以念,在一些不潔的場合,比如說我們到一些不好的地方,不得不去,上菜市場,那個地方很污穢,殺業很重,那麼,我們心裏就默念著佛號,如果你能出聲念也可以,默念也好,都可以念。
還有的婦女,媳婦生孩子,說「不能念佛」,離開媳婦一個月,這都是錯誤的,這個時候也要念佛,還要大聲念佛。
念佛沒有忌諱,任何地點,即使再怎樣不如法、不清淨的地方,我們去到那裏念佛,就有佛的光明默默地在我們身上發光,就能使當地的眾生業障消除,能夠安撫他們。
所以,念佛不受地點的限制。
也沒有說什麼職業不能念佛。賣酒的人,他如果受菩薩戒就不行了;他賣酒,但是他可以念佛,他以這個為職業,這樣職業的人,只有念佛法門可以得度;那麼,開飯店的人,從事那些不潔淨職業的人,農民、漁民都免不了殺生;打獵的人……,所有這些都是不好的職業,如果能夠清淨持戒,「我寧願餓死,也不做這些職業」,那是最上等的。
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也有妓女來皈依,問道:「我這個職業不好,我可不可以念佛?」
印光大師就跟她講:「如果你能夠發大心頓斷惡業,那個是最好;如果你不能發這樣的心,你還要過日子,又找不到更好的職業,那只好常懷慚愧、專念彌陀,也可以得救。」
不是說彌陀有嫌棄,阿彌陀佛憐憫一切罪根的人,所以,念佛法門不受職業的限制、不受地點的限制、不受我們心念的限制,說:「我現在起惡念了,心不乾淨了,能不能念佛?」──那更要念佛!當下這句佛號,就轉惡念為善念、轉妄念為佛念、轉黑暗為光明。所以,念佛法門是不受限制的。
其他法門沒有如是的方便,有種種的要求,就很困難。
總之,一切法門不如念佛。善導大師有四句偈,在《般舟讚》裏說:
種種思量巧方便,
選得彌陀弘誓門。
一切善業回生利,
不如專念彌陀號。
說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
「種種思量巧方便」:他以佛智,巧設種種方便法門,「種種思量」,為我們:
「選得彌陀弘誓門」:為我們造罪的凡夫選擇阿彌陀佛的本懷、阿彌陀佛的弘誓──專念彌陀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在淨土法門之內:
「一切善業回生利」:一切善業我們都可以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有利益,但是:
「不如專念彌陀號」:雖然善業迴向往生有利益,但是不如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說「一切不如念佛」。
回顧: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我們這一講資料比較多,下面想把它簡單地回顧一下,就是「稱名一行,總超萬行」。這是在什麼前題下講的呢?是針對下劣凡夫的根機,欲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報土,以此而言,所有一切修持法門不如念佛,所謂「稱名一行,總超萬行」。
修行別宗、別派法門的人,未必承認這一點,這是法門修持不同,大家的根機、選擇不一樣。
如果學淨土,這一點是有經教、有證據,有非常充足的理由。
我們說了三十點,我把這些標題再簡單地復習一遍。
為什麼說「稱名一行,總超萬行」呢?
