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文集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教及其周邊
  2.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3
  3.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2
  4.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1
  5. 五濁增時多疑謗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權示現
  7. 阿彌陀佛的形貌
  8.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10. 關於《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
  11. 譯經史
  12. 讀《淨土教概論》札記一則
  13. 向死而生的淨土法門
  14. 試析《觀經疏》「化前序」
  15. 曇鸞道綽樹淨土宗萬世不拔之基
  16. 曇鸞與道綽
  17. 量子力學證實:彌陀淨土真存在
  18. 淨土泛論
  19. 淨土感言
  20. 淨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試論道綽時教相應的淨土判教理論
  22.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23. 略論善導往生淨土的境界──「報土論」
  24. 善導念佛思想的基本內涵
  25.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特別以對天台宗的影響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27.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28. 論曇鸞的淨土思想
  29. 論《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30. 道綽淨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32.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33. 淨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國淨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檢討
  35. 玄中寺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淨宗二祖道綽和《安樂集》
  37. 「凡入報土」辨正──《安樂集》研學劄記之四
  38. 稱名本願探意——《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三
  39. 「聖道與淨土」辨析——《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二
  40. 「約時被機」解讀——《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一
  41. 再讀《往生論註》
  42. 曇鸞在淨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
  45. 穿越千年,為師作證
  46. 論善導大師的佛學思想與淨土宗的教義特徵
  47. 道綽《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48. 離業力自然入無為自然之捷徑
  49. 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
  50. 曇鸞大師
  51. 淨土高僧曇鸞法師的風範
  52. 論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實際創始人的確立
  53. 慧遠與善導之念佛
  54. 辨析信願稱名求生淨土是否為「儜弱怯劣」?
  55.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學說
  56. 中國淨土理論的開山者曇鸞
  57. 善導淨土思想之特色
  58. 淨土祖師曇鸞與念佛法門
  5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60. 淨土宗的域外淵源與長安立宗及其後世傳承
  61. 日本淨土宗簡介
  62. 論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學以致用」——談談教理研究
  64. 善導「要弘二門判」辨析── 要弘二門是偽命題嗎?
  65. 自家寶藏 失而復得
  66. 鑒真大師淨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與淨土宗
  68. 善導大師及其淨土思想
  69. 道綽《安樂集》探略
  70.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71. 曇鸞大師歷史地位再探討
  72. 中國人口頭心頭的阿彌陀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文集
top

淨土宗文集

玄中寺與淨土宗

釋悟證法師

第一屆淨土會議論文
淨土古剎玄中寺  釋悟證法師
 

       在山西呂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國佛教史上,特別是淨土宗史上佔有顯赫地位的寺院,這便是著名的玄中寺。淨土法門初傳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曇鸞、道綽、善導三位祖師集眾念佛,弘宣廣化,使淨土一系發揚光大,蔚為一宗。玄中寺成為中國佛教淨土宗橫流中華大地之濫觴。

       玄中寺位於交城縣城西北石壁山中,四面石壁陡立,雲封霧鎖,翠柏環布,修竹盈庭,景色秀麗。寺院座北向南,背靠峭壁嶙峋的石壁山主峰,依地形起伏由南到北、從低向高層層迭起,沿中軸線錯落有致,層次分明。

       踏入石壁山谷,峰迴路轉,於天地間驀然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龍山頂上的秋容塔,為迭澀出簷兩層八角亭閣式塔。自明代起,「石壁秋容」即為交城十景之一。繞過白塔孤峰,豁然一片天地,便可直達玄津橋頭。橋下,一澗清溪,蜿蜒而去。過橋爬上石砌甬道,迎面是石壁上鐫刻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沿著石徑而上,首先看到的就是古樸的牌樓,正面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題寫的「淨土古剎」四個大字,背面是交城人華國鋒同志題寫的「石壁聖境」。過牌樓便是天王殿,單簷歇山,結構精巧,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修建,是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殿中端坐著彌勒佛,為明代木雕像。兩旁分站四大天王,為明代彩塑。殿后,面北站立的是護法韋馱菩薩。天王殿兩側是巍峨聳立的鐘鼓二樓,鐘鼓樓為卷棚式建築,創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是寺內最高建築,呈方形,一磚到頂,高達10米。上端是磚砌垛口,與古代的戍樓相似。垛口內建樓閣,閣內分別懸掛鐘鼓。

