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文集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教及其周邊
  2.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3
  3.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2
  4.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1
  5. 五濁增時多疑謗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權示現
  7. 阿彌陀佛的形貌
  8.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10. 關於《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
  11. 譯經史
  12. 讀《淨土教概論》札記一則
  13. 向死而生的淨土法門
  14. 試析《觀經疏》「化前序」
  15. 曇鸞道綽樹淨土宗萬世不拔之基
  16. 曇鸞與道綽
  17. 量子力學證實:彌陀淨土真存在
  18. 淨土泛論
  19. 淨土感言
  20. 淨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試論道綽時教相應的淨土判教理論
  22.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23. 略論善導往生淨土的境界──「報土論」
  24. 善導念佛思想的基本內涵
  25.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特別以對天台宗的影響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27.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28. 論曇鸞的淨土思想
  29. 論《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30. 道綽淨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32.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33. 淨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國淨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檢討
  35. 玄中寺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淨宗二祖道綽和《安樂集》
  37. 「凡入報土」辨正──《安樂集》研學劄記之四
  38. 稱名本願探意——《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三
  39. 「聖道與淨土」辨析——《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二
  40. 「約時被機」解讀——《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一
  41. 再讀《往生論註》
  42. 曇鸞在淨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
  45. 穿越千年,為師作證
  46. 論善導大師的佛學思想與淨土宗的教義特徵
  47. 道綽《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48. 離業力自然入無為自然之捷徑
  49. 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
  50. 曇鸞大師
  51. 淨土高僧曇鸞法師的風範
  52. 論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實際創始人的確立
  53. 慧遠與善導之念佛
  54. 辨析信願稱名求生淨土是否為「儜弱怯劣」?
  55.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學說
  56. 中國淨土理論的開山者曇鸞
  57. 善導淨土思想之特色
  58. 淨土祖師曇鸞與念佛法門
  5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60. 淨土宗的域外淵源與長安立宗及其後世傳承
  61. 日本淨土宗簡介
  62. 論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學以致用」——談談教理研究
  64. 善導「要弘二門判」辨析── 要弘二門是偽命題嗎?
  65. 自家寶藏 失而復得
  66. 鑒真大師淨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與淨土宗
  68. 善導大師及其淨土思想
  69. 道綽《安樂集》探略
  70.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71. 曇鸞大師歷史地位再探討
  72. 中國人口頭心頭的阿彌陀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文集
top

淨土宗文集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作者:道端良秀、翻譯:佛可法師

       後漢桓帝時,西域僧支婁迦讖來漢,譯出了《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至此開始了淨土經典的傳來,此後漸漸促進了淨土教的勃興,至今已經過了一千八百年。在此期間,中國淨土教的歷史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即:

 

第一期:準備時期
第二期:立教時期
第三期:融合時期
第四期:衰頹時期

 

       當然,這只是概括性的區分,其中還要進一步細分,先暫且如此分類。

 

       第一期 準備時期

       這個時期是從淨土經典傳來以後至隋末,前後四百五十餘年間,包含了後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朝等。而在此時期,建立了淨土教的基礎,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譯出了淨土三部經以及其他經典。

 

       首先,就《無量壽經》來說,歷來說有五存七欠,十二種譯本。其中,前十種是劉宋以前譯出的,後兩種是在唐宋時被翻譯出的。《觀無量壽經》,有三種譯本,三種都是在劉宋以前譯出的。還有三種《阿彌陀經》的譯本,有兩種是在劉宋以前譯出的,一種是在唐代。

 

       這樣,淨土經典早就在南北朝以前被多次翻譯了,還有作為傍明淨土經典的《般舟三昧經》《觀佛三昧經》等等經典,也主要是在這個時期譯出的,這就為下一個立教時期完成了第一手的準備工作。

 

       另一方面,在北魏時期,菩提流支三藏譯出了天親菩薩的《往生論》。正是這部《往生論》的譯出,給中國淨土教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曇鸞大師註解此論,著作了《往生論註》二卷,最終為下一個時期道綽、善導淨土教的大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還有隋代的天台智者、淨影寺慧遠、嘉祥寺吉藏等人對淨土教的研究以及對淨土經典的註疏,都為淨土教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準備時期最讓人值得注意的,是廬山慧遠念佛結社的白蓮社。一百二十餘人,寄思於西方,以願生淨土為志,以慧遠為中心,集結在廬山東林寺,其中,實際上也集合了許多不知名的人。這不僅在淨土教史上,甚至在整個中國佛教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因此把這個時期劃分為淨土教的準備時期,是存在相當大的爭議的,而之所以要把它劃分為準備時期,是因為如下理由。

 

