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易」
是故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願為說之。(《易行品》)
「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若」字顯示不定,就是說問的人也不清楚,但是他希望有個易行道。到底有沒有?如果沒有怎麼辦?那就沒辦法了;如果有,「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願為說之」。
這個易行道,說了三個詞:一個是「疾」,疾就是快;一個是「得至」;一個是「方便」。這三個詞是和前面相對應的:前面說「久乃可得」,這裡說「疾」,「我不要那麼長久,要快一點」;到底快到什麼程度?第二說「得至」,前面說「或墮聲聞、辟支佛地」,那不行,「要保證我肯定能到達阿惟越致地」;第三說「方便」,方便是針對前面的「行諸難行」,「我不要諸難行,我要有方便的」。這三個詞雖然在一句話中,但是和前面有番對關係。
「願為說之」,如果這樣的話,你就跟我說。
這裡易行道的具體內容雖然還沒有展現出來,但如果跟前面難行道相比的話,它必須是不艱難的,必須是不需要長久時間的,必須是沒有墮落風險的,必須是能方便到達不退轉地的。
這個問題,我們在心中有沒有問出來啊?一個人在修行,如果沒有問到這樣的問題,底下就不要說了。如果能問到這樣的問題,這個人就可以得救了。往往有的人在佛門裡待了多少年,很艱苦地用功修行,心裡總是隱隱約約有一個問題:「這太難了!到底有沒有易行道呢?」只要真正有心求道,這個問題是萬人共通的。
對一個無常觀很深的人說多少生多少世以後能得解脫,他就會覺得這要等到什麼時候!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何況說幾萬劫之後。如果這個人罪惡感很深,就會說:「這個我達不到,很難啊,一墮落就不得了!」這樣的人,一定會在心中自問。
「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願為說之」,「我願聽之啊!」有這樣的心,你的根機就開始成熟了。佛菩薩度眾生非常善巧,這時候,你一定會遇到這樣的法緣;如果遇不到,說明你的根機還沒有成熟。
這裡這樣問,有很大的恩德。這一問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疑問。仔細體會,我們都有這樣一個聲音,都有這樣一個小鼓槌在敲,「咚咚咚」,來叩問。所以「若諸佛所說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願為說之」。
一個人如果很驕慢,認為自己很能修行,他會問這個問題嗎?根本就問不出來。他會說:「好啊,難行道!我正想大幹一場,以顯示我挺厲害。修諸難行,有多少?」「八萬四千。」「八萬四千我可以啊!」「久乃可得!」「沒關係啊,我下輩子下輩子還可以修。」這就是無常觀不深,罪惡感也不強,這就是比較肯定自我的人。當然,也可能他是這樣的根器,但大多數都是對自我用了放大鏡。
難行道難到什麼程度?可以把《易行品》前面之三品──《發菩提心品》、《調伏心品》、《阿惟越致相品》看一看,到底難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