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文集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教及其周邊
  2.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3
  3.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2
  4. 慈雲懺主〈淨土文〉今詮-1
  5. 五濁增時多疑謗
  6. 右脇(入住)出胎,大權示現
  7. 阿彌陀佛的形貌
  8. 《淨土宗教理的核心》前言
  9.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10. 關於《阿彌陀經》的「執持名號」
  11. 譯經史
  12. 讀《淨土教概論》札記一則
  13. 向死而生的淨土法門
  14. 試析《觀經疏》「化前序」
  15. 曇鸞道綽樹淨土宗萬世不拔之基
  16. 曇鸞與道綽
  17. 量子力學證實:彌陀淨土真存在
  18. 淨土泛論
  19. 淨土感言
  20. 淨土教思想信仰的特徵
  21. 試論道綽時教相應的淨土判教理論
  22. 善導淨土思想特點與稱名念佛法門的流行
  23. 略論善導往生淨土的境界──「報土論」
  24. 善導念佛思想的基本內涵
  25.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特別以對天台宗的影響為中心
  2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27.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28. 論曇鸞的淨土思想
  29. 論《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30. 道綽淨土思想研究
  31.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32. 道綽、善導與唐代淨土宗
  33. 淨土宗十五祖之新判
  34. 玄中寺在中國淨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檢討
  35. 玄中寺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36. 淨宗二祖道綽和《安樂集》
  37. 「凡入報土」辨正──《安樂集》研學劄記之四
  38. 稱名本願探意——《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三
  39. 「聖道與淨土」辨析——《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二
  40. 「約時被機」解讀——《安樂集》研學劄記之一
  41. 再讀《往生論註》
  42. 曇鸞在淨土宗史上的地位
  43. 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
  44. 玄中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黃金紐帶
  45. 穿越千年,為師作證
  46. 論善導大師的佛學思想與淨土宗的教義特徵
  47. 道綽《安樂集》的淨土思想
  48. 離業力自然入無為自然之捷徑
  49. 純正的淨土法門能使十方眾生大安心原由之探討
  50. 曇鸞大師
  51. 淨土高僧曇鸞法師的風範
  52. 論淨土宗的成立及其實際創始人的確立
  53. 慧遠與善導之念佛
  54. 辨析信願稱名求生淨土是否為「儜弱怯劣」?
  55. 曇鸞、道綽、善導三大師的淨土學說
  56. 中國淨土理論的開山者曇鸞
  57. 善導淨土思想之特色
  58. 淨土祖師曇鸞與念佛法門
  5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60. 淨土宗的域外淵源與長安立宗及其後世傳承
  61. 日本淨土宗簡介
  62. 論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63. 「人以致用.學以致用」——談談教理研究
  64. 善導「要弘二門判」辨析── 要弘二門是偽命題嗎?
  65. 自家寶藏 失而復得
  66. 鑒真大師淨土信仰探微
  67. 玄中寺與淨土宗
  68. 善導大師及其淨土思想
  69. 道綽《安樂集》探略
  70. 不測之人與不測之《註》
  71. 曇鸞大師歷史地位再探討
  72. 中國人口頭心頭的阿彌陀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文集
top

淨土宗文集

讀《淨土教概論》札記一則

施萍婷

  若干年前,讀望月信亨著、釋印海譯《淨土教概論》,其第一章第四節《彌陀信仰之傳播》有這樣一段話:

  阿彌陀佛之信仰,很早時代就流行於印度及西域地方,後漢以來有關阿彌陀佛及其淨土經典陸續不斷翻譯到中國來,據考察多達二百餘部。不但如此,在《慧印三昧經》中說:瓶沙王第一夫人跋陀斯利(阿闍世王的母親)後生男子須呵摩提見到阿彌陀佛。

  《淨土教概論》一書,我翻閱過不只一次。不知什麼時候,竟在這段文字之上加了眉批:「關於《慧印三昧經》此段文字,望月信亨先生鬧了笑話。」因為《佛說慧印三昧經》,根本沒有「瓶沙王第一夫人跋陀斯利(阿闍世王的母親)後生男子須呵摩提見到阿彌陀佛」的描述。瓶沙王也叫頻婆娑羅王,是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摩揭陀國的國王,是現實社會的人,而不是神。其第一夫人如果「後生男子須呵摩提見到阿彌陀佛」,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最近又一次翻閱《淨土教概論》,看見當年的眉批,覺得當年過於草率,還得再做一點工作,給自己有個交待。為了謹慎起見,便找到望月信亨日文字原著,檢視其原文為:

  瓶沙王の第一夫人拔陀斯利(阿闍世王の母)が後男子となって須呵摩提に生じ、阿彌陀佛を見るぺしとぃひ。

  這段話,翻譯成中文應該是:

