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裏可以照相嗎
每逢節假日或週末,便有不少遊客尤其是青年學生來到弘願寺。他們性格活潑,心情喜悅,拿著相機從山門外遠景便一路拍照,要把這一方淨土永遠納入心中的記憶。
錯落有致的殿宇,平坦開闊的廣場;雕欄砌玉的臺階,氣勢雄偉的山門;淩空飛聳的角樓,依地起伏的長廊;古雅的石燈,新生的花木;凝重的寶鼎,飄逸的僧人……一一攝入鏡頭。
金碧輝煌的牌匾,那是建築物的眼睛;意義雋永的楹聯,點燃讀者心中的明燈。氣度恢宏、雄居中央的大殿,是安奉阿彌陀佛聖像的寶所,更是全寺的中心,重點的重點。於是輕升階,慢躡步,悄入大殿。只見阿彌陀佛身似金山,面如滿月,慈祥垂手;背光七彩,熠熠生輝;化身無數,團團圍繞。地面一塵不染,四周寂然無聲。多麼清靜莊嚴,多麼安詳溫馨。「要是能在這兒同阿彌陀佛合個影,那該多好啊!阿彌陀佛一定會保佑我。」
趕緊,輕手輕腳地站到大殿中央,依偎在阿彌陀佛之前,仍然少不了做個小小的手勢,露一點淺淺的微笑,要請同伴來一張人生最偉大、最幸福的合影。然後發上我的○○空間,電腦相冊,推薦給好友,他們還不羡慕死了……
這時,不知從哪兒出來一位師父,大概是守殿的吧,輕聲和藹地說:「對不起,大殿裏不許照相。」這些年輕人便頓然興致全消。佛門規矩多,即然守殿的師父說不能照,那就是不能照了。只能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一聲也不敢多問。
一般不許照相的地方不外乎這麼幾個原因:一、防止洩密。如軍事重地。二、防止損害。如古舊文物。據說閃光燈對文物有損。三、防止冒犯。如威嚴的帝王,臣民只能伏地,不敢正視,照相更是大不敬了。
弘願寺的阿彌陀佛即非秘密,也非文物;慈眼視眾生,垂手攬入懷,更沒有威嚴不可犯的問題。那又為什麼不可以照相呢?可能那位守殿的師父自己也說不明白吧,也可能是援引別處寺院大殿裏有「不許照相」的告示為例。
但別處有別處的說法,弘願寺的阿彌陀佛是絕對喜歡眾生來同他合影留念的,甚至是日夜盼望著一切眾生來與他合影留念。因為他是一尊主動救度的佛,主動來迎的佛,慈悲至極的佛,貼近眾生的佛,深入我心的佛。
合影,即是將佛與眾生的身影合在一起,永遠不分;留念,即彼此心中留作紀念,永不忘懷。這正是淨土法門的觀佛念佛!眾生以相機攝取彌陀的身影,彌陀以光明攝取眾生的心靈。
《觀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法華經》說:一合掌,一低頭,皆共成佛道。今與弘願寺的阿彌陀佛一合影,一留念,豈非「皆得生彼國,畢竟成佛道。」
《華嚴經》說普賢十大願王,廣大深妙,為菩薩發願修行最高境界。今與弘願寺阿彌陀佛合影,也初步具有十大願王的功德呢!
一、 此人禮敬佛故,願與佛合影;阿彌陀佛為十方諸佛之總集,故與彌陀合影即是「禮敬諸佛」。
二、 此人見如來相好莊嚴,讚不能已,歎不能絕,欲永納心中,故與佛合影即是「稱讚如來」。
三、 喜上加喜故,或將佛像洗出供於書桌,或將照片存入電腦桌面,隨時瞻視,敬愛不已,故即是「廣修供養」。
四、 一瞻彌陀像,一稱彌陀名,皆滅無量罪,故即是「懺悔業障」。
五、 推薦展示給父母親友,隨人所見皆生歡喜,增長功德,故即是「隨喜功德」。
六、 即由敬慕而與彌陀合影,彌陀自然在他心中常為說法,故即是「常轉法輪。」
七、 心中永留佛的記憶,即是「請佛住世。」
八、 我身佛身,合為一體,常侍佛邊,永不分離,故即是「常隨佛學」。
九、 常瞻常視彌陀寶像故,心得柔軟,即是「恆順眾生」。
十、 自己喜佛愛佛,薦之好友親朋,即成「普皆迴向」。
與彌陀合影留念,竟然有如此廣大功德,當然要極力成全,而不能不分因緣,妄加阻止了。可以教他們恭敬合掌,甚至照完相後,教以禮佛三拜,繞佛念佛,他們也必然樂得隨從了。
別處有別處的規矩,此地有此地章程。弘願寺的阿彌陀佛,歡迎一切眾生,與他合影,永留紀念。
眾生念佛佛還念,專業想佛佛知人;
乃至一合影留念,皆共往生成佛道。