       大體來說,廬山的結社念佛,其中心完全是慧遠一人。雖然因為慧遠的德望以及崇高的人格,以致一百二十餘人集合在一起念佛,最終建立了白蓮社,但這完全是特殊的,不是一般化的,也就是說不是淨土教民眾化的結果,這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因此,中心人物慧遠一離世,結社就忽然絕跡了,這就是它特殊化的一個佐證,而並不能認為淨土教是作為一個社會宗教在流行。當然,白蓮社留給後世的影響是如何之大,現在已毋庸贅言了。如此,這是第一點理由。

 

       還有,從慧遠的淨土教義來看,可以得出結論,其為善導易行易修的稱名念佛之外的要門思想的展開。若以這樣的考慮來看,不管是結社還是教義,都是立教時代的一項準備工作。

 

       第二期 立教時期

       唐代三百年,筆者將其稱為立教時期。由於前期經典譯出的完成、諸師對經典的研究以及結社等的準備工作,這個時期淨土教漸漸地普及化了,道綽、善導的出現,最終完成了淨土教作為念佛一宗的獨立。

 

       道綽禪師《安樂集》中的聖淨二門判釋,實際上是淨土教的獨立宣言。而善導大師的《四帖疏》被尊為楷定古今之疏,意味著淨土教獨立的完成。事實上,善導大師正是中國淨土教史上一顆千古不滅的明星。

 

       至此,唐代善導的淨土教已經完全是作為一個社會的教派而深入浸透到一般大眾了。在前期,淨土教並未廣泛普及開來;而這個時期,則展現出了其本來的面目,完成其作為一個教派的使命。

 

       這樣,中國的淨土教由道綽、善導完成了一宗的獨立,之後又由於懷感、法照、少康等流派的念佛弘法,呈現出滿巷皆是念佛之聲的盛況。

 

       實際上在唐代,淨土教與其他諸教一樣,也發展到了頂峰。在這點上,除了讚歎道綽、善導兩位高僧的功績外,同時也不能忘記受到道綽、善導兩位大師影響的上述幾位大師,以及迦才、慈愍、飛錫等的極大功績。實際上,唐代的淨土教由於高僧輩出而日益隆盛。

 

       而得到如此發展的淨土教,由於唐末武宗廢佛事件,與諸宗一樣都蒙受了巨大的打擊,再也不能見到昔日的盛況了,至此這個時代落下了帷幕。

 

       第三期 融合時期

       融合時期是指五代及宋代的三百餘年間。這個時期的淨土教雖然還在延續前代的淨土教,但是畢竟已經沒有善導大師當時的隆盛境況了,而只是藉著餘勢來貫通整個時期。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考察的話,作為特殊的淨土教,也可以見到它興盛的景象。這一時期的淨土教失去了善導大師淨土教的絕對性、純粹性,吸取了禪、天台、華嚴的思想,變得不純正,即與諸宗融合了。這樣與諸宗融合的淨土教就是以後淨土教的特色。

 

       這樣的傾向,不是在這個時期突然出現的,早在唐中葉以後就出現萌芽了。進入這個時期後的淨土教,則完全是與各宗的融混調和的產物。

 

       縱觀這個時期淨土教的代表人物,慈雲遵式、四明智禮、孤山智圓等都是宋代天台宗的大家,永明智覺、慈覺宗頤、慈照子元是禪宗的俊傑,靈芝元照、戒度則屬律宗的人。如此來看,淨土教是怎樣的狀況便可以想像出來了。或者是天台與淨土,或禪與淨土,或律與淨土等各個混合起來的教法,又或是雙修,或合行,或融合,或調和起來的行法,而以念佛一法建立的淨土教在這個時代已不復得見了。這樣的傾向不僅僅是在淨土教內,可以說宋代以後的佛教都是各宗融合的。

 

       雖說這樣的淨土教失去了其純粹性,但是這個時期的淨土教仍與禪宗一樣擁有很大的影響力。由於東晉時代慧遠白蓮社的影響,在進入這個時期後,到處可見念佛結社的活動,僧俗團體平等集結念佛,這證明了淨土教作為宗教而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第四期 衰頹時期

       這個時期指的是元明清以及現代的七百五十年間。宋代的淨土教只剩下名字,而到了元代,受到當時被稱作國教的喇嘛教的壓迫而漸漸失去影響力,最終及至今日的地步。

 

       這個時期淨土教的代表者,有元代的普度,明的袾宏、智旭,清的行策、彭際清、周夢顏等,當然他們也都是站在前代融合、合行的思想上的,與其他一般的佛教一樣,漸漸地衰頹以至今日的地步。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邁向衰頹的佛教中,最有影響力的,在一般民眾中普遍弘傳的,依然還是念佛的教法。

 

       以上試分四期,以概觀淨土教史,但是這只是大致區分,還有許多值得商討的地方。

 

(本文為佛教學者文章,非本門法義闡釋,僅供參考。)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