一、念佛大利無上。
二、念佛福善無邊。
三、念佛福善同佛。
四、念佛總包萬德。
五、念佛圓超萬法。
六、念佛疾超速證。
那麼,餘行是小利有上。若修行別的法門,就是挂一漏萬,你不能總包萬德,你誦了《金剛經》還沒有誦《法華經》,你誦完《法華經》,還沒有誦《華嚴經》。而念佛法門可以總誦,一切佛菩薩、一切經典通通都有了;所有要拜的佛,專拜阿彌陀佛,通通都有了,所以叫「總包萬德」、「圓超萬法」、「急超速證」。
別的法門,你總要累積功行,達到某種程度,非只一生、兩生、三四五生,乃是多劫累劫的修持。
念佛法門是「頓超速疾」,一念超越,所以說「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七、念佛最尊第一。
八、念佛直入報土。
九、念佛直取佛果。
十、念佛成佛有餘。
那麼修餘行呢,以凡夫眾生來講,不能是實相行;以凡夫眾生來講,不能直入報土,或者往生到胎生、邊地;不能直取佛果,要在蓮花胎裏,五百歲不見諸佛。那麼,念佛直入涅槃之界,「念佛即是涅槃門」。下面:
十一、念佛是實相行。
十二、念佛是本願行。
十三、念佛是正定業。
那麼修餘行呢,雜行雜修──有雜毒之善,有貪瞋煩惱來見斷,不是實相之行;雖修餘行,不是阿彌陀佛本願選擇之行;雖修餘行,迴向往生,不是正定之業,有不定的因素。
不如念佛,是乘佛願力,是彌陀本願之行,是如實修行相應,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念佛是正定之業,「正」是正直、不偏,「正」也是不拐彎,也是不延擱;「定」是決定,那就是正式決定往生之業,稱為正定之業。
所謂「業」,曇鸞大師解釋說:「業事成辦。」他解釋《無量壽經》第十八願「乃至十念」說:「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這個「十念」就代表往生之業成就了,「業事」,往生這件大事辦好了,也就是說:只要念佛,往生成就了。所以,善導大師解釋為「正定之業」。
第十四、念佛萬修萬去。
餘行千中無一,所以餘行不如念佛。
餘行就是念佛以外的一切行法、一切修行。餘行趕不上念佛。
十五、念佛佛光攝取。
十六、念佛與佛一體。
那麼,雜行之人佛光不攝取,雜行之人跟佛分為二,不是一體,所以不如念佛。
十七、念佛諸佛證誠。
十八、念佛諸佛護念。
所以,餘行不如念佛。修餘行雜行,諸佛不證誠、諸佛不護念。
十九、念佛二聖為友。
二十、念佛菩薩相隨。
二十一、念佛天神擁護。
如果修雜行之人,二聖不為友、菩薩不相隨、天神不擁護,所以餘行不如念佛。
二十二、念佛是芬陀利華。
二十三、念佛人中最上。
如果修雜行之人,不蒙釋迦牟尼佛讚歎為芬陀利華,也不蒙善導大師解釋為人中最上,所以餘行不如念佛。
二十四、念佛能滅重罪。
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二十六、念佛國泰民安。
如果修餘行,不能滅重罪、只能滅輕罪,若有謗法、若有重大惡業,修餘行罪滅不盡,這樣就不如念佛;修餘行雖也增福,但是增福不如念佛那樣能夠福善無邊、福善同佛;餘行雖然也能利益世間,但不如念佛能夠究竟利益世間。比如我們修其他的行法,在世間修種種的善行,對勸化世界、移風易俗都有幫助,但是,這個世界畢竟是無常、畢竟是染汙、畢竟是顛倒、畢竟是虛妄,而念佛呢,可以究竟回歸極樂世界,這才是真正、徹底、究竟的自利利他的法門。
二十七、念佛不受時限。
二十八、念佛不受機限。
二十九、念佛不受緣限。
總之,念佛法門不受一切時間、地點、因緣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念,任何時間都可以念,任何因緣情況下都可以念。不僅可以念,而且應該念,不應該不念。修持其他的法門,或者根機不堪,或者時間不許,或者緣分不具足,這樣,都有限制。
以此而言,念佛法門不僅殊勝,而且容易,人人可做,人人可證;不僅容易,而且殊勝,直入報土,直取佛果;不僅有利於來生,而且有利於今生,來生究竟成佛,現世平安利樂。
所以,為利益一切,不論是為他人利益、為國家民族、為世界和平利益,還是為我們自身現生消災免難、將來究竟成佛,一切一切不如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好,我們這次的講題基本上如此,下午稍微做個總結,再對三經的要義,就是有關三部經的一些疑難問題做個解釋。
好,大家請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