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摘自《阿彌陀佛四十八題》—名號度生的佛)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譯成「五逆謗法除外。但,若迴心念佛,也必往生」。善導大師解釋說:「此就未造業而解也;若造,還攝得生。」又說:「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迴心皆往。」
「唯除逆謗」,概說有二義,抑止與攝取。因為五逆謗法之罪最重,故預先「抑止」說不可以做,做了就不會被救;但若已經造作了,迴心念佛,阿彌陀佛也必救度,「攝取」往生,如《觀經》下下品之人平生造作逆謗之罪,臨終至心念佛十聲,也當下蒙佛金蓮接引往生極樂。
這猶如慈母預先告誡小孩子說:「不可以玩刀玩火,如果玩刀玩火就把你趕出家門。」然而小孩子畢竟無知又好奇,有一天忍不住任性玩刀玩火而被割被燒,流著血哭著來找媽媽,媽媽看到了會不會置之不理呢?甚至嫌厭的說:「你這個壞孩子,居然不聽我的話違犯我的告誡,你不是我的孩子,你出去不要住在我的家!」決不會這樣的,反而會心疼立刻為愛子止血敷藥做必要的治療,如要再度告誡也是在治療之後,這是人之常情,尤其世間父母對子女關愛深切、呵護備至的心情,更是如此,所謂「天下父母心」。
當然,一個真正「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的念佛人,他的心性必然會在彌陀悲智潛默的薰化中,轉變成為一個有慚愧心、謙卑心、柔軟心、慈愛心、感恩心的人,因為他深信自己罪深無法可救,同時深信自己罪深唯有彌陀可救,這就是善導大師所強調的「機法二種深信」,有這二種深信,自然就會感恩戴德而「常懷慚愧,仰謝佛恩」,同時進一步「學佛大悲心,自信教人信」。因此不會因為有佛可恃而貢高我慢自傲自誇,甚而變本加厲故意犯戒造罪,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更不會認為沒關係,戒只是形式,犯了只要念佛就會滅罪。固然念佛有增福滅罪的功能,但這種有恃無恐胡作非為的邪妄認知,是完全走偏了的知見,會衍生弊端,假設有人存著這樣的謬誤觀念,就是所謂的「本願誇」,這是很嚴重的邪見,不是淨土法門純正的信心。
諸佛出世,皆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彌陀本願也附帶條款的說「唯除逆謗」,《無量壽經》卷下更擴充「唯除逆謗」之意涵,而廣說「五善五惡」之勸誡。
佛喜歡正與善,而悲愍邪與惡;如父母對子女,雖一視平等,但特別憐愍擔憂頑劣之兒。彌陀亦然,喜人行善,不喜人行惡;雖善惡皆度,然見善人則喜,見惡人則悲。
彌陀深望念佛之人,閑邪存誠,為世良民。是故一個「蒙受彌陀救度」之恩的蒙恩念佛人,由於深刻體會彌陀悲心,自然能恩慈體貼,謙卑柔和,也能儘量讓美歸功,分怨共過。
總之,不論何人,願生極樂,只要念佛,則乘佛願力,必得往生,而且預得涅槃。簡言之,即是「念佛乘佛願,必生極樂國」。信者信此,行者行此,有此信行,心性自然就會薰化。
這是彌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平等普救的弘誓大願。彌陀悲願無有限量,深願十方眾生都往生極樂成佛,不願獨留一人在六道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