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虛假 彌陀真實
一、凡夫虛假
凡夫一向無有真實,「貪瞋邪偽,惡性難侵」,「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心性就是心的本質。從心的本質來講,凡夫從來沒有真實心。我們的佛性、本性是真實的,可是佛性沒有開顯,起作用的都是凡夫這一顆心,這樣不都是虛假的嗎?所以「凡夫一向無有真實」。
前面講的是「多虛少實」,從心相來講,還是有真實的;從心性來講,一向沒有真實。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離開貪心、瞋恨心,「貪瞋邪偽,惡性難侵」,「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這都是善導大師的原話。《觀經疏》中說:
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救頭燃者,眾名「雜毒之善」。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
「貪」就是貪愛、貪染。「邪」就是邪見,不正確的見解。「偽」就是虛假。這是因為凡夫有貪瞋癡,也就是所謂的三毒,所以是虛偽的。這個虛偽不是說他故意騙人,而是因為凡夫的本性如此,虛偽不實,如夢幻泡影,虛而不實,偽而不真,它就是這樣的存在,並沒有另外存心欺騙。
永不變的就是真實。世間什麼東西永不變呢?都是無常,不都是虛的嗎?我們說這個世界虛假,這不是說世界不存在,也不是說世界怎麼樣騙我們,而是說它沒有永恆性、固定性。凡夫的心都是無常的,凡夫的性都是有貪瞋的。
「惡性難侵」,「惡性」就是指「貪瞋邪偽」,惡性難以侵動,不容易改變,所謂本性難移。「雖起三業」,身口意三業都在修行,但是在本性方面不曾侵動;如果要侵動它,一定要開悟,破人我見,破了我執就打碎貪瞋癡了,這很不容易。
所以稱之為「雜毒之善」。「雜毒之善」是雜了貪瞋癡三毒的善,雖然是善,但雜有毒,就不是純善。比如一杯牛奶,它有營養,可以喝,但裡面放有砒霜,那能喝嗎?喝了就中毒了。雖是善法,但善法裡面雜有貪瞋癡三毒,就不是純善,它會讓我們去六道輪迴。這不是說善不好,而是說雜了毒不好。我們自己能不能做到不雜毒之善?我們是做不到的。
這句六字名號是阿彌陀佛純淨之善,不僅不雜毒,而且它有殺毒的功能,把名號放到我們心裡,貪瞋癡三毒、身體裡的病菌都能滅除。念佛能滅罪,五種增上緣中就有滅罪增上緣。滅罪是什麼意思?就是消毒。人有三毒,只要念佛,心地自然慢慢會變得純善,會柔軟,會比較安和,不會那麼剛強,這不就是消毒了嗎?所以名號才是除毒的妙丹。我們其他所修行的是「雜毒之善」,也叫「虛假之行」。
要知道這是從本性來講的,不是說這個人故意騙人。善導大師舉例子說,有人修行「急走急作,如炙頭燃」,他這樣還是故意騙人嗎?不是的,是很用功的。但這樣所修行的「不名真實之業」,因為性不真,所以業不是真實之業。不是真實之業,要靠這個到極樂淨土去當然不可能了。
這一點是說凡夫虛假。就「凡夫虛假」,說了三點:第一,總的說明,一向都是虛假;第二,說明貪瞋的內毒是虛假的;第三,有內毒就會有三業的外毒,三業的外毒也有虛假。
二、彌陀真實
是虛假,那怎麼辦?彌陀是真實。
然阿彌陀佛絕對清淨,絕對真實;乃至因中行菩薩行時,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無不真實。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然阿彌陀佛絕對清淨,絕對真實」,加了「絕對」二字,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絕諸對待,這種清淨不被一切貪瞋煩惱所染污。凡夫有相對清淨,但沒有絕對清淨。有時心裡感到比較清淨,別人來說句話,和他的想法不一樣,心裡面就攪和、翻騰了,就不清淨了;或者今天清淨,明天不清淨,一時清淨,一時又不清淨,這不都是相對的嗎?絕對清淨是指果地的清淨,是不會這樣的。
這種果上的清淨是來自於因中的清淨。「乃至因中行菩薩行時,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無不真實」,這是因中清淨。
前面這一句是說阿彌陀佛自利的真實。
「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阿彌陀佛自利真實,利他也是真實的。「施為」就是施設,為了眾生而成佛。「趣求」,所求的目標是來救度眾生。「施為趣求」是講,阿彌陀佛在利益眾生方面也是真實的。
阿彌陀佛的真實講了兩種:前一句講自利真實,從果上和因上說明;後一句講利他的真實。
摘自《淨土宗概論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