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為體與名號為體
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國,於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淨土宗聖教集》第231頁)
這段話說淨土三部經「以佛名號為經體」。
1.實相為體
天臺大師說「一切大乘經,皆以實相為體」,這幾乎是佛教的通識,但是這裡說「佛名號為體」。當然,這兩者也不矛盾,因為阿彌陀佛的名號是至極實相之法。
不過我們要瞭解,為什麼大乘經是「實相為體」呢?因為佛所講的經典,和世間的學問完全不一樣。《金剛經》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陀所說的經典,都是從他的大覺實相心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所以他所說的文文句句,都是實相的流現,都是從實相法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大乘經典「一法印」,也就是「實相印」,都是從實相心中所流露,也是來詮解實相的,所以大乘經典都以實相為體。
「實相為體」有對破作用,對破什麼呢?很多人以為佛教經典和世間書籍差不多,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本《無量壽經》,或者《金剛經》,放在這裡,它是實相為體,實相為體就永遠堅固不壞,所以曇鸞大師解釋說「可常行於世」。因為實相能破一切虛妄相,它是真如實相,是真理本身的存在,堅固不可破壞。
一部佛經,雖然它是用文字印刷的相來表達,但是它所指向的內容是真實究竟的。
世間的文藝作品,種種思想、學說,也是一本本書,但它們是以什麼為體呢?虛妄為體,想像為體。比如從事藝術的,寫了很多關於藝術審美的文章,也有它的一套理論和規則,在世間法的層面上有它的作用。
但是,如果在佛經的層面,從佛陀所講的真實究竟、真如實相的角度來看,當然就是虛妄的,它不可能透達實相,也根本不懂什麼叫實相,它就是自己的一種想像。
這個字為什麼這麼寫?這幅畫為什麼這麼畫?內行人辨得出來,大老粗一看,也不好意思說不好,人家都說好,也只好說「嗯,很有藝術美感」,這都是人心的一種想像。
我們就說科學吧,科學也是虛妄為體。不過,大家一定要明白,我們不是否認世間法在它的領域所起的作用。為什麼說虛妄呢?在這個世界的發明,時空一換,根本就不起作用。我們在這裡講的光速,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到極樂世界統統作廢。我們在這裡比較大小、長短,到了三界以外佛菩薩的世界,完全不是這個概念,當然就是虛妄的。
所以,世間的一切學說都不能究竟堅固。
大乘經以實相為體,它的作用就是破除虛妄、顯明清白,讓我們契入真實實相之法,破除一切夢幻泡影。《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夢、如幻、如泡、如影,沒有真實的作用。
2.名號為體
那麼「名號為體」呢?
「名號為體」是在實相為體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申明它的作用。
「實相為體」,實相本身並不能讓我們開悟,但是名號卻有這個作用。就是說,「實相為體」有破除虛妄的作用,但是需要我們證悟實相,才起到破除虛妄的作用。當然,證悟實相很難。
「名號為體」,能掃除難行的障礙,所以它是在實相為體的基礎之上產生的。名號本來就是究竟圓滿的實相,示現成我們可以聽聞、可以執持、可以口稱的一句名號,掃除自力難行的障礙。自力要證悟實相很難,道綽大師說「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實相我們沒辦法思維理解,所謂「起心即錯,動念即乖」,這樣就很難。現在成為名號,這樣就使難行變為易行,這也是「名號為體」的優勝所在。
3.實相為體與名號為體的同異
下面說明「實相為體」和「名號為體」的同異。
同,就是大體是同的。名號也是真實實相,在《往生論註》中有兩處說到。《往生論》說「真實功德相」;在《往生論註》中,曇鸞大師解釋為「實相身」、「為物身」。本身來講,大體是一致的,這是同。
異,不同的地方。對經文究竟是「實相為體」還是「名號為體」的不同判釋,構成了諸宗修行和淨土修行的分水嶺。底下列了十二點的異處。
第一,顯明聖道、淨土法門的不同。
聖道法門要自己證悟實相,淨土法門就是稱念彌陀名號。從「由體起用」來講就不一樣,這是一個分水嶺。曇鸞大師講的話都成了後世的標準。
第二,果地和因地的不同。
名號是實相,它是法藏菩薩成佛之後的果地實相,究竟圓滿。一般講的實相,當然通含從因到果。
諸宗的修行,都從證悟實相開始,然後分分無明破,分分實相滿,是從因向果、從低向高的。念佛法門不一樣,是直接從上往下倒灌的,從果向因。所以,果地實相和因中所修,在功能力用方面差別就很大。