       大殿建於唐開元年間的前殿舊址,懸山式建築,為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修建。這裏是寺院的中心,也是佛事活動的主要場所。在中國漢傳寺院中,大殿內供奉的通常是釋迦牟尼佛,而在玄中寺大殿中供奉的卻是阿彌陀佛。這與玄中寺作為天下念佛道場有關,因為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淨土宗的主要信仰對象。殿內所供阿彌陀佛為一立像,高丈餘,造型古樸,莊嚴慈祥。大殿的三面牆上,懸掛著16尊者畫像,神態各異,為明代繪畫珍品。天王殿與大殿間的東房為客堂,西房為念佛堂。

       前院中有渤海高氏碑亭和甘露義壇碑亭。西側的高氏碑是唐開元二十九年所刻的「鐵彌勒像頌碑」,因其為當時太原府參軍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所書,所以亦稱「高氏碑」。此碑對於研究玄中寺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它在書法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早在宋代,便為書家所重。東側的甘露義壇碑是唐元和八年(813年)所立,現存石碑為元至順三年(1332年)依照舊拓重刻的。

       大殿兩側各有一座小院,大殿東院,是鳩鴿二仙殿,創建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殿內供有龍潭祖師和鳩鴿二仙像。關於鳩鴿二仙,寺裏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龍潭祖師駐錫玄中寺時,有斑鳩、鴿子二鳥,天天來寺聽祖師誦經。日久天長,鳥悟人語。一日,二鳥墜地而死。夜裏,祖師於定中知二鳥已投胎於村中一榮姓家中。翌日,祖師至榮家,果然孿生二子,正啼哭不止,家人無法可施。祖師撫摸其頭,啼哭立止。後二子隨祖師修行,皆有成就。後人立此殿來紀念祖師三人。

       大殿西院,是祖師殿,供有曇鸞、道綽、善導三祖銅像及日本信眾敬送的三祖畫像。玄中寺既為曇鸞初祖所創建,又為道綽一生宣導念佛的道場,同時又是被稱為彌陀化身的善導歸信淨土法門的聖地,可以說是真正的淨土祖庭。然而,多年來,神聖的殿堂中卻沒有三祖師的造像,令人抱憾。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根通與玄中寺明達二法師每感於此,寢食難安,遂發心為三祖師造像。謀慮擘劃、躬自力行凡十四春秋,賴政府部門大力支持,十方信眾虔心佈施,心願得以圓滿。三祖師座像高二尺七寸,銅鑄貼金,莊嚴備極。1994年5月10日,玄中寺張燈結綵,信眾雲集,為三祖師銅像舉行了隆重的開光法會。開光之日,天朗氣清,祥雲繚繞。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山東,廣東、陝西及香港、臺灣等地信眾,以及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善信共三千餘人參加了盛典。這次法會成功的舉辦,在海內外淨土信仰圈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祖師殿是中日淨土信徒友好往來的重要場所,陳列著許多實物資料。

       繞過大殿后,登石磴而上便是中院。院兩旁東為常樂上人碑亭,西為大谷瑩潤碑亭。正北陽臺上是七佛殿。上懸「西方聖境」的匾額,殿內供奉著七尊金身佛像,即「過去七佛」。兩側是整齊的藏經櫃,現存明《南藏》541函,5048卷。這是寺內的珍貴文物。在七佛殿院西面是地藏殿,東面是觀音殿。七佛殿兩側為碑廊,存有歷代石碑30餘幢。最早的石碑為北魏延昌四年(515年)的造像碑。此外還有北齊四面千佛幢、隋開皇造像碑、唐特賜寺莊山林地土四至記碑、元中書省碑、元公主懿旨駙馬鈞旨碑、八思巴文忽必烈聖旨碑、大龍山石壁寺圓明禪師遺行之碑、重修龍山石壁永寧禪寺立佛殿碑等,這都是十分珍貴的金石資料。特別是那幢八思巴文碑,更是國內少有的珍品。

       出七佛殿,過東碑廊登高,就是寺內最高也是最後一處院落——千佛閣。這是一座三楹四柱、重簷木構樓閣,規模不大,小巧精緻,懸於石壁山腰。殿內供有千尊小佛像,精雕巧琢,流光溢彩。站立千佛閣前,玄中古剎,盡收眼底。遠山環抱,近樹簇擁。微風拂來,風鈴搖動,遠處的秋容白塔,在霧靄雲煙中若隱若現。真正是風景這邊獨好。

       在寺院東北角有一小塔院,院中供奉著象離法師塔、周叔迦居士塔和日本友人菅原惠慶長老塔。在寺西北的真武梁山巔有一個小巧玲瓏的真武廟,內供木雕全身坐像的真武大帝,高1.4米,為明代原作。目前在寺西院原甘露壇的舊址上,正在興建萬佛殿,歇山式建築,上下兩層各七間。

       如今,在幽深的石壁山谷,還留存著玄中寺歷代高僧大德圓寂後的塔院墓地。站立在這萋萋芳草之中,徜徉在這層層塔林之間,會感受到1500多個春秋的漫長歲月裏,玄中寺興衰發展的歷史。那一幢幢經歷了千百年風雨剝蝕的石碑,一座座斑駁陸離的墓塔,在永遠向人們訴說著歷代祖師辛苦經營的故事。這無言的金石、墓塔就是一部流動的玄中寺淨土教史!

