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文集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教及其周邊
  2.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3
  3.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2
  4.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1
  5. 五濁增時多疑謗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權示現
  7. 阿彌陀佛的形貌
  8.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10. 關於《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
  11. 譯經史
  12. 讀《淨土教概論》札記一則
  13. 向死而生的淨土法門
  14. 試析《觀經疏》「化前序」
  15. 曇鸞道綽樹淨土宗萬世不拔之基
  16. 曇鸞與道綽
  17. 量子力學證實:彌陀淨土真存在
  18. 淨土泛論
  19. 淨土感言
  20. 淨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試論道綽時教相應的淨土判教理論
  22.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23. 略論善導往生淨土的境界──「報土論」
  24. 善導念佛思想的基本內涵
  25.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特別以對天台宗的影響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27.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28. 論曇鸞的淨土思想
  29. 論《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30. 道綽淨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32.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33. 淨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國淨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檢討
  35. 玄中寺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淨宗二祖道綽和《安樂集》
  37. 「凡入報土」辨正──《安樂集》研學劄記之四
  38. 稱名本願探意——《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三
  39. 「聖道與淨土」辨析——《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二
  40. 「約時被機」解讀——《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一
  41. 再讀《往生論註》
  42. 曇鸞在淨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
  45. 穿越千年,為師作證
  46. 論善導大師的佛學思想與淨土宗的教義特徵
  47. 道綽《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48. 離業力自然入無為自然之捷徑
  49. 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
  50. 曇鸞大師
  51. 淨土高僧曇鸞法師的風範
  52. 論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實際創始人的確立
  53. 慧遠與善導之念佛
  54. 辨析信願稱名求生淨土是否為「儜弱怯劣」?
  55.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學說
  56. 中國淨土理論的開山者曇鸞
  57. 善導淨土思想之特色
  58. 淨土祖師曇鸞與念佛法門
  5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60. 淨土宗的域外淵源與長安立宗及其後世傳承
  61. 日本淨土宗簡介
  62. 論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學以致用」——談談教理研究
  64. 善導「要弘二門判」辨析── 要弘二門是偽命題嗎?
  65. 自家寶藏 失而復得
  66. 鑒真大師淨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與淨土宗
  68. 善導大師及其淨土思想
  69. 道綽《安樂集》探略
  70.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71. 曇鸞大師歷史地位再探討
  72. 中國人口頭心頭的阿彌陀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文集
top

淨土宗文集

穿越千年,為師作證

崔巍巍

 

——記唐朝善導大師弟子包寶壽居士

 

       1989年夏,西安市西郊遠東公司基建工地,考古人員對一座磚室穹隆頂唐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該墓葬早年已被嚴重盜掘,隨葬器物絕大多數遭到破壞,無法修復。但從出土的大量唐三彩碎片可辨認出是騎馬俑、伎樂駝俑、馬、駝等隨葬品個體殘片,且制做精細、色彩絢麗。從修砌規整的磚券墓室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墓誌出於墓室中部,顯然位置已被移動,未見志蓋。志石長57釐米,寬56.6釐米,厚7釐米。上銘楷書25列,每列24字。四周立面陰線鑿刻石榴、忍冬、蓮花等紋飾。

 

       讓人們最為好奇的是,一般的墓誌銘大多將世間功名列在銘文之首,而這裏卻赫然刻道:「大唐故念彌陀佛誦彌陀經行者包府君墓誌銘並序」。

 

       觀察陪葬的器物,可知這位墓室主人的身份絕非一般,而這一行字卻只表明了他是個誦《彌陀經》、念彌陀佛的淨土行人。能將這一身份刻在墓誌銘文之首,不得不說墓室主人信仰淨土法門之誠、之深。

 

       細讀後面的銘文才發現,原來墓室主人是唐朝淨土宗開宗祖師、彌陀化身善導大師的面授在家弟子包寶壽居士。

 

       和善導大師同一時代的道宣律師在《續高僧傳》中曾這樣描述大師的弘化偉跡:「士女奉者,其數無量」。

 

       想來,包寶壽居士定是彼時崇仰大師高德、至心求生淨土的「無量奉者」之一吧。

 

       時間推至西元638年,江蘇晉陵名門望族包氏家族慶添丁之喜,為男孩取名寶壽,字楚璧。

 

       包氏家族久居晉陵,世人美誦已久。家族世代書香,人人博古通今,卻不熱衷為官為宦;他們逍遙閒居,寄情山水,撫琴賞樂,不以世俗榮華為意。包寶壽出生在這樣的家族中,書香繚繞,情閑趣逸,正直的品格和敏銳的思考力慢慢融入了他的氣質。

