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出離之佛
佛說生死即涅槃,眾生聽到之後,現在生死即涅槃了嗎?佛雖然這麼說,但我們還是怕死。「既然生死即涅槃,活著是涅槃,死了也是涅槃,生死都是空中幻花,都無所謂了」,這都是口頭上說的,心中不相應。聖道門的修行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人都是口頭上說說,都不相應的。
對於這樣的眾生,要怎麼解救他?怎麼讓他從無窮劫的輪迴中跳脫出來?這就有賴於阿彌陀佛的超世別願。
《念佛金言錄》有三偈說明通途佛身:
自性常住法身,如如常住之佛,無迷亦無悟故,知不知皆無益。(通途法身)
萬行圓備報身,理智冥合之佛,無境亦無智故,心念口稱無益。(通途報身)
斷惡修善應身,隨緣治病之佛,十惡五逆罪人,無緣出離無益。(通途應身)
這就是佛的三種身:法身、報身和應化身。但是,以聖道門通途的三身佛來度化眾生,對我們來講都沒有用。
為什麼沒有用呢?先講法身佛。法身佛是「自性常住法身」的佛,自性清淨,本來如此,叫「如如常住之佛」。諸佛出不出世,一切萬法本來如是,這叫法身。不管有沒有佛,本來都是這樣,一切萬法本來寂滅。一切萬法本來真理如實的狀態,這就是法身。
法身和迷悟沒有關係,你迷了,它仍然是法身。我們不懂得萬法不生不滅,難道萬法就有生滅了嗎?它還是不生不滅。就算我們悟到了,也沒有增加什麼,所以說「無迷亦無悟故」。
法身超越迷悟的境界,知道或不知道,都沒有用,「知不知皆無益」。因為知與不知都是眾生的起心動念。而真正的法身是如如常住,不是起心動念,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一起心動念,就遠遠地離開了。所以,知道法身、不知道法身,都沒有用。
對於這樣低劣的眾生,法身無相的道理完全不對他的根機,叫「無益」。
報身佛能救度我們嗎?「萬行圓備報身」,「圓」是圓滿,「備」是周備。報身佛是菩薩因地發願,萬行圓滿之後,果報莊嚴成為報身佛。
報身佛是什麼樣的佛呢?「理智冥合之佛」。「理」是真如之理,真理之境,是所覺之理;「智」是能覺之智。成佛了就是覺悟,覺悟有能覺與所覺,能覺就是智慧,所覺就是真理。但是,如果佛還有能所的話,就不是成佛。
所謂「理智冥合」,就是所覺之理和能覺之智是一體的。「冥」是祕密,人不知鬼不覺,但是冥合在一起,這叫「理智冥合之佛」。
下面說「無境亦無智故」。在理智冥合的狀態中,不能分出境和智的差別,因為它們是一體的。對我們來講就有所謂境和智:
境是「所」──所觀之境。
智是「能」──能觀之智。
境是理,智就是智。
所以,對於這樣的佛,我們心念、口稱沒有利益。因為我們起心動念,用口來稱,用心來念,都有能和所的關係──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對境。但是,我們所念的對境是報身佛,這就沒辦法,他是理智冥合,我們的心念不上,口稱之後也滑過去了,所以這對我們沒有利益。
真正能得利益的是證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他自己能契悟理智冥合的境界,才能和佛同氣相應,氣分相投。
報身佛,我們不要說和他同氣相應,我們見都見不著,只是知道名字而已。其他十方淨土存在的佛都是報身的形式,我們念他們的名號沒有用,這個道理必然如此。當然,不是絕對沒有用,還有一些增福滅罪的功能,但是不能讓我們脫離妄念輪迴之境,增加一點福報還是可以的。
應身佛,像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這叫應身。應身佛是應什麼呢?「應」是「感應」的「應」,是「答應」的「應」,他是應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情形而來的。
他顯現的狀態叫作「斷惡修善」。法身佛沒有什麼修不修的,是如如常住;報身佛是萬行圓備;應身佛要顯現和我們眾生一樣,在這種狀態中能契合眾生,能度眾生,所以叫作「斷惡修善」,佛斷惡修善,也教眾生斷惡修善,因為眾生有惡。
斷惡修善要「隨緣治病」,就是通途的三學六度,比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斷見惑,斷思惑,證初果、二果……,這叫「隨緣治病之佛」。
如果有慳貪的病,佛就勸行布施,除滅慳貪;但是僅僅除慳吝還不夠,再教以持戒;可是在持戒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違逆的境界,那就教修忍辱;忍辱也有忍不過去的,所以教修精進;可是精進也很難,那就要有禪定,有禪定,心調柔,就可以精進不懈;單是這樣還不夠,還要開發般若智慧,這樣才可以斷除一切煩惱,不被種種業障束縛。這都叫作「隨緣治病」。
如果是相應的根機,是上根利智,或許可以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聲聞果、緣覺果、菩薩無生法忍等,得三乘的聖果。
但是,像我們這些下劣的根機,十惡五逆造罪之人,貪瞋癡煩惱具足,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所謂「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我們依據應身佛教導的「斷惡修善」來隨緣治病的話,永遠不能出離六道輪迴,所以叫「無緣出離無益」。
那麼,被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遺漏的眾生,被一切諸佛通途教化、三身化度遺漏的眾生,要怎麼辦?必須等彌陀的因地本願,等彌陀報身佛,才能展開救度。
前面說了通途的法身、報身和應身,諸佛的三身對我們來說沒有利益。這樣的話,我們這樣的眾生就被一切諸佛所遺漏。這是從教理上說明為什麼我們曠劫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樣的眾生必須倚賴彌陀的別意本願,才能得到救度。
名號酬因報身,凡夫出離之佛,十方眾生之願,故無一人漏過。
阿彌陀佛也有法、報、化三身,但阿彌陀佛不是以他的法、報、化三身同於諸佛的通途功用來救度眾生的。
如果和諸佛通途的功用一樣的話,還是前面三句話:法身是「如如常住之佛,知不知皆無益」,報身是「理智冥合之佛,心念口稱無益」,應身是「隨緣治病之佛,無緣出離無益」。
可是,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報身能救度我們呢?原因是「名號酬因報身」。阿彌陀佛的報身固然有同於諸佛「理智冥合、萬行圓備」的功德,但他同時顯現為名號,這是酬報因地的本願。
如果以諸佛的報身來說,報身是報身,名號是名號。因為報身是「理智冥合」,所以不管怎樣心念、口稱都沒有利益。可是,阿彌陀佛這尊佛,他的名號、他的報身之所以不一樣,就是因為他有因地的本願。他因地的本願,是把十方一切眾生的出離往生作為他成就萬行圓備報佛的前提條件,而誓願說「十方眾生稱念我成佛時的名號,若不來生我的清淨報土,則我誓不成佛」。所以,這樣的大願沒有一個眾生可以漏過,他才成為「凡夫出離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