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即是善男子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這是把一個念佛人讚歎到無以復加。所以,《阿彌陀經》說「善男子、善女人」,那是實至名歸,念佛人不就是「善男子」嗎?是「好人、妙好人、上上人、稀有人、最勝人」。
佛眼中的善惡跟我們眼中的不一樣。人講的是站在凡夫的立場,比如行五戒十善,這是善人;如果佛說人天善法也用這個標準,那就是站在人倫道德這個立場來說的。可是,佛法畢竟高於一般人倫道德這個基本層次,是以解脫成佛為目標。所以,如果以這個為標準,念佛就是善人,縱有千般惡,念佛也能改惡為善;即使修五戒十善,如果不念佛,這是五惡趣,也算惡人。
佛眼中的價值觀判斷、善惡標準,跟凡人完全不一樣。因為念佛能到西方成佛,這是一切善裡最究竟圓滿、徹底清淨的。世間善法不出輪迴,仍然在三界火宅當中,怎麼能談得上善呢?仍然沒有離開貪瞋癡、我執、邪見。
《觀經》前面說了定善,說了散善,說了念佛,但是最後讚歎的時候,沒有讚歎定善,沒有讚歎散善,只讚歎念佛人,稱其為「人中芬陀利華」,說這樣的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他的好朋友,是他的親兄弟,這樣的人一定會成佛,一定生諸佛之家,所以說「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雜善沒法相比。
用這條文就很明顯地顯示《觀經》的指向在哪裡,《觀經》說定散二善,定善、散善是指歸專修念佛的,讚歎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華」,所以是以定散作為對照、比襯。所謂「紅花要綠葉來扶持」,定散在《觀經》當中就是綠葉,紅花就是念佛,所以後來說念佛人是「好華、稀有華、上上華、妙好華……」。
摘自《法然上人全集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