       玄中寺始創於北魏延興年間,曇鸞祖師於洛陽遇菩提流支獲《觀無量壽經》返回後,先住並州大寺,晚年即移住玄中寺,著《往生論註》,研修淨土法門,提出二道二力說,從此奠定玄中寺祖庭百世不拔之基業。

       隋大業五年(609年)道綽大師至玄中寺,見到記載曇鸞念佛往生種種瑞應的碑文,極為感動,遂皈信淨土,修習淨業,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他住持石壁玄中寺30餘年,傳承、弘布並豐富發展了曇鸞所宣導的教理,力倡聖道門和淨土門,著述了傳世經典《安樂集》,使玄中寺規模漸大,影響日遠。在此期間,曇鸞宣導的念佛法門在道綽的大力推廣下,迅速在民間信眾中傳播開來。佛教史籍中記載道綽弘宣淨土、勸化眾生的場面,十分壯觀。講經之日,十里石壁山谷,人山人海,到處是手持念珠的信徒;散席之時,佛號陣陣,響徹山野。

       善導(613—681年),曾慕東晉慧遠結社念佛之高風,往廬山尋訪遺跡。後周遊各地,遍訪參學。聽說山西有道綽盛弘淨業,即於貞觀十五年(641年),赴石壁玄中寺相訪。其時正是嚴冬季節,一路備嘗艱辛。年屆八旬的道綽念其心誠,且遠道來投,便授以《觀無量壽經》奧義。善導於此見九品道場,讚歎說「此真入佛之津要」。從此,畢生傾心於弘揚淨土法門,對淨土宗貢獻很大,被認為是中國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

       在漫長的歲月中,正是由曇鸞、道綽開創,善導集大成的稱名念佛法門修持方法的簡便易行,使局限於宮廷和上層的佛教,廣泛地普及到一般民眾之中,為中國佛教史寫下了輝煌燦爛的篇章!為報佛恩、報三祖恩、報國土恩、報眾生恩,由根通法師倡議,玄中寺定於每年的農曆四月初一舉行規模盛大的念佛「報恩法會」。

       隨著淨土法門的發揚光大,隨著中國佛教的廣泛傳播,由曇鸞、道綽、善導三祖師所開創的淨土念佛道場玄中寺不僅成為中國淨土宗的發祥地,也成為日本佛教淨土系的祖庭。日本高僧源空(1133—1212),號法然,正是根據中國玄中寺曇鸞、道綽、善導三祖師的「稱名念佛」所闡明的教理和儀軌,創立了日本淨土宗,對日本朝野影響很大。法然對善導的崇敬真切地體現在「二祖對面」的傳說中。據說,法然一日念佛困倦,不覺入夢,見一老人駕雲而至,問及方知是唐朝善導大師。因淨土當興於日本,特來造訪。法然聞聽,當下領悟。醒時夢境宛然,特請著名畫師畫出,留存寺內,取名為「二祖對面」圖,現已成為日本國寶。其弟子親鸞又創立了日本淨土宗的一個新支,即淨土真宗。此後的數百年間,與玄中寺一脈相傳的淨土教義廣為流傳,日本又有許多淨土支派產生。日本淨土真宗並將印度龍樹、世親,中國曇鸞、道綽、善導,日本源信、源空,尊奉為淨土宗的「三國七祖」。

       日本佛教淨土宗信眾十分感恩於中國玄中寺三祖師的恩德,但長期以來,許多信徒並不知道玄中寺到底在中國的什麼地方。1920年日本佛教淨土宗僧人常盤大定來中國踏訪佛教遺跡時,在山西交城縣石壁山中終於找到了玄中寺,引起海內外的關注,特別是在日本掀起了一股瞻仰、朝拜祖庭的熱潮。從此,中日兩國佛教界又開始了新的友好往來,玄中寺成為中日兩國佛教文化交流的基地,成為聯結兩國人民友誼的黃金紐帶。