第三,自力他力。
名號為體,充分顯明是他力。我們也不懂什麼是實相,也開悟不了,但沒關係,名號給你,這就是實相。像《金剛經》也是實相為體,可是我們靠自力修行,難以契入實相,這就是自力他力的區別。
第四,難行和易行。
實相為體,上面引用道綽大師的話,說明我們直接契入是很難的。如果是名號為體,就很容易了,我們直接稱念彌陀名號,當下就進入實相。這一點可能我們很難理解。
我們稱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實相。能破一切無明,能滿一切志願。
實相,在聖道法門的修行當中是很了不起的。比如禪宗,必須大徹大悟才能見到實相,然後悟後起修,不然都是在摸索當中。
我們就這樣張嘴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哪有大徹大悟啊?若論作詩作偈、悟境表達,我們都不懂。但是隨便開口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實相,而且是究竟圓滿的實相,這就不得了。
比如我們出門坐飛機,坐飛機的乘客瞭解飛機的飛行原理、發動機的構造嗎?一點也不瞭解。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他們很瞭解飛機,但是他們發明的飛機和我們現在的飛機來比,就不是一個檔次,因為當初的飛機還是很低級的,現在都是噴氣式,空客、波音。我們作為乘客,雖然不瞭解導航、雷達、空氣動力學,但是我們已經在使用這個實相,這個實相已經成為一個成果,讓我們直接去享受,所以我們所得到的完全不一樣。
如果還在讀空氣動力學,讀很多書,但是飛機沒有造出來,那麼,他懂那麼多道理有什麼用呢?和我們坐上飛機的人能比嗎?
我們現在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坐上實相的航班了。我們雖然不懂,但是它的作用、功效,和自力開悟的人完全不一樣。開悟的人就像讀書的人一樣,道理懂得很多,但是還沒有圓滿,因為還在實驗當中,沒有成為一個實相,那就不能相比。我們乘託阿彌陀佛的願力,雖然不懂這麼多,但是開口就已經超過自力修行的人好多倍了。
第五,有相無相。
「實相為體」要求什麼呢?要求我們在修行當中就要破虛妄相,無相才可以契入實相。我們能做到無相嗎?能做到無相的話,化妝品就賣不出去了。你看化妝品,還有整容,生意都好得很,誰不著相啊?
名號為體不需要無相。名號為體就是有一個相,由有相導入無相。我們現在有相沒關係,只要抓住這句名號,將來就會證入實相。
「實相無相無不相」,實相沒有一個固定的相,但是也可以成就一切的相。「相好莊嚴即法身」,在極樂世界,一切相都是實相的顯現。
第六,破我執與轉我執。
如果以實相為體,在修行當中,就一定要破我執。沒有破我執,無法契入實相,實相和我執是勢不兩立的。一開口還有「我」,我來我去,我的兒、我的房、我的錢、我的面子……實相沒有這些。我們這樣的凡夫眾生,如何能夠破我執呢?對這樣執著的眾生,你要破它,它頑強抵抗。
來到淨土宗,不用破,轉一下就行。我們執著世間五欲,轉過來,嚮往淨土,執著名號。它是一個善巧轉換的法門,很簡單,我們都做得到。
第七,悟入和信入。
如果是實相為體,就要以悟來契入,叫悟入;如果是名號為體,就可以信入。當下信,當下就是我們的,不必開多大的悟,這就是難信之法,和有沒有開悟沒關係。但也可以講,信了就是悟了,悟得再多,「千悟萬悟悟不到,就是一句佛名號」,這不是我們凡夫的境界。總之,「名號為體」是以信為契入點。
第八,單一和雙重。
實相為體是比較單一的,就是實相身,僅是實相這一方面,但是實相本身不能讓我們自動開悟。名號為體就不一樣了。名號有兩種作用,既是「實相」的,同時又是「為物」的,所以它有雙重的作用。「為物」,為了眾生而顯現這樣的名號,就能夠啟發、緣起眾生。
佛教是講緣起的。比如桌子、板凳都是實相,「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都是實相。凡夫沒有證悟實相,頭上碰個大包,就氣得要命,除非一下開悟了;但是沒有,還在氣。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吃飯的時候還挑三揀四,「太鹹了,飯裡還有沙子」!沙子是實相啊,那你還在發脾氣。不僅沒有讓你悟到實相,還讓你起貪瞋癡煩惱。它雖然本體是實相,卻沒有為物的作用。但是六字名號就不一樣,只要稱念它,不懂沒關係,自然心就清淨,心就平伏,就有智慧,自自然然佛就來迎接,不知不覺就成了佛,它有為物的作用。這是講「名號為體」。
第九,長時與一念。
「實相為體」需要我們多劫修行,累積善根,等善根福德累積夠了,觸境逢緣就開悟了,這不知道需要累積多長時間的善根福報。「名號為體」呢?一念信入就是我們的。
不過話講回來,能相信這句名號,也確實是緣分。經中說這是「故菩薩,非凡人」。不是說他本身有多麼大的證悟,是說他和佛之間的緣分特別深厚,不然信不來,確實信不來!