  瓶沙王的第一夫人拔陀斯利(阿闍世王的母親),後來(修)成了男人,(往生)到須呵摩提,見到了阿彌陀佛。

  顯而易見,這裡並非原著出錯,而是譯者在翻譯時有兩點理解上的錯誤:其一,按照《無量壽經》等經的說法,女人經過修行,可以修成男人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原文中的「となって」本身就有「變成為」的意思。其二,「須呵摩提」不是人名,而是「極樂世界」的意思。

  考《慧印三昧經》中說:釋迦牟尼佛入定(即入慧印三昧)之後,弟子們既看不見他,甚至迷茫到想不成他。大家很著急,就去問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說:你們也入定,不就找到了嗎?弟子們入定還是找不到。弟子們又來問文殊,文殊說:過一會他就回來。與此同時,十方佛國的佛,各自都打發他們的菩薩到釋迦牟尼跟前來,看釋迦入慧印三昧的盛況。佛出定(即「從慧印三昧起」)以後,說了「佛身有百六十二事難可得知」,結論是「佛身不可以想見知」。可是,釋迦又讓弟子們應該「曉了」「慧解」這慧印三昧,因為「若有菩薩積累功德,奉行六波羅蜜,百劫除優和拘捨羅(《翻梵語》:譯曰方便),不如一時聞是三昧」。佛經的「聞」往往包括看、聽。接著,佛從各個方面說明慧印三昧的重要。「佛說是法時」,不可計數的菩薩得到各種各樣的好處。於是,以文殊師利為首的菩薩們紛紛表態要曉了、慧解慧印三昧。此時,瓶沙王夫人出場:

  爾時瓶沙王第一夫人,名為拔陀斯利,阿闍世之母也,亙那臘者拘之女也。瓶沙王第一夫人拔陀斯利便從座起,前到佛所,為佛作禮,以雜彩珠衣及五百七寶華蓋供養於佛。便自說言:我於後來世,當解是三昧,當持是三昧。其有持是法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當擁護之。教一切人發菩薩意。不誹謗於空法,不但口說空,朽身不惜奉命,何況世間所有。爾時瓶沙王宮中八千采女及摩竭提國中六萬優婆夷,聞是三昧皆發菩薩意。皆悉願樂是三昧。

  經文告訴我們:瓶沙王夫人是表態來的──她也要慧解、奉持慧印三昧。在她的帶領下,後宮采女及摩竭提國的六萬在家清信女也信奉此三昧。

  接著,佛為瓶沙王夫人說偈語。原文是這樣的:

  佛爾時為瓶沙王夫人跋陀斯利亙那臘說偈言:

我自念無央 數恆邊沙劫

爾時於世有 佛名為福明

 

教授世間住 壽六十七劫

爾時法王眾 僧復無央數

 

時有遮迦越 王名為慧剛

王有兩夫人 一名為月明

 

於欲無所索 諸法無所著

棄家行學道 一億歲護法

 

如是不可計 於無數諸佛

法欲盡時生 彼護於後法

 

然後來世世 恆邊沙佛等

當復於彼處 生護於後法

 

遮迦越慧剛 王於阿閦佛

與諸夫人數 皆生於彼國

 

悉已護法壽 終後為男子

生須呵摩提 見阿彌陀佛

 

八千采女及 摩竭優婆夷

若法欲盡時 常當護佛法

 

壽終後皆得 卅二相如佛

坐於蓮華到 阿彌陀佛前

 

  佛經中的偈語,往往有這樣的缺憾:為了韻文的整齊劃一,硬把一些句子打斷成或四言,或六言,或七言。人們只有把它們連起來讀,意思就比較通暢。如果我們把上引偈語按正文來讀,就成了這樣:

  我自念無央數恆邊沙劫,爾時於世有佛,名為福明,教授世間,住壽六十七劫。爾時法王眾僧復無央數。時有遮迦越王,名為慧剛。王有兩夫人,一名為月明,於欲無所索,諸法無所著,棄家行學道,一億歲護法,如是不可計。於無數諸佛法欲盡時,生彼護於後法。然後來世世,恆邊沙佛等,當復於彼處生,護於後法。遮迦越慧剛王,於阿閦佛,與諸夫人數皆生於彼國,悉已護法,壽終後為男子,生須呵摩提,見阿彌陀佛。八千采女及摩竭優婆夷,若法欲盡時,常當護佛法,壽終後皆得卅二相如佛,坐於蓮華,到阿彌陀佛前。

  讀了上引佛經,再回過頭來看海印法師對《慧印三昧經》的一點理解上的錯誤,就看得很清楚了:一是遮迦越慧剛王的「諸夫人」,「壽終後為男子,生須呵摩提」,即往生須呵摩提。此處,海印法師有所疏忽:此須呵摩提不是人名。須呵摩提,亦叫須摩提、須阿提、須呵摩持。意譯作「妙意」或「好意」,實際上就是指西方淨土。正因為他們往生須呵摩提,所以能「見阿彌陀佛」。

 

(作者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