 

       等待他的,是一個偉大時代的殊勝因緣,也是他個人的殊勝因緣。

 

       這個時代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這個時代君主皓皎,文武閃耀;這個時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個時代人才濟濟,群星璀璨;這個時代中外互通,夷狄來貢……這個時代,正是大唐「貞觀之治」。

 

       在這樣的盛世裏,包寶壽逐漸長大。秉承家風,青年時期的包寶壽已成長為「信行丈夫、淑人君子」。和祖上一樣,他開始遊歷山水。

 

       行至秦川時,他被當時世界中心長安城的魅力深深吸引。朱雀大街的大氣與繁華,平民百姓的喜樂與安和,各國來朝的自信與從容,鱗次櫛比的店鋪、琳琅滿目的商品、文臣武將的卓著功勳、太宗的英明果決,都令他神往,他決意在此定居。

 

       然而,當一切新奇變為熟悉,繁華轉瞬寂滅,目睹無常與幻滅的包寶壽被內心漸漸升騰的不安纏縛著、驚擾著。

 

       人生短短數十載,不過如電光火石。光火閃滅,是否是終點?如果人死並不如燈滅,何去何從?如果來世為人,何以安穩利樂?如果榮華富貴不得長久、不可貪戀,那麼人的一生該怎麼度過?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什麼才是究竟圓滿?……

 

       幸運的包寶壽,不久就得到了時代送到他面前的答案。

 

       唐朝初年,佛教的黃金時代,三世因果觀念已被廣泛接受。而當時的長安城,更是因得益於善導大師的教化而出現「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念佛盛景。此時的長安,雖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屹於世界之巔,但遠不抵其滿城斷肉、處處佛聲、儼然佛國的莊嚴所帶給後世的功德。

 

       年輕,卻批古閱今、識見高遠的包寶壽,受善導大師的念佛德風之吹,怎能不當下偃伏於地?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
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
到處無餘樂,唯聞愁嘆聲。
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

 

       善導大師振聾發聵的呼喊無異於響雷掣電,震醒了尚在惶惑不安的包寶壽。大師念一聲佛便口出一道光,祥瑞如此,更是讓這位年輕人徹底驚服。

 

       西元668年,包寶壽三十歲,這一年,他在善導大師座下皈依。

 

       不難想像,包寶壽日日捧讀善導大師才落筆不久的《觀經四帖疏》《觀念法門》《法事贊》,法喜充滿;不難想像,包寶壽循著善導大師「必得往生」「定得往生」「易得往生」「專復專」「唯覓念佛往生人」等諸多斬釘截鐵、毫不含糊的教示,專稱名號,願生淨土,「從始至終,更無間斷」。

 

       也不難想像,包寶壽或曾親睹善導大師揮毫潑墨,成《西方變相圖》以教世人,抄《阿彌陀經》以贈有緣。

 

       西元724年,包寶壽已經年過八十六歲,此時,他已經抱定一句名號有56年之久。即使這一年他已經臥病在床,仍舊口念彌陀,聲聲不斷。

 

       彌留之際,他告訴家人,阿彌陀佛親自前來迎接他去西方極樂世界,又說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親自將蓮台送至面前,讓他踏上蓮台。

 

       於是,他「北首而臥,右脅著床,合掌累足,無酸無痛,如眠如睡,俄須而逝」。

 

       當晚,有道開法師、香積寺都法師、彥昉法師等同行十餘人,在場見證了包君的往生。這些法師,很可能是和善導大師十分熟稔的,甚而是大師的親傳弟子亦未可知。

 

       這份數百字的墓誌銘,就是一篇十分完整而生動的念佛往生紀實啊!

 

       亡者及家人大概也想藉此方式啟發後人信學淨土之心,特留此銘文為墓誌。「庶千年兮不朽,知萬歲兮常存」,普通人多借碑銘表功,念佛人卻意在讓後人同獲解脫大益!

 

       極樂須臾頃,世間已千年。

 

       時空推移至二十一世紀,經歷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革的中國,正如千年之前,又是一個太平盛世,淨土宗大潮再次滾滾而來。伴隨著善導大師著作從東瀛回流祖國,研習大師淨土著作蔚然成風,崇信大師的念佛人日漸增多,大師的魂靈似又復活一般,誠如古人言「萬代之下,猶能感發人之信心」!而大師的弟子包寶壽的墓誌銘重現於世,除了為人們證實彌陀本願不虛以外,更是穿越了千年,為其師善導大師教化之廣博無極提供了極為生動的佐證!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