第十,漸成與速成。
「實相為體」,聖道門成佛,要契入實相,修行是有階位的,漸次成就,一分一分地破除無明,一分一分地證滿實相。
「名號為體」呢?它是究竟圓滿的實相,所以不存在一分一分地破、一分一分地除、一分一分地滿。《往生論》就說「速滿足功德大寶海」,快速成佛。正因為是名號為體,才有這樣的作用。
第十一,攝機不同。
「實相為體」只攝受上等根機的眾生,下等根機就沒辦法了,悟不了。
「名號為體」三根普被,上到等覺菩薩,下到逆謗闡提,都可以仰靠名號往生西方成佛,它是廣大無礙的。即使是等覺菩薩,還能超過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究竟圓滿的功德嗎?所以,等覺菩薩也要仰仗名號往生成佛;我們再卑劣,仍然可以口稱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真正是其大無外。
第十二,平等與差降。
「實相為體」,實相本身倒無所謂,都是真實相;但是在行者的修行當中會顯出差降,有證悟深的,有證悟淺的。
「名號為體」就是平等,沒有差降。因為你也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也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全靠佛,我也全靠佛。我們打過很多比喻,就像坐飛機一樣,你是飛機發明專家,你坐在上面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還是靠飛機;我什麼也不懂,也是靠飛機,靠的一樣,效果都是一樣的,因為飛機是一個圓滿的成品。
再比如蘋果手機,它是賈伯斯發明的,賈伯斯本人也是用指頭撥一撥,我們也是用指頭撥一撥,大家用起來不是一樣嗎?用起來是平等的。
如果要靠自己,靠自己走路,靠自己研究,靠自力修行,靠自己開悟,那當然就有很大差別,就顯出種種不同。
作這番解釋,是要我們瞭解曇鸞大師對淨土三經作這樣的解釋,是有豐富的理論基礎。這對我們實際的修行者來說,在安心的層面,會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在修行的層面,能給我們實際的指導。
如果直接解釋為「實相為體」,那還要繞很多彎子,但不解釋又不行。「名號為體」,在修行當中一定是以稱名作為正修的,所謂「依體起用」。名號為體,一定是稱名,因為「用」和「體」要歸在一起。只要稱名,就符合了名號為體,和這部經的功能、作用,和原來的設計完全吻合。如果實相為體,悟入實相以後,這部經的作用才能彰顯出來;悟入之前,只是修修福報、消消業障。
就像燒火,用木柴和用液化氣,雖然都是燒火,但它們的體是不一樣的。燒木柴必須先引火,非常麻煩;但如果燒液化氣,一擰開關就打著了,作用也不一樣。
「明經體」,大家聽不懂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是使用者,我們只要多稱名,老老實實稱名,體的作用自然就在當中。如果我們要弘法,就要瞭解這個法門的框架和理論。
就像一般人住房子,房子用的是幾號鋼筋,我們也不管它,用水泥抹起來都一樣。但是,建房子的人一定要考慮它的結構,這個體一定要堅固,如果他不講究,那能行嗎?如果這棟房子很便宜,用的都是粗劣的鋼筋,「體」當然就不行。「體」很堅固,房子才會結實。
一部經,祖師來解釋,當然要把「體」圓滿地顯示出來,我們才放心,「這是很堅固的」。
(摘錄自《往生論註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