       1942年,正是中國人民遭受日本軍國主義踐踏的歲月,常盤大定率領一個日本佛教代表團來到玄中寺,同中國佛教徒一道,聯合舉行了盛大的嚴修曇鸞大師圓寂1400周年及玄中寺奉贊大法會。參加這次法會的菅原惠慶懷著對中國人民的真摯情意、對淨土祖庭的崇高敬意,從玄中寺帶回一把紅棗並種植在自己住持的東京運行寺,還把運行寺改名為「棗寺」。他為了使無盡的法緣,流布於四方,當棗樹初長成時,特邀日本著名畫家橫山大觀,把這株棗樹畫出,並請常盤大定博士述其因緣。博士為題一偈:「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枝一葉,皆是念佛。」並跋云:「此是一小樹,象徵日中佛教之友好關係。他年枝葉繁茂之時,日中佛教徒之傳統友誼,必當增深壘厚,願刮目以待之。」這一份良好的祝願成為日後中日佛教界踐履的現實。

       新中國成立之初,那個歷史上殿宇巍峨、香火興旺、海會雲集、信眾彌谷的玄中寺早已灰飛煙滅,中軸線上的四座佛殿,僅存一座斷壁殘垣的天王殿。整座寺院荒草萋萋,滿目蒼涼,一片瓦礫。日本佛教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十分關注玄中寺的現狀,菅原惠慶長老曾專門致信周恩來總理,信中表明,日本淨土宗三千多萬信徒無限嚮往祖庭玄中寺,他們反對軍國主義,衷心希望日中永遠和平友好,熱切希望新中國政府領導人支持這一願望,將祖庭玄中寺加以修復。我國政府為了保障宗教信仰政策和維護中日友好關係,十分重視玄中寺的修復工作,從1954年至1956年,修建工程竣工,中國佛教協會致函全日本佛教會,邀請日方參加玄中寺修復慶典法會。1957年9月,以全日本佛教會會長高階瓏仙為團長,以菅原惠慶、竹村教智和塚本善隆為副團長的日本佛教友好使節訪華團一行16人,在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等人的陪同下,同玄中寺僧眾一起舉行了慶祝淨土古剎復興和為曇鸞、道綽、善導三祖師像開光大法會。這為玄中寺的歷史展開了新的一頁,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則更具特殊的意義。在這次法會上,菅原惠慶長老帶來一根棗木禪杖,送給了當時的玄中寺住持象離法師。這根禪杖正是他從十五年前由玄中寺帶回的棗實、後來在運行寺長成的那棵棗樹上砍下來做成的。禪杖頂端雕刻著佛像,杖身刻有「日中一心,萬善同歸」八個字。這根禪杖由粗細兩枝長成,十分神奇,至今仍供在玄中寺祖師殿裏,體現著「玄中一脈」的精神。他還帶來由日本幾個大的淨土宗寺院繪製的三祖師畫像,如今也一直供在祖師殿,見證著中日兩國佛教徒的友好往來。

       從此,日本淨土宗信眾多次組團來祖庭玄中寺參訪。1982年菅原惠慶長老逝世。次年3月31日,其子菅原鈞遵遺囑將長老的骨灰送回祖庭安奉,玄中寺為此舉行了隆重的安放儀式,並建墓塔。2000年5月9日,新任玄中寺方丈的根通法師接待了140多位日本淨土宗東本願寺的參拜團員,他們是來參加大谷瑩潤顯彰碑落成法會的。新中國誕生後,在日本最早從事中日友好活動的就是菅原惠慶、大谷瑩潤等佛教友人。1953年1月,在日中友好協會的倡議下,主要由日本宗教界人士成立了「中國在日殉難者慰靈執行委員會」,大谷瑩潤便是委員長,菅原惠慶是事務局長。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這些為中日友好作出過貢獻的人們,玄中寺也不會忘記為兩國淨土文化交流付出心血的人們。如今在玄中寺為大谷瑩潤長老建立顯彰碑,就是緬懷為中日友好事業做出過貢獻的前輩,教育後人繼承他們的遺志,弘揚他們的精神,為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做出不懈的努力!儘管中日兩國淨土宗有著不同的發展歷程,並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和風格,但是卻有著共同的祖師和共同的祖庭!中日兩國的淨土信眾是同祖同宗的佛門兄弟!過去,淨土教業曾把兩個民族的信眾聯繫在一起;今天,佛教文化將在新的世紀裏,進一步發展中日兩國人民早已結成的一衣帶水的友誼!

       玄中寺將永遠成為中日友好的黃金紐帶!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