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目的」與「世人薄俗」
《無量壽經》說:
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
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必得超絕去:念佛必定往生極樂淨土。「必」,自然之意,必定,非機率或偶然,與後面「不逆違,自然之所牽」之意相同,前後呼應,義理一貫。
「得」,獲得、擁有。「超」,超越、橫超;「絕」,斷離;「去」,捨此往彼,斷捨娑婆世界,超離生死輪迴,往生安樂淨土。
橫截五惡道:念佛得生極樂,娑婆六道一時頓捨。「橫」,橫超,與前「超絕」兩字同,橫顯示他力,亦即指阿彌陀佛的願力,彌陀願力能自然使眾生橫超六道往生淨土。橫者對豎之言,超者對迂之言。豎與迂,是聖道門、自力修行、難行道。
「截」,切、斷,橫斷五惡道之絆。「橫截」,區別於自力修斷。「五惡道」,即五道,與六道之別在於開合不同,在六道中,將阿修羅道歸於天、人、畜生、餓鬼諸道,即是五道。此界地獄、餓鬼、畜生名為惡道,人、天名為善道;若比彌陀淨土,娑婆五道不出輪迴,同名惡道,故名「五惡道」,又名「五惡趣」。
昇道無窮極:升至無上涅槃。「昇」,登上、進入。「道」,無上正等正覺。「無窮極」,佛的境界至高無上,微妙廣大,無有窮盡。
易往而無人:念佛乘願易得往生,卻很少有人信受奉行,或迷於五欲,不願念佛往生,或執著自力,不信念佛必生。此是佛對眾生的悲愍哀嘆。
其國不逆違:「逆違」是不順、顛倒、障礙、錯謬。不逆違即是自然之意,念佛即能自然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不會有不順、顛倒、障礙、錯謬。
自然之所牽:「自然」,指彌陀之願力自然。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之願力,能自然地牽引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經》接著又說:
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
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
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
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怖。
有也苦,無也苦,有也憂,無也憂。父母、兄弟、夫妻、田產、財寶、金銀、名譽、地位等,這通於一切。因此,所憂的,有者無者同然。
釋尊嚴謹分別生存之目的與生存的方法,於二千五百年前便已清楚道破世人之迷妄,並指引究竟方向。
世間沒有人是為了受苦而生存,但世人卻一直活在憂苦之中,不知出離。政治、經濟、科學、醫學、哲學、文學、藝術等,人生所經營的,無非都是從無到有,而無滿足之時。如果認為這就是人生的唯一,人生的目的,對這毫不懷疑的人,「有無同然」之語,會被認是瘋人的夢囈。因此,全人類,只要不能領受這真實,便永久反覆著如同古人所悲嘆的「人生如背負重擔而行走遠路」,此外別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